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趙福生

字數:3789   加入書籤

A+A-




    李承乾微微仰頭,輕歎了一口氣。
    隨後,緩緩地又重新坐了下來,身姿略顯沉重。
    往常裏,每到這個既定的時辰,朝堂之上早已是一片寂靜,眾臣奏事完畢,皆按部就班地等待退朝,鮮有人會在此時再行上奏。
    今日,卻突生變故。
    “上前說話。”
    李承乾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那語調裏透著威嚴與疑惑,探究這打破常規之人究竟會帶來何種消息。
    “是,陛下!”
    那奏報之人恭敬地應答著,邁著略顯拘謹的步伐緩緩向前。
    此人乃是鹹陽農業部的一名官員。
    李承乾的目光順勢落在他身上,腦海翻開了一本陳舊的名冊,漸漸地浮現出些許關於此人的模糊印象。
    此人喚作趙福生,乃是家中長子,模樣身形魁梧壯實,猶如一座屹立於田間的小山丘,給人敦實可靠之感。
    麵龐被那熾熱的陽光長時間地烘烤,早已曬得黝黑發亮,常年的勞作讓他少年老相,透著一股質樸而純粹的農家勁兒
    一看便知是個地地道道,從泥土裏摸爬滾打長大,且帶著些許愣頭愣腦氣質的莊稼漢。
    “愛卿有何事要奏啊?”
    李承乾目光平和地問道。
    趙福生本是鹹陽農業部前來旁聽朝會之人,按其官身品秩,僅僅為正七品,依照朝堂嚴苛的禮法,這般品階之人原是沒有資格參加朝會的。
    但是鹹陽農業部所司掌之事關乎大唐的民生根本,地位特殊且至關重要,其在諸多政務決策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若細細算來,其職權範圍與所產生的影響力,可與六品官員相媲美,故而今日才有此破格的機會站在此處,直麵天子聖顏。
    “陛下!臣請求陛下,減少土豆的種植,否則接著種下去,對我大唐百害而無一利啊!”
    趙福生此言一出,瞬間激起千層浪,引得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投向這個平日裏在朝堂之上名不見經傳的小官員。
    鹹陽之地,現在是年輕才俊輩出之所,官員們大多精明能幹,行事雷厲風行,效率頗高。
    在諸多嶄露頭角的人物之中,趙福生毫不起眼,在朝堂之上幾乎從未有過引人矚目的時刻,毫無存在感可言。
    而此刻,他第一次成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成為了這朝堂之上眾人矚目的焦點。
    李承乾微微眯起雙眸,凝視著趙福生,眼神中帶著探究,心中升起喜悅。
    麵色平靜的問道。
    “愛卿何出此言?”
    “陛下!”趙福生微微垂首,目光虔誠地看向手中的笏板,那上麵密密麻麻地記滿了他多年來在田間地頭辛苦耕耘所積累的心得與寶貴發現。
    “陛下,微臣沒什麽大的本事,家中世世代代皆為農民,自幼便跟隨長輩在那田間地頭摸爬滾打,隻懂得與泥土為伴,在那一方方田畝之中耕種之事。”
    “微臣家中有一塊試驗田,乃是臣自己親手一鋤一鎬開辟打理的。”
    “自貞觀十年起,臣便一直在這塊田中進行各類作物種植實驗。”
    “臣曾聽聞陛下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語照亮臣前行的道路,故而臣始終秉持此念,不敢有絲毫懈怠。”
    “臣在試驗田中所用的皆是經過精心挑選與培育的肥田沃土,且每日悉心照料,不敢有半分疏忽。”
    “貞觀十年時,紅薯每畝產量可達十五石,那豐碩的成果曾讓臣滿心歡喜。”
    “土豆產量為十石,玉米產量大概不到六石。而我大唐原本廣泛種植的水稻、小麥、粟等作物,每畝產量不過兩石左右。”
    “陛下,可直至今年,情況卻大為不妙。”
    “在那三塊試驗田中,除了玉米產量尚算穩定,其他作物產量竟是每年遞減。”
    “紅薯的產量如今隻剩下八石,而土豆的那塊實驗地更是慘不忍睹,已然顆粒無收!”
    “無論臣嚐試種植何種作物,皆無法在那片土地上存活。”
    “農業部每年雖會翻換新的肥土用於種植,卻因事務繁雜,對此事並不知曉詳情。”
    “臣此前也曾將此事上奏,想必陛下政務繁忙,尚未得見。臣經多方探究思索,已有結論。”
    “土豆的那塊試驗田之所以如此,並非土豆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長期種植土豆,土地已然失去了肥力,變得如同荒地一般貧瘠,毫無生機與活力。”
    “陛下試想,若是我大唐大規模增加土豆種植麵積,那麽不出十年,這些土地恐怕都將麵臨顆粒無收的絕境啊!”
    趙福生言辭懇切,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對土地的深情眷戀和對莊稼的深切憂慮,說得情真意切,可謂字字珠璣。
    朝堂上的大臣們聽聞趙福生這一番話,皆麵露驚愕之色,彼此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那嗡嗡的低語聲在大殿中回蕩。
    李承乾嘴角似笑非笑地微微上揚,那笑容裏藏著對眼前之人的讚賞,看著趙福生說道:“你是不是此前向上匯報過,但是農業部的高層沒有人理會你?”
    “所以你今日無奈之下,不得不在朝堂上提出來,可是如此?”
    趙福生微微點頭,神色坦然,毫無畏懼與隱瞞之意,應道:“陛下所言極是。”
    “哈哈哈。”李承乾朗笑出聲。
    “這個問題正是如今農業部需要全力攻克的難題,農業部那些老臣們,自然是無暇顧及與你這個年輕人細細解釋。”
    “你能發現土地肥力的問題,實屬難得,此等敏銳的洞察力與執著的探索精神,正是我大唐所需要的。”
    “朕今天很高興,也不升你的官職了,就如同陳浮生一般,入內閣行走吧。”
    “內閣之中,正需要你這樣對農業有深入見解的年輕人,也好一同探討關乎我大唐農業發展的諸多問題。”
    “福生,浮生,倒是頗有幾分意思。”
    “退朝吧。”李承乾言罷,滿臉笑意地起身,款步退下朝堂。
    隻留下趙福生一人呆愣在原地,尚未回過神來。
    而周圍的大臣們也都未曾離去,皆停下腳步,目光在趙福生身上打量著,那眼神裏有好奇、有審視、有驚歎
    這看似愣裏愣氣的農家小子,日後說不定當真會成為一位權傾朝野的小閣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