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題

字數:10597   加入書籤

A+A-


    慶曆六年。
    趙昕八歲。
    當然!
    如果按照後世的實歲的算法,他最多也就六歲零三個月。
    雖說小是小了點,可他現如今的身高、體重,都已經不錯了。
    今年,便特意地量了量。
    身高差不多快到四尺,體重,也差不多有四十斤。
    換算到後世的標準,大概就是一米二五以上,體重四十五斤。
    屬於是高出一般小朋友差不多兩個身高標準差的水平。
    之所以能取得這麽好的發育狀態,隻能說全都有賴於他的不挑食。
    很多小孩子小時候,都不喜歡吃青菜。
    而他,卻是無青菜不歡。
    而像是苗娘子這樣的,身高也不過才是一米六幾,撐死了一米七。
    再跟他這一米二五比起來,隻能說,現如今,他已經有苗娘子的十分之七那麽高了。
    腦袋差不多能到苗娘子的肚臍往上,胸往下。
    而看到趙昕讓苗娘子給自己量身高,這隔壁的朱娘子什麽的,自然也是調笑不已。
    “最興來怎麽那麽想要快點長大?”
    趙昕便道:“快點長大,才能幹大事。”
    朱娘子啞然,然後又笑著問道:“那最興來想要幹什麽大事?”
    趙昕便答道:“那當然是學太宗文皇帝,少而靈鑒,長而神武,提三尺劍,數年之間,正一四海。”
    朱娘子聽到趙昕的話,也是當場呆愣住。
    大概是不敢相信,趙昕這一米二五的身高,竟然便有如此大誌。
    不過……
    朱娘子又想了想,她怎麽不記得她們大宋的太宗皇帝,有這樣的評價?
    她記得,我朝的太宗皇帝,不是騎驢車大腿中了一箭跑回來了?
    哪裏來的數年之間,正一四海?
    當然!
    朱娘子也沒問,畢竟,她一介婦人,若是有什麽記錯了,說錯了,那就鬧大笑話了。
    趙昕看她好像在思考什麽的樣子。
    也是道:“我說的是唐朝的太宗文皇帝!”
    朱娘子這才恍然大悟。
    她就說,我朝的太宗皇帝,不可能是他說的那樣。
    講道理!
    看著越發長大的趙昕,朱娘子也不禁有些羨慕。
    若是自己兒子還活著……
    不!
    這也太貪了,能活著,對她來說,就已經是萬幸了。
    她又哪裏敢再要求像是最興來一般優秀。
    這兩年。
    官家除了跟張娘子,又生了公主。
    倒是沒有再跟其他妃子有什麽子嗣了。
    然而可惜的是……
    就在上一年,官家與張娘子所生的公主又薨了。
    這已經是官家與張娘子所生的第三位公主。
    然而,這些公主在短短五年之間,全部夭折。
    如今這整個後宮之中,活得最好的,就隻有苗娘子這了。
    徽柔,一點問題沒有。
    最興來,更是能蹦能跳。
    說實話!
    你要說不羨慕,那肯定是假的!
    甚至……
    有的人都在懷疑,是不是苗娘子在背後偷偷地幹了什麽事。
    不然,為何她家的就能活下來,而其他人所生的,就全部都夭折了?
    是的!
    你沒有聽錯。
    其他人所生的,幾乎在這五年之間,全部夭折了!
    隻能說……
    苗娘子這後宮的日子過得也是戰戰兢兢。
    憑什麽你能兒女雙全,而其他人的兒子、女兒全都夭折了?
    這難道僅僅隻是意外?
    趙徽柔見趙昕測量身高、體重,也來湊熱鬧。
    “姐姐,到我了!”
    “那你來吧!”
    苗娘子沒好氣地,也給趙徽柔量了量。
    然而如今的趙徽柔,甚至身高都不如趙昕。
    不過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因為就算是放到後世,很多的老二,一般都比老大長得要更加地快,更加地壯實些。
    朱娘子也發現這情況。
    便道:“徽柔怎麽感覺比最興來還矮?”
    苗娘子便道:“這整天不好好吃飯,肯定比最興來矮。”
    朱娘子也隻能是道:“女孩子也不用長那麽高。”
    趙徽柔便對苗娘子道:“姐姐你聽到了沒!”
    苗娘子隻想打人!
    不過打今年過後,趙徽柔看了看趙昕,估計以後她就要打不過趙昕了。
    測量完。
    女人繼續聊天。
    而趙昕,也是去到外麵到處亂逛。
    感覺……
    是不是得把自己的後宮給完善好?
    雖說現在自己才八歲,實際才六歲。
    那些陣亡將士的女兒當中,感覺可以找一個。
    至少這善待將士後代的大義,他得拿一拿。
    然後……
    趙昕便去皇宮後苑裏去物色。
    當然!
    對方跟他一樣小,這長大了以後長什麽樣都還不知道呢。
    就這樣熬過了過年這一段的放假、休沐日。
    等到再次上朝當值,趙昕便開始提出自己新一年的科舉計劃。
    當然,這計劃不會在今年實施。
    而是會放到明年。
    至少……
    要把考試的範圍,以及考試的內容,出題的比例,都給所有人圈定。
    讓所有人都大概地知道,這題目題型,大概都有什麽。
    至於說,自己為何要提出這樣一項建議。
    趙昕便直接把鍋甩給他爹爹。
    開口第一句就是,“爹爹你讓我重新擬定科舉的考試製度以及考試方式,已經做好了。”
    那正常人一聽,就是趙禎讓趙昕這麽去做,而不是趙昕自己主動去做。
    由於是在上朝,所有人都在的時候這麽說的。
    因此……
    所有人也都格外關注這一件事。
    眾人在聽完了考試方式的轉變後。
    第一反應,考進士變得更難了。
    以前一年或者是兩年才一次,現如今改成了三年一次。
    第二反應,增加了策論的比例,達到了總分的四成。
    這對於不擅長策論的人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另外……
    趙昕跟歐陽修他們,已經一起出了一套參考試卷,也一並拿了出來。
    若是他爹爹沒什麽意見的話,這套試卷接下來就會張貼到各州各縣。
    以供考生參考。
    對於策論,出題的原則是,不能出最近的,或者是大宋有的問題。
    就專門問一些已經過去的。
    像漢朝、唐朝發生過的事,讓他們作答。
    否則……
    若是拿現在的時政來問,到時候這一個個又針砭時弊起來,說朝廷這裏不行,那裏不行,這到時候,說不定又要引起黨爭。
    趙禎在看過了以後,便在朝堂上點了點頭,假裝現在才看到道:“最興來考慮得很周到,看看其他人有沒有什麽問題,沒有問題的話,有司便下發下去吧。”
    其他人人手一份。
    都看了看。
    其實……
    跟以前的考試,也沒什麽不同,至少前麵的百分之六十,是找不出太大的差別的。
    也就後麵的策論,相應地提高了一點難度。
    第一題,如果你是漢武帝時期的一名官員,你覺得伱應該如何跟漢武帝一起解決北邊匈奴之事。
    第二題,試述漢唐武德充沛的根源。
    這題目,乍一看,就連朝堂上的眾人,都得撓撓頭。
    不過……
    至少對於所有考生來說,都是公平的。
    起碼你們都可以去翻書。
    不至於說發生問你西夏應該怎麽解決,而你卻從未去過西夏。
    至於說你連漢唐的曆史都不清楚。
    那就沒辦法了!
    這誰也撈不了你啊!是你自己不看書。
    另外……
    趙昕還把各朝代的正史史書,都給列為必考書目。
    而這在往常,卻是有點少見的。
    但群臣卻很容易理解。
    因為豫王殿下,一共也就讀完了《漢書》、《隋書》、《唐書》。
    他不拿這三本書出題,又能拿那本書出題。
    所有人在看完了試題後,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一種還好,自己已經上岸了的感覺。
    隨便吧!
    反正自己也不用考了。
    趙禎見眾人沒什麽意見,便直接讓人下發下去了。
    讓天下讀書人,都看看這題目。
    好在下一次科舉考試之前,有一個充足的心理準備。
    等到試卷上了街。
    這尋常百姓,也都好奇了起來。
    因為往常,像是這考試的題目,他們可不見得能夠碰得上。
    自然!
    隨著試題一發布,這東京城內,不少人也是議論紛紛。
    “感覺官家接下來是想要有一番作為。”
    “可這題目,也太難了吧!”
    “你說,漢唐武德充沛的根源是什麽?”
    “那當然是賞罰嚴明!”
    然後便說各種各樣的都有。
    好一點的話,便能夠說到府兵製,差一點的,就直接說什麽的都有了。
    這策論,如今占了四成的比例。
    其實以前也不是說完全沒有策論。
    隻是……
    策論是不怎麽受重視的。
    但是現在一下子就占了四成,若是你不擅長這個,那你的分數肯定就會被拉低,到時候就算是你詩賦寫得再好,都未必能中了。
    如今的詩賦,隻占了兩成。
    這絕對是被大大地壓縮了。
    “還是趕緊回家看《漢書》、《隋書》、《唐書》吧。”
    “據說……這是豫王殿下所出的題。”
    在一些官員的家裏。
    像是一些後輩學子什麽的,也去到了一些官員的家裏,然後討論起這一次的改革。
    趙昕如今的名聲,真的是一下子,便傳遍整個天下了。
    甚至,就連不少官員家裏的女眷,都聽說了趙昕豫王殿下的名字。
    才八歲!
    就已經是這般出色。
    已經開始主持朝廷的科舉考試,甚至還擔任出題。
    再看看這自己家的!
    不過也是有一說一。
    這大概是這麽多年以來,朝廷第一次把考試的題目,給‘泄露’出來的。
    以至於像是在眉州,一個眉清目朗的十歲少年,都有提前做題的機會。
    “這題目,有意思!”
    “如果現如今朝堂上的官員,都是漢武帝時的官員,然後這些官員都建議漢武帝給匈奴送錢算了,那漢武帝估計都會把他們給砍了吧。”
    “那打仗呢?打仗也不行!漢武帝晚年,整個大漢都窮困潦倒到什麽模樣了。”
    “這考的是麵對一個像是漢武帝這樣的君王,你身為臣子,應該怎麽做。”
    “這題目,考的好。”
    “不過怎麽感覺橫豎都是一個死?”
    一旁他弟弟也是問道:“那兄長,你知道該如何回答?”
    對方便道:“我也不知道,罷了,還是先去吃東西吧!有點餓了!”
    弟弟:“額……”
    此時的東南。
    有一位二十六歲的年輕人,也看到了朝廷想要改革的決心。
    隻見年輕人看完了試題後,也是嘀咕起了這題目該怎麽回答來。
    說實話!
    這題目還挺考驗人的。
    主要是漢武帝的性格實在是太突出了。
    是一位相當強勢的君王。
    你要是說不支持他去打匈奴,那你肯定是死路一條。
    可你說你要去打呢,你會打麽?而且漢武帝前期也是敗仗居多,直到衛青、霍去病出世,這戰績才忽然就好起來。
    然後等衛青、霍去病去世了以後,似乎這仗打得又不是很行了。
    年輕人很快便以自己代入進去,若是以他的身份,能為漢武帝做些什麽。
    然而……
    搞錢,人漢武帝就會搞,打仗?他也不會啊。
    好像,若是自己在漢武帝的時代,根本沒什麽能做的。
    至於你說,提前挖掘衛青、霍去病,那就是意淫了。
    這題目明顯考的不是這個。
    年輕人拿著題目,就這樣一坐,就是坐了半天。
    同時也在考慮,如果有機會回京師的話,自己要不要見見這豫王殿下。
    畢竟……
    他今年之後,也差不多該換一個官職了。
    可以順便去京師一趟。
    兩道題目,直接把年輕人給困住了兩天。
    想到最後……
    幹脆也不想了。
    如果能回京師的話,那為什麽不直接問問出題人。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之內。
    無數學子,都被這兩道題給弄得直撓頭。
    一開始看似感覺很簡單,很容易作答。
    實則……
    再聽聽其他人是怎麽說的,又忽然覺得,這題目好像也太難了吧?
    尤其是對於一些隻知道背書的人來說,你讓他跟漢武帝對話,跟漢武帝一起解決北邊匈奴之事,那可真的是大腦一片空白。
    若是策論拿當世的事情來出題,你不管說什麽答案,感覺好像都對。
    因為沒有發生的事,你說什麽都對!別人也沒有辦法驗證。
    但是漢武帝呢!
    你已經知道了一些條件跟結果,那你可就不能瞎說了。
    因為別人可以根據你的瞎說,推導出你是被漢武帝砍,還是被匈奴給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