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下鄉

字數:5222   加入書籤

A+A-




    第7章下鄉
    1974年。
    夏夜。
    “煥兒,這些糧票你帶著,到了懷柔那邊,記得常寫信回來,缺什麽,直接跟我說。”
    臨睡之前,李傑從箱子裏掏出一遝全國糧票。
    這批糧票是他從黑市弄來的。
    兩年前,他找到了黑市的蹤跡,過去這兩年,他偶爾會從黑市換上一些物資。
    糧票、布票、工業券,一些木雕的小玩意,反正什麽東西都賣一點。
    攢來的東西,他沒有直接拿回家,而是偶爾帶一些米麵糧油回來,每次都是一點點。
    積少成多。
    期間,他還攢了一些全國糧票。
    “姐夫。”
    看到那一疊花花綠綠的全國糧票,陳煥驚了。
    “這麽多全國糧票?”
    “都是正經換來的。”
    李傑拍了拍小舅子的肩膀:“攢了一年多才有這麽多。”
    “我不能要。”
    陳煥連連搖頭,全國糧票不是錢,更似錢,姐夫辛辛苦苦攢了那麽多,他哪能要。
    “這樣吧。”
    李傑從糧票裏分出三分之一:“這些你帶著,別拒絕,你要不帶,回頭我揍你。”
    對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辦法。
    像陳煥這種規規矩矩的人,偶爾要有一些‘強硬’的手段。
    “鄉下那邊不比城裏,東西帶著藏好了。”
    知青的群體,極為龐大,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沒有,不是每個知青都是陳煥這樣的‘乖寶寶’。
    一些路子比較野的知青,偷雞摸狗的事,沒少幹。
    90年代,那首《小芳》為什麽那麽火?
    因為它戳進了很多人的心窩子。
    多少小芳被傷了心。
    為了回城,部分人已經魔怔了。
    更多的話,李傑沒說,有些事,自己體會一下更好。
    “還有這些書,多看看。”
    說話間,李傑又將一摞書放到了陳煥麵前。
    特殊年代,那些外國名著什麽的,李傑壓根沒搜集,收集了也沒法給陳煥帶過去。
    萬一被人舉報,可不是一件小事。
    他搜集來的全是那種刪選過的國內名著,如《林海雪原》、《豔陽天》、《青春之歌》、《紅日》等等。
    另外還有一些專業向的書籍,都是教材。
    無聊的時候,能夠打發打發時間,順帶為恢複高考做預習。
    看到那一摞子書,陳煥兩眼放光。
    作為一個愛書之人,沒有什麽比送書更合適了。
    然而。
    這年頭的書本,沒有那麽容易收集,那些後世能夠正常出版的世界名著,很多都是內部文件。
    林平平、林一達小時候能讀的讀物,普通人根本沒有渠道讀。
    半晌。
    看了看書,又望了望糧票,陳煥心裏很複雜。
    姐夫對他太好了。
    他,受之有愧。
    “別磨磨唧唧的。”
    眼見陳煥又敲起了退堂鼓,李傑拍了一下他的腦袋。
    “窮家富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到那邊好好鍛煉鍛煉,別跟其他人一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姐夫,我知道了。”
    陳煥老老實實的點了點頭,他對鄉下,一直有著好奇。
    當然。
    他也知道鄉下的日子不好過。
    他們這批知青,算是趕上好時候了,去的是懷柔那邊,距離四九城不算遠,就在家門口。
    那些去了陝省、甘省等地的老前輩們,那才是辛苦。
    另一邊。
    陳福生和胡桂蘭也在為兒子的下鄉做準備。
    這件事,不去也不行。
    這幾年跟幾年前,十年前,完全不一樣。
    十年前,對口工作很好找。
    現在,想要找到一個接口的單位,難之又難。
    大學又上不了。
    工作又沒有。
    隻有下鄉去,不過,老兩口對兒子下鄉並沒有什麽排斥。
    這是響應號召!是支援建設!
    男孩子去鄉下鍛煉鍛煉,挺好的。
    何況,陳煥要去的地方又不遠,隻是懷柔而已。
    真有什麽事,家裏還能照應一下。
    如果是去雲省、甘省等地區,老兩口又會是另外一副樣子。
    三天後。
    李傑跟陳福生將陳煥送到了知青集合點,放眼望去,集合點全是背著大包小包的青少年。
    陳煥也差不多,背上一個包,左手右手也挎著兩個大包,每個包裏都塞滿了東西。
    醬菜、臘肉、臘腸之類耐儲存的食物就裝滿了一大包。
    擱在知青群體中,陳煥絕對算是‘富戶’。
    “小楊村支隊的知青,往這邊走!”
    聽到這話,陳煥連忙朝著小楊村集合點瞄了一眼,看到那道倩影,他頓時安心了。
    “爸,大哥,你們回去吧,我一個人行的。”
    “有事記得給家裏寫信。”
    陳福生不善言辭,隻是交待了一句。
    李傑也沒說話,他已經看出來了,陳煥的心已經飛了。
    飛到林平平那裏去了。
    還是跟原劇情一樣,陳煥很喜歡這位‘青梅’。
    雖說李傑覺得他們不合適,但他並不會棒打鴛鴦,陳煥行不行,那是林平平說了算的事嗎?
    上輩子是。
    這輩子,那可不是了。
    真把陳煥培養成高育良那樣的人,那就輪不到林平平說話。
    想一想,還挺帶勁的。
    陳煥的能力,其實不差,有定力,有學識,又不是那種老古板,如果往仕途走。
    發展不會比留校差。
    北師大教授跨行的話,起步不會比高育良差不多。
    回頭攛掇他一下,多往經濟方麵發展,提前一點,在8090年代,全國上下都在搞經濟。
    一個年輕的經濟專家跨界,含金量十足。
    放在哪裏,那都是個寶貝。
    至於不夠圓滑的問題。
    那也不是問題。
    趕上幹部年輕化的東風,真才實學能往上走好幾步。
    廳級,應該沒什麽問題。
    能不能上副部,不止是單純的能力,需要考慮的問題就多了。
    李傑沒想過借什麽林家的東風。
    劇中,林一達能升的那麽快,借的就是林父的風。
    林家的資源都在林一達那裏,給不了陳煥什麽助力。
    退一步而言。
    林父的級別也沒有那麽高,在普通人麵前,司長很高了,但換個角度,在真正的世家麵前。
    又不算高。
    看到陳煥走入人群,李傑和陳福生沒有多留,看了幾眼就離開了知青點。
    而陳煥,已經找到了女神林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