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阿舅起複重慶府

字數:3307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從泮宮手忙腳亂趕回來的李讓,瞧見張巡和張母驚駭萬分的站在原地,就知道兩人也已經得知了襄陽開城,呂文煥率師投降的消息。
    “襄陽一潰,上江恐怕有大釁。”李讓有些頹喪的坐了下來。
    “國家板蕩,四海鼎沸啊。”張巡也坐了下來,到底觸動很大。
    能夠吃喝嫖賭快活二三十年,平平安安的蹬腿誰不想嘛。如果能夠一輩子做宋臣,天下太平,那就算隻活三十八也不虧。可現在襄陽一失,沿江多係呂氏部將一門,到時候降者如潮,常州必定難以保全。
    “我這便去行在,巡弟借我二百兵。”張巡還在感慨,李讓卻有了決斷。
    “唉,去了又能如何呢?”
    剛剛陸秀夫和張逞都遞了信來,朝廷根本沒有什麽禦敵的策略,也沒有力挽狂瀾的能臣。賈似道用時三個多月,壓製住了對他的新一輪挑戰。朝廷雖然沒有亂起來,可也沒有什麽振作的氣象,甚至主要的工作還是排斥異己。
    再看朝廷對於援襄失敗的責任認定,和事後的補救處置措施。選了兩個老的馬都騎不動,刀也揮不起的老頭帶兵。這是要振作的樣子嗎?擺明了還是得過且過的樣子啊。
    所以啊,你去杭州有什麽用?
    打聽消息,這不是有張逞和陸秀夫在嘛,他們一個起居舍人,一個司農寺丞,尚且沒有什麽好消息。你一個州學生去杭州,怕是連祥曦殿的大門朝哪兒開都不知道。
    “那我回家,同我父親一道起兵勤王!”萬萬沒想到,李讓居然說了這麽一句。
    “朝廷尚未明發詔令,你這叫什麽呀。”張巡一把按住李讓的臂膀,令他好好坐下,別想這些有的沒的。
    “是啊,或許宰輔們能遣使議和呢。”張母也勸了一句。
    這倒也是實話,如果向忽必烈獻上銀絹各百萬,就能夠恢複和平,稱侄皇帝,收回襄陽,那南宋朝廷一定會答應的。
    反正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稱臣皇帝都不是沒有過,區區侄皇帝算什麽?至於銀絹各百萬,也不過就是三五個大州富郡的收入罷了,給就給了。
    以後每年再向忽必烈進貢五十萬或者一百萬,這都是帶宋幾百年來的成例了。不僅皇帝認可,滿帶宋的臣子也沒覺得這有什麽不妥。
    畢竟打起仗來,靡費何止幾個億,一年隻花幾十萬一百萬就能保證和平,那還打什麽仗?
    嗐……
    “啊這……”李讓也說不上這到底好不好,行不行的,但至少人暫時是被按住了。
    “我這就回信去行在。”雖然嘴上說著朝廷不會有什麽決斷,可問還是要問的,寫封信去杭州,或許能知道點啥呢。
    立刻動起來,沒時間了,哭,哭也算時間的嘛。
    轉天張巡進城,將去年史知州措辦來的五萬斤鐵料妥善運入城內椿桂坊老宅的庫房。又囑咐家裏的老管事,再按照每個月一千斤的數量,悄悄地往家裏麵添置鐵料。
    城內這會兒已經議論開了,宋代是民間社會文化的繁榮期,相對應的,了解國家大事,並對此發表評論看法,也成為了民間的重要“娛樂手段”。
    鍵政嘛,早已有之。
    張巡沒有坐下來聽眾人的議論,鄉野議論的再是熱烈屁用沒有的,上頭又不聽。趙禥會聽嗎?賈似道會聽嗎?謝太後會聽嗎?
    很顯然都不會啊,這又不是舊社會了,有了冤情到華表上麵去寫下來,朝廷好賴給你一個說法的年代。
    那年頭,三皇五帝還得各部落首領和國人們共同擁戴呢,你要是國人,選大禹的時候你還能投一票呢。
    現在選太子,選皇帝,伱能投一票?
    倒是有人瞧見了張巡,就大聲問張巡,朝廷有沒有什麽詔命下來?你張二郎是不是馬上也要起兵勤王?
    全憑官家吩咐好吧,官家讓我幹啥我就幹啥。現在嘛,還是保境安民為要,襄陽離常州不下千裏,遠著呢。
    南宋曆史上襄陽也不是沒有失陷過,還不是被孟拱收複了。有這樣的先例在,許多一般的老百姓或許覺得局麵也沒有特別的敗壞,半壁尚且完全,選拔良將帶兵去收複襄陽就得了。
    要不怎麽擱大街上,就堂而皇之的問張巡起不起兵。
    還挺平靜來著,很有幾分“鬆弛感”。
    關心國家大事是好事,生活有鬆弛感也是好事,但是這兩者同時表現在一個人身上,恐怕不是什麽好事吧。戰火現在雖然還在千裏之外,可是距離常州也並不遙遠了。
    不出意外的話,現在以劉整為首的南方降將,正在積極的向忽必烈上書,請求趁此良機,迅速滅宋,完全統一全國的大業。
    包括剛剛投降的呂文煥,也奉表文去大都,向元朝廷講述滅宋的方略。甚至還主動請纓,表示自己可以出麵招撫沿江諸鎮。
    呂文煥如果隻是投降,那也沒什麽好說的,外援斷絕,力盡投降,可以理解。但是投降後積極的為元朝廷賣命,這可不就遺臭萬年了嘛。
    哪怕拿著忽必烈的賞賜,回家做富家翁,這曆史上的罵名也不會這麽重。
    算了算了,張巡自己也打著投降的主意,五十步笑什麽一百步呢。還是加緊籌備各項物資,為將來打算吧。
    家裏的氣氛相比較於外頭,還是有些沉悶的。張母時不時就坐那兒長籲短歎的,原本在城內州學交遊的李讓也不去城裏了,每天在家跟著李大習練弓箭。
    將來起了分歧,真不知道怎麽辦。
    朝廷果不其然下達了號召天下諸師勤王的詔命,主要內容是要求各地的官紳軍將,招募義勇之師,能守原地自效的即給官憑,原有職銜的升轉三階。地方在任將校,則應當迅速帶兵前往行在,組織人馬。
    在家賦閑已經超過十年,張巡的舅舅,也就是李讓的父親李株起複,受命擔任夔峽兩路策應使、知重慶府。朝命下達,立刻啟程,去往重慶選調川峽兵馬,策應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