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1979回老家

字數:4248   加入書籤

A+A-


    平安夜這天晚上,張和平在半山別墅裏,一邊畫戰場畫,一邊給孩子們講長津湖戰役。
    至於道上的那些人,沒被經曆過戰場的保鏢放在眼裏,都沒跟張和平提這事。
    “爸爸!”大兒子張北拿來地球儀,問道:“北朝那麽小,鎂國為什麽要帶那麽多國家打北朝?”
    “這個要從多個層麵來說!”張和平快速畫完三架飛機向一處山坳丟炸彈的畫麵,然後重新拿了一張白紙,給大兒子畫思維導圖,並解釋道:
    “首先,從國家製度層麵來說,當時的北朝、北蘇和我們國家是共……”
    翌日,張和平留在半山別墅,給四女兒張鳳過生日。
    午飯後,大侄子唐烈拿著一大卷建築圖找張和平,說是公寓樓有些地方需要修改一下。
    “姑父,我們想把電梯公寓的1至3層,建成大平層,以後用來賣生活物品,開設電影院之類的;上麵改成3個獨棟的電梯公寓,增加采光……”
    “3層大平層的想法不錯,以後做食堂、做養老院、辦公都可以。”張和平狀似無意地提點了一番。
    港島這邊的高樓大廈那麽多,不缺專業的建築人員,張和平樂得偷懶。
    不過,圖紙上的3個獨棟電梯公寓,就有些膈應人了。
    “把聯排電梯公寓分成3個獨立的公寓樓,像不像墳前3柱香?”張和平不爽的問道:“這3柱香前麵的幾棟別墅,像不像祭品?”
    這些問題,很多都是不上不下的問題,既不高深,又不是基礎問題。
    “北方人講究坐北朝南,那是因為氣象因素,為了規避寒冷的西伯利亞風吹進家門,這是最簡單的風水學。”
    這屬於手工製作中的個體差異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用數控機床精密加工,實行標準化生產。
    旁邊的老丈人唐明、丈母娘許潔鳳、姨太太聽到張和平這話,都圍了過來,然後七嘴八舌地數落起了這張設計圖。
    “咱們這3棟聯排電梯公寓,正麵朝的是東北方向的維多利亞港。太陽從東邊升起,再到西邊落下,陽光是通過斜射,照到公寓樓正麵和背麵的住戶家裏。”
    ……
    “至於別墅的數量,與聯排電梯公寓湊成雙數就行。另外,地基必須做成釘樁,力學方麵的東西,我就不跟你解釋了。”
    “唯一不足的是,西南向背麵的住戶,在家裏看不到維多利亞港的風景。”
    “這下麵的大平層,加上麵3棟高樓,香座和3柱香都齊全了,這是想把住在別墅裏的我們獻祭給山神嗎?”
    張和平瞥了一眼臉色難看的大侄子唐烈,拿起早先他畫的那張建築設計圖,解釋道:
    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像易中海那些七、八級鉗工,跟不上時代了!
    “這是誰設計的?”二姨太不滿的說道:“跟我們家有仇嗎?”
    說白了,就是缺少係統連貫的學習,導致所學有缺失。
    另一些問題,則是在實際生產中,無法按照張和平給的技術資料生產出合格的零部件。
    “這是最柔和的采光,避免了直射光引起的光煞效應。當然,還有一些台風天的氣流問題,太平山的地質問題等等也有考慮。”
    語畢,張和平繼續去看花都轉給婷美貿易公司的那堆技術問題了。
    “所以,我在電梯公寓之間,加了這種增加成本的連廊設計;一是讓背麵住戶可以在連廊上看風景,二是讓每一層的住戶方便串門聊天。”
    張和平思忖了一下,他在版納辦學校不成,本已經沒了教人的興趣。
    但現在,或許可以換一種方式,給國內輸送技術,來個大浪淘沙。
    反正他要的是合格零部件組裝汽車,而不是將某個工廠搞成高新科技公司。
    於是,陳淑婷的婷美貿易公司又接到了一個新任務,在深鎮辦一個印刷廠,張和平要出書!
    這一次,為了節省時間,印刷機、銅版紙之類的,都是在港島采購了,直接發到深鎮,深鎮隻管建廠就行。
    唐欣見陳淑婷那麽忙,就找到張和平撒嬌,也想幫忙做點事。
    隻是,她的撒嬌行為,惹得孩子們嬉笑不已。
    張和平想到大老婆唐欣那裏還有1000萬鎂元,遂讓她組建和平審計事務所、和平律師事務所,給自家公司打輔助,順便做好風控。
    當然,最關鍵的是,日島生產的山寨紅白機有些多了,等鎂國專利一申請下來,就該向日島遊戲機廠收專利費了!
    接連兩周,張和平都在九龍塘9號別墅的書房裏編書,機械製造與設計、材料力學與應用、數控原理與數控機床、數控編程與加工、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汽車設計與製造……
    期間,張和平的老婆、孩子陪著他過了9歲生日,這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1979年!
    張和平不知道造車廠為何審批那麽慢,但印刷廠的審批很快,他離開港島的時候,深鎮那邊已經開始動工建印刷廠了。
    油尖旺那邊恢複了黑白兩道共生的秩序,本月1至3號也沒有不長眼的混混去和平置業公司收保護費。
    而婷美貿易公司的辦公室搬到了和平置業公司隔壁,有那些拿兩家公司雙薪的傷殘保鏢看場子,倒是沒有再出亂子。
    加上老婆、孩子依舊住在半山別墅那邊,張和平就放心地回去了。
    1979年1月1號,周五上午。
    張和平出去了大半年,回到首都後,還有些驚奇,這一路上看到不少蓋房子的人家。
    等他到了後海銀錠橋,又驚訝發現,他曾經覬覦的橋北爛房子,竟然變成了一棟四四方方的兩層紅磚小樓。
    聽裏麵的聲響,應該是一群婦女在裏麵踩縫紉機,難道是街道辦的製衣作坊?
    如果是的話,一樓改成賣衣服的鋪子,樓上加工生產,才是最好的打開模式。
    張和平掃了一眼這棟醜得很的小樓左右,沒看到招牌,便放下疑惑朝家走去。
    “舅舅?”大外甥女常雯帶著弟弟妹妹正在門前堆雪人,看到張和平後,就咋咋呼呼的跑進了7號院,“舅舅回來啦!”
    大外甥張逸跑到張和平麵前,幫他拿行李包,討好道:“舅舅,能不能給我們買鞭炮?”
    “舅舅,你不冷嗎?”外甥女張婷好奇地摸了摸張和平身上的單薄綠軍裝。
    “舅舅,可以買鞭炮嗎?”外甥常樂帶著兩個弟弟,也湊了過來。
    張和平摸了一下常樂的小腦袋,笑道:“我得問問你們考試成績再說。”
    “哦……”幾個臭小子一下子就泄氣了。
    “舅舅!”外甥女張婷拉了拉張和平,右手遮住嘴,向俯身湊耳過來的張和平告密道:“他們考試不及格,大姨和我媽不許外公給他們買鞭炮。”
    張和平看向雪人那邊的兩姐弟,招手道:“曉春和曉鵬考得怎麽樣?”
    “表舅!”
    大表姐家的兩個孩子有些生分的喊了張和平一聲,然後跟著進了7號院。
    “爸!”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