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尼姑庵

字數:5199   加入書籤

A+A-




    從泉州到漳州也是二百餘裏。他越向前走,遇見的官軍越多。向人打聽,得知官軍正在調集兵力,要徹底剿滅漳州的殘匪。道一愈發擔心,此去必然風險重重,可又不能不去。
    四天後,他到了漳州城下。為防叛軍奸細入城作亂,城門把守嚴密,人人都要搜身,兵器一律不許入城。
    道一見此情景,打消了入城的念頭,便在城外的集市上吃了頓飯。
    同他一樣不想入城的人還不少。集市上的茶擋十分熱鬧,幾張大桌擺開,茶客們圍坐一起,邊喝茶邊談天。道一也買了一大碗茶。
    不同於在杭州清香撲鼻的龍井,本地茶頗具特色,據說茶葉采摘十分費時,需一天才能采一筐,又得費一天才能運出山來,因而茶在筐中積壓顛簸,等到蒸製時已然發紫,因此味道獨特,回味甘鮮。
    道一一邊飲茶,一邊留心聽茶客們的談話。本地話難懂,所幸有幾桌是外地客,本地人正用官話向幾個外地客講解附近局勢。道一連忙湊近前去聽。
    隻聽一個書生模樣的中年人眉飛色舞地對同桌人說道:
    “聽說這回朝廷可是下了血本了。建寧府的都元帥高興親自出馬,與征蠻都元帥完都聯兵一處,足有五萬大軍,將漳浦是圍得水泄不通,定要剿滅這陳大舉。
    話說這陳大舉也是響當當一號人物,前幾年朝廷南下福建時,他就和那個什麽文天祥,張世傑之流對抗過朝廷,聽說還打進過浙西。兩年前,也是他打進漳州城,殺了招討使任大人,這才惹得朝廷動怒,派來大軍清剿。他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自立為王,叫什麽鎮閩開國大王,號稱有雄兵十萬。
    這回可有一番惡戰要打。“
    一個外地客商打扮的漢子說:“可是,兩個月前官府不是已經說陳大舉死了麽還說完都已經班師回朝。會不會現在隻是有人在冒陳大舉之名繼續鬧事或者官軍不過是在清剿陳大舉餘黨而已”
    中年書生自信地搖搖頭:“不,要是陳大舉已死,隻是些餘黨,哪裏用的了那麽多官軍。光漳州城裏據說就有三千兵。”
    外地客商說:“也對,若是朝廷這麽容易就能把他滅了,前兩年為何滅不了他,還讓他打進了漳州城”
    一個年輕書生在一旁插嘴說:“前兩年形勢不同,那時陳大舉有黃華幫忙。現在黃華投降了朝廷。聽說,這次帶兵來剿他的人當中就有黃華,還是什麽副元帥呢。”
    商人又問:“這黃華又是何許人也”
    年輕書生道:“我隻知他是寧德那邊幹鹽業出身。朝廷南下之時,他領著鹽夫也起來造反,召集寧德一帶的鹽民,與陳大舉一起打過仗,聽說關係還不錯。
    反正這次他是降了朝廷,帶著自己的兵反過來打陳大舉。此消彼長,陳大舉定是凶多吉少。陳大舉說是有雄兵十萬,其實我看他充其量不過萬把人。“說著,年輕書生連連歎息。
    商人道:”無論誰輸誰贏,隻有不打仗了,我們行商做買賣才能掙到錢。林生,照你這麽說,仗很快就可以打完,對不對“
    姓林的年輕書生肯定地點點頭。那個中年書生卻說道:”未必。”
    林生揚起眉毛:“怎麽就未必呢”
    中年書生隻是故作神秘地微笑不語。
    道一在旁邊聽他們講來講去就是沒提到什麽許夫人,有點心急,便湊上前去說:”這位大哥,陳大舉能一呼百應,召集這麽多人,當什麽大王。他一定是什麽世家子弟,出身名門吧“
    中年書生看了他一眼:”和尚也問起俗事了啊難得。就告訴你吧。
    錯!這陳大舉家裏是世代種田人,還特別窮。此人生來脾氣倔,在他老家那一帶是出名的。當初他還是個小孩子,就勸說全族搬到荒山上去開田,免受人家欺負。
    可還有人說,他祖上其實是山客,到他爹這輩才下山種田。我看,或許真有其事,否則許夫人這回怎能說動那麽多山客來救他。“
    道一聽到許夫人三個字時,心中開始狂跳。不等他開口,旁邊的商人卻先問了:”怎麽又冒出個許夫人她是何人“
    中年書生嘿嘿笑了兩聲:”虧你是個行商的,怎麽連許夫人也不知道。那她丈夫許汗青你聽說過沒有“
    ”你是說福建的許百萬“商人眼睛立即變大。
    ”就是他。“中年書生一拍桌子,”你知道泉州許百萬就行了。許夫人就是他的夫人。娘家也是名門。她爹就是前朝閩廣招討使陳文龍。
    那陳文龍可是前朝進士,聽說還是射科狀元。國朝南下之時,他鎮守興化,聽說四次斬殺國朝使者,連他夫人的娘家人來勸降都被他砍了。後來他的副將降了朝廷,大開城門,這才把他抓了。他全家兩子三女和他老母都被押往大都。他一路絕食到杭州就死了,兒女老母全部自盡,連弟弟,弟媳,叔叔也全死了,可算是滿門忠烈。“
    說到此處,中年書生舉袖抹了下眼睛,又喝了一大口茶。
    商人催道:”張先生,你說了這麽多許文龍,哦不,陳文龍。那許夫人,就是他女兒呢“
    中年書生像說書人一般做了個手勢,喝完杯中茶,才繼續道:”你且聽我慢慢道來。
    陳文龍之女,許漢青之妻,那就更是奇女子了。聽說她不但容貌出眾,而且武功高強,自幼就喜歡舞槍弄刀,劍術尤其高明,擅使一對雌雄雙劍,舞起來是水潑不入。而且她會輕功,有穿花貫風之術。她還喜歡女扮男裝。
    更奇的是,她從小並非在陳文龍身邊長大,而是山客撫養成人,更拜那三十六洞洞主藍太君為義母。因此國朝南下之時,許汗青散盡家財招募鄉勇,而他夫人去山客中招兵也是一呼百應。
    這是朝廷最為忌憚之處。“
    說到這裏,中年書生忽然壓低了聲音:”我剛才說走了嘴,幹脆就全告訴你們吧。聽說,她這次已招了二十四洞山客來援助那陳大舉。你們可別到處亂傳。這可是隻講給你們聽的。“
    道一聽到最後,不由心頭一喜。許夫人來援助陳大舉,那麽找到陳大舉,必定就可以找到許夫人。
    隻聽那商人說:”怎麽會外傳呢張先生不愧是漳州萬事通。在下佩服得緊。“
    道一也拱手道:”先生放心,在下一向守口如瓶。“
    中年書生卻白了他一眼:”你這人到底是不是和尚長得倒不錯,說起話來怎麽和俗人一樣“
    道一心裏一驚,意識到自己的談吐確是不像和尚,連忙說:”啊呀,小僧剛入佛門,施主莫怪。“
    幾個茶客一同大笑。中年書生問:”小和尚,聽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在何處出家“
    道一說:”小僧一直在各地流浪,年前才在戴雲寺歸依佛祖。“
    ”戴雲寺,戴雲寺,“中年書生想了想說:”啊,就是泉州北麵那個戴雲山上的。那你跑到這裏來作甚這兵荒馬亂的。“
    對於這個問題,道一在路上早已想好。他未進漳州地界,就打聽好漳州哪裏有佛寺。剛才聽中年書生說官軍在漳浦進攻陳大舉,便說道:”小僧奉主持之命去漳州白雲寺傳封口信。“
    中年書生搖搖頭:”你不知道白雲寺在何處方才我說朝廷五萬大軍把漳浦圍得水泄不通。那白雲寺就在漳浦,你未必過得去呀。“
    ”啊呀,那可如何是好“道一故作驚訝。
    中年書生想了想說:”他先往南去試一試。軍爺見你是和尚,說不定就讓你過去了。“
    ”倘若過不去呢“道一說,”望先生指點。小僧在此謝過了。“
    中年書生道:”實在不行,你不妨去雇條船從海上過去。在漳浦海邊上岸,或許就繞過去了。就不知你身上盤纏夠否。“
    ”雇船要多少錢“道一問。
    ”這我也不知,你自己去問船家吧。“
    道一再次謝過中年書生,便離開茶檔。他繞著漳州城城牆走,遇到一條向南的大路,問清楚此路通向漳浦,就上了路。沒走幾裏便是一條河。橋上有官軍把守,過橋的人要出示腰牌或文書才讓過。
    道一問路人得知,南邊有很多官軍,過橋的人要有漳州府總管發下的行文。
    他不想回漳州城裏再去弄什麽行文,看河麵不寬,就沿河向上遊走,來到一僻靜處,整好衣衫,運起輕功,從河麵上直掠過去。過河後,再回到大路上繼續南行。
    南下的官道上隨處可見官軍。路兩邊的山丘植被茂盛,不時出現大大小小的營寨,旗幟飄揚,各種服裝的官軍隊伍進進出出。有的隊伍盔甲鮮明,士兵氣色飽滿,有的衣衫破舊,什麽式樣的都有,如同臨時拉來的市人農夫,還有的光著畫滿蛇紋的上身,象野人一樣。
    道一在路邊緩緩而行。或許官軍看他是和尚,雖然身上帶著劍,也沒來盤問。
    走了一個多時辰,他看到前麵樹林間有一座破舊的小廟,四周無人,倒十分僻靜。
    道一注意到小廟前麵的空地上豎著一塊大木牌,過去一看,上麵寫著幾個大字:
    “鄭虎臣誅賈似道於此。”
    道一暗吃一驚,賈似道可是故宋權臣,當道三十餘年,把個朝廷弄得江河日下,縱有前線將領百般努力也無濟於事,後來他終於被革職流放嶺南,聽說死於途中。在杭州儒生聚會上,葉李痛罵的正是賈似道。難道他竟然是在此被人誅殺
    道一好奇心立盛,信步走到廟前,抬頭一看,匾額上寫著”木棉庵“三個字。原來是座尼姑庵。道一從未進過尼姑庵,也不知道身為和尚,進尼姑庵是否失禮。
    正在躊躇之際,卻隱約聽到庵內傳來響聲,再凝神細聽,竟似呼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