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是走、是留

字數:4352   加入書籤

A+A-




    張道衍一路往西,出了天南國,穿越眾多國度,越往西,民風民俗差異越來越大,百姓的服裝穿著,生活方式都漸漸變得大不一樣。
    幽洛國距離天南國數十萬裏之遙,即便是張道衍已是二品地神巔峰,一路不停地飛行,到了傍晚,飛越浩瀚的西海,這才抵達幽洛國境內。
    因為隔著西海,這幽洛國倒像是另一處人間,與神洲中土的國度大不一樣。
    幽洛國地域遼闊,人煙稀少。
    當然,雖然人煙不密集,但是,架不住地域的的遼闊,總人口可不少。
    倒也沒有立即上任神隍,張道衍施展隱身術,隱藏在空中觀察調研。
    一番下來,張道衍發現,這幽洛國修行者居多,所謂修行,並不同於修仙,有一種新的修煉體係,倒像是藍星上的古煉氣士。
    可以說,普通的百姓極少。
    在神洲中土,修行者多以各類道士方士居多,就連葉亭光那類的修仙者也算是道士類存在,但是,幽洛國則不一樣。
    大多人選擇修行,能力極強,這樣一來,不怎麽信神祗那就說得過去了。
    但光是這樣的話,頂多就是香火少,不至於寧願在中土當一方省城隍,也不願意來幽洛國當神隍。
    一切,還是一個未知。
    夜盡天明。
    張道衍經過一處小村莊,朝陽灑落,讓小村莊看起來十分的有朝氣,鳥語花香。
    村莊倚山的地方,有一處小廣場,此時,一名中年男子正在訓練一群十來歲左右的小孩。
    中年男子看上去是一名修士,應該不弱,此時負手而立,看著在他麵前站成兩排的孩童,孩童一個個精神抖擻,朝氣蓬勃。
    中年男子高聲道:“新的一天來臨,一天的修煉又要開始了,我們的口號是什麽?”
    頓時間,一群孩童異口同聲,混在一起十分宏亮:“神不靈,天不應,強自身,安己命,除邪魔,保家園,我們是最優秀的,我們是最具希望的,斬妖除魔,搶回失土,是我們一身的使命!”
    “好!”
    中年男子拍手:“修煉開始!”
    隨之,一群孩童齊刷刷地盤坐地上,開始呼吸吐納。
    張道衍很嚴肅,也暗暗動容,這是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把這種意識從小種在他們的心裏。
    顏如玉說過,幽洛國經曆過浩劫,百廢待興,看樣子是有這麽一回事。
    同時,天不應,神明靈,人們隻相信自己的能力,強大自己。
    看來,在那場浩劫之中,幽洛國的百姓被拋棄了,天不應,神不靈,神祗神明在那場浩劫之中沒有展現出一定的庇護能力,所以才會讓百姓失望,他們選擇強大自己,強自身,安己命。
    離開小村莊,一路上,張道衍看到了很多,也聽到了很多。
    小村莊,小鄉鎮,小縣城,供奉神祗的並不多,即便有什麽廟,有什麽神龕之類的,都十分的破敗,有的神龕被蜘蛛網布滿,有的廟一片殘梁斷瓦,雜草叢生,神祗沒有香火,苦不堪言。
    顏如玉有一點沒說對,幽洛國並不太窮,窮的隻是神祗。
    一路走走停停,聽,看。
    最終,張道衍聽到了那場浩劫,乃魔域的聖魔國入侵,幽洛國和聖魔國發生了一場大戰,而這場大戰以幽洛國慘敗告終。
    同時,幽洛國一半國土被搶占。
    聖魔國,也是人之國度,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聖魔國信奉魔,他們得到魔的庇護,所向無敵。
    他們,也叫魔族。
    而幽洛國沒有得到神靈的庇護,所以,在那一場大戰之中不但丟失了一半國土,也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沒有被占領的地方,村莊被燒毀,城池被破壞,可以說慘之又慘,民不聊生,堪稱浩劫。
    所以,幽洛國自認為是被天和神靈遺棄的地方,這也是他們對神祗的成見與偏見。
    得到這些信息,張道衍沒有怪幽洛國的子民,你不靈,關鍵時候你不庇護,人家憑什麽信奉你?
    可是,有一點張道衍想不通,那就是魔族入侵,大戰可不是一天兩天就結束,定然是數月,或者以年來計算,但是,在這麽長的時間裏,曾經幽洛國的神隍搞不定聖魔,難道,不會去求助嗎?
    神隍,可以直接溝通尊上。
    得到這樣的消息,尊上難道會不管嗎?
    這其中,定有隱情。
    當然,隱不隱情的已經不重要了,現在,重要的是讓百姓相信神祗,供奉神祗,這樣一來,神祗才會得到香火,改變現狀。
    然而,要改變現狀,非一朝一夕,同時,也需要一個契機。
    傍晚。
    張道衍來到了幽洛國都城——洛都。
    洛都還是比較繁華的,雖不如神洲中土那些大國的皇城那般繁華和熱鬧,但是,比一起般的府城要繁華得多,好歹有一國之都的樣子。
    同時,洛都也是一座曆史悠久的都城,建築樓宇可見歲月的斑駁,有一種遠古的氣息。
    城內一樣的車水馬龍,百姓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當然,洛都也是整個幽洛國唯一一處有希望,有生機之地。
    如果連一國之都城都沒有了希望,那麽,這個國度也離消亡沒多遠了。
    尋找一番。
    張道衍終於找到了幽洛國的神隍廟。
    神隍廟坐落在老城區一處山頂。
    近了,真的是破敗不堪,隨處可見蜘蛛網和青苔。
    進入廟門,青銅燭台倒伏在裂縫蔓生的台階旁,十二瓣蓮花燈盞裏凝固著八百年前的蠟淚,三十六根腐朽的木柱仍以痛苦的角度支撐著頂梁柱,那些曾經流淌著金漆的凹槽紋飾,如今爬滿墨綠色的地衣,像靜脈曲張的老人手臂。
    可以看出,神隍廟曾經也有過輝煌。
    穿過三重傾頹的月亮門,是主殿。
    主殿殘存的穹頂裂開星辰狀的缺口,暮光從豁口傾瀉而下,在堆滿灰的彩繪牆壁上切割出幾何光斑,正前方的台階上,被風化的主神像在明暗交界處保持著悲憫的微笑,祂的右臂斷落在祭壇前,手掌依然保持著賜福的蓮花印。
    地磚縫隙裏鑽出的野薔薇纏繞著鎏金香案,將淡粉色的花瓣撒在鏽蝕的銅磬表麵。
    主神像前,有一香爐,此時斜倒在地,隱隱可以從青苔間看到爐腹的禱文,“永世昌隆”四個字的筆畫間滲出一道道的嘲諷。
    突然有夜梟的啼叫刺破寂靜,驚起萬千塵埃在光柱中旋舞,那些懸浮的微末裏,或許還飄蕩著某位祭司碎裂的祈願。
    主神像兩邊,各有三座神像,神像上厚厚的灰塵和裂痕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發生的一切,那永遠不會閉上的眼裏似留下了神隍廟一路而來的輝煌到落寞的畫影。
    祖廟安靜的像死寂一般,神隍的神像和其他六個神像均無神祗,沒有一位神明神官。
    這是被幽洛國子民拋棄的神隍廟,也是被神祗神官遺跡的神隍廟。
    這一刻,張道衍才知道,自己真的被打壓了,說準確一點,是被貶了,自己同樣被拋棄,和幽洛國的子民一樣,被那些高高在上神祗拋棄在了西海岸。
    此時,張道衍腦子隻有四個字:“是走?是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