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反差

字數:5621   加入書籤

A+A-




    林一達的失敗,是偶然,也是必然。
    他雖說吃過不少苦頭,但之後,林家迎來了否極泰來。
    歸京之後,林一達步步高升。
    做什麽,成什麽。
    商業部。
    國企老總。
    下海。
    倒賣批條。
    瓊省房地產。
    股市。
    幾乎每一個風口都被他踩準。
    不過十幾年,林一達就變成既富又貴的高層。
    巔峰時期,林一達的資產規模,更是高達五千萬。
    雖然有不少是借來的錢,以及股市裏的浮盈。
    但,90年代初的千萬富翁,含金量遠比後世的億萬富翁要強。
    強得多!
    然,命裏終有時。
    一場積年累月的股災,讓這位天之驕子降落凡塵。
    換做是旁人,這個跟頭一輩子都爬不起來。
    但。
    老林家終究不是普通人。
    林一達破產之後,雖然沒了昔日的富貴,但跟普通人比,仍然是人上人的日子。
    以老林家的人脈,給他找一份企業老總的職位,綽綽有餘。
    即使沒有老林開口,僅憑林一達過去這十幾年的履曆,執掌一家企業,也沒有任何問題。
    90年代,一切都很快。
    私人企業、外資、合資企業,全在告訴發展。
    人材非常稀缺。
    林平平雖然是留學歸來的高材生,但論能力,遠不如她哥。
    ……
    明華小區。
    老林家的風風雨雨,絲毫沒有影響到老陳家的喜氣洋洋。
    拆遷一年多,安置小區終於迎來了交房之日。
    小楊胡同的數百戶人家,全部分在了同一個小區,準確來說,樓棟都是挨著的。
    日後走門串戶,同樣不費事。
    但,高層小區跟大雜院,終歸不一樣。
    串門更麻煩了一點。
    住在大雜院是怎麽串門?
    大部分人家,白天都是敞著門的,走幾步就到了。
    擇菜、洗衣服都能聊天。
    而在小區,情況又不一樣了。
    鮮有人白天敞著門的。
    串門不僅多了上下樓的功夫,還額外多了一道敲門的手續。
    別小看這一點點差別。
    多了這點事,串門的欲望,那是大大削減。
    以前的串門那是忙活時,正好碰到。
    現在?
    那是正兒八經的拜訪,串門。
    性質完全不一樣。
    不過。
    那都是未來的事。
    今天的明華小區隻有喜氣。
    雖說燕京市區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但各種喜氣的氣球、禮炮,通通都買了起來。
    家家戶戶都洋溢著喜悅、興奮。
    不論老少,皆是如此。
    房子啊。
    深入很多人血脈裏的東西。
    有棲身之所,才能稱得上家。
    住了一輩子四合院,各種亂七八糟的事一大堆,今天,終於能夠住上樓房了。
    即使拆遷時有著諸多的不快,現在都被喜悅給衝淡了。
    “媽,你看,703,這就是我們家了!”
    “隔壁704也是!”
    陳曉鷗抱著老娘的胳膊,一邊指著兩家相鄰的房子,一邊介紹著周邊。
    “對了,以後你們要是去菜市場,直接做25路公交就行。”
    “雖然遠了一點,但再過一年多,應該就有新的菜市場建起來。”
    “還有小賣鋪……”
    安置房的位置,肯定沒有原來那般好,明華小區已經是三環外了,由於是新校區,周邊的配套設施還很簡陋。
    最近的一個菜市場,超過五公裏。
    五公裏,開車也就幾分鍾的事,但90年代,有幾家有車的?
    便是四九城,那也是少數中的少數。
    街上最多的出租車、公交車、公務車。
    如今。
    隻有學校、社區醫院,以及公交線路的配套比較成熟。
    剩下的,沒個一兩年時間,恐怕很難麵麵俱到。
    這還是高速發展期的情況下。
    換做是十幾年、二十年之後,‘鬼城’太多。
    現在不一樣。
    分到房子的家庭,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沒有額外住房的。
    全是租房。
    現在房子下來了,他們恨不得立刻搬進來。
    “媽,裝修的事,交給我吧。”
    李傑跟青兒一塊逛了一圈,然後把裝修的事攬了過來。
    “回頭我找人裝。”
    “不用,不用。”
    胡桂蘭連連擺手:“回頭找幾個師傅,刷刷白,再打幾套家具就行了。”
    “那怎麽能行。”
    李傑笑道:“媽,這樓房裝修跟四合院不一樣,就說這水電吧,以後管線埋起來,那是要住一輩子的。”
    “隨便找人,肯定不行。”
    “而且,很多裝修材料都有汙染,便是裝好了,也得晾個一年半載,到時候才能入住。”
    “另外……”
    接著,李傑給老丈人、丈母娘一通忽悠。
    也不能算是忽悠。
    那些都是真的。
    裝修的門道太多。
    隨便找幾個遊擊隊,肯定不行。
    住的也不放心啊。
    畢竟,家裏兩個孩子,寒暑假都會過來住,不說裝的多豪華,至少要住的安心。
    “那就麻煩你了,大海。”
    陳福生囑咐道:“不過,裝修的錢,不能讓你出,有多少,報多少,我們有錢。”
    “好,好。”
    李傑自是一口答應下來。
    弄一個陰陽賬本,壓根不費什麽事。
    “裝修肯定如實報,但家具就不用了,那套打好的家具,都是用的廢料,不花錢。”
    這一點,老陳家兩口子沒再拒絕。
    分的太清了,不免生分。
    何況。
    大海也不是說謊,那個工作室,他們倆口子去的次數雖然不多,但這些年,一年總歸會去個幾次。
    各種料子,的確不少。
    那些定製家具的人,財大氣粗,料子隻取最好的部位,邊角料全部留給了大海。
    雖說女婿的手工費很貴,但好歹是嶽父嶽母,且從小帶大,接受點孝敬也正常。
    就這麽三言兩語的功夫,裝修的事就定了下來。
    其實。
    裝修的人馬,李傑已經提前找好了,雖然他日常工作不太跟裝修公司打交道。
    但經年累月,認識的人也不少。
    倒是花多少錢,得盤算一下。
    肯定不能裝得太豪華。
    老陳家兩口子又不瞎,真搞得太好,哪怕不熟悉建材市場,也能察覺點什麽。
    裝得簡單點也好。
    簡裝,也可以很貴。
    很好。
    李傑定下的預算是八萬塊。
    90年代的八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