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第178章 送女兒上學

字數:6339   加入書籤

A+A-




    178.第178章 送女兒上學
    第178章 送女兒上學
    由於東北的天氣特別的冷,秧歌隊人員都是裏麵穿棉襖,外麵套各種彩色服裝,也看不出是男還是女。
    不過,屯子裏每個人看得都是的那麽津津有味,也都不顧寒冷就那麽憨笑著觀看。
    “爸爸!媽媽!”五妮邁著小短腿跑過來。
    “你不是和你四姐在一起嗎?怎麽跑過來了!”陳衛東笑著問道。
    “四姐擠進去了,我擠不進去!她把我弄丟了!”
    小奶團子委屈道。
    “呃~她把你弄丟了,怎麽不說自己沒跟上。”
    陳衛東一樂,她往裏瞅了瞅,發現四妮她們這會已經擠到最前麵了。
    “爸爸,抱!五妮看不到!”五妮伸著小手,奶聲奶氣道。
    懷裏小六急了,她怕陳衛東抱五妮,不抱她,立刻也顧不得看扭秧歌,頭一扭,把陳衛東抱的緊緊的。
    陳衛東也是哭笑不得,不過他一個人抱兩個不成問題,陳衛東抱著六妮蹲下身體,讓五妮騎在自己肩膀上。
    “嗚嗚嗚~”小五知道爸爸這是讓自己“騎大馬”頓時開心的笑了起來。
    陳衛東站了起來,五妮喜笑顏開,她能看的很遠。
    “爸爸!姐姐在哪兒!”
    “姐姐~”
    小奶叫著,不過周圍很吵,她們根本聽不見,
    柳雪婷這會和楊雪花,鄭小芳,幾個女人湊在一起聊著天一邊看著秧歌隊。
    在東北秧歌隊一般由三部分人組成,組織者、扭秧歌的人和樂隊,所謂的樂隊隻有兩個人,不過樂隊是個技術活,不是臨時抓來一個人就能行的,要有多年的練習或者表演經驗,
    扭秧歌的人除了踩高蹺有技術含量之外,其他的人跟著隨大溜就行了,
    秧歌隊的組織者很重要,不但要把秧歌隊組織起來,因為秧歌隊的人也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且還要又能有能力帶著秧歌隊去各個屯演出,這個很重要。
    秧歌隊看到人很多,就開始下車來,穿著演出服裝的人,開始整理演出服裝,
    沒有穿演出服裝的人,他們就開始穿上扭秧歌的衣服、帽子、麵具等。
    “爸爸,那踩著什麽,好高呀!比我還高。”
    “爸爸,你看……”
    五妮在陳衛東肩膀上,大眼睛盯著那踩高蹺的演員,奶聲問道。
    她看著高蹺的人怎麽樣把高蹺綁到腿上,又是怎麽能夠站起來,
    不但能夠快速地走路,還能夠踩著高蹺翻跟頭、劈大叉,真是太神奇了。
    陳衛東懷裏小六也哼哼唧唧的用小手指著秧歌隊奶叫著。
    秧歌隊在前麵走著,很快到了屯口,就開始表演!樂隊在爬犁車上,繼續鼓樂齊鳴,屯子裏很多小孩子隊伍的後麵,
    或者隊伍的旁邊,一邊跑著一邊看,嗩呐和鑼鼓得聲音震天響,在屯子口表演完,然後秧歌隊就開始串村了,
    屯子裏麵有錢的人家或者有需要的人家會請秧歌隊在自家的門前扭一會兒,要給秧歌隊報酬的,
    當然報酬的方式多種多樣了,可以給錢,像九曲屯這種窮鄉僻壤,大多數都是幾毛錢,給錢,這個秧歌隊最喜歡,
    但是沒有錢也可以給其他的東西,豬肉、糧食、酒、點心、雞蛋等等這些都可以,
    秧歌隊專門有一個人趕著大車,負責收這些物品,並且存在車上,一路拉著,回去之後,直接分給隊員。
    秧歌隊有一個領頭的,根據人們給的錢多少或者給的東西的價值的高低,
    來安排秧歌隊在這戶人家門前的表演時間的長短,從幾分鍾到幾十分鍾都會有。
    屯子裏陸續有人請秧歌隊人到自家門口唱唱跳跳,尤其是三嬸,今年兵子媳婦了,這些錢還是舍得的。
    小家夥們和屯子裏的小孩子,湊著困閑的時間,竄到秧歌隊伍裏麵,看自己喜歡的扮相,
    四妮喜歡孫悟空,一直跟在孫悟空的旁邊,有時候學著孫悟空的演子扭來扭去,
    其他的小朋友也學著自己喜歡的人物在人群裏扭來扭去,最熱鬧的時候,
    有一些在旁邊觀看的大人們也參與進來,喜慶的氛圍就達到了最高潮,陳衛東沒湊這個熱鬧。
    其實在東北,一個秧歌隊還不是最熱鬧的,要是兩個,三個,都湊在一起,那才是好看。
    陳衛東記得以前屯子裏來了兩支,碰巧在屯子裏相遇,十分有意思了,
    每個秧歌隊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比對手強,都會把看家本領拿出來,和對方進行比較,民間叫做鬥秧歌。
    每個秧歌隊為了自己的麵子、榮譽和口碑,都會使出渾身解數,
    和對方進行比試,旁邊的看客是最高興的,看著雙方的精彩表演,都會連連叫好、喝彩、鼓掌。
    最後總要分出來勝負,標準也很簡單,就是誰的表演贏得更多的掌聲和歡呼聲就可以了。
    秧歌隊比完了就各自散去,向下一個目的地前進。
    也有比輸的一方不服氣,那就可以約定時間再戰,也有輸的一方麵子上掛不住,
    進而惱羞成怒,兩方就發展成一場打鬥,這種情況雖然比較少見,但是陳衛東上輩子也見過不少。
    每次打鬥起來,觀看的孩子就跑得很遠,隻能遠遠地在外圍觀戰,怕離得近了會傷到自己。
    一般這時候,村子裏麵有權威的人物會出來當和事老進行勸架,
    這個人或者是村幹部,或者是村裏麵有威望的老人,最後結果都是雙方組織人握手言和就可以了。
    陳衛東也掏了六七毛錢,讓秧歌隊在自家門口表演一會,
    看到秧歌隊來到自己家裏,小家夥們都十分開心和驕傲。
    屯子的孩子們,一邊看著精彩的表演,一邊模仿著自己喜歡的角色,直到秧歌隊離開屯子,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家裏。
    在東北過元宵節,天黑後也十分熱鬧,家家都點煤油燈,大門前的兩邊門柱上要掛一對大紅燈籠,
    在九曲屯還有“送燈”的習俗,就是要為祖墳裏亡故的親人送去一盞燈,為他們照亮回家的路,祈望他們早日轉世為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元宵節送燈,一般是正月十四、正月十五這兩天晚上。送燈又稱“亮燈”,這燈最早是用菜油和燈芯作成,
    後來都用紅蠟,因為傳說用了白色蠟燭下輩子可能“打光棍”男人娶不上媳婦)
    送燈的時候村裏人來人往,家家戶戶提著燈籠,帶著紙錢、煙花來到自家的祖墳。
    陳衛東提著著一盞糊著紅紙的燈籠,六個小丫頭一人打著一盞,舉著小燈籠,火光閃閃。
    在九曲屯空曠的田野裏,在村道上,隨處可見豆粒大的燈火,如繁星般閃爍著。
    送燈回來,一家人也沒在屋裏呆著,在東北,元宵節晚上,男女老少都要走出家門,出去溜達溜達,叫“走百病”。
    人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一邊欣賞各家的煙花彩燈,一邊談天說地。
    陳衛東雖然不相信這些,但是圖個熱鬧,
    有個講究是逢橋必過,尤其是身體不好的人,
    據說多過幾座橋,走了百病後,就能恢複健康、延年益壽。
    一到元宵節的晚上,九曲目屯口橋邊的人最多,有打燈籠,有撒燈的,撒燈按照屯口老人的說法,撒燈,就是給那些無人送燈燒紙的孤魂野鬼照個亮,讓他她)們捧著燈去轉世為人。
    撒燈可以用蠟燭、小燈籠、柴禾,甚至柴油摻鋸末子撒在路上點燃。撒燈的地方,一般在樹林、田野、河邊、僻靜小路上。
    屯子裏小男孩最喜歡幹這事,因此,整個屯子路上,和旁邊田裏都亮了起來。
    小丫頭們一直玩累了,才肯回家。
    “爸爸,啥時候過年啊!”剛回到家,五妮奶聲奶氣問道。
    陳衛東和柳雪婷聞言,也是哭笑不得,這不才剛過完年嗎。
    ……
    過完正月十五,陽曆也到了85年2月的月底。
    等進入到三月份,東北的氣溫,也開始逐漸回暖。
    雖然是回暖,但是氣溫依然在零度以下,隻是不再像年前,動不動就在零下三四十來度。
    現在的氣溫,大約在零下二十七八度的樣子。
    關內的各種生產已經開始恢複,而東北的貓冬還沒有結束,
    一旦氣溫回升,山裏的積雪化凍之後,
    到時候更冷!
    東北開學比較比關內晚上一個多星期,
    因此這些日子陳衛東也沒有進山,不過也沒閑著,每天喊上石頭和兵子,砍一些樹,
    陳衛東打算在院子旁邊蓋一個小的木房子,用來晾曬動物毛皮!不然家裏味道實在不好聞。
    由於蓋的是小木房,比較簡單,再加上老爹陳廣田,大哥陳衛海也過來幫忙,沒幾天就蓋的七七八八了。
    這一天,大妮,二妮也終於開學了!
    不過,大妮,二妮也不用去多早,因為大妮,二妮屬於插班,需要等老師安排,所以也不用搶座位,要是秋天開學,一般,還要提前搶座位。
    吃完早飯,陳衛東趕著驢車帶著大妮,二妮,前往榆樹溝小學。
    路上陳衛東趁機囑咐道:“大妮,二妮,你們以後就要上學了,好好學習,當然學習不好,沒關係,自己努力就行!”
    “二妮,在學校,少惹是生非,當然也不要怕事!”
    “……”
    陳衛東呱啦呱啦說了很多,操碎了老父親的心。
    都說兒行千裏母擔憂。
    其實,父親……也擔憂,隻是很多時候都悶在心裏不說而已。
    哪怕是離得很近的小學,
    上輩子,大閨女,二閨女,沒上過學,陳衛東對孩子欠的太多了。
    “爸爸,你放心吧!我會好好學習的!”大妮說道。
    “我也好好學習!隻要沒人惹我,我不會揍他們的。”
    二妮也跟著點了點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