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沒有最差,隻有更差

字數:6434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在菲利克斯眼中,喬治的人格是分裂的,很難用一句話概括。
    這很正常,絕大部分政治家的形象都是毀譽參半,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惡魔。
    世界大戰期間,在東線力挽狂瀾的喬治,毫無疑問是英國人心目中的天使。
    現在喬治已經徹底蛻變成惡魔。
    為避免引發更大規模的混亂,英國媒體並沒有報道有關帕斯戰鬥的消息,但是帕斯空軍被消滅,還是給斯坦利·鮑德溫敲響了警鍾。
    西奧獨立前,隻有人數不足5000人的國民警衛隊,用於防禦尚且捉襟見肘,完全沒能力主動進攻。
    在鮑德溫看來,5萬英軍已經足夠應付任何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所以鮑德溫才鋌而走險。
    在消滅了帕斯空軍之後,西奧空軍開始對帕斯市內的軍營、炮兵陣地、倉庫、以及指揮部發動空襲,英軍損失慘重,休伯特·高夫和福迪·薩姆森同時向倫敦發電報,希望得到更多援軍。
    “考慮到西奧背後擁有尤裏耶夫大公國的支持,我們至少要派出50個航空中隊,才有可能控製帕斯的天空。”
    空軍大臣休·特倫查特很不樂觀,英國空軍和俄羅斯空軍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英國空軍始於1911年,1918年皇家空軍正式成立。
    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共生產和采購了大約3萬架飛機,戰爭結束後英國大量裁撤,隻保留了8個戰鬥機聯隊,970架戰鬥機。
    特倫查特要求的50個航空中隊,大約750架戰鬥機。
    需要說明的是,自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就沒有對戰鬥機進行技術升級,也沒有采購新式戰鬥機,所以英國的戰鬥機水平,還停留在10年前。
    和英國不同的是,俄羅斯的航空企業即便在沒有政府撥款的情況下,依然投入巨資研發新技術。
    俄羅斯軍方雖然沒有采購新式戰機,但在不停的對戰鬥機進行技術升級。
    “將百分之七十的戰鬥機都派往澳大利亞,倫敦的天空如何保衛?”
    海軍大臣大衛·貝蒂表示反對,他第一時間洞悉特倫查特的目的。
    將本土空軍部署到澳大利亞,為保護本土的安全,英國就必須采購新式戰鬥機。
    現在每年的撥款就這麽點,空軍多吃一口,海軍的利益就會受到影響。
    “西奧軍隊正在向帕斯前進,我們需要加強帕斯的防禦力量。”
    陸軍大臣伊恩·漢密爾頓也有話說,他對陸軍的現狀非常不滿。
    海軍和空軍投入再多經費,最終要解決問題還是要依靠陸軍。
    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裁撤了幾乎所有陸軍,伊恩·漢密爾頓現在就是個光杆司令,隻能調動殖民地部隊。
    以前英國陸軍還有加拿大軍團和澳新軍團能撐門麵。
    現在加拿大已經抱上美國的大腿,澳大利亞更是直接叛變,漢密爾頓如果不想依賴印度軍團,隻能去南非求楊·史沫資。
    世界大戰期間,楊·史沫資曾擔任英國空軍大臣,以及戰時物資優先分配委員會主席,是英國決策層核心成員。
    世界大戰結束後,楊·史沫資返回南非,擔任南非總理。
    “5萬人難道還打不過5000人?”
    “陸軍——嗬嗬——”
    漢密爾頓遭到大衛·貝蒂和特倫查特的一致反對。
    “自世界大戰結束後,陸軍就再也沒有采購過哪怕一輛新式裝甲戰車,也沒有采購火炮,如果再來一次世界大戰,我們甚至已經沒有足夠的炮手,難道要指望那些被傷透心的老兵來保衛大英帝國嗎?”
    漢密爾頓怒發衝冠,如果英國政府把造新式戰列艦的軍費,用來給老兵發退伍金,現在也不至於如此窘迫。
    “沒有足夠的炮手那是你的問題,海軍為什麽不缺水兵?”
    大衛·貝蒂不屑一顧。
    第(1/3)頁
    第(2/3)頁
    “你還有臉說——”
    漢密爾頓暴怒。
    “夠了!”
    鮑德溫看眼冷笑的邱吉爾,拍案而起。
    大戰將至,身為英軍最高指揮官,想的不是團結合作一致對外,而是互相指責推卸責任。
    鮑德溫又驚又怒,這特麽是亡國之兆啊。
    “無論如何,帕斯必須頂住西奧軍隊的第一次攻擊。”
    鮑德溫也知道英印部隊的戰鬥力不佳,怎奈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失去空軍的偵查,我們連西奧軍隊的規模和裝備情況都不清楚,如果西奧軍隊裝備了裝甲戰車,這仗還怎麽打?”
    漢密爾頓也參加了世界大戰,很了解裝甲戰車的威力。
    倫敦對於西奧軍隊的裝備情況並非一無所知,早在西奧獨立前,西奧政府就從尤裏耶夫大公國獲得了不少於100輛裝甲戰車。
    try{ggauto();} catch(ex){}  讓漢密爾頓無法接受的是,西奧政府得到的裝甲戰車比英國裝甲戰車擁有更厚的裝甲,更凶猛的火力,真到了戰場上,英軍根本無法阻止裝甲戰車的衝擊。
    “難道沒有裝甲戰車,陸軍就無法作戰了嗎?”
    大衛·貝蒂反對漢密爾頓這種唯武器論。
    “隻需在地上挖條足夠寬的溝,就可以阻止裝甲戰車的攻擊。”
    特倫查特的方案,確實是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看看羅夫諾演習中,俄軍是如何突破反戰車戰壕的吧——即便不配備裝甲戰車,戰防炮難道很貴嗎?”
    漢密爾頓滿腔悲憤,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鮑德溫又看邱吉爾。
    “我們本年度的預算已經快要花光了,不管是否追加軍費,我們都必須追加預算。”
    邱吉爾兩手一攤,這6月還沒過完呢,諸君看著辦。
    去年通過財政預算的時候,西奧還沒有獨立呢,並不包括這部分。
    “既然要追加預算,何不一次性將這些問題全部解決?”
    漢密爾頓異想天開,招致所有人的異樣眼神。
    但凡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英軍最大的問題不是軍費,而是軍方的內部矛盾。
    倫敦正在緊急磋商的時候,西奧軍隊正式對帕斯發動攻擊。
    漢密爾頓的擔心被證實了,西奧軍隊不僅出動了裝甲戰車,而且使用了火箭炮。
    自從火箭炮在世界大戰中大顯神威後,各國都將火箭炮列為重點對象進行研究。
    問題又來了。
    英國對火箭炮的研究僅限於實驗室,並沒有大規模裝備部隊。
    火箭炮確實是好用,生存力強火力猛,人見人愛。
    問題是火箭炮的消耗也非常大,火箭彈的成本比炮彈高大約四倍,一般國家還真用不起。
    英國也同樣用不起。
    英國可是日不落,跟西班牙那種昨日黃花不同。
    第(2/3)頁
    第(3/3)頁
    西班牙要裝備火箭炮,從俄羅斯買幾門裝裝樣子就行了。
    英軍要裝備,僅靠采購肯定不現實,必須自己製造,盡可能降低成本。
    英國政府財政本來就拆東牆補西牆,不會投入資金新建工廠。
    英國的軍火商更不會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投資建廠,賣軍火又不是做慈善。
    就算英國政府現在下訂單,考慮到英國的效率,軍方要裝備火箭炮,至少要等到兩年以後。
    尤裏耶夫大公國的火箭炮量大管飽,不僅可以提供貸款,而且連炮兵都可以提供,椰城的職業介紹所,大量經驗豐富的世界大戰退伍老兵排隊等待雇傭。
    指揮前線西奧軍隊作戰的是安迪·博斯威爾,他的搭檔還是季米羅夫。
    對於裝甲部隊和火箭炮的使用,季米羅夫比博斯威爾更有心得,所以雖然名義上是以博斯威爾為主,攻擊計劃是由季米羅夫製定的。
    季米羅夫的計劃很複雜,對空軍和裝甲部隊,以及炮兵之間的配合提出嚴格要求。
    這讓博斯威爾懷疑,各兵種之間的配合,能不能達到季米羅夫的要求。
    “這種作戰模式已經在羅夫諾演習中得到驗證,我們隻需在某個點形成突破,就可以擊潰印度人的整條防線。”
    季米羅夫很有自信,他參加了去年的羅夫諾演習,並因表現優秀獲得了喬治的親自接見。
    “如果印度人沒有崩潰,我們就有被包圍的可能。”
    博斯威爾眉頭緊皺,西奧軍隊最大的隱患還是兵力不足。
    “我倒希望印度人不要那麽早崩潰,成建製的擊潰印度人,比漫山遍野抓俘虜容易多了。”
    季米羅夫的話,讓博斯威爾大笑起來。
    博斯威爾在世界大戰期間,也曾和英印部隊配合作戰。
    怎麽說呢。
    博斯威爾認為即便把印度的狗和牛組織起來,也不會比英印部隊表現得更差。
    別聽印度人平時咋咋呼呼,英國第一老子第二。
    到了戰場上隻要槍一響,印度士兵不一哄而散就算表現出色。
    所以仗打到最後,印度軍隊隻能承擔後勤任務,搬搬東西挖個溝什麽的。
    事實比季米羅夫判斷的更過分,當西奧軍隊的裝甲戰車衝上印軍陣地,印軍居然沒有逃走,而是留在原地舉手投降,毫無抵抗意誌。
    博斯威爾很好奇。
    “長官命令我們堅守陣地,我們必須執行長官的命令——”
    一名印度俘虜的答案,讓博斯威爾心情極度複雜。
    堅守陣地了嗎?
    堅守了,真沒逃。
    至於效果嗎——
    隻能說沒有最差,隻有更差。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