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分組出征

字數:5172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袁耀對錦衣衛、烏衣衛的四名副統領與四名鎮撫使說道:
    “我打算在你們之中選出六人。
    六人分成三組,每組率領一百名高手,秘密潛入幽州。
    到了幽州後,你們再與子嘯會合。”
    袁耀讓他們分成三組潛入,是因為人數太多,容易被有心人察覺。
    化整為零後,每組隻有百人左右,行動更迅速,也更加容易隱藏身份。
    “主公,留讚願往!”
    “這麽好玩的事,怎麽少得了我甘興霸呢?”
    “黃敘願為主公分憂...”
    聽聞袁耀要選人前往,這些強者們紛紛請戰。
    他們藝高人膽大,從幽州全身而退,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麽難度。
    所以他們去往幽州之後,至少能完成一個天級任務。
    而童飛已經占據一個名額了,還剩五個名額供他們分。
    袁耀略一思索,對眾人道:
    “子義和叔至留下,其餘六人分組前往吧。”
    被選中的猛將們大喜,對袁耀拜道:
    “多謝主公!”
    太史慈和陳到雖然沒能被袁耀派到幽州,卻沒有任何失落的表情。
    依舊麵色如常地坐在原位。
    主公是怎麽想的,他們二人都清楚。
    錦衣衛、烏衣衛作為直屬於主公的強大機構,猶如主公的耳目,手臂,不可傾巢而出。
    必須要有強大的武者坐鎮,才能保證這兩個機構正常運轉。
    陳到、太史慈實力夠強,為人又穩重。
    最重要的是,他們是最早跟隨袁耀的愛將,深得袁耀信任。
    袁耀將他們留下,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被袁耀派出去的猛將,很多都是在天下第一武道大會時,加入到袁耀麾下的強者。
    他們跟隨袁耀的時間較短,急需立下功勞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袁耀把這次救援任務派給他們,正好合適。
    除了帶隊的童飛之外,前往幽州的人選還有甘寧、黃敘、王越、王權、留讚幾人。
    袁耀笑著對他們說道:
    “你們可以自由組隊,保證兩人一組就可以了。
    組隊之後,每組挑選一百名高手,跟隨你們執行這次任務。”
    聽袁耀說可以自由組隊,王越當即對兒子王權道:
    “富貴,你還等什麽?
    過來。”
    在這幾名武者中,王權最不願意跟老爹王越一組。
    在王權看來,跟著老爹走,一路上就太不自由了。
    跟誰一組,都比跟著老爹強。
    王權二話不說,直接走到童飛身邊站定,對王權道:
    “抱歉啊爹,我已有選擇了。
    我選擇跟童飛將軍一組。”
    王權選擇童飛的理由很簡單,這次前往幽州,是童飛帶隊。
    作為帶隊之人,童飛一定對幽州的情況很熟悉,而且能把一路上的行程都安排好。
    王權別的不圖,就圖個省心。
    跟著童飛,應該是最省心省力的一種模式了。
    他對童飛一笑,說道:
    “子嘯將軍,我跟你一組沒問題吧。”
    童飛在比武大會上,見識過王權的超凡劍術。
    在步戰比鬥中,王權輕鬆勝過了武道超凡的馬超。
    若論起步戰,童飛都不是王權的對手。
    這樣強大的劍客與自己一組,童飛當然不會拒絕,點頭道:
    “能與富貴兄一組,自然是一件幸事。”
    這一組定下來,童飛跟王權都滿意了。
    王越卻咬著牙,對王權道:
    “好小子,竟然不選擇跟你爹一組。
    待回到金陵之後,看你爹如何收拾你!”
    這時黃敘走到王越麵前,很有禮貌的對王越拜道:
    “王越前輩,我願意跟你一組。
    一路上前輩有什麽雜事,盡可交給我來處理。
    隻求前輩能在武學之道上,對我指點一二。”
    對於黃敘謙遜有禮、虛心求教的態度,王越很是滿意。
    他對王權道:
    “你看看黃敘將軍。
    這才是一個武者應有的態度。”
    童飛、王權,黃敘、王越已經分成了兩組。
    隻剩下甘寧與留讚二人,自動分為一組。
    留讚在武道大會上的表現,不如王權、黃敘那般搶眼,甘寧心中也知曉。
    甘寧湊到留讚身旁,輕歎道:
    “算我倒黴,跟你湊成了一組。
    路上跟緊我。
    你放心,遇到危險後,我會保證你的安全。”
    留讚瞟了甘寧一眼,冷哼道:
    “你以為你很強?
    要不要與我大戰一場,分個勝負?”
    甘寧自然不怵留讚,高聲道:
    “有何不敢?
    來來來,咱們戰個兩百回合!”
    見兩人有動手的趨勢,袁耀連忙擺手道:
    “好了,軍情如火,也不知公孫瓚還能在幽州支撐多久。
    救援之事甚急,就不要浪費時間了。
    想要切磋,回金陵後我為你們擺慶功宴,到時候你們可以盡情切磋。
    現在去選人吧,選好了人即刻啟程。”
    甘寧、留讚二人聞言這才作罷,眾人同時對袁耀拜道:
    “吾等謹遵主公之令。”
    當天夜裏,三組高手便出了金陵,踏上前往幽州的道路。
    這些武者們,都是眾人精挑細選出來的強者,又騎乘著優等的戰馬。
    不出數日,就能抵達幽州。
    公孫瓚屯兵之地南臨易水,故取名為‘易’。
    公孫瓚命令麾下的士卒,在此地挖出數十道壕溝。
    在壕溝之上堆積山丘,將堆積起來的山丘稱為‘京’。
    易京之名,固此而來。
    公孫瓚在數年前剛與袁紹交戰的時候,還能與袁紹打得有來有回。
    甚至一度憑借白馬義從的強大戰力,壓製住了袁紹。
    可後來隨著界橋一戰,袁紹麾下大將麴義重創了白馬義從,公孫瓚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公孫瓚引以為傲的白馬義從,被麴義屠滅大半。
    從上萬之眾屠到三千餘人。
    僅有三千白馬義從,公孫瓚在正麵戰場上就很難擋住袁紹了。
    公孫瓚漸漸變得守多攻少,丟城失地。
    最後不得已之下,才想出了屯軍易京的辦法。
    易京的土山規模宏大,其中心高達十餘丈。
    公孫瓚在易京之上紮樓築營,周圍設置了不少大鐵門,在寨內屯糧三百萬斛。
    他之所以這樣做,其實已經是在心中做了最壞的打算。
    就算大軍不敵袁紹,也可以退入易京之內自保。
    可公孫瓚卻不知,在袁耀上一世,他築起這座高大的易京城,最後卻成了他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