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 章 參皇上
字數:5020 加入書籤
夜幕降臨…
禦史台的官員們還在加班。
“國喪期間尚書府私自取下白幡換上紅綢,這事參還是不參?”
“柳尚書這番行事,全然罔顧祖宗傳下的禮法綱常。”
“所言有理…”
“我等身為禦史,身負監察百官、整肅朝綱之重任,尚書府現今這等行徑,實在有違官宦之家應有的表率。”
“於公於私,尚書府此舉皆不妥當,斷不能坐視不管。”
“誰去參?”
禦史台眾人異口同聲道:“孫禦史,勞您費心…”
——
“阿嚏!”在南良的孫禦史吸吸鼻子,“嘶嘶!本官這是要風寒了?”
孫禦史望一望天色,天色黑暗如墨。
他又望一望高高如山的南良卷宗。
又望一望同他一屋的高禦史和張棟。
孫禦史眼珠子一轉,悄咪咪的來到秦樓身側道:
“孫某老矣!韶華已逝,精力漸頹,不複往昔之健碩。
秦同僚秦小友,孫某今力有不逮,諸事難支。
我先回去睡了哦!”
秦樓從卷宗中抬起頭,起身拱手道:“恭送孫大人。”
孫禦史嘴角翹起,把自己要整理的卷宗放置秦樓手邊道:“後生可畏,後生可畏。本官看好你哦!”
“多謝孫大人栽培。”
張棟嘖嘖兩聲道:“老孫你這…你這公然偷懶?”
“什麽叫偷懶,老夫這是給年輕人機會。張大人不懂不要亂說…”
秦樓貌似不經意,朗聲問小內侍道:“什麽時辰了?聽說王上同王夫?”
王上同王夫什麽……?孫禦史邁出去的腿又收了回來。
他支棱耳朵使勁聽,隻聽見三個字。
——送宵夜!
王上和王夫,太子和太子妃親自送宵夜?
“阿嚏!有人想我!”孫禦史拿出帕子擦擦鼻子,從秦樓書案上搬回自己的卷宗道:“有友念孫某…”
——
大聖京城…
禦史們看著往日孫禦史座位,齊齊的“唉!”一聲。
次日一早。
天色還未破曉,萬籟俱寂,大臣們已陸續從府邸出發。
寅時三刻,群臣齊聚午門外。此時星辰稀疏,月光清冷飄著小雪。
更夫打更的聲音,一聲又一聲。
眾大臣麵上威嚴又冷清,望著天上的啟明星,不由得問上蒼———太子啥時候回來?
上五休二的日子,還能不能回來了?
“阿嚏~”
“阿嚏~”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聲響起。
沉悶的鼓聲在寂靜的宮中中回蕩,眾大臣從馬車上下來按照品級順序,迅速排好隊伍。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
宮門緩緩打開。
糾察禦史目光如炬,在隊伍中來回巡視。
巡視眾官員有無咳嗽、吐痰、交頭接耳,或是步履不穩的?
若是有就記錄下來,罰銀子!
這一巡視,糾察禦史發現一件事,沒看見柳尚書。
糾察禦史行至角落裏,示意小內侍過來。
“大人?”
糾察禦史壓低聲音道:“戶部尚書為何不在?”
“啟稟大人,柳尚書家中有喪事告假了。”
“啪嗒!”一聲,糾察禦史袖中的奏折落地。
“你說什麽?”誰家喪事掛紅綢啊?家裏死仇人了?
“啟稟大人,柳尚書的侄子和侄媳婦昨日夜裏過世了。”小內侍輕聲道。
柳尚書的侄子和侄媳婦?糾察禦史一愣,滿臉狐疑。
不免心中尋思到——柳尚書還趁侄子和侄媳婦呢?
柳家大爺養外室了?還是又過繼孩子了?
小內侍低聲回:“啟稟大人,離世的是柳家三爺的長子。
聽說他久病不愈,於昨夜病逝了,他夫人也殉情了。”
“那昨日柳府的紅綢?”死人掛紅綢?
“啟稟大人正是為了完成柳家那位老爺的心願,此事皇上也知曉。”
皇帝也知曉?糾察禦史麵上不顯,實則一頭冷汗。
他不著痕跡的撿起地上的奏折,又雲淡風輕的塞回袖中。
終於…
千呼萬喚始出來,老皇帝麵帶黑眼圈,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上朝了。
隨著德勝公公尖銳的一聲:“皇上駕到”。
眾人立刻整齊地行一跪三叩頭禮。
高呼一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禦史台的官員們看向糾察禦史,糾察禦史低垂著頭,眼觀地鼻觀地心觀地。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不聽不看不抬頭。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一禦史出列道:“啟稟皇上,糾察禦史周全有事啟奏。”
“準。”老皇帝頭痛欲裂,望向文官禦史們站著的方向。
糾察禦史緩緩抬起頭,緩緩出列。
他心中罵罵咧咧,頭上一腦門子汗,緊張的咽著口水一撩袍子跪地道:“微臣參皇上。”
文武百官:“嗯?”
糾察禦史一抹頭上的汗道:“微臣要參陛下。
陛下心懷天下,勤政為民,此乃大聖朝之幸、百姓之福。
可人死不能複生,陛下若因長公主和安寧郡主的仙逝而損害龍體。
又如何能讓長公主和郡主在九泉之下安息?
陛下身體日漸衰弱,又如何長久地庇佑江山社稷、造福天下蒼生?
微臣參陛下,不注重自身身體,而陷萬民於水火。”
禦史們:“???”
此時,東方泛起一絲魚肚白,微弱的光線灑在大殿之外。
糾察禦史低垂著頭,汗水滴落在青石地板上。
此時…
“八百裏加急!八百裏加急!閑雜人等速速避讓!”
一名信使騎著一匹渾身被汗水濕透的馬,一人一馬風馳電掣般朝著皇宮方向狂奔。
貓兒胡同賣餛飩的婦人微微一愣,她包餛飩的手一頓。
探著頭看著信使的馬屁股,喃喃問道:“這是又出啥事啦?自從太子出使南良後,咱大聖咋還走上背字啦?”
吃餛飩的人也都抬起頭,看著絕塵而去的大馬麵露擔憂。
一老漢道:“錢老爺你有學問,你給咱們說道說道唄!”
錢進士未說話,而是從袖中掏出一舊荷包從中數出三文錢,放在桌上。
他抬腳向著宮門口的方向,跑了過去。
一旁賣豆腐的老孫頭也湊了過來,插話道:“這錢進士,他今天咋了嗎?”
老漢放下手中的碗,一抹嘴道:“莫不是太子殿下,他在南良出啥事了吧?”
有人突然道:“會不會是北國韃子,會不會是北國韃子他們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