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新時代的拐點

字數:5004   加入書籤

A+A-




    第78章新時代的拐點
    2021年10月1號。
    聯播的一段新聞播報,引起了國際社會,尤其是高能物理界學界的廣泛關注。
    華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迎來重大突破!
    有多重大?
    在別人還在以秒為計算單位時,華國的點火時長已經是以小時、以天為單位。
    約束時長兩天半!
    一個極為可怕的數據。
    聯播足足用了長達五分鍾的播報。
    “近日,我國科技界迎來了一項重大突破,標誌著我國可控核聚變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在張東升教授團隊的領導下,科研人員成功實現了可控核聚變反應的長時間穩定點火,點火時長高達兩天半。
    這一成果不僅打破了國際紀錄,更展現了我國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強大實力。”
    ……
    “張東升教授團隊的這一重大突破,不僅為我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贏得了國際聲譽,更為我國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不斷拓展,相信可控核聚變將成為未來能源領域的重要支柱,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在報道的畫麵中,新型托卡馬克裝置也首次驚豔亮相。
    央媽的鏡頭不僅拍了裝置外部,連內部也拍了個幹幹淨淨。
    當然。
    是在沒有點火的狀態下拍攝的,不然的話,上億度的高溫,足以融化一切。
    人造太陽不是隨便說說。
    拍攝那麽多鏡頭,官方也不怕泄密。
    同樣的外觀,不同的材料,效果可謂是天差地別。
    國內的可控核聚變能迎來突破,歸根究底,還是材料學的突破,沒有新型材料,根本無法點火兩天半。
    與此同時。
    大老板收到了一份規劃書,李傑準備建一座可控核聚變的示範堆。
    是示範堆,不是實驗堆。
    兩者看著隻有兩字之差,內裏卻是天差地別。
    實驗堆通常是處於技術研發的初期階段,其設計和運行參數仍然存在大量的優化和調整。
    運行環境也相對簡單。
    而示範堆,顧名思義,它是示範作用的裝置,實際運行環境更接近商業運行的環境。
    是的。
    示範堆的下一步就是商業堆。
    如果商業堆的運行沒有任何問題,那麽,可控核聚變這一關卡,算是邁了過去。
    當然。
    實驗堆、示範堆、商業堆的差距不僅是難度,還有資金。
    前者,幾億、幾十億就行,後兩者投入的資金是百億級別,還不是一字開頭。
    從示範堆到商業堆,投入資金是千億級別。
    同樣不是一字開頭。
    遞到大老板手上的那份資料就是一份一千億的恢弘方案。
    五年,一千億百億,年投入兩百億。
    換做是旁人,類似的方案根本來不到大老板麵前,但那張教授的提案,那又另當別論。
    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大老板就簽下了名字。
    不就是一千億嘛。
    投!
    不過。
    按照計劃書後半段的描述,下一個五年,每年投入的資金可能會飆升至千億級。
    換做是二旁人,大老板肯定會猶豫。
    投個幾百億、幾千億,不一定能成,性價比太低。
    然而。
    張教授過往的那些彪悍戰績,總能給人一種莫名的信心。
    失敗了也無所謂!
    新能源、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帶來的收益遠遠超過千億,那是上萬億規模的市場。
    倘若輻射至各行各業,其拉動的產業規模,萬億起步,還不是個位數,至少是十位數起步。
    下一個國民支柱產業!
    所以。
    投吧。
    哪怕失敗了,那也不要緊。
    ……
    iter國際聚變能組織中心。
    華國的技術突破引發了成員國之間的極大熱議,iter計劃是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
    該項計劃提倡於上個世紀80年代,經過十三年的努力,耗資15億美元,在集成全球核聚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終於在2001年完成設計。
    不過。
    幾年前,華國退出了這項計劃。
    當初他們還不太理解,以為是花錢太多,希望太渺茫,現在回頭一看,好嘛。
    原來人家準備自己單幹。
    關鍵人家還幹成了?
    不行。
    必須要共享!
    這是全人類最重要的技術,必須要充分發揮國際主義精神,何況,當初華國加入iter,成員國之間也沒有‘藏私’。
    退一萬步講。
    倘若沒有iter計劃的積累,華國哪有那些前置技術。
    所以。
    那些成員國之間的負責人紛紛做出決定,聯係華夏,先參觀一下華國的實驗堆。
    兩天半?
    到底是真還是假?
    一段視頻可騙不了人。
    必須要親自參觀,才能確認是否屬實。
    接著。
    幾位成員國試著向華夏官方發出了參觀申請,本以為對方會拒絕,結果人家很快就派出了相關人員進行對接。
    可以參觀?
    當然是可以的。
    李傑又不擔心他們偷走核心技術,那麽多零部件,每一樣都跟從前的實驗堆不一樣。
    外觀差不多,內核也不一樣。
    如果沒有全套的技術參數圖紙,讓他們研究十年,那也無法造出一台一模一樣的實驗堆。
    這次接受對外參觀還有另外一層原因。
    那處基地,很快,不,準確來說,現在已經麵臨‘退役’,科研人員已經整體搬離舊基地。
    新的基地更大,更新,配套更齊全。
    為了配合開發人員,新基地還專門修了一條高標準的機場跑道。
    李傑也在轉移的名單之中,海外高能物理學界的人想要找到他,隻怕有點難。
    他們參觀時隻會遇到一位講解員,一位一個實驗小組,他們負責裝置的運行。
    雖然燒一次會花費天量的資金,但這是一次秀肌肉的好機會。
    這次點火會告訴他們,時代變了。
    此時,全世界都處於時代的轉折點,通向新世界的大門,近在眼前。
    他們或許無法成為第一個進入新世界的人。
    但他們還有另外一種選擇。
    成為第一個進入新世界的人的追隨者。
    是跟著老美一條道走到黑,還是棄暗投明,主動權掌握在他們的手裏。
    跟誰走?
    這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