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全球矚目,開始驗證

字數:8893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2017年12月12日。
    這一天,看似普通尋常,但是對於國內半導體領域絕對是無比重要的一天。
    因為,光刻工廠的核心技術理論將要在這一天進行驗證。
    如果一旦驗證成功,那麽就意味著全球半導體產業會發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阿斯麥以euv極紫外光刻機領先全球。
    雖然說阿斯麥的市值還比不上一些互聯網企業,但是它的重要意義卻是無比非同一般的。
    要是王東來提出來的光刻工廠能夠突破阿斯麥的專利限製。
    那麽以華國的能力,完全能夠把芯片變成白菜價。
    華國想要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增強自己的國際話語權,取代白頭鷹聯邦的國際秩序主導者的身份。
    自然不能走和白頭鷹聯邦一樣的道路。
    和平發展,互利共贏,才能做到這一點。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在國際領域做出貢獻。
    效果最為顯著的就是技術領域的突破,帶動的生產力發展。
    所以,上麵才會對王東來的光刻工廠項目如此看重,給與這麽大的支持力度。
    此次進行技術驗證,更是引來了領導的關注。
    更有著相關領導將會親自到場。
    唐都市。
    高新科技園區。
    這是一個新規劃出來的園區,規格很高。
    雖然說是為了吸引全國高新科技企業落地,但是誰都知道這是為了銀河科技而專門撥出來的地方。
    銀河科技的好多項目都放在了這裏。
    單單隻說一件事,就能看出唐都對銀河科技的看重,為了保證光刻工廠的地基穩定性,就連原本的地鐵路線,都進行了轉向。
    同時,又為了保證交通便利,所以又開辟公交專線。
    對銀河科技的支持,絕對是沒有話說的。
    本來,按照上麵的意思是不願意進行公開的。
    如果技術驗證沒有問題的話,才會對外公布。
    要是出現問題的話,就把這件事隱瞞起來,避免消息公布出去引起反效果。
    但是,王東來拒絕了。
    首先是技術驗證已經提前實驗過很多次了,都沒有出現什麽問題。
    其次,就是王東來很清楚這份方案根本就沒有問題。
    最後就是王東來也想要借著這個機會,把國內外的半導體巨頭邀請來,讓他們親眼看到這一幕。
    俗稱擼起袖子,展示肌肉!
    王東來畢竟是這個項目的核心人物,麵對他的提議,上麵也沒有堅持,就同意按照王東來的想法去辦。
    於是,也就有這一場震動國內外的技術驗證儀式。
    前來參加此次技術驗證儀式的人並不少。
    國內的各大廠商都有人前來參加。
    大部分都是老總親自帶隊過來。
    而國外的巨頭公司,也派人前來。
    規格就沒有國內廠商這麽高了。
    高通、三星、英偉達、tjd、阿斯麥……
    要麽是華國區負責人,要麽就是從海外直飛過來的技術專家。
    王東來可沒有興趣去和這些人交談。
    直接把這種事情交給了其他人,忙著自己的事情。
    馬上就要2018年了,開年之後,他就會進行航天火箭發射任務,任務繁忙。
    一年之內發射二十枚火箭,在太空組建一個屬於銀河科技的實驗太空站,並且還把太空站建立在更高的高度上麵,對於整體的技術要求極為嚴苛。
    不僅僅是如此,銀河科技這麽大一攤子的業務,雖然有媧的協助,可是方向性的問題還是要他來拍板,自然也不可能太輕鬆。
    直到技術驗證的這一天,王東來才從酒泉那邊的科研基地趕過來。
    “領導好。”
    王東來到了指揮室之後,就對著賈部長打著招呼。
    按理來說,作為在場級別最高的領導,賈部長應該是最後一個出場,然後進行講話的。
    但是,賈部長並沒有這麽做。
    稍稍提前一點來到現場不說,還拒絕了講話。
    第(1/3)頁
    第(2/3)頁
    因為他很清楚這次技術驗證的重要性。
    隻要技術驗證沒有問題,證明了光刻工廠確實可以落地,具備實用性,那這對於他而言,就是最好的消息。
    區區講話,什麽領導氣勢,根本就是無關緊要的東西。
    要是技術驗證失敗,高調的講話,反而成了麻煩。
    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隱身,等結果出來。
    “王院士,我可是聽說了,你最近可是忙的很啊。”
    “天南海北的到處跑不說,又是光刻工廠建設,又是航天火箭研發,簡直就是勞模啊!”
    賈部長自然是知道王東來這幾個月的行程。
    哪怕是戰顱係統和千手觀音係統的研發,他也是知道的。
    正是因為知道這些,所以他才會冒著這個風險,前來參加這一次的技術驗證。
    這等於是為王東來站台,表示自己的支持。
    這一點,賈部長心知肚明。
    至於為什麽唐都市和秦省沒有總管前來,那則是因為銀河科技已經深度綁定唐都,綁定秦省了,根本沒有必要再做這些表麵工程。
    這麽一來,賈部長自然就成了在座級別最高的領導了。
    “領導謬讚,我也隻不過是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罷了。”
    王東來依舊表現的很謙遜,冷靜回道。
    “你這個年紀,做出這麽多的成績,還能保持的這麽冷靜,在年輕一輩中少見了,倒像是老一輩的科研工作者。”
    賈部長略有感觸地感慨一聲之後,就轉過話題說道:“王院士,今天我就隻是一個觀眾而已,你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接下來的行動由你來安排,我就等著成功的好消息就行。”
    賈部長的語氣很是溫和,沒有半點領導的盛氣淩人,流露出來的意思更是極為明顯,不會喧賓奪主。
    王東來也不意外,當即點了點頭。
    就按照之前的計劃,開始指揮起來。
    因為這隻是一個技術驗證性質的實驗模擬,這裏的設備都是這幾個月裏加急生產和組裝起來的。
    也就是說這裏屬於一個臨時的場地。
    所以,王東來也沒有多麽重視。
    既沒有出去對著來人進行客套的講話,也沒有做陣前動員。
    直接就對著工作人員吩咐道:“開始吧!”
    隨著王東來這一聲令下。
    電閘頓時合上。
    輻射光源也逐漸開始運行起來。
    芯片的誕生,要經曆的流程很多。
    而光刻就是芯片製造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光刻技術最早於1958年開始應用,並實現了平麵晶體管的製造,也是ic製程中最重要的模塊。
    光刻的過程是在矽片表麵上勻膠,然後將掩模版上的圖形轉移到光刻膠上的過程,是將器件或電路結構臨時“複製”到矽片上的過程。
    光刻在整個矽片加工成本中幾乎占三分之一。
    光刻占40%到50%的流片時間,它決定晶圓最小特征尺寸。
    半導體矽片在進行光刻之前有一係列清洗、塗光刻膠等過程,光刻後還有顯影、清洗等工藝。
    這一次的技術驗證,自然不可能從最開始的環節開始。
    前期的材料自然是早就準備好了,單晶矽棒已經被切割成了薄片。
    這一點,國內的單晶矽和晶圓片,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值得多提一句的是,這一次使用的正是來自魔都新勝半導體生產的。
    至於設計者張如京也在今年從魔都新勝半導體離職,加入了銀河科技。
    除了張如京的加入,還有梁鬆等多位大佬的加入。
    這些大佬的加入,也極大地幫助了王東來在這方麵的突破。
    不然的話,除非是發展機器人,采取黑燈工廠模式,用媧來全麵接管,才能這麽順利完成。
    而要是這麽做的話,所展現出來的人工智能就太驚人了,所以王東來根本就沒有這麽想過。
    所幸,有了這些大佬的加入,這方麵的研發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王東來能說出年底能進行技術驗證的一部分底氣,便是這些大佬。
    這一次的光刻工廠項目,因為引起了海外半導體巨頭的惡意針對,所以從銀河科技單獨製造,變成了舉國之力攻克。
    在很多地方,也打亂了王東來的設計。
    同時,也節省了王東來很多的功夫。
    畢竟,國內的半導體技術再落後,那也是有的。
    一些細分領域的技術,比之國際頂尖水平,也隻是稍差一點罷了。
    第(2/3)頁
    第(3/3)頁
    這些技術被王東來進行統合,再加以改良之後,所展現出來的水平已經追趕上國際先進水平。
    就像是這一次要測試的芯片,就是一款基於x米自主研發的澎湃芯片。
    x米在這上麵,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
    不過,效果並不理想。
    雷布斯都準備撤掉這個研發項目了。
    恰好就遇到了這個事情。
    雷布斯當時第一個站出來表態支持銀河科技,反對國外半導體巨頭的不公平合作,就算是出於x米自身利益的考量考慮,但是也對銀河科技有所恩情。
    王東來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所以,就定下了這個計劃。
    幫助雷布斯把澎湃芯片研發出來,攻克7n工藝。
    “領導,這是x米的澎湃芯片,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x米推出了澎湃s1,采用的是28納米工藝製程,最高主頻達2.2吉赫茲。”
    “但是,放眼全球,這個工藝水平其實相當落後了。”
    “目前,阿斯麥已經在研發7n工藝的路上走了很遠,差距極為明顯。”
    “而這一次技術驗證,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嚐試7n製程。”
    “這一次技術驗證的所有步驟和設備以及技術,都是百分百的國產。”
    “eda設計軟件,是我們自己研發出來的,光刻膠是,封裝設計方案是,刻蝕技術是。”
    “並且,在這個步驟中,一些製造細節技術,也被我們進行攻克。”
    “比如說是電介離子水清洗技術、光刻對準技術、曝光技術等等。”
    “我可以毫不謙虛地說一句,這一次技術驗證隻要成功,那麽就意味著我們徹底完成了半導體產業鏈的國產化,一躍成為半導體產業強國。”
    “依靠我們的強大生產力,以及產業鏈統合能力,我們的產品將會擁有極大的成本優勢,從而占據更大更多的市場。”
    賈部長因為是不太懂這方麵的技術,畢竟這裏麵的很多東西都是非本專業的內行人士,根本就沒有接觸過的。
    所以,王東來才會對賈部長進行講解。
    光刻工廠和光刻機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但是具體到製造工藝的話,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光刻機是小而精。
    光刻工廠就是一個力大磚飛了。
    兩者在芯片製程的數量上,就有著極大的差距。
    後者是前者的十倍還要多。
    而這一次,王東來也沒有放置太多的晶圓。
    除卻了7n、28n等。
    光刻工廠主打的就是效率更高,要做技術驗證,自然也要注意這一點。
    隻要是這一次的芯片瑕疵率和最終性能能夠達標,就可以正式對外宣布,光刻工廠技術驗證成功。
    此時。
    在外麵參加這一次技術驗證的眾人,也都是緊張萬分。
    國內和國外,分成了兩個團隊。
    前者自然是希望能夠成功,而後者毫無疑問地希望此次驗證徹底失敗。
    站在彼此的角度,這都沒有錯。
    “真是一場可笑的鬧劇!”
    來自三星的金泰陽,在會議室裏忽然冷笑著說道。
    “我注意到,貴國這一次居然沒有采用我們的技術,不僅僅是沒有采用我們的設備,就連其他國家的技術和設備也都沒有采用。”
    “我簡直難以想象,這個項目是如何通過的。”
    “一台光刻機,它的零部件超過十萬個,來自全球各國的頂尖技術。”
    “瑞-典的軸承,法-國的閥件,白頭鷹聯邦的光源,德-國的鏡頭和工藝流程,櫻花國的光學技術,我們的分配技術等等。”
    “這每一項技術,都是全球領先水平。”
    “從技術角度來說,我並不認為華國在這麽短的時間,可以一次性突破這麽多的技術難關。”
    “而光刻流程又是極為細致的工作,一旦出現了一點問題,最後的結果都不會理想。”
    “我認為,我們這一次很大可能會是白跑一趟。”
    金泰陽站起身來,神情之中流露出幾分對光刻工廠的不屑,冷聲嘲諷說道。
    這一番發言,也頓時引來了同外海外巨頭的認可,以及國內廠商的反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