第248章 戰爭劇配樂
字數:4982 加入書籤
A+A-
..
第248章戰爭劇配樂
戰後上杉謙信隻身赴京都晉見將軍足利義輝並獲得了後奈良天皇頒布的允許其討伐武田的諭旨。
與此同時武田信玄也在加緊整軍備戰——武田家將《孫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寫在自家軍旗之上。
在這一戰術思想指導下打造出來的是當時日本最強的騎兵隊——在武田騎兵隊出現前日本對騎兵的使用一直不得其法
作為島國的日本並無太多開闊平原可供馳騁,日本馬也和日本人一樣相對矮小。
況且訓練一支成熟的騎兵隊伍所花費的開支遠遠比步兵高昂得多,偏偏日本又處於諸侯大名割據一方的狀態,各家大名有限的財力也難以供養一支騎兵部隊。
武田信玄憑借甲斐的金山組建了一支以快速突擊聞名的騎兵部隊。此後武田騎兵就以風林火山之名享譽日本。
天文二十三年武田信玄與駿河的今川義元、相模的北條氏康在善得寺會麵並締結三方盟約,這使武田信玄得以騰出手來對付上杉謙信。
天文二十四年(是年改元弘治,所以也是弘治元年)善光寺的栗田鶴壽倒向信玄,上杉謙信隨即出兵善光寺北並渡過犀川攻擊武田軍。
雙方在犀川對峙200多天後都出現了兵糧補給方麵的問題,於是在駿河的今川義元調解下將川中島地區一分為二,雙方各占一半,由此雙方各自退兵第二次川中島合戰結束。
這次交鋒後雙方都加深了對對方的了解。
信玄在戰後平定木曾郡,徹底控製了南信濃。
而上杉家則發生了一起風波弘治二年上杉謙信突然提出要到高野山出家,這一消息震驚了越後的家臣團。
上杉謙信喜好佛學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由來已久,不過這在越後引起了一場政治風暴,身為戰略家的武田信玄自然捕捉到了這個天賜良機
是年武田信玄趁越後內部動蕩之機煽動北信濃的地方勢力投靠武田並命令真田幸隆攻取善光寺以東的尼嚴城。
不過這還隻是小打小鬧之舉,信玄真正的殺手鐧是挑動越後的重臣叛亂——負責上杉家財稅開支的“財政大臣”大熊朝秀在武田信玄的煽動下起兵叛亂。
上杉謙信平定了這場叛亂,大熊朝秀逃亡甲斐。
此事引起上杉謙信勃然大怒,還沒等他采取進一步行動武田信玄趁冬季大雪封路的良機搶先攻占了上杉家在川中島的據點葛山城。
來年雪融後上杉謙信第一時間出兵川中島,這時上杉謙信立足於暫時奪回被武田占據的領土,而不是與武田主力進行全麵決戰,更不是反攻武田家治下的甲斐。
不過兩月時間上杉謙信就奪占了北信濃的武田方城池,八月雙方在上野原對峙。
上杉謙信鑒於自己收複失地的戰略目標已然實現並且難以取得更大的成果,於是引兵退卻,武田信玄在留下牽製兵力後也退回甲斐,雙方重新回到第二次交手後的局麵,第三次川中島合戰結束。
謙信和信玄在川中島對峙之際京都發生了重大變故三好長慶、鬆永久秀和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發生衝突。
希望強化自身權勢的義輝決定通過調停武田和上杉的矛盾以換取上杉謙信對自己的支持。
任俠好義的上杉謙信表示願意尊奉幕府的命令以換取天下安寧,武田信玄則以幕府承認其為信濃守護作為交換條件而與上杉謙信講和。
此後上杉謙信趕赴京都麵見足利義輝並獲得後者對自己就任關東管領的支持。
幕府主持的和平協定墨跡未幹之時武田信玄就出兵北信濃,當越後上杉家和幕府責問其違背協議的原因時他理直氣壯地反駁
“本人作為信濃守護有權驅逐領地內的入侵者!”
永祿四年上杉謙信南攻北條氏康,此前武田信玄曾與今川義元、北條氏康締結三方盟約,因此北條氏康向武田信玄求助。
武田信玄決定采取圍魏救趙之策不去直接解救北條,而是再次出兵北信濃的川中島並在此建海津城作為據點。
當年八月十五上杉謙信被迫將部隊從和北條對峙的前線調往川中島,雙方第四次(也是資料中最激烈精彩的一次)對決即將拉開序幕。
據說此戰中武田家的軍師山本勘助提出了“啄木鳥戰法”
啄木鳥在捉蟲時在樹的一邊敲擊,受到聲音驚嚇的蟲子就會從另一邊逃出,結果被早已守候在此的啄木鳥逮個正著。
山本勘助這一計劃正是模仿啄木鳥的行為
武田軍兵分兩路——一路組成大規模的機動部隊繞到上杉軍的背後;
當上杉軍從正麵躲避攻擊時埋伏在正麵的武田軍本陣就配合夾擊。
九月九日深夜高阪昌信、馬場信春率武田家機動部隊12000人向上杉軍駐紮的妻女山進發。
信玄則率本陣排成鶴翼陣型在八幡原布陣。
上杉謙信一直在觀察武田軍的動向,如此大規模的兵力調動自然瞞不過他的眼睛並且他敏銳地意識到了武田軍的真實意圖。
於是上杉謙信命令全軍偃旗息鼓,人銜枚馬裹蹄,下了妻女山並在夜色掩護下渡過千曲川。
除了留下1000人看守渡口以防備武田的機動部隊外,上杉軍的主力悉數抵達八幡原。
當第二天的晨霧漸漸散去時坐鎮本陣的武田信玄赫然發現
上杉軍並不是被自己的機動部隊趕進了自己布好的口袋,而是麵對麵出現在自己的本陣前。
這下武田軍上至將領下至士兵一片愕然——他們知道“啄木鳥戰術”失敗了。
這時上杉家的猛將柿崎景家為先鋒排出“車懸”之陣——各部隊配置成車輪狀輪番攻擊。
久經沙場的武田信玄麵對這樣的突發情況果斷下令部隊呈鶴翼陣型展開,從兩翼包圍上去迎戰。
此時上杉的主力部隊占有數量優勢,又占了突襲的便宜,激戰之中信玄的弟弟武田信繁、猛將諸角虎定等人陣亡。
另一方麵高阪昌信等人率領的機動部隊到達妻女山後發現撲了空,他們當然知道上杉軍一定是擺脫了自己前去和武田本陣交鋒了,於是他們拚命突破了上杉軍留在渡口的1000後備部隊,於午時趕到八幡原配合本陣與上杉軍戰鬥。
認為自己該對“啄木鳥戰術”失敗負責的山本勘助身先士卒衝入敵陣,最終戰死沙場。
戰況最激烈之時上杉謙信單槍匹馬衝入武田陣中揮刀砍向武田信玄,信玄用手中的軍扇擋住了謙信的刀,但還是被謙信砍傷。
當天黃昏時分雙方各自撤兵,盡管相比前幾次較量這次的確足夠激烈,但最終仍是各自退兵,誰也沒能殲滅對方,第四次川中島合戰結束。
戰後雙方都宣稱自己是戰勝者,後來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甚至點評此戰聲稱
“上半場上杉勝;下半場武田勝”。
綜合看來
盡管最終此戰仍是以雙方各自退兵告終,但考慮到武田軍高級將領大量陣亡的客觀現實還是隻能說上杉略占上風。
武田軍之所以在此戰中落於下風主要是因為“啄木鳥戰術”的失敗——事實上敵人永遠不可能按自己事先設定好的計劃行動,然而武田軍卻沒對可能出現的戰場突發情況準備第二套預案。
永祿七年武田與上杉在川中島進行了最後一次對決
由於蘆名盛氏入侵越後,上杉謙信出兵抵禦,武田信玄則乘機偷襲北信濃的野尻城。
同年飛騨守護三木賴綱和國人江馬時盛為爭奪飛騨的霸權而展開爭奪。
信玄為控製飛騨而支持江馬時盛,三木賴綱則向越後求援。
上杉謙信為預防武田信玄出兵飛騨而再次出兵川中島。
信玄考慮到上次的慘烈後果而選擇避免決戰,固守塩崎城。雙方對峙兩月後不了了之,第五次川中島合照結束。
就這樣曆時12年的川中島大戰至此落下帷幕。
查閱完各種資料,謝玉有種奇怪的感覺,雖然隻是些紙麵的資料,但謝玉居然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好像謝玉曾經經曆並指揮過古代軍事戰爭一樣,不但能感同身受,而且還能理解雙方軍事指揮官的想法。
謝玉晃了晃腦袋,一邊驅除掉這點想法,一邊又想趁著一點想法找到一些旋律感,真是一個好生奇怪的狀態。
7017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