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一年三步走計劃

字數:8266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有了這關鍵的第一桶金入賬之後,家裏養殖貽貝的計劃便需要重新規劃一下了。
    晚飯時的家庭會議期間,方為一家三口便重點商量了這件事。
    按照每十畝海田需要投入六七千元的成本來計算,真狠狠心、咬咬牙,一口氣是能直接往一百畝的養殖規模幹過去的。
    但這樣的做法相當不理智,先不提會不會太惹眼,最關鍵是第一次養殖,經驗還不足,一下子把步子邁得太大,容易到頭來血本無歸。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方先鋒拍板決定,首期的貽貝養殖規模,擴展到三十畝。
    貽貝的下苗養殖時間,一年有兩季,分別是十月份和來年的四五月份。
    眼下這會兒已經是十月份了,那麽首期就先擴展到三十畝的規模,比原來計劃的十畝多了二十畝;
    要是養殖一切順利的話,等到明年的四五月份,再擴展三十畝的規模,總規模達到六十畝;
    待明年**月份的時候,第一批今年十月份下的苗已經可以收獲上市了,到時候借著回籠的資金和手上的積蓄,再擴展四十畝的規模,達到一百畝;
    其中花的時間剛好一年。
    這就是方先鋒定好的貽貝養殖‘一年三步走’計劃。
    “你們覺得怎麽樣,我的大概想法就是這樣子,前期肯定沒法投入太大,一來沒經驗,二來咱們手裏也需要預留資金以防有什麽變數。”
    “我覺得可以。”
    方為點了點頭。小老頭想事情還是很周到的,這段時間裏,老爸一直都有在學基礎財務管理上麵的一些知識,對於貽貝養殖也考察的很細致了,用一年的時間分各個周期來做這件事,想法已經很成熟了。
    或許對別的家庭而言,方為這個年紀的小孩子是沒資格參與這種家庭會議的,但方為家例外。
    雖然在方先鋒眼中,方為依舊隻是個臭小子,但不得不承認,這臭小子很多時候給出的點子都格外有前瞻性。
    方先鋒剛提的這個想法,也是昨天回來的路上,方為隨口跟他說的,他琢磨了一晚,又微調了一下,覺得確實可行。
    “我也覺得沒問題。”
    田喜蘭點了點頭,想想又皺眉道:“不過初期弄三十畝好像也挺多的了,咱家條件雖然還過得去,但會不會顯得有點惹眼了?”
    “嗨,橫豎不差這點了,村裏有人好奇問起,就說是這些年攢的積蓄,加上你娘家那邊的親戚,借了點錢就行。”
    “那我娘家那邊有人問起呢?”
    “就說是婆家這邊的人借了點錢就是。”
    “……”
    行吧。
    關於彩票中獎這件事,一家人都沒有對外提起過。
    不論出於何種角度考慮,低調點總是沒錯的,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具體的養殖計劃已經確定好了,那麽接下來就是開始行動了。
    “阿為,你沒事的話今晚就早點睡吧,明天早起一起過去海田那邊幫忙包苗。”方先鋒說。
    “貝苗已經買好了嗎?”方為問。
    “嗯,第一批十畝的貝苗今晚就送過來。”方先鋒點了根煙,看了看時間估計也差不多了。
    “怎麽大晚上的送苗?”田喜蘭好奇道。
    “你懂啥,白天氣溫高啊!貝苗運輸受不得熱,這種天氣,肯定晚上才能運苗了。”
    “就你懂!學了一個月,許教授的知識學沒兩成,教授的譜倒是讓你學全了!”
    見老爸老媽騎上摩托車準備出門,方為關了燈,關上門,也跟著一起過來。
    “我跟你們一起去看看!”
    ……
    好久沒有這樣一家三口一起乘坐在摩托車上了。
    像小時候那樣,方為坐在後座,夾在老爸老媽中間。
    以前更小的時候,要是還載著行李,他就會坐在車頭的油箱上麵,雙手抓著後視鏡的杆子。
    現在就坐不了油箱了,哪怕還沒竄高似的發育,方為也有一米六三了,隻有小娃娃才會坐車頭……
    夜晚的風清涼,橘黃色的車燈,照亮前行的鄉道。
    寂靜的海島鄉村裏,隻有摩托車‘突突突’的發動機聲音,偶爾經過其他人家門前的時候,還會引起一陣狗吠聲,接著其他的狗也跟著叫起來,變成一片狗吠聲。
    事實上這會兒還很早,也就晚上八點鍾而已,但天黑下來之後,就幾乎沒有人在外麵閑逛了。
    經過沙陽村的時候,方為還看到了柳知意。
    少女家亮著燈,借著屋裏透出來的燈光和月色,她正在院子裏晾衣服,看樣子是剛洗完澡不久。
    ‘突突突……’
    外麵的摩托車聲響吸引了柳知意的注意,她抬頭看了看,可惜外麵黑漆漆的,她也看不清摩托車上有誰。
    方為倒是能看清她,畢竟她站在燈火闌珊處嘛。
    “咦,這丫頭是不是柳叔家的孫女啊?”田喜蘭好奇道。
    “對啊,叫柳知意,這會兒跟我同桌呢。”方為介紹道。
    “你昨天那炸雞薯條,有記得給這丫頭帶一份嗎?”方先鋒問道。
    “有,阿勝采苓知意,我都給他們送過去了。”
    中秋那晚,方為和幾個小夥伴去沙灘放天燈,方先鋒和徐誌遠也來了柳叔公家喝茶聊天,聊了許多的事。
    事都已經過去了,方先鋒便也不再多提了,又想到了什麽,說道:
    “你小子上次中秋不是還在柳叔家吃飯嗎?改天有時間,叫知意她們一起來我們家吃飯啊。”
    “采苓肯定隨叫隨到,知意怕是害羞不大肯的。”
    “禮尚往來總是要的。”
    “看情況吧。”
    ……
    騎著摩托車離開了沙陽村,不多時便抵達了碼頭。
    養殖辦的育苗基地在附近的一個小島上麵,采購回來的貝苗,先通過漁船運到碼頭這裏,再用小皮卡貨車運到菠蘿海灘的養殖場那邊。
    等了沒多久,就看到了運貨過來的漁船,方先鋒雇的那輛小貨車也到碼頭了。
    三方就在碼頭這裏接頭、交貨。
    方為好奇地抓了把貽貝苗看了看,跟成年貽貝比起來,個頭自然是小很多很多的。
    除了貝苗繁育階段,會人工喂養一些飼料之外,貝苗下海之後就不再需要人工喂養了,全靠貽貝苗過濾海水中的浮遊生物、或者其他營養物質來進行生長。
    因此,一個養殖條件合適的海域,至關重要。
    而菠蘿島周圍的海域恰恰最適合貽貝的養殖,僅需十到十一個月,這些貽貝苗就能長大成可以上市銷售的成品貝,這也是為何日後菠蘿島會被稱為貽貝之鄉的原因了。
    貽貝苗都是幹運過來的,離水之後不能長時間的耽擱,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過完稱,核對好數目之後,就趕緊運往養殖場那邊。
    一家三口重新坐上摩托車在前麵帶路,身後的小皮卡貨車載著貝苗跟隨在後麵。
    不多時,來到了菠蘿海灘。
    跟方為幾人平時玩耍的小白沙灘不同,菠蘿海灘麵積十分廣闊,這一大片上萬畝的海域,都是規劃出來的養殖區域,平日裏是不準其他船隻從養殖區經過的。
    九月份的時候,忙活了半個月,方為家的那十畝養殖田也弄得七七八八了。
    借著明亮的月色,能依稀看見浮筏搭建出來的結構,一枚枚白色的浮子清晰可見,隨著緩和的海波,輕輕晃悠。
    晚上這會兒,自然是沒法下苗的。
    幾人一起幫忙,將貽貝苗從車上抬下來,先放到海邊搭建好的暫養池中,等明天要用的時候,再撈出來就行。
    “辛苦辛苦,抽根煙。”
    活幹完了,方先鋒抽出煙來派發給師傅們。
    “那我們先走了。”
    “好好,大晚上辛苦你們跑一趟。”
    “嗨,應該的。”
    師傅們走後,海邊就隻剩一家三口,和身後停放著的摩托車。
    方先鋒深深地吸了口煙,煙頭的紅點隨著他的吸氣變紅、變亮,在昏暗的夜色裏,格外顯眼。
    “明天,正式下苗!”
    隨著他說話,煙氣從他嘴裏吐了出來,濃濃的一團,被迎麵的海風吹散,繚繞著飄向高遠的夜空……
    ……
    十月四號。
    假期的第四天。
    方為一大早就醒了過來。
    但今天他沒有出門去跑步了,跟老爸老媽一起吃完早飯,換好衣服,戴上草帽,騎著單車一起過去了養殖場那邊。
    貽貝苗下海,是養殖過程中最大的一件事。
    其實換種角度而言,牧海和牧田差不多,海田‘犁’好之後,便需要‘下秧子’了。
    但跟真正的下秧子又不一樣,貽貝苗下海可要複雜多了,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直接把貽貝苗像播種一樣的撒到海田裏就算了事。
    當然了,這樣做也可以,但那就不叫養殖了,或許叫做放生更合適……
    目前要下苗的,是老爸之前弄好的那十畝海田,等這十畝下完苗,緊接著就繼續擴張養殖規模到三十畝,這是‘一年養殖計劃三步走’中的第一步。
    就養殖而言,十畝不算多,但從幹活的角度來說,光靠一家三口,是幹不完這活兒的。
    “雲嬸!芳大娘!”
    方為跟今天過來幫忙幹活的兩位漁嫂打招呼。
    都是村裏人,老爸特地請她們過來幫忙的。家裏男人要麽去務工、要麽出海打漁,村裏這些漁嫂們閑時便找些雜活兒幹幹,補貼家用。
    “阿為也來啦!還來的這麽早,小夥子就是懂事!我家那小子都還沒醒呢!”
    “哪有,都是自家活兒嘛,能幫肯定要幫的,雲嬸家要是有活兒,阿青他不也一早醒來幫忙!”
    “他呀,哪能指望得上!讀書讀書不行,幹活淨添亂!”
    雲嬸說完,又笑著對方先鋒和田喜蘭道:“還是你們家阿為懂事,讀書成績又好,都一個小學出來的,咋差別那麽大哩,你倆夫妻教得好!”
    “嗬嗬,小孩子嘛,長大了就懂事了的,我這平時也沒啥閑心管他,由他自己吧!”
    方先鋒聞言也笑了起來,同輩同村人相遇的時候,沒少聊自家的小子,每每這時候,老父親的腰杆都忍不住挺直的。
    “兩位嫂子吃過早飯了嗎?”田喜蘭笑問道。
    “吃過了吃過了,阿蘭,還是你家阿鋒有出息,搞那麽大一塊海田啊……”
    “隨便養養,能不能成還不知道呢。”
    兩位漁嫂聞言也點了點頭。
    村裏搞了養殖辦鼓勵大家養殖貽貝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但並不是誰都有這個魄力能像方為家這樣,才十月份就準備開搞的。
    畢竟以前那些養殖失敗的案例還曆曆在目,養殖有收益不假,但風險可不是誰都能承受的。
    因此,村裏絕大部分人都還在觀望,一來受製於資金的不足,二來也是經驗上的不足,哪怕真有計劃要弄養殖的,可能大部分都會在明年四五月份才開始。
    像方先鋒這樣一下就弄十畝的,全村幾乎就他一個……
    要是她們知道接下來還要繼續擴張到三十畝、一年後擴張到百畝,不知是什麽反應呢……
    第一個嚐試吃螃蟹的人,總是不被看好的。
    當然了,這種話自然不會在麵前說,反正別人家怎麽幹,都是別人家的事,慢慢觀望就好……
    方為能看出來村裏人的想法,包括自家大伯也是這樣考慮的,老爸不是沒勸大伯一起養,但大伯還是決定先觀望。
    可觀望又能觀望到什麽時候去呢,或許真決定入場的時候,紅利早已被搶占了先機的人吃幹淨了。
    “阿鋒、阿蘭,你們別客氣,有什麽需要我們幹的活兒,直說就行!”
    “兩位嫂子,你們這兩天就負責幫忙包苗,這個之前有做過嗎?”
    “沒有……”“不會啊……”
    “沒事!很簡單的,阿為,你也過來學一下,我教你們怎麽包。”
    那些天裏,方先鋒天天往養殖辦那邊跑,學得可不就是這些嘛。
    所謂的包苗,就是把昨晚運回來的貝苗從暫養池裏拿出來,按照一定的數目,用網片將貝苗包裹到苗繩上麵固定住,最後再把包好貝苗的苗繩懸吊在浮筏吊繩下、沉入海田中即可。
    實在沒什麽技術難度可言,但過程相當繁瑣,需要不停地把貝苗包進網片裏,再用繩子紮緊在苗繩上。
    方為也是第一次做這種活兒,很快也上手了,就是速度不算快。
    而對兩位漁嫂來說,這活兒算是比修補漁網都簡單多了,至於繁瑣枯燥什麽的……小漁村出身的人,哪樣需要做的活兒不是繁瑣枯燥的?
    今天的下苗工作便算是正式開始了。
    方為和老媽和兩位漁嫂負責包苗,而方先鋒負責從暫養池裏給她們運過來貽貝苗。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根根包滿貝苗的長長苗繩,被方先鋒搬運過來,暫放到小漁船上麵。
    東方破曉的晨曦點亮了眼前的世界。
    方為抬頭。
    今天依舊如約看到了日出,卻和之前的感覺格外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