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心服口服
字數:4631 加入書籤
在翰林院的日子十分清閑,除了每天都要早日點卯之外,他適應良好。
熟悉了三天後,他打算開始動手整理那些書。
看著地上、書架上一排排的書籍,他覺得有些頭疼。
按照現代圖書館的藏書來分類,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哲學宗教等等自然是無法用的,這裏還沒人知道什麽是‘科學’。
而現在也沒有阿拉伯數字和英文字母,編號也不好做。
不過他曾了解過清朝時四庫全書的資料,或許可以借鑒一下。
想了想,他決定先從書籍的年代、內容來進行整合,再將經、史、子、集分出,冷門一些的書籍分為天文、陰陽、譜錄、技藝、雜家等等,用天幹地支法編寫索引。
看著這些書,王學洲覺得要想整理好,可真不容易啊!
尤其是這些如果全交給他一個人來幹,那這要整理到猴年馬月?
他和魯侍書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魯侍書萬分詫異“你真要整理?”
王學洲笑著說道“李大人既是將此事交給了下官,那下官自當不敢懈怠,整理書籍雖然瑣碎,卻也方便我熟悉這裏的工作,侍書大人放心,我會順便熟悉一下編寫過的史事的,不會耽誤大家的進度。”
魯侍書看著他感慨道“真實誠。”
說完他點了一名典薄,又喊來三名孔目交給王學洲“既然你有心,那我也不多說,不過你作為從六品的修撰倒也不必事事親力親為,將你的想法告訴他們,讓他們協助你。”
目的達到,王學洲輕鬆一笑“多謝大人。”
魯侍書還真是一位頂好的上司。
他帶著人上了二樓,吩咐四人按照他說的來做。
幾人雖不明白他要做什麽,但是上官吩咐哪有他們置喙的餘地?
這樣的動作自然是瞞不住翰林院的其他人,聽到此事全都搖頭歎息。
“到底還是年輕沉不住氣,這才幾天就開始折騰起手下的人了。”
“還是年紀小,盡做這些麵子功夫給人看,殊不知全是無用功。”
他們還以為這是王學洲急於表現,故意折騰出來的動靜。
對於這些話,王學洲在公廚吃飯時,略有耳聞。
不過他都一笑置之。
有沒有用做了才知道。
倒是方編修麵有不屑之色“你別搭理他們,全都是汲汲營營之輩,咱們修史之人不重名利,功在千秋,他們不懂。”
人活著哪有不重名利的?
這也是人之常情,偏方編修一臉深惡痛絕的樣子,其他人也不好說什麽。
魯侍書倒是語重心長的勸道“方編修,此話落入旁人耳中隻怕不好,以後還是注意點兒。”
方編修聽到這話臉色一僵,收斂了幾分。
王學洲歎氣。
可能是因為科舉完直接入了翰林院的緣故,方編修身上的書生意氣太過濃厚了。
隻是他資曆尚淺,心中感歎麵上卻不好說什麽。
整理書籍是無聊且繁瑣的事情,王學洲倒是樂在其中,沒事就累的時候就翻書看看。
別說,這翰林院不愧是文人聚集地,書涉及的類型還挺廣,看了幾天,沒有用的知識他增加了一大堆。
唉,看書多了就這點不好,該懂不該懂的反正是都入了腦。
後來他幹脆找魯侍書他們已經編過的史事來看。
不過有一日他在看的時候,發現他們編寫過的一處地方隱隱有些不對,他起身按照年限直接找出了關於這方麵的記載,確認之後向魯侍書指出“魯侍書,下官剛才看了諸位之前編寫過的史事,對其中一點心有疑惑。”
魯侍書從書中抬首,詫異道“哪裏?”
“這裏記載‘永寧八年,旱蝗,大饑疫,餓殍遍野’,可下官在這本《前朝軼事》中見到有提及此事,但說的是永年十年,還有這本《晉史》中也曾記載‘永寧八年秋七月,率眾四十萬進擊河東,攻下九郡,獲得生口十二萬五千’。”
“如果永寧八年真有這種天災**,不可能有四十萬眾進擊河東,還能獲得如此數量的生口,據《水經注》記載,永寧八年,河東九郡的人口在十四萬眾。”
“由此可見,這裏的時間存疑。”
整間衙房裏的人聽到他的話,立馬全都圍了過去。
看著王學洲指證過的幾本書,都打開翻了起來。
有幾本書來佐證,最後他們確認是這個時間可能是搞錯了,幾人頓時訝然。
“王大人果真是博覽群書,記憶力過人,竟然一下子找出這麽多本有關於永寧八年的記載。”
方編修歎服。
這樣的年紀就坐上了修撰,比他還要高一級,果然沒這麽簡單。
魯侍書深有同感“真是後生可畏!既如此,那就麻煩王修撰將我們編寫過的檢查一下,找出裏麵記載有誤之處,待我們忙完手中這點兒,到時大家再一起修改過來。”
入職半個月,王學洲第一次在上官口中聽到了對自己的具體工作分配,他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是。”
既是要找出不妥之處,那王學洲自然也就少不了大量的看書,增加對前朝的理解。
所幸他們編寫過的史事不算多,王學洲又用了十天的時間,檢查出了約莫三處錯漏之處,又去書架上找出佐證的書來,讓魯侍書他們心服口服。
也是此時,魯侍書他們也覺出了不同。
“緣何王修撰找書如此之快?”
王學洲微微一笑,將這大半個月的成果匯報了出來,並說了如何分類,如何查找,最快最有效。
魯侍書聽得拍案叫絕“如此方法,可省去咱們不少功夫!這對咱們翰林院來說大有裨益!本官記你一功!”
“下官不敢當,都是大家的功勞。”
魯侍書喜滋滋的命人將那一名典薄和三名孔目全都喚了過來“王大人既教了你們辦法,就好好幹,爭取早日將這裏整理完畢,待我們此事完成,我便為你們請功!”
單薄和孔目聽完,麵露驚喜。
他們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意外收獲,感激地看了一眼王學洲,一個個全都拍著胸口保證,一定會好好幹。
王學洲也被魯侍書指派了新的任務,搜集前朝有關鈔關、商稅、稅課數的有關資料。
他按照年限,跟著分類找到了史鈔、載記類書籍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等回家時他才注意到,門口的杏子樹上已經碩果累累,隻待由青轉紅便可采摘。
新買的門房看到他,連忙開門將人請進門“老爺回來了!”
王學洲點點頭進了門。
剛到院子裏,就看到王承誌坐在門檻上,滿麵愁容。
旁邊的石明蹲在地上,眉頭緊皺,看上去也有些煩惱,隻有一旁的楊禾沒心沒肺,蹲在地上摳泥巴玩。
“你們這是怎麽了?”
王承誌看了一眼兒子,惆悵的說道“我突然發現,這京城咱們住的起,卻活不起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