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坦克改造計劃(下)
字數:5398 加入書籤
天黑以後,跟隨索科夫一同前往廠部大樓的人,除了雅科夫、卡拉什尼科夫外,還有別雷隨行。別雷深怕索科夫不同意,還特地向他強調說“索科夫中校,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的坦克營要參與的戰鬥很多,我想提前和廠領導溝通一下,是完全有必要的。”
索科夫擔心彼得知道一名上校在自己這個中校的手下,當一名坦克營長,會產生什麽不好的聯想,為了避免讓別雷感到尷尬,因此便沒有邀請別雷同去。此時聽到別雷主動提起,也就順水推舟地說“好吧,上校同誌,既然您也想認識彼得廠長,就和我們一起去吧。”
以前組裝車間的人去廠部大樓,都是乘車前往,然而如今這條路已經被炸得坑坑窪窪,其中還可以一些沒有爆炸的炸彈,因此為了安全起見,索科夫他們隻能選擇步行,通過廠區的交通壕,前往廠部大樓。
等接近廠部大樓之時,如果走在最前麵的人,不是庫斯托派給自己的向導,索科夫真以為自己走錯地方了,原本五層樓的廠部大樓,如今屋頂早已不知去向,大樓東側更是剩下了兩層樓。一看就知道,這是德國空軍的傑作。
彼得派來接頭的是工廠的廠辦主任,他和向導打過招呼之後,來到了索科夫的麵前,挺直身體說“中校同誌,我是廠辦主任,廠長在地下室裏等您,請您跟我來吧。”
索科夫一行人跟著廠辦主任,進入了廠部大樓,沿著一個樓梯朝下麵的地下室走去。這裏的地下室構造和組裝車間那裏的地下室一樣,都是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廊的兩側是一個接一個的房間。
從敞開的房門,索科夫看到有些屋子裏坐著正在休息的戰士和工人;有的房間裏堆滿各種木箱子,想必不是機器設備就是武器彈藥、還有一個房間,門口有端著步槍的工人站崗,索科夫一度以為是彼得的辦公室,等走近時才發現,這個安著一扇玻璃門的房間,居然是通訊室,他清楚地看到,電話接收機前坐滿了年輕的女話務員,正有條不紊地把不同電話的插頭,從接收機上拔下或插到指定的位置……
“中校同誌,”廠辦主任見索科夫站在通訊室的門口,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裏麵的女話務員,連忙麵無表情地催促道“廠長同誌還在等您,請跟我來吧。”
來到走廊的盡頭,廠辦主任停住腳步,轉身對索科夫說道“中校同誌,請您稍等片刻,我進去和廠長同誌說一聲。”
在征得了索科夫的同意後,他推開緊閉的房門走了進去。剛一進門,他就反手關上了房門。過了片刻,房門打開,彼得和廠辦主任並肩從裏麵走了出來,彼得向索科夫伸出手,笑著說“索科夫中校,歡迎您到我們這裏來指導工作!”
指導工作?!索科夫聽到彼得這麽說,不由一愣,心說我是來和你談坦克車載電台事宜的,有什麽工作可以指導?但他很快就想起,彼得曾經讓自己來查看一下廠部大樓附近的防禦情況,並給他們提出整改意見。如此一說,倒勉強算得上是指導工作。
索科夫和彼得握手後,向他介紹身後幾名同伴。他是從軍銜最高的別雷開始介紹“這位是別雷上校,他以前是坦克第84旅旅長,如今是坦克營代理營長。”
彼得雖然不是軍人,但他對軍銜和職務一點都不陌生,得知麵前的這位上校,如今居然要聽從索科夫的指揮,心裏不禁對索科夫刮目相看。他握著別雷的手,笑著說“您好,別雷上校,歡迎您!”
索科夫接著介紹說“這兩位是來自武器裝備部的雅科夫少校、卡拉什尼科夫中尉。”
聽說麵前的這位少校就是雅科夫,彼得伸出雙手,緊緊地握住了索科夫的手,有點討好地說“您好,雅科夫少校。當年白匪軍在進攻城市時,我也在您偉大的父親領導下,和企圖闖入城市的敵人,進行過頑強的戰鬥。”
雅科夫得知彼得廠長以前曾經跟隨自己的父親,在這座城市裏和來犯的敵人進行過頑強地戰鬥,心裏頓時對他升起了好感。他握住對方的手,笑著說“彼得廠長,既讓當年我們能打敗白匪軍對城市進犯,那麽今天我也能打敗企圖奪取城市的侵略者。”
眾人來到辦公室裏就坐後,彼得沒有立即和索科夫談論坦克的車載電台,而是開門見山地問“索科夫中校,您在我們的廠裏也待了一段時間,不知您覺得我們的防禦工事,有沒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
雖說廠部大樓外的工事,索科夫還沒有細看,但他了解老毛子的性格,知道這裏的防禦工事的構造,肯定與組裝車間那裏是大同小異,因此毫不遲疑地說“廠長同誌,我想先問問,您在廠部大樓外麵挖掘了幾道戰壕?”
“兩道!”彼得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兩道之間相距五百米。”
索科夫繼續問道“兩道戰壕之間,你們有沒有用交通壕繼續連接啊?”
“沒有,兩道戰壕之間沒有交通壕。”彼得在回答完索科夫的問題之後,有些尷尬地回答說“之所以沒有交通壕,完全是因為擔心工人在戰鬥中,因為恐懼而放棄陣地逃跑。”
“廠長同誌,您想得太多了。”索科夫在說出自己的建議之前,覺得有必要向稱讚一下紅十月工廠的工人,免得彼得在自己接下來的提議中,產生什麽抵觸情緒“我相信紅十月拖拉機廠的工人都是好樣,他們哪怕犧牲自己的性命,讓屍體暴露在荒野上,也絕對不會讓德國人輕易地通過他們所堅守的陣地。”
“沒錯沒錯。”對於索科夫的這種說法,彼得自然不會反對,隻能連連點頭,附和地說道“我相信廠裏的所有工人,麵對衝上來的敵人,都會頑強地戰鬥到最後一刻。中校同誌,您還是說說,我們的防禦陣地應該進行怎樣的調整吧?”
“廠長同誌,你們的兩條戰壕之間,沒有用交通壕連接,就意味著不管你們進行增援還是撤退,戰士們都必須離開原來堅守的戰壕,在敵人的火力下,通過幾百米的空地……”
“請等一等,中校同誌。”彼得聽到這裏,連忙製止了索科夫繼續說下去,主動表態說“我們的同誌會嚴格地遵守第227號命令,在得到上級的命令之前,一步都不後退。”
“我說的撤退,不是逃跑。”對於麵前這種一根筋的人,索科夫的心裏有一種深深的挫折感,但他還是努力地控製著自己的情緒,竭力用平穩的語氣說道“敵人在進攻前,都會對我軍的防禦陣地繼續猛烈的炮擊。你們的一線陣地沒有防炮洞和隱蔽部,戰士們隻能待在戰壕裏挨炮彈,如此一來,不等敵人進攻,就有相當比例的同誌傷亡在敵人的炮火之下。”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彼得有些無奈地說道“我們在戰場上沒有製空權,伏爾加河對岸的炮兵,又無法壓製德軍的炮兵,我們的同誌隻能待在戰壕裏挨炸。不過每位同誌都知道,為了保衛偉大的祖國,就算付出再高的代價,也是完全值得的。”
“廠長同誌,”聽彼得這麽說,索科夫把臉一板,語氣嚴厲地說“為了保衛祖國,付出自己的鮮血和生命,這是每個蘇維埃公民都應該有的覺悟,但我們並不能以此為理由,而置戰士們的生命予不顧,聽任他們在敵人的炮火下成片地死去。”
“索科夫中校,”彼得聽索科夫用如此嚴厲的語氣對自己說話,態度也變得有些不友好了“難道您有什麽辦法,來減少同誌們的傷亡嗎?”
“沒錯,廠長同誌。”索科夫點點頭,用肯定的語氣說“我的確有辦法,來降低我們的戰士在遭到敵人炮擊時的傷亡。”
聽索科夫這麽說,彼得的眼前不禁一亮,慌忙問道“中校同誌,不知是什麽辦法,快點說來聽聽。”
索科夫輕描淡寫地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兩道戰壕之間,多挖幾條交通壕。”
“什麽,挖幾條交通壕?”彼得的臉上不禁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苦著臉說“中校同誌,我實在想不出,為什麽挖幾條交通壕,就能減少部隊在遭到炮擊時的傷亡呢?”
不光彼得帶著這樣的疑問,就連別雷和卡拉什尼科夫也用疑惑的目光望著索科夫。隻有最了解索科夫的雅科夫,卻是一副雲淡風輕的表情坐在旁邊抽煙。
索科夫拿起桌上的一支鉛筆,在一張彼得用來卷煙的報紙上畫起了簡圖“廠長同誌,您來看。我們用若幹條交通壕把兩道戰壕連接起來,這樣當敵人炮擊我們的第一道防線時,我們可以將第一道戰壕裏的戰士,都撤到第二道戰壕裏來躲避炮擊,隻在陣地上留下幾個觀察所。等到敵人的炮擊結束後,我們的戰士再從第二道戰壕回到第一道戰壕。”
“有道理,有道理。”彼得盯著索科夫畫的簡圖連連點頭,感慨地說道“我們把第一道防線的戰士,都撤到第二道防線,敵人所炮擊的就是隻剩下幾個觀察哨的空陣地,除了浪費炮彈外,他們能取得的戰果是非常有限的。”
見彼得認可了自己的說法,索科夫又接著往下說“有了交通壕,一旦第一道防線吃緊,你還可以讓第二道防線的戰士,通過這些交通壕快速地進入第一道去增援。由於部隊在增援過程中,不用再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穿過無遮無攔的開闊地,這樣還能把後續部隊的傷亡減少到最低水平。”
“這真是一個好辦法。”彼得拍著桌子叫好“我怎麽就沒想出這麽好的辦法。”說完,他抬起頭,望著站在一旁的廠辦主任,吩咐道“挖掘交通壕的事情,我就交給你負責,在天亮之前,至少要挖五到八條交通壕出來。”
聽到彼得這個吩咐,廠辦主任不由叫苦不迭“廠長同誌,一夜之間要挖那麽多的交通壕,我到哪裏去找那麽多的人手啊?”
“這是你的事情。”彼得抬手看了看表,繼續說道“從現在到天明,還有十二個小時,如果你不快點行動的話,天明肯定就無法完成我交給你的任務。”廠辦主任聽彼得這麽說,不敢再提困難,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一聲,轉身走出了辦公室。
索科夫等廠辦主任離開後,麵向著彼得說道“廠長同誌,防禦工事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們該談談坦克的車載電台了。”
“車載電台的事情,赫魯曉夫同誌親自給我打過電話,讓我把存放在廠裏的那批物資,全部無條件地交給你們使用。”彼得不解地問索科夫“中校同誌,我不明白,你們要那麽多的車載電台做什麽?”
“很簡單,是為了便於指揮。”索科夫見彼得一副疑惑不解的樣子,便向他解釋說“從目前的形勢分析,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德國人肯定會嚐試從不同的地段衝入廠區,到時肯定少不了坦克部隊對你們的支援。假如你們需要支援的時候,坦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僅僅依靠信號旗來指揮坦克,顯然是不現實的。但假如每輛坦克都安裝了車載電台,情況就會大大地不一樣。”
說到這裏,索科夫用手一指旁邊的別雷“比如說,別雷上校通過電台了解到哪個坦克連距離你們最近,隻要向連長發出命令。連長再用電台通知分散在各處的坦克車組。他們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趕來支援你們。”
索科夫的解釋,讓彼得明白了給每輛坦克安裝車載電台的重要性,為了保住工廠,他在最短的時間內,就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好吧,索科夫中校,我親自帶你們去領取那批坦克用的車載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