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DONGSHENG·張是誰?

字數:5183   加入書籤

A+A-




    第7章 dongsheng·張是誰?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陶喆軒雙手環抱的看著眼前的三塊黑板,這種思路,前所未見。
    很大膽。
    結論也很完美。
    ‘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之路,又進了一步。
    至少在他這裏,似乎沒有發現什麽問題。
    陶喆軒是澳洲華人,13歲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數學金牌,16歲獲得弗林德斯大學學士學位。
    17歲,同校碩士。
    21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普林斯頓大學是全球公認的最頂尖的數學教育機構之一,甚至把那個‘之一’去掉都不是什麽問題。
    陶喆軒能在21歲完成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業,可見他的天賦。
    99年,24歲的陶喆軒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
    在明年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他很有可能收獲一枚菲爾茲獎。
    眾所周知,諾貝爾沒有數學獎,菲爾茨獎大抵相當於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菲爾茨獎每四年頒發一次,所有得主年齡不得超過40歲。
    換而言之,如果在40歲之前無法取得突破性的成就,這輩子都沒法拿到菲爾茨獎。
    重新看完論證過程,陶喆軒回到電腦麵前,然後點開了arxiv上預留信息欄。
    想了想,他給這位‘dongsheng·張’的數學家發了一封郵件。
    一陣慣例的開頭之後,陶喆軒正式聊起了孿生素數猜想
    【如果進一步研究的話,能否在‘置換群’和‘對稱群’方麵進行孿生素數對的排列和組合?
    我個人覺得,這或許是一個新的方向。
    以下是我的一些推演:
    (略:公式打不出)
    ……
    感謝您對孿生素數領域的研究,期待您的回複,並祝您研究順利】
    郵件發出後,陶喆軒轉動椅子,再次將視線落在了三塊白板上。
    其實,‘孿生素數’並不是他專門研究的領域,但殊途同歸,很多研究都有共同之處。
    篩法和解析數論,不是隻有孿生素數的課題能用。
    與此同時,關注到這篇論文的人並不在少數。
    因為蹭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熱度,【孿生素數猜想】的熱度並不低,即便不研究,相關的數學家也會關注一二。
    而數學家,尤其是頂級數學家之間的圈子又不大。
    口口相傳之下,這篇論文已經在歐美數學圈火了起來。
    大家都在等待論文發表。
    但,等啊等,好像卻沒什麽動靜。
    專門研究相關領域的數學家並沒有收到‘同行評審’的郵件。
    所謂的同行評審是論文發表的一道流程。
    越是權威的學術期刊,對於論文的評審就愈發的嚴苛,一般論文從投稿到發布,大抵要經曆三輪審核。
    第一輪,期刊的編輯進行初審,杜絕那些質量低下的灌水論文。
    通過初審,期刊會將論文發給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進行‘同行評審’,一般會邀請三到五位。
    然後再根據同行評審的結果,決定是否刊登發表。
    但,跟這篇論文有關的地方,全是風平浪靜。
    相關期刊的編輯已經做好了審稿的準備,結果一看郵箱。
    好嘛。
    完全沒有動靜。
    當然。
    這件事隻是小規模的引起了一片討論,一篇重磅論文的發布,本來就很慢。
    想想也正常,一個研究幾年的課題,發表之前,可不得精益求精,檢查再檢查嗎?
    拖個一年半載,那都不算長。
    這天。
    陶喆軒例行看了一下郵箱,他發現那位數學家並沒有回信。
    一周過去了,還沒回信?
    難不成對方有著不看郵箱的習慣?
    還是自己的郵件被歸類到了垃圾信息裏?
    不多時,一位來自華夏的留學生剛好來到他的辦公室,看到張斐時,他開口問道。
    “faye,你知道寧州嗎?”
    張斐愣了一下,點了點頭。
    “我知道,寧州是浙省下麵的一座沿海城市。”
    好巧不巧,張斐正好是浙省人,他之前是浙大數學係的本科生,去年考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研。
    “來。”
    陶喆軒將筆記本電腦調整了一下方向,指著那篇論文道。
    “你知道這裏嗎?”
    湊近後,張斐看到論文上的通訊地址,隨即眉頭一皺。
    寧州少年宮???
    什麽鬼?
    接著,他看到了那個名字。
    【dongsheng·zhang】
    看到這行字,他覺得好像有點耳熟的樣子。
    隻是,一時間想不起來。
    半晌,他麵露不解道。
    “陶教授,這篇論文有什麽問題嗎?”
    “沒有。”
    陶喆軒坦言道:“這是一篇很棒的論文,前幾天,我給他發了一封郵件,對方一直沒有回複。”
    “我問你,隻是想聯係一下論文的原作者。”
    ???
    聽到這話,張斐又是一驚。
    陶喆軒在數學界的名字很大,明年甚至有機會爭一爭菲爾茲獎。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張斐現在遇到的情況就像是,一個名門正派出身的頂級高手忽然拍出一份秘籍。
    一份由不知名小門派寫的秘籍,然後追問這份秘籍是誰寫的。
    “陶教授,我之前的本科學校是浙大,要不,我找人幫您打聽打聽?”
    “好啊。”
    陶喆軒笑著道:“麻煩伱了。”
    “不客氣。”
    張斐微微一笑,沒過一會兒,他就離開了辦公室。
    旋即。
    他掏出手機給之前的老師打了一通電話。
    嘟!
    嘟!
    此時,國內這邊正好是晚上八點左右,電話響了沒幾聲,那邊就傳來一道略顯厚重的男聲。
    “喂?”
    “嚴教授,是我,張斐。”
    “我知道是你,你現在不是在加州留學嗎?”
    “對,對。”
    張斐連連稱對,而後解釋道。
    “嚴教授,是這樣,剛剛我們學校的一位教授托我打聽一個人。”
    “什麽人?”
    “教授,您知道一個叫張‘東升’,或者張‘東盛’的數學家嗎?”
    “張東升?”
    聽到這個名字,嚴教授啞然道。
    “你找他做什麽?”
    當年,張東升也是他的學生,對於這位學生,嚴教授很欣賞,可惜啊,張東升放棄了直博的機會,跑去什麽寧州當一個少年宮的老師。
    打那之後,嚴教授就沒聯係過張東升。
    氣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