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老司徒親自出手
字數:8621 加入書籤
老司徒坐在辦公桌後,時而皺眉,時而喃喃自語,從曹陽離開辦公室後,他就這樣了。
“顛覆傳統紀錄片?”
“要來一場從敘事哲學到技術美學的全麵革命,打破紀錄片創作的固有範式?”
“要故事化敘事,平民化視角,要是實現技術革新和文化深層次挖掘?”
“當傳統紀錄片仍在仰望星空,依舊是傳統的宏大敘事時,他要讓鏡頭紮根大地,讓敘事升維,形成三維敘事矩陣?”
“要讓一部紀錄片折射出地理、曆史、科技、經濟、倫理的文明光譜,實現跨時空的華夏文明全息成像?”
老司徒很想用嘲諷的口吻大笑一聲。
“哈哈,荒謬,簡直是荒謬!你以為你是誰?”
如果是一個製作過不少紀錄片的知名製作人或紀錄片導演,說出了這些,老司徒也不會感到如此荒謬,隻會鼓勵對方,勇於探索紀錄片新模式。
如果是一個從沒製作過甚至是沒涉及過紀錄片的導演,哪怕是陳凱哥,若是這樣說的話,老司徒絕對會狠狠的嘲諷一頓,讓他腳踏實地的先從基礎做起。
可偏偏這個沒有任何紀錄片經驗的人是曹陽,這就讓老司徒無比的糾結。
更讓他牙疼的是,曹陽說想要拍攝的紀錄片類型,是美食類!
還說要用食物串聯碎片化故事,將食物製作與人物命運、地域文化結合,形成“食物—人文—情感”的敘事鏈條……
老司徒都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感情上,老司徒是希望曹陽能成功的,能拍出一部超常規的經典紀錄片。
可理智上,他又覺得這不可能!
要是曹陽跟著他學過紀錄片的拍攝,並且還有過拍攝紀錄片的實踐經驗,他可能也就不會這麽糾結了。
要是曹陽不“吹”這麽大,僅僅說要拍攝一部美食類傳統紀錄片,他也不會這麽糾結。
“唉!”
糾結了好久,最後老司徒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心中有了決定。
他要回去做一個詳細的美食類紀錄片核心策劃,做好主題定位、敘事基調、拍攝大綱、分鏡頭腳本以及應急預案。
老司徒決定一定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做一份滿意的策劃,到時候就讓曹陽按照自己的策劃拍攝。
作為華夏紀錄片的扛鼎人物,老司徒還是有信心打造出一部精良的美食類紀錄片的。
曹陽回去後,一邊寫策劃方案,一邊考慮拍攝問題,特別是攝影設備的選擇上。
他一開始考慮的是用電影膠片拍攝,膠片的優點是數字設備無法比擬的。
膠片能夠捕捉到非常細膩的色彩、質感和層次感,尤其是對食物這種需要表現光澤、紋理和色彩的對象,膠片確實有其獨特的魅力。
比如獨特的顆粒感、色彩過渡等。
但仔細考慮後,他便放棄了這種想法。
高質量的膠片價格昂貴,拍攝一部紀錄片需要海量的素材,紀錄片拍攝周期長、素材量巨大,這就會導致製片成本呈幾何式上升。
另外,膠片拍攝是“所見非所得”,無法實時監看最終效果,隻能看小監或波形圖。
曝光、焦點失誤造成的廢片成本遠高於數字拍攝,在複雜的紀錄片環境下,光線變化快、環境不可控,風險極大。
一盤膠片拍攝時間短,拍攝過程中需要頻繁更換膠片盒,這在拍攝食物的製作過程時,就會非常麻煩。
相比於數字設備,膠片對光線要求高,調整不變,設備笨重,即時反饋缺失。
並且,這兩年數字攝影設備發展迅速,特別是2008年,是數字電影攝影技術發展史上一個關鍵的轉折年份。
這一年見證了高端數字電影攝影機開始真正挑戰膠片的主流地位,尤其是在大型電影製作中,許多主流廠商都推出了頂尖的數字攝影機。
好萊塢很多大片,也開始逐漸使用數字攝影設備代替膠片。
典型的如《本傑明·巴頓奇事》、《通緝令》、《變形金剛》、《速度與激情4》等等。
就連曹陽和諾蘭共同合作的《蝙蝠俠:黑暗騎士》,諾蘭這個膠片的忠實擁躉,也在部分場景中,使用了Phantom係列的高速攝影機。
像剛剛過去的奧斯卡上跟《小醜》一開始打的難解難分的《貧民窯的百萬富翁》,也是使用了索尼 CineAlta F35作為主力攝影機拍攝的。
曹陽知道,數字攝影機是未來的大趨勢,膠片拍攝將會被逐漸淘汰。
所以,紀錄片用數字攝影機拍攝,是最合適的選擇。
曹陽在此之前的所有的電影,都是以膠片為主拍攝的,在他立項《小醜》後,像索尼、湯姆遜,以及傳統膠片機製造商阿萊等,都向他極力推薦過公司最新出品的數字攝影機。
像索尼的索尼 CineAlta F35,湯姆遜&nStream,以及阿萊最新的ARRIFLEX D21,隻不過曹陽都拒絕了。
曹陽要拍的是《舌尖上的華夏》,據他了解,這部紀錄片的第一季,主力攝影機就是索尼的入門級數字電影攝影機PMWF3。
PMWF3雖然是明年也就是2010年索尼才推出的入門級攝影設備,但跟去年發布的高端旗艦數字電影攝影機CineAlta F35是沒法比的。
無論是傳感器、成像風格、動態範圍還是分辨率,都是CineAlta F35勝出。
跟CineAlta F35相比,PMWF3唯一的優點,就是便宜。
PMWF3剛推出時,賣1.5萬美金,而CineAlta F35當時還賣15萬美金左右,貴了十倍。
索尼目前也有低端數字攝影機,比如PMWEX1 / PMWEX3,像好萊塢那部早就拍好還沒上映的《拆彈部隊》,許多鏡頭就是用PMWEX1拍攝的。
既然決定用數字攝影機拍攝,曹陽肯定不會選擇低端的,因為他若是想要用數字攝影機的話,選擇將會非常多。
“建業,給索尼還有RED ONE傳個消息,就說我的畢業作品,準備第一次采用數字攝影機進行拍攝。”
曹陽給程建業打了個電話,這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有了索尼的CineAlta F35,再加上RED ONE進行補充,完全夠用了。
RED ONE是2008年最具顛覆性的產品。
它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數字電影製作的格局,讓4K RAW拍攝變得相對經濟實惠,極大地推動了數字攝影的普及,尤其是獨立電影和低成本製作。
曹陽最看重的,是RED ONE開創性的模塊化設計,原生記錄REDCODE&npactFlash卡,Mysterium CMOS傳感器提供4K分辨率。
這也是今後的主流。
&n透露消息吧,就說我的畢業作品要用到高速攝影機。”
曹陽為什麽要讓程建業給這些公司透露消息呢?
並不是他想白嫖這些設備,而是這些最新的數字攝影機,目前國內是極其稀少的,與其花精力去找,還不如讓廠家直接送過來方便。
這些廠家會送過來嗎?
這是毫無疑問的。
曹陽是目前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導演,還是歐洲三大三金大滿貫唯一活著的導演,這是他的畢業作品,並且還是第一次使用數字攝影機……
曹陽要是不給具體廠家放消息,而是給所有廠家放消息,這些廠家為了能讓曹陽用他們的設備,不知道會搞出多少幺蛾子。
這一點都不誇張。
曹陽某種程度上,既代表商業片的主流,又代表文藝片的主流,他若是使用了某個廠家的數字攝影機,那就是對這個設備的認可,就代表後續無數的關注和跟風。
“曹導,你大概需要多少台?”
程建業問道。
“CineAlta F35要三台吧,RED&n一台就夠了。”
曹陽說道。
“好的。”
掛了電話,曹陽繼續寫《舌尖上的華夏》的策劃方案和拍攝大綱。
還不到半個小時,程建業就打來了電話。
“曹導,三家公司的高管都專門給我回了電話,他們保證會盡快把你需要的設備空運過來,絕不會耽誤你拍攝畢業作品。”
“好的,我知道了。”
曹陽想了一下,吩咐道:
“建業,你召集人手,這次需要最少三組同時拍攝,你後天過來拿拍攝方案,按照上麵的要求,多派些製片出去實地考察,找出我需要的東西。
可以跟當地文化部門聯係,讓他們幫忙,應該更方便一些,也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好的,曹導。”
程建業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曹導,我按照你的要求,隻給那三家廠商傳了消息,可不知道怎麽回事,阿萊短時間內也得到了消息。
他們的總裁剛給我打了電話,說想要送兩台最新的ARRIFLEX D21給北電,說是對北電的捐獻,不過,這些設備他們想先請你驗收,合格之後再捐獻給北電。”
捐給北電?
曹陽能拒絕嗎?
這個歐洲的老牌廠商,這是對華夏的人情世故了解頗深啊。
也是,明年這家公司就要進軍國內了,今年肯定做了各方麵的調查,特別是人情世故這一塊更不能缺。
阿萊去年推出的高端數字攝影機ARRIFLEX D21,保留了膠片攝影機的操作習慣,目標用戶是習慣膠片工作流程的攝影師。
D21本身是一個攝影機機頭,要組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係統,還需要外部記錄單元、取景器、鏡頭、電池係統、跟焦器、遮光鬥等等。
一套完整的D21,包括一係列外部單元,目前大概需要30萬美元左右,比一套完整的CineAlta F35要貴一些。
目前的形式很明顯,不僅是數字與膠片競爭的最激烈的時候,還是數字攝影機之間競爭最激烈的時候。
所以,占領市場,成為主流,是這些大廠最重要的目的。
而像曹陽這種影響力極大的導演,對他們這些數字攝影機大廠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
老司徒這幾天不知道是壓力還是什麽原因,思路清晰,如有神助。
他參考了2007年德國公共電視台製作的《華夏邊疆》,1990年代德國電視二台的《假日專題》,1985年東德電視台與央視合拍的《長城內外》,結合國際視野與本土文化深度,突出“食物作為文明對話載體”的核心價值的策劃方案。
《華夏邊疆》聚焦華夏邊疆地區的多元民族文化,首次係統拍攝地方飲食場景:喀什夜市烤饢、雲南傣族竹筒飯、廣西壯族酸湯魚等,串聯起族群身份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假日專題》中穿插過京城烤鴨、羊城茶樓等,不過內容多為旅遊宣傳導向,缺乏文化深挖。
《長城內外》則有些特殊,其中“河北農家宴”段落詳細拍攝了驢肉火燒製作流程。
老司徒的這個方案,突破傳統美食紀錄片的地域限製,通過科技考古與飲食人類學方法,構建“食物全球化史”的新敘事範式。
既保證學術嚴謹性,又增強視覺戲劇性。
當然,這個方案的構建,老司徒也結合了曹陽“吹”的那些牛逼,盡可能的包容了一部分內容進來。
“妙啊!”
又看了一遍自己這些天的成果,老司徒不由得拍案而起,忍不住自得起來。
他敢拍胸脯保證,這個策劃方案若是能全部落實,即使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隻不過有點可惜的是,在設計這個方案時,他一時上頭,光顧著“宏大”敘事了,反而忽略的製片成本。
老司徒預估了一下,這個紀錄片若是認真拍攝,大概能製作出6到8集的一個係列,但成片成本估計要達到驚人的800萬左右。
要知道目前的行情,一般的紀錄片一集也就10萬左右,而財大氣粗的央視的一些大型精品紀錄片,大多也就20萬到40萬之間。
而老司徒命名的這個《重走風味絲路》的紀錄片,一集預計就要100多萬的拍攝預算。
他又仔細推敲了一遍分集設計的《小麥西行記》、《香料迷途》以及《發酵的文明》,感覺哪裏都不適合縮減預算。
可一部作為紀錄片的畢業作品,需要800萬預算,這真有點說不過去了。
要知道,不要說紀錄片了,如今國內電影市場雖然發展勢頭很好,但800萬在國內也已經是不小的一筆預算了。
也就那少數幾個大導演的投資才能動不動上千萬甚至過億,八成左右的國內導演,能拿到800萬投資,做夢都能笑醒。
“算了,把方案給曹陽看一下,以他的名氣,就算是畢業作品,就算是紀錄片,想要拉到投資也應該不難,讓曹陽自己決定吧。”
老司徒自語道。
這麽好的一部策劃方案,他實在是不忍心砍掉任何一部分。
“《重走風味絲路》,妙啊!”
放下了預算的顧慮,老司徒看著策劃方案,再次忍不住咧嘴笑了起來。
這個紀錄片若是拍成了,大概率是能賣給星級電視台的,就算是央視,它的科教頻道或記錄頻道,也不是不可能。
不是說賣給這些頻道能賣多少錢,而是賣給這些頻道,就相當於一種認同和肯定,證明這部紀錄片是質量上乘的,是成功的,是對紀錄片的一種肯定。
拿起電話,老司徒迫不及待的給曹陽打去。
“曹陽,是我。”
“哦?你的紀錄片策劃方案也搞好了?”
“好啊,好啊,這樣吧,明天咱們去學校,讓我看看你的策劃方案,評估一下,可行的話,咱們就按照方案做。”
老司徒笑著掛掉了電話,他明天要給曹陽一個驚喜。
“嗯,明天還是要注意點說話方式,就算要否掉曹陽的方案,也不能太直接。”
老司徒想著明天該用什麽語氣說更委婉一點,然後再把自己這個絕妙的方案交給曹陽,讓他知道,薑還是老的辣,他的老師在劇情片領域,可能沒他的成就高,但在紀錄片領域……哈哈!
他對自己的這個策劃有著絕對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