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秋風起了,滅佛!

字數:4141   加入書籤

A+A-




    隻是須臾之間,時光便如細沙從指尖悄然流逝。
    夏天那熾熱的氣息已漸漸式微,眨眼的短暫功夫,它便即將與人們揮手作別。
    明日,立秋的節氣便會翩然而至,那意味著暑熱將慢慢散去,涼爽的秋風會逐漸拂遍大地。
    李承乾靜靜地端坐在兩儀殿的太師椅上,他的身姿看似放鬆,實則透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凝重。
    他微微仰著頭,目光有些空洞地望著殿頂那華麗的藻井,思緒飄向了遠方。
    也許是在思索著即將到來的季節更替會給大唐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或許是在為諸多國事而勞心費神。
    張顯懷則身姿筆挺,屹立在禦案之前。
    他麵容肅穆,雙手規矩地垂放在身體兩側,眼睛始終謙卑地低垂著,不敢有絲毫的僭越。
    等待著李承乾的垂詢。
    “顯懷啊,秋風要起了,滅佛吧。”
    李承乾的聲音平靜。
    他的語氣平淡得如同在談論一件尋常瑣事,可這背後卻隱藏著對國家宗教格局與民生社稷的深遠考量。
    “是,陛下!已經全部安排好了!”
    張顯懷毫不猶豫地回應,聲音幹脆利落。
    隻等陛下一聲令下,便可雷厲風行地付諸行動。
    李承乾輕輕頷了頷首,那輕微的動作是對張顯懷辦事得力的一種無聲讚許。
    “如召也快回來了吧?”他的眼神中不經意地流露出關切。
    張顯懷再次堅定地點頭。
    “陛下,半個月,秦將軍就回來了。”
    他的回答篤定。
    “好,等他回來,你把滅佛的事情處理完了。”
    “朕親自給你們主持婚禮。”
    李承乾的臉上終於浮現出淡淡的笑意,那笑容如春日暖陽。
    既有對臣子的體恤,也有對即將舉行的婚禮的期待。
    在這紛繁複雜的國事之中,兩個孩子的喜事也成為了他心中一抹難得的慰藉。
    聽到李承乾的話,張顯懷的眼中瞬間綻放出難以掩飾的喜悅光芒。
    “謝陛下!”
    他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那感激之情幾乎要溢出眼眶。
    這一場由帝王親自主持的婚禮,對於他而言,無疑是無上的榮耀,是一生之中最為珍貴的時刻。
    看著張顯懷那激動不已的模樣,李承乾不禁啞然失笑。
    “已經等不及了吧?婚禮你是想在鹹陽辦呢還是長安辦?”
    他的話語中帶著親切的調侃,像是一位父親在與兒子打趣,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讓原本高高在上的帝王形象瞬間多了幾分親和。
    張顯懷微微低下頭,沉思片刻後,抬起頭,眼神誠摯地說道:“陛下,你說在哪裏辦就在哪裏辦。”
    他的回答簡潔而有力,沒有絲毫的猶豫與遲疑。
    “你啊!”
    李承乾笑著伸出手指,佯裝嗔怒地指著張顯懷笑罵道。
    “真是越來越油腔滑調了。”
    雖是責備之語,可語氣中卻滿是寵溺。
    “去鹹陽辦吧,朕也好去看看太上皇,看看皇後和太子。”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思念,盡管身為帝王,日理萬機,可內心深處對家人的牽掛卻從未消減。
    在這天子威嚴的背後,他亦是一個有著血有肉,渴望家庭溫暖的凡人。
    “是!陛下!鹹陽辦還熱鬧一點呢!大家都在鹹陽!”
    張顯懷興奮地說道,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李承乾微微點頭,轉而關切地問道:“長樂公主的身體好些了嗎?”
    他的語氣中有些忐忑。
    長樂公主的健康狀況一直是他心頭的一塊重石。
    “陛下,長樂公主的身體已經好了不少,現在沒問題了,臣已經差人把長樂公主和長孫公子都送到鹹陽了。”
    張顯懷趕忙詳細地回答道
    “孫神醫說,長樂公主的病症不是風疾所致,而是氣疾。”
    “幸好陛下早就讓長樂公主年年做檢查,不然拖到現在還不好說呢!”
    他的話語中全是陛下遠見卓識的欽佩。
    聽到張顯懷的話,李承乾沉默了片刻。
    無論是氣疾還是風疾,在這個醫療水平相對落後的時代,都難以找到根治的良方。
    曾經,長孫皇後便是被氣疾無情地奪去了生命,即便有孫思邈這樣醫術精湛的神醫,也隻能在有限的範圍內起到延緩壽命的作用,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如今,自己的兄弟姐妹能夠早早地接受檢查與治療,相較於前人,無疑是幸運的,活到李世民那個年紀或許並非遙不可及的奢望。
    這終究隻是取得的些許喘息之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解決問題。
    唯一讓他這幾日憂心忡忡的是,按照曆史的軌跡,今年便是魏征的最後一年了,也是長樂公主的最後一年。
    或許是因為自幼起,李承乾便對魏征這個直言敢諫的老頭懷有一份特殊的敬重,他的心中始終為魏征的健康狀況保留著一塊特殊的角落。
    令人慶幸的是,今年直至此刻,魏征的身體尚未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
    若能再熬過兩年,憑借現有的醫療條件與悉心照料,或許情況會有所好轉。
    可兩年之後,又有誰能準確地預測命運的走向呢?
    畢竟,大唐的醫療進展一直如蝸牛爬行般緩慢。
    究其根源,理論上的知識雖已積累了一定的厚度,諸多醫學典籍與智者的研究成果為醫學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實踐的機會卻寥寥無幾。
    大唐不像後世那般擁有豐富的醫療資源、先進的實驗設備與眾多的病例可供深入研究與探索
    現在也沒有充足的死囚來用於醫學實驗與大膽嚐試,這無疑成為了製約醫療進步的巨大瓶頸。
    想到此處,李承乾緩緩地將目光投向張顯懷。
    “顯懷啊,等鎮濤過來,讓他們多從倭島運些倭人來,男女老少都要,送到鹹陽醫學院去,讓那些學醫的練練手。”
    他的眼神中透著堅定,在這個時代,為了推動醫學的進步,他不得不采取一些在常人看來或許有些殘忍與不近人情的手段。
    這是為了大唐的長遠發展,為了無數子民的福祉,哪怕背負罵名,他也在所不惜。
    “是,陛下,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