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接待僑胞

字數:4033   加入書籤

A+A-




    馮正明處理海參的時候,孫海和陳安邦都在旁邊幫手,順便看著他如何處理新鮮海參。
    破開海參肚子,馮正明卻沒有把海參腸子取出來,隻是用清水進行一番細致的衝洗。
    “你們記住,海參腸子不需要去除的,但是清洗的時候一定要用大拇指這樣伸進去,這樣推著來回清洗幹淨。”
    看馮正明很細致又很輕柔的清洗,讓孫海和陳安邦也是學到了。
    清洗幹淨後,馮正明把海參放進提前準備好,平時用來提前給海參入味的陶罐中。
    陶罐中是當天準備好的大骨、火腿還有半隻老雞。
    當然最重要的,也是給海參入味關鍵的靈魂。
    那就是早上炸了蔥油剩下的焦黃蔥薑。
    全都是用專門縫製的紗布袋裝好,然後放在陶罐當中去。
    陶罐中這些東西都放好了,再把海參同樣用紗布袋裝好放進陶罐。
    這個給海參燉煮入味的過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流程。
    這可能是不少餐館做這道菜的時候不會做的。
    如果不這樣去提前給海參入味,那麽蔥燒海參做出來後,味道隻會附著在表麵的湯汁,海參內部就不會入味,從而導致這道菜沒有什麽滋味。
    而這個入味過程也很講究,燉煮的時間,加入什麽樣的調料。
    以及對入味時鹽口的把控,都可以說是對廚師的考驗。
    如果不是新鮮的海參,用的是水發幹海參。
    則是要在入味這一步之前,還需要先對海參焯水,讓海參吐出部份泡發時的水。
    當然,蔥燒海參裏蔥也是關鍵。
    首先必須要選用章丘大蔥。
    隻能夠用蔥白的部分。
    大蔥切成段後,要先在油裏進行炸製,一定要把大蔥徹底炸到表麵有些焦褐色。
    之後還要把蔥段和油一起,封在一個小碗當中,再蒸製一次。
    這樣出來的蔥味道會更加的濃鬱。
    馮正明做這道蔥燒海參時,為了美觀也為了增加口感,通常會再搭配上一根不會炸得上色很重,也沒有蒸過的蔥段。
    兩根蔥段搭配起來,再配合上入味後,經過燒製的海參。
    會讓吃的人感受到一種非常複合的多重味道。
    很多時候烹飪就是這樣。
    一道美食,想要讓它足夠美味。
    那麽烹飪過程中就需要用心。
    所謂: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
    烹飪美食真正的要義,就是要把食材不好的味道盡可能去除,然後還要賦予食材能讓人獲得滿足的味道。
    如果蔥燒海參,沒有給海參提前進行入味,沒有把蔥先炸後蒸。
    那麽可能最終做出來,不過是掛在海參和從表麵那一點點流於表麵湯汁的味道。
    無論擺盤時多麽漂亮,也隻是一道華而不實的展品。
    馮正明在匯泉樓後廚裏,對所有廚師們的要求,那就是做任何菜,都必須要認真,要能夠把食材的特點展現出來,還要展現出廚師的手藝。
    隻是單純展現食材的特色,那樣在馮正明看來根本不能稱之為烹飪。
    廚師應該是味覺上的藝術家。
    廚師要能夠把美好的味道呈現給他人。
    能夠在保留食材本身美好味道基礎上,還能把更豐富的美好味道呈現出來,那才是能夠真正展現廚師水準的地方。
    後廚裏忙碌中,到天色漸晚,預訂了包間的顧客陸續到來,後廚開始給客人們走菜。
    在晚上八點多的時候,何雲慶走進後廚裏來找到馮正明。
    “陶景武來了,他二哥也來了,他們是陪同省裏的人來,今天應該是省裏在我們匯泉樓安排,接待什麽人。”
    馮正明立刻明白,知道何雲慶來找自己,意思是讓自己去包間見一見。
    對後廚進行一番交代後,馮正明跟何雲慶一起上樓來到包間。
    推開門進入包間裏,看到包間裏陶景文和陶景武兄弟倆在,還有陳誌衡竟然也在場。
    當然包間裏的主角不是他們,而是在場的一位省領導,和幾位明顯應該是這次經貿活動的外地商戶。
    看到馮正明進門來,陳誌衡起身主動向包間裏的眾人介紹他。
    “這位是匯泉樓年輕的主廚,也是我們省第一屆青年廚師狀元,馮正明,馮主廚。”
    省領導自然是認識馮正明,笑嗬嗬跟馮正明打了招呼。
    “小馮今天辛苦你了,這幾位是這次過來參加經貿活動的僑胞,他們聽說你們匯泉樓現在名氣很大,所以點名要來你這裏嚐嚐。”
    稍稍停頓一下,省領導囑咐道:“今天小馮你們可要好好做,展現出我們魯菜的特色。”
    馮正明馬上點頭答應:“領導放心,能接待各位僑胞是我們匯泉樓榮幸,我們肯定會把菜做好,讓各位品嚐到我們魯菜的特色。”
    這個時候,一位坐在省領導旁邊的人先開口了。
    “魯菜可算是國內最早的菜係,當年在京城最出名的酒樓,幾乎都是做魯菜的。
    齊魯大地是我的故土,這次回來首站選擇泉城,正是想要品嚐品嚐家鄉的味道,看一看我們魯菜是不是有新的發展。”
    盡管對方大概因為常年僑居國外,口音上可能是有一些變化,但依舊還保留一些齊魯的鄉音。
    顯然這一次對方是為了回來尋根和尋味。
    希望可以找回曾經記憶中的一些味道。
    這也讓馮正明有點奇怪,按說以對方的年齡和經曆,回到泉城要尋味難道不應該去聚豐德嗎?
    雖然心中好奇,馮正明表麵上還是向對方表示了歡迎。
    “老先生請放心,我們匯泉樓今天一定會盡力用最傳統的技法,給大家呈現出經典魯菜的滋味。”
    此時,另一位僑胞笑著說:“一開始安排我們去聚豐德,但是這些天我們看本地報紙和電視新聞上,不少關於你們匯泉樓宣傳,所以我們就想來看一看。”
    這話解答了馮正明心中的疑惑。
    也讓他沒想到,自己報紙和電視上的宣傳,還真的是引來了大人物。
    省領導也笑著說:“小馮你們匯泉樓這段時間,在泉城可算是名聲大噪,經常能聽到你們。”
    馮正明隻能說:“主要是我重新接手匯泉樓,生意確實是有些冷淡,所以我才會想到用廣告去宣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