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板倉彌久
字數:3438 加入書籤
A+A-
雲水庵梶原千春的案件實情,隻有少數幾個人知道的。
從本部臨時借調過來的行動人員,對他們當初要抓捕的目標一無所知。
即便是顧清江這樣的小頭目,也不知道梶原千春的身份,至於老尼姑和鬆井直輝的關係,更是嚴格保密。
對於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比較清楚的,就僅限於方如今、張鑫華、王韋忠以及趙伯鈞四個人。
方如今覺得整個案子已經到了快要收尾的階段,特別是對於恒靜的審訊基本上沒有什麽效果了,便決定開始起草結案報告。
這天夜裏,遠在上海的特高課秘密總部,一輛沉穩的黑色轎車穿過夜幕,緩緩駛來。
車輪輕碾過石子路,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在靜謐的夜色中顯得格外清晰。
轎車在門口輕輕停下,車門“哢嚓”一聲輕響,緩緩打開,一名中年男子從車內走了出來。
此人名叫板倉彌久,是特高課的高級顧問。
板倉彌久一下車,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刻板與嚴謹。
他身材中等,但身姿筆直如鬆,仿佛每一根神經都緊繃著,不容有絲毫鬆懈。
頭發梳得一絲不苟,分毫不亂,每一根發絲都仿佛經過精心的打理,服服帖帖地趴在頭皮上。
那張帶著金屬邊框眼鏡的臉龐,線條分明,目光深邃而銳利,透出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的西裝總是筆挺,領帶打得整整齊齊,就連西裝口袋的手帕也折疊得方方正正,恰似他的人生信條:嚴謹到每一個細節,不容有失。
他剛剛從北平參加完一場秘密會議,原本打算在北平多留幾日,與當地情報機構和人員進行深度交流。
然而,鬆井直輝的一封急電打亂了他的計劃,召他即刻返回上海。
盡管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但板倉彌久的臉上依舊保持著慣有的冷靜和沉穩。
他伸出手,從車座上拿起一個質地精良的皮箱,手指在皮箱上輕輕摩挲,隨手關上車門,皮鞋在石板路上踏出有力的步伐,迅速邁上了台階,走向大門。
昏黃的燈光照在他的臉上,映出深邃的眼眸。
這個時間,大樓裏還有人在加班。
其實,對於這個潛伏在上海灘最大的日方情報機構,中方也不是不知道,但上海這種地方魚龍混雜,國際國內各種勢力相互交織,如果沒有一個十分站得住腳的理由,這個地方也是不能輕易動的。
而造成這一切的,是有著一定的曆史原因的。
淞滬會戰爆發之前,這座城市的關稅就占據了民國總關稅的1\/2。
能有如此之高的經濟成就並不奇怪,這裏位在長江出海口,仿佛天生為貿易而生,因此成為了清末最早的五個對外貿易港口之一。
其內各國租界林立,列強們在這裏投資、競爭、博弈,使得上海成為了民國時期的金融中心。
上海的製造業在當時也是全國領先地位,得益於洋務運動,輕重工業都有涉及。
對於從清末到北洋時期再到南京政府時期的中國各派勢力來說,上海隻是一個創收的來源地,一個可以買到洋槍洋炮的大商場和“冒險家”們的樂園。
而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上來說,上海的地位非同小可。
從上海沿長江上溯大約360公裏,就是南京。
如果來自海上的侵略勢力控製了上海,沿長江上溯西進的話,則南京旦夕可至。
上海的地位如此重要,按理說絕對應該是中國的重點防禦地區之一,但在30年代中後期,實際情況卻是剛好完全相反。
洋人艦隊和部隊可以進進出出,反倒是理論上掌握有主權的民國,卻不能在市區部署一兵一卒。
“一·二八”之後,日軍在軍事上並沒有占到很大便宜,但在事後簽訂的停戰協定中卻取得了很大好處。
停戰協定的第二條規定:“**在本協定所涉及區域內常態恢複,未經決定辦法之前,留駐其現在地位。”
在第二條的附件中為這個“現在地位”明確規定了範圍。
“由安亭鎮正南蘇州河岸之一點起,向北沿安亭鎮東最近小浜之西岸至望仙橋,由此北過小浜至沙頭東四基羅米突和淞滬警備司令部所屬的保安總團2個團的兵力。
對於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來說,幾千名隻配備有輕武器的保安隊、警察用於維持治安大概還湊合,指望擔負起真正意義的防務顯然絕無可能。
事情的糟糕之處還遠不止如此。
作為中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長江的入海口,強有力的對海防禦對於上海的安全有什麽樣的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
30年代中後期的上海的海防建設卻約等於0。
從地圖上看,上海和淞滬地區背靠江蘇、浙江兩省,麵臨東海,形成了一道被長江口和杭州灣夾在中間的凸形海岸線。
自北向南,從江蘇太倉到寶山縣境內的小川沙的這一段長江岸線,是上海對海防禦的左翼。
從寶山獅子林到吳淞口和白龍港,正對著長江口的南岸,居於上海對海防禦的中間地帶。
從白龍港經金山衛再到浙江的乍浦,為上海對海防禦的右翼。
連接這左中右三翼的海岸、江岸線總長度約350公裏。
其中乍浦、金山衛、白龍港、吳淞口、川沙口、瀏河口等處的地形都相當適合海上來犯之敵登陸和戰役展開。
中日兩國海軍實力對比極為懸殊,**沒有任何可能在海上阻止日軍的登陸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