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恭喜你們!

字數:5027   加入書籤

A+A-




    第45章恭喜你們!
    時光飛逝。
    轉眼間,兩年過去。
    兩年前,晨星製藥成立,不到半年時間,相應的研究團隊、實驗室便組建完畢。
    李傑是技術負責人,主抓大方向,剩下的事,自然有別人要做。
    過去這兩年,他過得比較清閑。
    期間,偶爾發幾篇論文,鞏固一下學術地位,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摸魚。
    說是摸魚,也不正確。
    他在搞ai。
    以當前的算力,想要催生出一台像550w那樣的人工智能,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硬件條件不夠。
    所以,他隻能另辟蹊徑,走軟件的路子。
    先寫好底層程序,然後再默默發育。
    這項研究處於保密狀態,連學校都不知道。
    畢竟,人工智能削微有點敏感。
    截至目前,那款名為麗斯魯肽的藥品已經進入一期臨床試驗階段,萬裏長征已經走過一半。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再過個兩三年,大概能完成上市審批。
    藥品的上市周期,就是這麽長。
    沒辦法。
    畢竟是跟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東西,沒有充分的論證,誰敢隨隨便便上市?
    萬一吃出了毛病,算誰的責任?
    何況,降糖類藥品,又不止這一種,沒有麗斯魯肽,也有二甲雙胍、胰島素之類的藥物。
    流程走得慢一點,李傑反正不急。
    真正急的是揚子江藥業、諾和諾德兩家公司,按照他們的想法,恨不得明天上市開賣。
    畢竟,一期臨床試驗的效果非常出色。
    同樣一個2型糖尿病患者,以前需要天天吃藥,或者天天打胰島素,而用了麗斯魯肽注射液,一周隻需要打一次即可。
    極大的減少了病人的痛苦。
    副作用,當然有。
    它會降低人的食欲。
    正因為這一點副作用,審批流程格外的慢,長期使用會不會造成患者厭食?
    樣本不夠多、時間不夠長,很難分析出厭食的概率。
    二期臨床試驗,誌願者的數量會進一步擴大,公司也需要派出專人進行點對點跟蹤。
    隻有數據足夠多,效果足夠正麵,才能開啟下一階段。
    公司的那攤子事,李傑平時基本不怎麽管,自從藥物開始臨床試驗,就沒他什麽事了。
    那些事,自有別人來幹。
    除了搞人工智能,剩下的時間,他都分配給了教學。
    本科生的課程,還有研究生團隊。
    是的。
    他們暫時還沒有畢業。
    繼他們之後,李傑又招了兩個研究生,他們分別是魏東奕和朱朝陽。
    浙大雙子星盡數收入囊中。
    雖然張慶亞幾人一直沒能順利畢業,但也沒人小瞧他們,尤其是知道他們進度的人。
    5月。
    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始之前,張慶亞、蘇卿卿幾人的論文,正式發表在了《數學年刊》。
    梅森素數猜想,被他們證明了!
    事實證明,存在無窮多個梅森素數。
    這篇論文的刊發,狠狠地震驚了一眾同行。
    梅森素數真正的難點是什麽?
    規律!
    規律!
    人類目前已知的那51個梅森數,時疏時密,極不規則,很難找到具體的關聯規律。
    還是樣本太少。
    簡言之,計算量太過巨大。
    數學界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梅森數,但在進入計算機時代之前,兩千多年的時間,一共隻找到了12個。
    剩下的38個,都是近60年發現的新數字。
    它的發現,跟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
    此前,張慶亞他們發現第47、48個梅森數時,學界就很驚訝。
    連續發現兩個?
    似乎有點撞大運的味道。
    接著,他們又發現了第50、51個梅森數,並且隻是間隔一年,那次論文發布,學界內又掀起一陣尋找梅森數的熱潮。
    但。
    沒有任何最新的進展。
    再之後,張慶亞等人沒有再發論文,也沒有宣布尋找到新的梅森數。
    他們不宣布,並不是因為沒進展。
    而是為了憋一波大的。
    當他們找到第52、53、54個梅森數時,好像有一條線把這54個數字串了起來。
    那就是梅森定律!
    然後。
    代入他們的發現,他們找到了很多很多的新梅森數。
    從結果倒推,他們都屬於梅森數。
    這一發現,也就意味著,梅森數的存在是有規律的,他們不是無序排列。
    他們隻是看起來無序而已。
    有些時候,突破就是這麽簡單,如果是其他人率先發現52、53、54個梅森數,他們或許也能找出其中的規律。
    這三個數字,就是最關鍵的那一塊拚圖。
    這一天。
    無數人望洋興歎。
    早知道,早知道就差那一步,說什麽也要全力攻關。
    梅森素數可是極為有名的猜想之一,困擾人類數千年,結果,就那麽棋差一招。
    同日。
    浙大小禮堂,李傑聯合院方、校方進行了一場小型畢業答辯。
    精心籌備的幾人,完美的完成了畢業答辯。
    然後,李傑給他們頒發了正式的學位。
    “恭喜你們,你們畢業啦。”
    話音剛落,幾人齊聲高呼,太不容易了。
    台下。
    數院的教授們紛紛麵露微笑,這次的證明,又一次打響了浙大數院的招牌。
    而且,他們幾個還受邀參加了本屆國際數學家大會。
    雖然不是一小時報告,但45分鍾報告會,也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資曆,放眼國內,那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另一邊。
    魏東奕和朱朝陽看到師哥師姐畢業,眼神裏既有幾分羨慕,又有幾分喜悅。
    同時,他們也開始思考各自的畢業課題。
    跟張慶亞他們不同,李傑並沒有給他們規定具體的課題,他隻是給出一個大方向。
    具體選什麽課題,先看他們自己。
    他們兩個的選擇也不一樣。
    魏東奕是碩博連讀,朱朝陽雖然也是,但他的博士階段放在了國外。
    普林斯頓。
    那是他爹朱永平給的建議。
    不知道他們父子倆是怎麽商量的,反正朱朝陽決定在普林斯頓讀博,等博士畢業再回來。
    而張慶亞他們幾個,除了那兩個國外學生選擇回國,剩下的三人都收到了浙大數院的聘書。
    留在浙大,帶帶課,搞搞研究,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