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徐知州初見慕容複!

字數:5003   加入書籤

A+A-




    蘇州府,府衙。
    “嘖嘖,這個康敏真是太淫蕩了,看的我火氣好大。”
    知州徐治成手裏拿著一份《江南日報》,是看的津津有味。
    雖然他已經五十多歲,但在苟讀強大的文筆之下,感覺如身臨其境一般,下麵硬邦邦的。
    要不是他師從程頤,是洛學門下,有些道學先生的意思,不好意思白日宣淫,估計這會已經叫侍妾蹲在桌子下麵,他好一邊看報紙,一邊享受人間極樂了。
    這事,晚上可以搞,白天卻不行。
    這兩天,《江南日報》在蘇州大火,並且隨著客商的傳播,已經傳到無錫徐州等地,正不斷對外發酵。
    康敏這個毒辣而淫蕩的女人,已經製霸了兩浙路的熱搜,估計這半年,大宋的熱搜都是康敏的。
    上至徐治成這樣的官員,下到地主士紳,販夫走卒,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人民群眾,對於康敏的故事那是津津樂道。
    主要是這事情太狗血,而苟讀的文筆又太好了,真是寫出了小半本《金瓶梅》的感覺。
    而隨著康敏的出名,丐幫的名聲跌入穀底,不過在徐治成看來,這其實沒什麽。
    一幫乞丐罷了,好吃懶做,社會不安定的刁民,幹出什麽事情都不稀奇。
    另外,就是慕容複的形象被刻畫的十分高大,就像是《水滸傳》裏的武鬆一樣,懲治奸夫淫婦,大快人心。
    “二狗,這慕容複好像是我蘇州有名的士紳?”放下手中的報紙,徐治成問道。
    大宋不抑兼並,姑蘇慕容氏已經是蘇州有名的大地主,每年納稅不少,徐治成自然是有印象。
    “是的,老爺。”仆人二狗說道,“這慕容複在武林中,號稱什麽南慕容,武功之高,不可思議。我聽說書先生說,慕容複會無形劍氣,飛劍可斬敵於千裏之外。”
    徐治成一臉聰明之相,充滿優越感的說:“這種江湖傳言,多是以訛傳訛,誇大其詞,也就騙一騙你們這種沒讀過書的。所謂的武功,不過是手博術,練的好了,三五個壯漢不得近身卻也不難,可什麽無形劍氣,真是胡扯!”
    “而彼輩江湖中人,遇到全副武裝的官兵,也隻能落荒而逃。這慕容複,想來不過是會些拳腳罷了。”
    徐治成的認知,是現在大宋整個士大夫階層對於武林的認知。
    主要是這個時代又沒有視頻傳播,而武林高手確實是萬中無一,尋常人根本見不著。
    文官們有時候見武夫演武,也都是一些相撲,舉石鎖,射箭之類的本領。
    能夠練成內功的武者,都是萬中無一,而能夠真氣外放的武者,更是鳳毛麟角。
    而武者本身就是很小眾的群體。
    四絕那種絕世高手,大部分文官沒見過,不相信。
    加上江湖傳言有時候確實會誇大其詞,文官們就覺得什麽無形劍氣,都是民間以訛傳訛,什麽飛簷走壁,劈空用掌,都是障眼法罷了。
    李憲這麽一位大高手,文官們既不知他武功蓋世,也不畏懼他,把李憲彈劾的淒淒慘慘。
    而從黃裳後來的表現就能看出,哪怕會絕世武功的文官,也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黃裳編修道藏,武功成為世間絕頂,稀裏糊塗殺了明教的幾個高手,他自己都不知道這代表了什麽,意識不到自己的武功是什麽層次。
    更是一點江湖規矩也不懂,最後導致全家被明教所殺。
    而外界傳言慕容複會無形劍氣,能夠千裏之外取人首級,在徐治成看來,就是流言蜚語,不足采信。
    “老爺說的對。”二狗自然要一副老爺英明神武的表情。
    “有空的話,倒可以約那慕容複談一談,問一問那康敏小寡婦的相貌,果真是貌若天仙嗎.”徐治成笑道。
    就在此時,有人來報:“老爺,老爺!不好了!慕容複聚眾造反,現已包圍了衙門!”
    “什麽?!”
    徐治成大吃一驚。
    他隱隱從外麵聽到喊殺之聲,頓時麵無人色。
    都說“說曹操,曹操到”,怎麽“說慕容,慕容也到”了呢?
    而且是過來造反?
    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猶豫了片刻,徐治成的麵色陰晴不定,最終還是決定出去看看。
    徐治成是新黨官員,當初推行青苗法的時候十分賣力,深得王安石的器重,本可以一路高升。
    誰知道王安石罷相,蔡確上位,他不是蔡確的人,隻能在地方繼續打轉。
    不過隻要他搞變法搞的到位,倒也不是沒有獲得蔡確認可的機會。
    畢竟蔡確也需要能臣幹吏,為他做出政績。
    可惜蔡確沒逍遙幾年,神宗駕崩,小天子趙煦繼位。
    但趙煦不掌握實權,大權落到了高太後手裏,高太後啟用舊黨,廢黜了一係列改革。
    徐治成靠著見風使舵,停止變法成果,暫時穩住了自己的位置,但這些年也十分低調,不求上進,但求攢夠了養老錢,平平安安的致仕。
    他雖然不是舊黨的眼中釘肉中刺,但舊黨也不待見他,是他實在謹慎,沒有大錯,而且年紀大了,資曆也深,才能繼續擔任蘇州知州。
    可一旦治下出現了謀反之事,他的問題就嚴重了,能不能平安落地,都是個未知數。
    因此,徐治成的官僚本能發動,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捂蓋子!
    這也是曆朝曆代官僚的本能,有時候反賊都占據了數州之地,朝廷才知道有人造反的消息,就是地方官員怕丟了烏紗帽,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若能把民變扼殺在搖籃裏,總好過被上麵責罰。
    還有一點,就是地方官也考慮民意,本地的民意往往是拒絕外地兵過來平叛。
    大宋的賊配軍的軍紀,可以用“賊過如梳,兵過如篦”來形容,那是連太湖水匪都不如,本地百姓士紳是非常抗拒外兵進入本地的。
    真有人鬧事,官員士紳百姓也會聯手,想辦法平息事端。
    此刻,徐治成在一眾衙役的簇擁下,來到衙門口,卻見外麵浩浩蕩蕩,圍了上千人,都是悍匪模樣的人。
    徐治成眼前一黑,兩條腿一軟,差點昏過去。
    而蘇州府的衙役們,也都戰戰兢兢,麵色慘白。
    他們人少而且武力也差,如何對抗這千人規模的匪徒?
    “替天行道,誅殺奸宦!”
    “替天行道,誅殺奸宦!”
    “那宦官欺人太甚,我們太湖群俠,跟著慕容公子反了!”
    “反了,反了,造反了!”
    衙門外,慕容複帶著上千太湖水匪,這些水匪圍著蘇州府,一個個卻像買賣吆喝一樣,大喊口號。
    蘇州的市民原本驚懼,其後見這些人秋毫無犯,隻是圍著衙門鬧事,看熱鬧的天性被激發,紛紛過來看熱鬧。
    “哪一位是慕容公子?”徐治成強裝鎮定,問道。
    “在下正是慕容複,徐知州,久仰大名,今日一見,徐知州可當真是清健啊!”慕容複拱手笑道。
    徐治成見慕容複打扮的像個讀書人,而且豐神俊朗,麵如冠玉,形象極佳,頓時心中一定。
    他就怕遇到那種蠻不講理的土匪,但慕容複既然是個知書達理模樣的人,此事想必是有的談。
    “慕容公子,你因何聚眾鬧事啊?”徐治成道,“你有什麽為難之處,不妨告訴本官,本官向來明鏡高懸,秉公執法。”
    “此事還需要進去說說。”慕容複向前一步,對群盜道,“你們且留在此地不要動,我去和徐知州談一談!不得騷擾百姓,我們是替天行道!”
    “放心吧,公子爺。”包不同道,“我會看好他們的。”
    放下,慕容複向衙門內走去。
    徐治成猶豫了一下,琢磨是不是該玩一出“擒賊先擒王”,但看到外麵千人規模的悍匪,想到了兩浙路廂軍給自家修房子的時候表現出來的軍事素養,頓時打消了這個荒唐的念頭。
    東南兵弱,不足以為依仗,還是和慕容公子談一談。
    人家是有田有地的士紳,且人多勢眾,此番鬧事,一定是很很大的冤情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