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充其量就是個幸運兒

字數:4100   加入書籤

A+A-


    下午的體育課,楊靈越又沒上成。
    校報要采訪他,別小看北電的校報,人家可是能做到海外發行的,有國際刊號的正經藝術雜誌,一本20塊。
    1984年就創刊了,雙月刊,雙月15號左右發表。
    來采訪他的編輯叫劉洋,采訪地點就在導演係的一間辦公室裏,雙方一番介紹之後,對方恭喜了一番。
    “劉老師,您好。”
    “別叫老師,也別稱您,叫學姐,我01級文學係的。”劉洋笑道。
    隨後劉洋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第一次獲獎的感覺怎麽樣?”
    “可能我這個人反應比較遲鈍,從老師那裏拿著獎杯回到教室後聽著同學們的恭喜,才反應過來拍片的成本收回來了,沒虧,這可太棒了。”——楊靈越
    “所以你認為電影應該是賺錢的?”——劉洋
    “學姐,你這是給我挖坑啊。沒有一個導演希望自己的片子賠錢吧?”——楊靈越
    “確實有一開始就奔著賠錢去的導演啊,隻是為了達成心目中的藝術。”——劉洋
    好嘛,又是一個被藝術荼毒,被洗腦的文青。
    “他要是自己投資,我由衷的佩服他。可如果他要是拉的投資,跟投資人也這麽說嗎?拿著別人的錢,玩兒自己的藝術,最後說一句,我就是奔著賠錢去的,這是什麽行為?”——楊靈越
    “嗯,你認為這是什麽行為?”——劉洋
    楊靈越這時才發現,這學姐確實在挖坑,文青就特麽是一表象。
    “學姐,咱這是學術期刊,不是八卦小報。”——楊靈越
    “沒事兒,你隨便說,到時候成稿了給你看,你覺得不合適咱就刪了唄。”——劉洋
    “我不說,下一個話題吧。”——楊靈越
    “那多沒勁啊。”
    劉洋不滿的嘟囔了一句,便按照上午羅列的幾個專業性的問題聊了聊。
    劉洋詫異於楊靈越的回答。
    “據我所知,你不是導演或者相關的家庭出身,而且你是大一,滿打滿算,也就上了三個月的課,可你的認知超出了我接觸到的任何一個大四學生。能說說原因嗎?”——劉洋
    “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高中的時候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看電影,慢慢就開始挑毛病,身邊的朋友嘲諷說你行你上,不行別逼逼。
    這話反而點醒了我,那我就想,如果我是導演,我會怎麽拍的更好。有了這個想法,自然就會去查閱相關知識。
    哦,原來鏡頭這麽運用是為了體現主角的心裏變化,這個燈光預示了接下來的劇情等等,諸如此類。
    最後越學越覺得自己淺薄,所以就考了電影學院。”
    楊靈越半真半假的說道,除了時間是錯的,其他都是真的。
    “那我理解了,是代入。我看了你的兩部片子,雖說都是以暗色冷光為底,但風格迥異,你自己認為你屬於什麽風格?”——劉洋
    “首先,我現在第一身份是學生,第二才是個導演。還遠遠不到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時候,處女作就形成自己獨特風格,並一直延續的人都是天才,鬼才,我不是,我充其量就是個幸運兒。”——楊靈越
    “你心中的天才和鬼才導演是誰?”——劉洋
    “國內的薑聞與周星星,國外的昆汀,我可嫉妒死了,他們的電影,估計我窮其一生也拍不出來,照著拍也拍不出來。”——楊靈越
    “那可說不準,他們在你這個年紀可做不到你現在的成就,兩部片,兩首歌的優秀足見你的創作能力。”——劉洋
    “不,假使我真的能混出個一二三來,我依舊是個匠人而非藝術家。他們則不然。”——楊靈越
    “我現在能理解了你的老師們為什麽對你評價都很高的原因了,沒有人不喜歡一個有才華但真正低調謙虛的學生。”
    劉洋很是感慨的說道。
    “我都想讓學校給我掛橫幅了,我還低調謙虛?”——楊靈越
    “哈哈,楊老師有跟我說,她說的你把你掛起來,哈哈哈。”——劉洋
    “學姐,還有問題嗎?”
    楊靈越問道。
    “嗯,內容差不多了,你很著急?”——劉洋
    “有節周新霞老師的剪輯課,馬上要開了。”
    楊靈越說道。
    “選修的?我查了你們的課程表,下午就一節體育課。”——劉洋
    “嗯,選修的,沒什麽內容就這樣吧,謝謝學姐。”
    楊靈越伸出手說道。
    “好吧,不打擾你,內容整理出來後再聯係。”
    劉洋晃了晃錄音筆說道。
    剪輯課是大二的,如楊靈越其他專業的人也有過來聽的,大三的也有。
    進了教室,又受到了學長學姐們的一眾歡迎和恭喜。
    “師弟,以後拍片把我們帶上啊,不要你酬勞,剪輯也行。”
    滕叢叢拍了拍楊靈越的肩膀說道。
    “這可是你說的,我可當真了。”楊靈越笑道。
    “必須的,是不是有新計劃了?”滕叢叢好奇的問道。
    “沒計劃,不過已經在琢磨本子了,爭取過完年寫出來。”楊靈越如實回答道。
    隨後又和其他學長學姐聊了聊,周新霞進了教室,看見楊靈越,笑了一下後開始上課。
    “大家看這段影片的原始素材,這是兩個演員相對完整的打鬥過程展示,演員的表演、鏡頭的旋轉,單看起來並沒有什麽緊張感和打擊感。
    原因自然就是演員在表演的時候打擊速度不快,而且也沒有真的打到對方。
    因此,我們對素材進行剪輯時,第一個要做的就是速度控製及鏡頭運動上的修正。
    而這個調整數值,沒有人一開始就能直接把握,所以不斷測試就好了。
    大家看,速度調整後緊張感有了。
    那麽打擊感或者說力量感怎麽增強呢?要做的就是抽幀。
    把素材放大,逐幀觀察,這兒,這兒,切一刀,再增加鏡頭的抖動和變形,大家再看。
    臨場感和力量感增加了。
    ........”
    周新霞這堂課講的是打鬥戲的剪輯要點,沒有教材,全憑腦子裏的東西。
    一邊操作電腦,一邊解釋。
    真是手把手的教啊。
    喜歡華娛俗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