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人算不如天算

字數:6156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這筆錢,我已經運作好了,分為四個部分。”
    “一部分,我預計大概三到四億美金,我用一家投資公司的名義,幫你流入米國的大通曼哈頓銀行。”
    “同時,這筆錢還會成為你收購置地的資本,我建議你由大通曼哈頓銀行那邊委派出收購團隊,來港島幫伱執行收購置地的計劃。”
    “他們在港島有自己的分行,資金流動隻需要內部流通,從米國到港島,花不了多少時間。”
    “最重要的是,大通曼哈頓銀行的幕後掌控者是洛克菲勒家族,他們是日耳曼裔米國人,所以他們不管是對大英,還是對怡和,都沒有什麽好感。”
    “即便是匯豐,對它們的結算審查也隻是走個過場,米國人現在對英國,是沒什麽好感的。”
    包鈺剛此刻笑著跟李長河說道。
    七十年代的大英,還不是日後米國的小跟班,它放不下自己以往日不落的榮光,所以經常在米國的身邊反複橫跳,立場不一,也因此惹得米國是很厭惡它的。
    雙方的關係緩和密切,要等到裏跟和撒切爾兩個人聯合,把新自由主義觀念共同傳播開來,才算是有了統一的觀念立場。
    李長河點點頭:“伯父,我知道,這都是你的麵子。”
    包鈺剛跟洛克菲勒家族關係很不錯,不管是洛克菲勒的大管家基辛格博士,還是洛家的掌門大衛洛克菲勒,他都有著良好的私人交情。
    畢竟洛家的核心業務之一就是石油,而包鈺剛是如今全球噸位最大的海上船王,雙方業務上是存在互補的。
    “還有一部分,我準備從倫敦幫你直接轉入日本,換成日元,放在三菱銀行和富士銀行裏麵。”
    “跟大通一樣,他們在港島一樣有分行,並不影響支取。”
    “你如果需要,可以用日元在這邊轉換成港幣或者美金。”
    包鈺剛繼續跟李長河說道。
    “日元嗎?”
    李長河聽完,驚詫的看向了包鈺剛。
    很多人或許不清楚,八十年代小本子,雖然已經堪稱是世界經濟第二強國了,但是它其實依然相對封閉。
    它的金融市場一直是半封閉市場,日元也還不是國際流通貨幣。
    它雖然對外資銀行開放了市場,但本質上依然靠政策管製外資銀行,同時支持國內銀行,跟東大後來的政策幾乎一樣。
    所以此時的東瀛金融市場,並不是完全自由放開的,它的資金通道是受到監管的。
    這種情況要直到1984年,老美強行打破了東瀛的金融管製,讓它徹底成為了金融自由流通市場之後,才有所改觀。
    所以這年代,想要大額資金進入東瀛國內的銀行,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和人脈,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
    而這一點,恰好包鈺剛全都具備,他的船運業務就是在東瀛起家,他的合作夥伴很大一部分都是東瀛的企業。
    這也讓他在那邊擁有深厚的人脈關係和企業資源,包括銀行。
    “伯父,你太有心了。”
    將錢轉入這種半封閉的金融市場,也意味著資金可以分散沉澱。
    而且目前來說,東瀛的銀行隻受他們政府金融機構監管,別的企業之類的想查,根本沒戲,搭理都不搭理你。
    “餘下的就正常轉入港島,一部分通過金市轉存進港島的一些華人銀行,這些我已經跟衛爾思說了,他會幫你安排好。”
    “還有一部分,進入渣打,通過渣打回到港島。”
    “雖然錢的數額不小,但是也不至於引起轟動。”
    “四條通道,基本上能消化你的資金,同時順便借助大通銀行,出麵收購置地。”
    “而且這樣一來,即便是有心人追查,最後也隻會追查到我這邊。”
    “最多就是再跟你的假身份聯係起來。”
    包鈺剛認真的衝著李長河說道。
    李長河感激的站起身來,衝著包鈺剛深深地鞠了一躬。
    “謝謝伯父!”
    李長河這句話說的真心實意,縱觀全球華人家族,也就是包鈺剛有這個能力,能把十多億美元的資金分散著注入全球各地市場。
    而這依托的,就是他獨一無二的朋友圈關係網。
    在這一點上,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其他的華人富豪家族能做到。
    這也是李長河當初將目標選定在包鈺剛身上的原因。
    “跟我還客氣什麽。”
    “再說我也得謝謝你,是你讓我解除了後顧之憂。”
    “這一下,不管是九龍倉,還是置地,我覺得都沒有問題了。”
    “咱們爺倆聯手,先在今年把怡和這個洋行之王給幹趴下。”
    包鈺剛此刻豪氣幹雲的說道。
    李長河這一波固然大賺,但是同樣也給包鈺剛帶來了不菲的收益。
    這一波包鈺剛預計自己的收益已經超過了兩億美金,這可是一筆巨額資金。
    對於他收購九龍倉來說,有著巨大的底氣。
    現在的他,已經不單單是想要控股九龍倉了,而是打算將九龍倉的股份一口吞下,徹底變成自己的陸地王國。
    “怡和這邊,我估計他們耐心不會太久了,時間越拖下去,對他們越不利。”
    “伯父你這幾個月要注意,我估計他們隨時會發起進攻。”
    李長河記得很清楚,怡和是在80年的四月份,趁著包鈺剛去歐洲的時候,掀起了九龍倉大戰。
    但是他不可能明說這個時間,所以隻能模糊的提醒。
    聽到李長河的話,包鈺剛哈哈一笑,毫不在意的擺擺手。
    “放心吧,如今我是恨不得它明天就開始,我早就準備好應戰了。”
    “伯父,還有一點,雖然我們現在手裏有資金了,但是我覺得匯豐那邊,還是不得不考慮它的立場的,萬一它對怡和施以援手,那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李長河此刻認真的衝著包鈺剛說道。
    如果他記得沒錯,怡和跟匯豐的關係,其實是很密切的,雙方不但互持股份,最重要的是,怡和還是匯豐的創始財團之一。
    當年,英資洋行為了它們在大清的利益,幾大洋行聯手組建了匯豐,其中就包括了怡和洋行,也包括了沙遜洋行,就是那群猶太販毒集團。
    而怡和洋行的大班,也是匯豐銀行的第一任大班。
    所以匯豐事實上跟怡和,是有很深的淵源的。
    雖然李長河不知道,為什麽曆史上匯豐放棄了怡和,轉而支持包鈺剛,但是這種事情,是不存在絕對的選擇的。
    李長河還是不得不提醒包鈺剛。
    而包鈺剛這時候則是笑著說道:“長河,你有時候看的事情很明白,但是有些事,看的事情又很模糊。”
    “事實上,在我看來,匯豐一定不會支持怡和。”
    “啊?伯父,這是為什麽?”
    李長河這一次是真的不太明白。
    “很簡單,因為匯豐是港島的匯豐,而怡和卻是大英的怡和!”
    “這一點,就注定了它們的分歧。”
    “從怡和選擇將資產轉移出港島,進行風險規避的時候,它跟匯豐,就走上了歧途。”
    “你要知道,銀行跟企業不一樣,銀行往往代表的是一個區域,一個國家的金融通道。”
    “匯豐銀行在港島雖然一手遮天,但是放在大英本土,它其實不算什麽巨無霸。”
    “它的根基在港島,它在這裏扮演著中央銀行的角色,所以本質上來說,港島越好,匯豐的地位和實力才越強大。”
    “港島如果衰弱了,那麽匯豐也會隨之衰弱,它的命脈,跟港島是捆綁在一起的。”
    “但是怡和不一樣,它是一家公司,它要賺錢,它要規避風險,所以當它預感到港島並不安全的時候,它果斷抽身離開。”
    “這些年,怡和利用置地和九龍倉賺的錢,源源不斷的投資海外,這實際上就是在抽港島的血。”
    “一個想要發展港島,讓港島變得更好,但是另一個卻在源源不斷的抽血,意圖將它的資源全部抽走,你覺得它們會依然保持步調一致嗎?”
    “同樣道理的還有和記黃埔,祁德尊證明了他根本沒有掌控和記黃埔的能力,所以匯豐毫不猶豫的把和記黃埔賣給了李加誠。”
    “李加誠是華人,但是在華人的身份上麵,他還要加一個標簽,那就是港人!”
    “相比較於怡和,祁德尊這種源源不斷給港島帶來破壞的白人,像我,李加誠這樣的華人商人,反倒能讓港島的經濟和發展變得更好。”
    “那麽匯豐在我們和他們之間選擇誰,不言而喻。”
    “很多媒體都在宣傳,說什麽華人對英資財團的勝利。”
    “其實對於匯豐來說,華人和白人對他們而言,沒有區別,它們眼中隻有港人和非港人的區別。”
    “這也是怡和,太古它們求購和記黃埔,卻全都被沈弼拒絕的原因。”
    “沈弼看的很清楚,匯豐的地位一定是港島給它們帶來的,而非這些英資財團。”
    “所以,誰能讓港島變得更好,沈弼就會支持誰,這跟華人或者白人沒有絕對的關係。”
    “所以,你現在知道,我為什麽不擔心匯豐了吧。”
    包鈺剛這時候自信的衝著李長河說道。
    李長河則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原來如此。”
    他其實一直好奇,當年到底是什麽緣由驅動著匯豐先支持包鈺剛,後支持李加誠。
    原來根源在這個地方。
    事實上,如果參照未來的發展,匯豐的選擇其實並沒有錯,它支持的華商讓港島變得更加繁榮,也方便它更輕鬆的吸血。
    如果不是中英談判,一下改變了港島的歸屬,打斷了匯豐的計劃。
    那匯豐很快就會變得像米國的華爾街一樣,成為徹底掌控港島輻射東南亞的巨無霸。
    隻能說,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