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共同的“老朋友”
字數:5579 加入書籤
兩人離開機械廠,回到了發動機廠的招待所。就在兩人打算到餐廳裏去吃點什麽時,卻被一個值班的服務員叫住了。她來到雅科夫的麵前,將一張疊得四四方方的紙條,交給了對方,同時嘴裏說道“上尉同誌,在兩個小時前,有一名空軍上尉來這裏找過您。見您不在,便留下了這張紙條。”
雅科夫向服務員道謝後,展開了那張紙條,看了片刻後,他的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這家夥,居然也跑到下諾夫哥羅德來了。”
他把紙條塞進了衣兜裏,扭頭對正準備朝餐廳走去的索科夫說“米沙,我們今天不在餐廳裏就餐了,我帶你去見一個人。”他說完這話後,見索科夫臉上的表情沒有任何的變化,又補充了一句,“是我們兩人共同的老朋友。”
“我們共同的老朋友?”索科夫聽雅科夫這麽說,心裏不禁一驚,暗說給雅科夫留紙條的人,莫非又是哪位領導的孩子,否則肯定不會是自己和雅科夫共同的朋友。想到這裏,他連接追問道“是誰啊?”
但雅科夫沒有回答,隻是笑了笑,隨後說道“等你見到人就知道了。”
兩人從招待所裏出來,見到司機正站在路邊,與一個包著頭巾的女人聊天。他見到兩人出來,加快語速和女人說了兩句後,便一路小跑過來,態度恭謹地問“兩位指揮員同誌,你們還要出門嗎?”
“是的,我們需要立即出去一趟。”雅科夫試探地問“你知道杜勃羅留波夫紀念館怎麽走嗎?”
“當然知道。”司機點了點頭,給了一個肯定的回答。他望著雅科夫試探地問“指揮員同誌,你們打算去參觀紀念館嗎?”
“不是,”雅科夫搖著頭說“我們要去拜訪一個朋友,他恰巧就住在杜勃羅留波夫紀念館的附近。”
“明白了,指揮員同誌。”司機側身向雅科夫和索科夫二人做了個請的姿勢“你們請上車吧,我這就送你們去那裏。”
吉普車很快就來到了杜勃羅留波夫紀念館的附近,司機將車停在路邊,隨後扭頭向雅科夫請示道“指揮員同誌,我們接下來往什麽地方開?”
“我們就在這裏下車。”雅科夫在推開車門準備下車時,抬手看了看表,對司機說道“司機同誌,我們要在附近拜訪一位朋友,可能時間比較長,你晚上八點到這裏來接我們就可以了。”
“明白了,上尉同誌。”司機使勁地點了點頭,回答說“我會按時趕到的!”
兩人下車後,雅科夫左右張望了一番,隨後選定了一個方向,用手朝前一指,對索科夫說“米沙,我們要去的地方就在前麵。我們走吧!”
兩人朝前走了一段距離,索科夫看到路邊有一尊真人大小的銅像,心裏便暗自猜測,這大概就是十九世紀俄國最著名的文藝批評家杜勃羅留波夫吧。銅像後麵是兩扇緊閉的木門,門上還貼著一張有些變色的公告,可惜距離太遠,根本看不清楚上麵寫的是什麽內容。
雅科夫察覺到索科夫在不斷地看那兩扇緊閉的木門,便對他說“米沙,別看了,杜勃羅留波夫紀念館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就已經關閉了。要想再次開放,估計要等到戰爭結束。”
兩人經過了紀念館,又朝前麵走了一段距離,最後來到了一片居民區。雅科夫從兜裏掏出了剛剛的那張紙條,仔細地查看了一下後麵的內容,抬頭對索科夫說“米沙,我們要去作客的地方在十七棟,你仔細找找,看在什麽位置。”
聽到雅科夫這麽說,索科夫連忙仔細地查看附近樓房的編號。看了片刻後,他對雅科夫說“這裏的樓房都是雙號,應該在相反的方向。”
於是兩人又調頭往回走,再次經過杜勃羅留波夫紀念館時,雅科夫苦笑著說“看來是我搞錯了,我以為單號的樓房應該是在剛才的方向,誰知卻在相反的方向。”
在經過一家軍官商店時,索科夫忽然想起要到別人家做客,總不能空著手去吧,便停下腳步對雅科夫說“雅科夫,我們這樣空著手登門,有些不太妥當吧。”他用手朝旁邊的商店一指,“不如我們在這裏買點東西吧。”
對於索科夫的這個提議,雅科夫立即表示了讚同。他率先來到門前,推開了玻璃門走了進去。店裏正閑聊的售貨員,見兩名年輕英俊的軍官從外麵走進來,連忙主動招呼道“兩位指揮員同誌,請問你們需要點什麽嗎?”
“有伏特加嗎?”雅科夫簡短地問道。
誰知售貨員聽到雅科夫的這個問題後,沉默了片刻後,反問道“上尉同誌,請問您有上級出具的介紹信嗎?”
“介紹信,什麽介紹信?”雅科夫用奇怪的目光看了索科夫一眼後,不解地問售貨員,“我就想買幾瓶伏特加,難道還需要什麽介紹信嗎?”
“是的,上尉同誌。”售貨員用肯定的語氣說“由於酒類被列入了特殊物資,除了將軍級別的軍官能直接購買外,其它級別的軍官購買,則需要出具介紹信。”
“見鬼,這是活見鬼了。”雅科夫可能是第一次遇到買東西需要介紹信的情況,他有些哭笑不得地問“那你們這裏有什麽商品,是不需要介紹信的嗎?”
五大三粗的售貨員把身子一側,用粗大的手掌朝後麵的貨架一指,說道“上尉同誌,這個貨架上的蔬菜罐頭,都可以不用介紹信。”
聽說罐頭可以不花錢,雅科夫用手朝黃瓜、西紅柿、蘑菇等罐頭一指,說道“這幾種水果罐頭,一樣給我來兩個。另外,黃油和奶酪各給我來兩百克……”
買完東西後,雅科夫和索科夫雙手都提著東西,朝著不遠處的居民樓走去。在上樓時,索科夫想起了後世的一個段子“某人邀請朋友到家裏做客時,曾專門叮囑自己的朋友你們來的時候,用腳踢門就可以了。朋友不解地問為什麽要用腳踢門?某人答曰因為你們雙手都提著東西,騰不出手敲門。”
兩人來到了要拜訪的人家門口,將網絡上的段子變成了現實。當一名年輕的空軍上尉聽到敲門聲,將房門打開之後,望著外麵提著大包小包的雅科夫和索科夫,好奇地問“雅科夫,你為什麽要用腳踢門呢?”
“廢話,你沒看到我兩手都提著東西麽?”雅科夫沒好氣地說完後,將手裏的東西一股腦地塞進了對方的手裏,說道“快點進去吧,我都快餓暈了。”
空軍上尉望著站在一旁的索科夫,好奇地問道“雅科夫,這位少校是…?”
雅科夫頭也不回地朝屋裏走,嘴裏說道“他是米沙,你我以前的好朋友。”
“你就是米沙?!”空軍上尉的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他本來想伸手和索科夫握手,但看到手裏抱著的一堆東西,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隨後客氣地說“快點請進來吧!”
等索科夫走進客廳,看到屋子的中間擺著一張長木桌,木桌上擺滿各種食物、飲料,圍坐在桌子旁邊的還有一名空軍中尉和四位年輕漂亮的姑娘。可能是看到索科夫手裏提著的東西比較多,中尉主動上前接過東西放在了合適的位置。
雅科夫一進門就上廁所去了,索科夫見在場都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束。空軍上尉走過來和索科夫握手時說“米沙,你還記得我嗎?”
索科夫將這名上尉執行地打量一番後,搖了搖頭,歉意地說“對不起,上尉同誌,我實在想不起您是誰。”
聽到索科夫說不認識自己,空軍上尉的臉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恰巧雅科夫從廁所裏出來,衝著那名上尉說道“列昂尼德,你不能怪米沙,他幾個月前頭部負過傷,導致了失憶。別說是你,他連我都認不出來。”
雅科夫走到索科夫的身邊,指著被稱為列昂尼德的空軍上尉,向索科夫介紹說“這位是列昂尼德,他的父親是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的兒子?!”索科夫雖說心裏早就猜到列昂尼德可能是某位領導的兒子,但沒想到居然是赫魯曉夫的兒子,他猛地從自己的座位上蹦起來,吃驚地問道“你就是赫魯曉夫的兒子?”
“沒錯,我的父親就是赫魯曉夫。”列昂尼德雖說心裏覺得索科夫的反應有點誇張,但還是如實地回答說“你、我還有雅科夫,小時候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隻不過後麵因為種種原因分開了。沒想到你的失憶症這麽嚴重,居然連我都認不出。”
接下來,列昂尼德又向雅科夫和索科夫介紹另外五位客人空軍中尉,是他的僚機駕駛員維克多中尉;另外的四位姑娘分別是舒拉、阿爾拉、嘉爾卡和薇拉,她們都是樓裏的鄰居。
望著坐在對麵的列昂尼德,索科夫的心裏就開始泛起了嘀咕。他清楚地記得,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開始後,列昂尼德就因為酒後開槍誤殺了自己的同僚,而被送上了軍事法庭。可能是看在他父親的麵上,他沒被判處死刑,隻是被剝奪了軍銜,降為了列兵。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束後,他在一次升空作戰中失蹤。對他的失蹤,有兩種迥然不同的說法,一種說他駕飛機叛逃到了德國人那裏,後來被斯大林派人抓回來槍斃了;而另外一種說法,則是他在空戰中英勇犧牲。
索科夫以前對叛逃之說是深信不疑,但來到這個時代後,他的想法卻發生了改變。他清楚地記得在開槍誤殺同僚之前,列昂尼德還曾經參加過哈爾科夫戰役,在戰鬥中,他的飛機被擊落,本人也負了傷。被送到野戰醫院時,醫生見他腿上傷勢較重,打算為他截肢。他在發現了醫生的這個企圖後,用槍頂在對方的腦袋上,命他將自己送回莫斯科進行治療,並成功地保住了那條腿。
如果叛逃事件發生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束之前,還有一定的可能。列昂尼德戰機失蹤的那天,那場堪稱絞肉機的戰役都結束了一個月,第聶伯河附近的曼斯坦因,被蘇軍打得哭爹喊娘,在這種蘇軍占優勢的情況下叛逃,除非列昂尼德的腦子進水了,否則絕對不會做出這種愚蠢的事情。
眾人端起麵前的酒杯喝了一杯後,雅科夫好奇地問“列昂尼德,你是怎麽知道我住在發動機製造廠的招待所呢?”
“說來也巧。”列昂尼德為雅科夫麵前的酒杯倒滿酒之後,說道“我和維克多到發動機去執行任務,無意中遇到了幾名來自莫斯科的軍官。我和其中一人認識,在閑聊時,無意中聽他提到,和他們一起來下諾夫哥羅德的人裏,居然還有你。想到從戰爭爆發到現在,我還從來沒見過你,便特意跑到招待所裏找你。見你不在,我便給你留了張紙條,上麵寫了這裏的地址,讓你來做客。”
兩人又喝了幾杯或,列昂尼德忽然問出了一個令雅科夫極為尷尬的問題“雅科夫,我曾經聽到德國人的宣傳,說你被他們俘虜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難道是謠言嗎?”
“沒錯,這是謠言。”索科夫見雅科夫的臉上露出了尷尬的表情,連忙開口為他解圍“雅科夫在戰鬥中負傷,躲在當地的一個集體農莊裏養傷。德軍可能是從繳獲的花名冊上,看到了雅科夫的名字,便造謠說雅科夫被俘了,以達到瓦解我軍士氣的目地。”
雅科夫見索科夫為自己解圍,臉上露出了感激的神情,他順著索科夫的話繼續說道“我在農莊裏養了差不多半年的傷,等傷勢好轉後,正好趕上我軍開始的大反攻,看到我軍節節勝利,我再也待不住,便立即動身返回部隊。說來也巧,我穿越戰線的地方,正好是索科夫的防區,他便派人將我安全地送回了莫斯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