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憚

字數:7763   加入書籤

A+A-




    荀彧請求誅殺董昭,自不是什麽突發奇想,而是思慮許久。
    因為他輔佐曹操的最終理想,是讓曹操成為大漢的周公,一掃亂象,還政天子。
    而此前的曹操也是這麽做的,雖然和皇帝有矛盾,但那是內部矛盾。
    對於荀彧來說,劉協年紀還小,容易受奸臣蠱惑。
    所以他一直堅定的站在曹操這邊,同時維護著天子的尊嚴。
    這種行為不是自我矛盾,而是希望有一朝天下平定,曹操和天子可以和平相處。
    可自從董昭諫言之後,曹操似乎就變了一個人。
    不斷替換朝中重臣,打壓天子的威嚴,甚至有些僭越之舉。
    曹操這種行為,就和他原本的理想背道而馳了!
    所以荀彧細細尋思之後,斷定了董昭就是禍亂源頭!
    若非董昭諫言,曹操就還在正軌之上,唯有將董昭殺了,曹操才能繼續充當周公的角色。
    由是此時麵對老曹的問計,荀彧便表示先殺董昭,隨之又下拜道:
    “若是主公擔憂天子不願恕罪,彧願親自入宮,向陛下闡明曹公之意!”
    “隻需天子首肯下詔,曹公再行遷都,便合乎情理。”
    “若劉備再敢攻之,彧當坐鎮許縣,為曹公禦守後方!”
    他自覺在劉協麵前還有幾分薄麵,隻要曹操把董昭殺了,他就能幫老曹說服遷都。
    如此一番話語雖是出於公心,但曹操聽在耳中,就變了一番模樣。
    在曹操看來,荀彧這一番話是在威脅他,用助遷都來威脅他!
    本來他是有心和荀彧和睦相處的,可荀彧此言卻讓他意識到了一件事。
    朝廷與漢室在其心中,遠遠比他曹操更為重要!
    與之相對,荀彧要殺的董昭,卻是全心全意在為他曹操謀劃!
    如今荀彧要殺董昭,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逼他做選擇。
    若是他方才沒有向荀彧告罪,現在多半就會發怒。
    但他不是喜怒無常之人,方才既然才給荀彧告罪,現在自然不可能翻臉。
    故而略微猶豫片刻之後,他便撫須笑道:
    “文若此言雖可,然則董公仁並無大過,豈能殺之。”
    “不如這般,我知卿深恨不敬之語,我將此人調往河東主政。”
    “現在大戰正是用人之際,此人也可禦使一方。”
    “待得來日敗了袁紹,文若再行依罪論處,吾不阻也!”
    他這話就屬於服軟了,我知道你看董昭不順眼,我把他先調走行不行?
    隻要你能助我穩定大勢,擊敗袁紹,來日你怎麽做都行!
    荀彧聽得此言,自知曹操不願殺董昭,但他也知道,曹操肯調走董昭,已然是極大退步!
    而他也沒指望曹操真把董昭怎麽樣,隻要老曹不在聽董昭之言即可!
    如此想了一會兒,他便點了點頭,這才站直道:
    “如此也可,實則在下並非厭惡董公仁!”
    “隻因此人言語太過,不敬天子,於曹公無益。”
    “曹公如是疏遠這等小人,彧自不敢過多贅言!”
    “然則昔日圍獵之罪,卻不可免,曹公當隨我入宮請罪!”
    “待天子恕罪之後,在下自當助力主公遷都!”
    他覺得董昭雖然是放了,可你老曹觸怒天子之罪,還是得去道歉。
    不然你前期豎立的周公形象,便會崩壞,劉協也肯定不會原諒。
    所以一切根源,還得轉到和劉協緩和關係這一塊!
    然則曹操見他如此得寸進尺,心中自是越發不悅。
    心想起身嗬斥一頓,可現在確實離不開荀彧。
    但要他去給小皇帝道歉,他心中也有些難以接受。
    畢竟,劉協是董卓立的新帝,得位本來就不正,要是沒有他曹操,劉協頂多就是一傀儡。
    可現在倒反天罡了,他曹操擁立天子,好處沒多少,反倒給自己認了個爹。
    若是劉備崛起勢頭太猛,他曹操豈會受這等屈辱?
    思來想去,老曹隻覺心中一悶,強自擠出了一抹笑道:
    “罷了,既是文若如此規勸,操豈有不應之理。”
    “但吾懼天子恐難原諒,不如文若先行入宮。”
    “待文若得到了天子之令,操再行入宮卻也不遲!”
    荀彧看他沒有直接拒絕,頓時感覺心中一陣欣慰。
    現在的曹操,方才是他一心認定跟隨的那個主公!
    “願尊主公之令,彧這便入宮向天子闡明明公之言!”
    一番言語說罷,荀彧又對曹操躬身一拜,便朝府外行去。
    而直到荀彧的身影消失在屋外,曹操方才緩步行到了案桌前坐下。
    他拿起一支毛筆,想要打開書卷,卻聽哢嚓一聲,毛筆應聲而斷。
    這時,府外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
    曹操一聽,急忙將毛筆藏在案下,抬頭笑道:
    “不知文若還有何事要行交代?”
    可他剛一抬頭,便見一臉急色的郭嘉行入房內。
    “主公方才莫非是在與荀令君密談?”
    一入房間,郭嘉便看見了案下的兩節斷筆。
    他正疑惑之間,便見曹操撫須笑道:
    “正是,方才吾與文若詳談遷都之事。”
    “不料此筆腐朽,剛一拿起,便斷成兩截。”
    “我還以為是文若複返,不料竟是奉孝。”
    “不知奉孝前來何事,操怎未聽仲康通報?”
    自從典韋死後,許褚便接任了曹操護衛統領之責。
    凡眾人前來,皆要通報之後,方才可進。
    郭嘉聽他解釋,自也沒有多想,見其問話,忙道:
    “因是事情緊急,在下不敢耽擱!”
    “方才許將軍前去送了令君,聽聞事情緊急,便讓在下先入書房。”
    “此皆小事,主公,有件大事在下急需稟報!”
    說著,他便上前數步,將手上的小冊子遞交曹操道:
    “在下發現國舅董承等人近來舉止異常,恐有謀反之意!”
    曹操聽得謀反二字,頓時心中大駭,忙接過冊子忙道:
    “奉孝何出此言,不知有何憑證?”
    他急忙翻開了小冊子查看冊上書寫之事。
    這個冊子來源於曹操麾下校事,在秦瑱離去之後,許縣大小官員的舉動都會記錄在冊。
    曹操一邊翻著,郭嘉便侍立在前,低頭道:
    “在下之言並非空穴來風,自有書冊記錄。”
    “實則自當日天子賜國舅錦衣之後,在下便在暗中觀察此人之舉。”
    “主公且看二月三日夜間,即國舅得衣當夜,便私下會見吳碩。”
    “次日,吳碩麾下小吏以探親之名出城。”
    “至二月七日,董承借故請長水校尉種輯赴宴。”
    “赴宴次日,種輯又往吳碩府內密商!”
    “至三月初三,主公北上河東,天下下詔董承升任車騎將軍。”
    “初四,董承開府,廣邀群臣赴宴。”
    “偏將王服因酒醉,夜宿董承府內,次日放歸。”
    “至於四月十五,董承又招偏將吳子蘭入府相商。”
    “五月初時,眾人齊會國舅家中。”
    “五月十五,眾人相約外出遊獵,”
    “五月十七日,董承再邀楊彪、孔融入府”
    郭嘉一邊說著,曹操看到此處,便已是麵色發黑,抬起頭道:
    “無須再言,董承此賊結交眾將,必欲謀反!”
    如果說單純是會客,那他自然不會生疑,可董承匯聚和結交的都是一些什麽人?
    不是校尉,便是偏將,除了吳碩之外,皆掌兵權!
    如果不是想要造反,董承幹嘛要和這些偏將打交道?
    而更讓他驚訝的是,董承結交諸將的舉動,竟然在天子賜衣之後。
    這代表了什麽?這件事的主謀不是別人,正是劉協!
    一想到荀彧今天讓他入宮道歉,曹操便沉聲道:
    “吾不在京中之時,荀彧可與董承有何交往?”
    如果荀彧也參與其中,那他就必須懷疑荀彧讓他入宮,不是想要道什麽歉。
    而是想效仿十常侍殺何進那般,在宮中設伏將他謀殺!
    不過他如此問話,卻讓郭嘉神色一異,有些奇怪道:
    “主公這是何言,令君豈會與這些逆賊相交?”
    “從始至終,董承邀請的都是朝中舊臣。”
    “似我等主公麾下,皆無一人在其邀請之列!”
    郭嘉尚不知曹操方才和荀彧密談之事,隻覺曹操突然蹦出一句有些異常。
    因為他判斷董承謀反的依據,就是董承沒有結交荀彧等人。
    若是董承真有結交,他反倒還把不準這些人是準備謀反!
    而現在曹操此言,莫非是對荀彧的忠誠度產生了懷疑?
    這可不是個好兆頭!這麽想著,他又忙對曹操拱手直言道:
    “主公須知,令君對主公一片忠心,決計不會背叛主公!”
    “在下判斷,必是天子賜衣之時,將詔書藏於其中。”
    “在彼等眼中,令君便是主公臣屬,豈會邀請文若加入其中?”
    他這麽一番勸說之後,曹操自是轉怒為笑道:
    “隻一玩笑之語而已,奉孝何以這般上心?”
    “吾與文若相交數載,豈會不知文若為人。”
    “但懼文若心思正派,乃為劉協小兒所用爾!”
    這句劉協小兒,顯然是在試探郭嘉的對劉協的態度。
    但郭嘉顯然沒有思慮太多,直接搖頭道:
    “文若兄雖尊王命,卻也知孰輕孰重。”
    “便是天子真下詔與文若兄,文若兄也斷然不應。”
    “此事嘉敢以性命擔保,主公自可放心!”
    “然則現在董承等人已然,尚不知同黨多少,主公當盡早思慮應對之策!”
    見郭嘉沒有過激反應,曹操頓時撫須一笑道;
    “吾觀董承等人,不過跳梁小醜,今有奇佐在側,吾又何須懼之?”
    “既是罪證皆在此處,奉孝便令校事一一逮捕歸案。”
    “待審問清楚之後,盡皆斬首示眾,此患可解也!”
    雖說董承結交了不少將軍,但他還真不放在眼裏。
    就算這些人同時造反,他也有自信一天之內掃平叛亂。
    他現在最看重的,是現在的潁川士人是否可靠!
    因為潁川派皆以荀彧馬首是瞻,現在荀彧敢威脅他,那其他士人呢?
    但經過他試探,似乎現在隻有荀彧一個人有心。
    那這件事便簡單不少,等官渡之戰結束,他便尋機處理荀彧。
    至於董承等人,現在直接抓捕歸案拷打至死即可!
    然則他話一出口,卻見郭嘉急忙搖了搖頭道:
    “主公,在下所慮之事,並非董承勢大。”
    “而是現在劉備此前動作有些蹊蹺,恐與董承聯合。”
    “現在劉備陳兵壽春,又以秦瑱鎮守江東!”
    “一旦我等對董承等人動手,便會導致劉備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