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感激
字數:8282 加入書籤
《舌尖上的華夏》雖然是隻有7集的紀錄片,但拍攝所涉及到的美食以及場景,卻是很複雜的。
可以說是足跡遍及了整個華夏,從南到北,從西到東,範圍極廣。
紀錄片跟電影有所不同。
紀錄片其實更接近電視欄目,它的播放形式、固定時長、標準化結構,都帶有電視欄目基因。
因此,國內大多數的紀錄片,都會有個總策劃。
例外的情況也有,比如一些小投資獨立作者型紀錄片,還有一些單集的低成本係列短片。
不過,這些紀錄片即使沒有總策劃,一般也有個類似的機構行使總策劃的作用,比如總編室等。
在一些規模大點的紀錄片中,都有總策劃總導演,而掌握劇組大權能代表劇組的,是總策劃,而不是總導演。
總策劃負責策劃整部紀錄片,宏觀把控紀錄片走向。
總導演是具體執行人。
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總策劃是電腦的操作係統,而總導演則是具體的應用程序。
當然了,很多的紀錄片,總策劃本身就兼任總導演。
曹陽也是《舌尖》的總策劃和總導演。
下麵還有具體執行的導演,也就是按照總導演的規劃幹活的導演。
最初,曹陽是打算把拍攝分成四組。
他自己掌控一組,拍攝一個單元,也就是一集的素材,剩下三組按照要求,分別拍攝兩個單元的素材。
具體做法就是,他先把幾組集合起來,讓那三組都先跟著他,看他怎麽拍攝那一個單元,熟悉了他的拍攝方法後,就讓那三組各奔東西,拍攝剩下的六個單元。
為此,他在數字攝影機的選擇上,作為主力攝影的索尼CineAlta F35要了三台。
不過,在阿萊知道曹陽需要用到數字攝影機時,主動聯係程建業,送來了兩台他們研發的最新ARRIFLEX D21攝影機。
ARRIFLEX D21的性能不比索尼的CineAlta F35差,再加上如今還名氣不大,但今後會成為主流的RED ONE也有兩台。
曹陽就改變了主意,決定直接分成六個拍攝小組,除了他之外,再分五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主題,這樣在製作的時間上,還能再縮短一些。
之所以是六個小組而不是七個,是因為曹陽先拍攝一集時,會讓其他所有人都跟著,按照他的風格拍攝,以便形成統一的風格。
然後,他再跟剩下的五個小組,每個小組再負責一集的素材拍攝。
也就是說,他總共要拍攝兩集的素材,而其他小組隻需要拍攝一集的素材。
既然除了曹陽這個小組之外,還有五個拍攝小組,那就需要設立五個導演負責具體拍攝事宜。
在每個小組導演的選擇上,曹陽先定下了幾個他的固定班底作為小組導演,顧常衛、寧昊,還有一直都跟著他的副導演柳杉和李明義,這就四個了。
剩下一個,其實老田是最好的選擇。
田莊莊作為老司徒的學生,是“稍微”繼承了一點老司徒的衣缽的,他拍過紀錄片。
在老田剛解禁的第二年,他拍了紀錄片《茶馬古道·德拉姆》。
《茶馬古道·德拉姆》是老田執導的第一部紀錄片作品,也是華夏第一部使用“高清”數字技術拍攝出來的影片。
為了拍攝記錄滇西北怒江流域原住居民的生活現狀,他率拍攝團隊沿怒江而上,一路上風餐露宿,屢曆驚險,隨馬幫徒步至察瓦龍,再原途返回。
這五十多天的古道之行,讓老田瘦了十幾斤。
這部《茶馬古道》製作出來後,老司徒當時對老田是極其滿意,認為他跟自己還是學了一些“皮毛”的。
嗯,至少有那麽兩三個月,沒罵過老田。
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讓曹陽有些可惜的是,老田被他推到《建國大業》去當導演去了,如今《建國大業》正在拍攝,老田肯定是沒辦法給他當紀錄片導演了。
不過,在老田知道這件事後,就給曹陽推薦了他的另一個學生,北電管理學院的青年教師張奇。
老田算是張奇的老師。
老田告訴曹陽,張奇曾在2000年,就做過央視12集大型文獻紀錄片《共和國外交風雲》的編導和攝影師,對紀錄片有著獨特的認識。
曹陽查了下張奇的簡曆,他是中傳電視係的,畢業後進了央視做了攝影師,從事的全是做紀錄片工作。
《共和國外交風雲》中,他的主職就是攝影師,還實際擔任了分集導演,還因此拿到了第18屆電視金鷹獎最佳紀錄片導演獎。
後來,他考上了北電電影學碩士,製片管理方向,老田就是這個專業的導師之一。
從06年起,張奇就在北電管理學院任教了。
當然,目前來看,老田帶過的那麽多研究生中,也就寧昊算是他的“親傳”弟子,其他的隻能算是學生,親進度上跟寧昊沒法比。
不過,既然老田推薦了張奇,曹陽就給張奇一個機會,讓寧昊通知他,讓他明天到自己的辦公室一趟。
曹陽還是要考察一下的,行的話就用,不行就換人。
分集導演跟演員不同。
要是演員,曹陽肯定沒有顧慮,他對演員的要求就沒有那麽高了,什麽演技不演技的,隻要形象符合,那就行了。
但分集導演必須要有一定分析能力和執行能力,基本功起碼要紮實才行。
老田回北電任教後,這些年帶了不少研究生,其中目前發展最好的就是寧昊。
寧昊在還沒上老田的研究生時,就跟著曹陽了,他上課的時間其實不太多,很多時候都跟著曹陽在拍戲,隻有拍完戲空閑時間,才會回學校上幾天課。
因此,寧昊跟老田的其他學生,說實話並不是多熟悉。
比如張奇,寧昊就不算太熟悉,畢竟二人的專業不同,交集少了很多。
不熟悉歸不熟悉,但總歸還是知道有這麽個人的,電話也有。
當張奇的電話響起時,他看了一下,上麵顯示是寧昊,這讓他一時有些驚訝。
說實話,他跟寧昊不熟悉,也不是一屆的,但同為老田帶過的學生,電話還是留過的。
“寧導,你好你好,好久不見了,你回國了?”
張奇作為北電的老師,對於自己“師弟”寧昊,還是有些關注的。
畢竟老田帶過的那麽多學生中,要說現在混的最好的,無疑就是寧昊了。
大家最羨慕寧昊的,就是他是曹陽導演的固定班底,並且曹陽導演也給了他很多機會。
比如去年那部引起熱議並且票房超級大爆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寧昊就是執行製片人,這已經是北電大多數人這輩子都不可能達成的成就了。
更何況,還有一個消息現在已經傳開了,那就是曹陽導演擔任製片人和編劇的一部好萊塢電影,就是讓寧昊執導的。
那可是好萊塢電影!
並且,作為“師兄弟”,張奇比北電的其他人知道的還更多一些,知道那部電影叫《宿醉》,投資3500萬美元,是好萊塢六大之一的華納投資的電影。
那可是3500萬美元的投資啊。
就算現在的匯率已經沒有前幾年那麽高了,但換算過來,那也是將近2.5億人民幣的投資。
在國內,也就隻有那三四個大導演才能拿到這個數目的投資,才敢拍攝這個數額投資的電影。
但是,就是這三四個導演,也就在國內能拿到這些投資罷了,要是去了好萊塢,目前是肯定不可能拿得到3000多萬美元的投資的,因為他們都沒有證明過自己。
就像陳凱哥這樣的大導演,當初獲得了金棕櫚之後,曾受邀拍攝了好萊塢電影《溫柔的殺我》,投資預算據說也就給了1000萬美元。
可惜陳凱哥搞砸了,真實票房也就500萬左右,因此失去了去好萊塢發展的機會。
張奇拿國內的大導演陳凱哥跟寧昊對比,也就很清楚寧昊如今發展的有多好了。
“是呀,我也是前幾天回來的,本來還想著休息一段時間呢,沒想到曹導又給我找了點事情做,這不,電話就打到你這裏來了。”
寧昊在電話裏說道。
張奇心中一動,難道曹導讓寧昊做事,寧昊有需要自己幫忙的地方?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隻要能跟寧昊搞好關係,成為他的攝影師也行啊。
自己可是攝影師出身。
當然了,能成為他的副導演也行,總歸是能借此有長遠的發展機會,總比自己待在北電當老師等待其他機會好太多了。
自己跟寧昊都算是田老師的學生,這是天然的信任基礎。
“哎呀,寧導,有什麽事你就直說,咱們都是田老師的學生,隻要我能做到的,一定盡全力。”
張奇趕緊笑著說道。
“嗐,師兄你誤會了,不是我要找你幫忙,是這麽回事,你不是之前一直在央視做紀錄片嗎?曹導的畢業作品要做一部紀錄片,現在還缺少個……嗯,哈。”
寧昊也沒說透,在這個地方打了個哈哈,萬一小師叔看不上張奇了呢?所以暫時還不能說透。
不過,寧昊也並不想攬什麽功勞,他直接說道:
“咱老師知道後,就給曹導推薦了你,曹導知道咱們是師兄弟,這不就讓我給你打個電話,他讓你明天上午九點去他的辦公室。”
“啊?”
張奇隨即立馬反應過來,瞬間隻覺得一股熱流遍布全身,心髒“咚咚”的清晰可聞,似乎隨時都能從身體裏跳出來。
“謝、謝謝、謝謝老師,謝謝寧導,謝謝曹導給我這個機會……”
張奇一時激動的不知說什麽好,這比他預想的好太多了,也是他絕對沒想到的。
“哈哈,師兄,先別激動,你最好還是準備一下,曹導明天肯定是要考察一下你的能力的,在曹導那裏,能力永遠是第一位的,你要有個心理準備。
你別看曹導這人平時看起來很平易近人,但他對工作、對個人的能力要求,還是非常高的。”
寧昊委婉的說道。
他潛在的意思很明顯,你先別忙著激動,成或不成還兩說呢,主要還是看你的能力。
你有能力,曹導看在田老師的麵子上,那是肯定會用你的。
但是,你若是讓曹導不滿意,那麽對不起,誰的麵子也不行。
張奇此時也冷靜了不少。
他大概聽明白了寧昊的意思。
對於寧昊所說,他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妥,這是應該的,曹導總不能為了人情就砸了自己的招牌吧?
張奇咽了口唾沫,強行壓住緊張和期待的心情,盡量用平靜的語氣說道:
“還是要謝謝老師的推薦,也謝謝寧導的引薦,我會努力的,不管成或不成,我都無比感謝老師和寧導的推薦。”
“行,那就這樣,別忘了明早九點鍾去曹導的辦公室,祝師兄順利。”
“謝謝。”
聽著電話裏傳來的盲音,張奇瞅著電話,愣了差不多有十幾秒。
他深吸口氣,讓自己至少表麵上看起來平靜了下來。
要是電影方麵的事情,張奇肯定沒有絲毫把握,但在紀錄片方麵,他還是有些信心的。
在沒來北電任教前,他差不多做了十年的紀錄片,雖然沒單獨負責過一部紀錄片,但那並不是因為他沒能力——他作為編導和攝影師,至少跟過數十部紀錄片的策劃和拍攝工作。
之所以那麽多年都沒有獨自策劃和擔任過總導演,那是因為眾所周知,在很多地方,是需要熬資曆和機會的。
尤其是在央視這樣的單位,資曆和機會幾乎不是單獨的,必須是同時擁有才行。
單獨的資曆和單獨的機會,對於一般人,都是沒用的。
這也是他後來報考北電研究生的原因,也是他研究生畢業後留在北電當老師的原因。
憑借他在央視的資曆,再留在北電做老師,其中的發展機會,是比回去要多得多的。
尤其是他還是田壯壯的學生。
這不,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曹陽今天沒去李曉苒那裏。
李曉苒已經去金陵了,她在《建國大業》的很多戲份都是要在那裏的金陵美齡宮拍攝的。
韓總在知道了李曉苒還有另一部電影要拍攝後,就稍微做了一些調整,把李曉苒的戲份排的靠前了一些。
臨走前,李曉苒狠狠的“咬”了曹陽一次,估計有些中毒了,說話就哼哼唧唧語無倫次。
她跟曹陽抱怨,之所以不想接拍《非誠勿擾》,一個原因是裏麵的女主角人設讓她想起了不愉快,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
那就是去年在還沒立項《唐山》之前,小鋼炮原本要立項《非誠勿擾》的,也邀請了李曉苒,李曉苒聽了小鋼炮講述的故事梗概,沒多想就答應了。
哪知道她把檔期都騰出來了,小鋼炮竟然跟著曹陽去搞《唐山》了。
當然李曉苒那個氣啊。
但就算是氣的胸疼也沒辦法,誰讓《唐山》的發起人是曹陽呢?
於是,李曉苒就把這個“仇”記在了小鋼炮身上,這也是她拒絕了小鋼炮立項的《非誠勿擾》的原因之一。
要不是聽說小鋼炮準備邀請高媛媛那狐狸精,她才不會接《非誠勿擾》呢。
曹陽聽了很感動,也有些愧疚。
於是,他就再次讓李曉苒“咬”了自己一次,讓她出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