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自導自演,曹袁開戰

字數:7924   加入書籤

A+A-




    建安四年七月中旬,許縣爆發了一場動亂,原本應該在半年以後暴露的衣帶詔事件提前爆發。
    這一次事件標誌著曹操在與獻帝的鬥爭之中得了完全勝利。
    動亂之中,董承、種輯、王服、吳碩、吳子蘭等人相繼被殺。
    至此,朝廷舊臣掌握的軍事力量被曹操拔除,整個皇城防備落入了曹操的掌控中。
    而曹操也依照賈詡的計策,用了一招以退為進,重新獲取了獻帝的支持。
    次日,當眾臣再登朝堂之時,朝局已然變了一個模樣。
    沒有經過眾人商討,天子直接下達詔令,即日遷都長安。
    這個消息一出,滿朝嘩然,眾臣皆以為是曹操要挾天子。
    甚至大司農鄭玄直接出列怒斥,詢問曹操昨夜發生何事。
    可曹操對此,卻不假辭色,怒喝鄭玄勾結劉備,請劉協罷免鄭玄大司農之位。
    是日,天子下詔除鄭玄之位,貶為庶民,永不複用!
    鄭老夫子早已年邁,聞得此言,氣得一病不起。
    而鄭玄的下場,也讓眾臣噤若寒蟬,不敢再多說一句。
    由是,曹操當堂宣布次日遷都,天子將經由軒轅關入洛陽,至弘農前往故都長安。
    消息一經傳出,整個許縣便陷入了忙碌之中,亂成一團。
    大量富戶以為曹操要棄守許昌,紛紛拖家帶口,準備前往關中。
    又一日,曹操任命董昭為河東太守,以司隸校尉鍾繇隨天子入長安主持朝政。
    沒有任何耽擱,在三千精兵的護佑之下,劉協行出了許縣。
    為了防備關羽和袁紹的阻礙,曹操以荀彧坐鎮許縣,防守關羽。
    同時親自率兵北上,屯兵官渡用來防守袁紹。
    曹操一些列舉動堪稱極為果斷,從抵達許昌,再到開始遷都,僅僅隻用了三天。
    當關羽收到消息之時,劉協王駕已經抵達了陽關。
    關羽一聽衣帶詔事泄,當即引兵進攻強縣,意圖阻攔遷都進程。
    不料他才進兵定潁,就遭到了曹操麾下大將曹仁的阻攔。
    關羽見之,一路猛攻,同時發信劉備盡快增援!
    消息一路經鴻水傳至壽春,整整用了五天時間。
    劉備在看到關羽書信之時,便準備起大軍數萬討伐曹操後路。
    可這時,其麾下謀士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見。
    以劉曄為首的袁渙、秦鬆等人都懇請劉備追擊而進。
    而以張紘、張昭為首的陳群等人卻懇請劉備即刻撤回關羽,不能追擊!
    兩方人的理由截然不同,劉曄等人認為曹操遷都長安,必然逼迫了天子。
    現在討伐曹操,正是大好時機,一旦錯過就再沒機會。
    可張紘等人卻認為,曹操遷都如此迅速,不可能沒有得到天子首肯!
    有了天子詔來背書,現在追擊,等同謀反!
    兩方吵起來,劉備自是猶疑不定,想著寫信詢問秦瑱。
    卻又發現江東太遠,等秦瑱回信,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猶豫之中,他想到了諸葛亮,於是將諸葛亮召來密商。
    在他看來,諸葛亮和秦瑱一脈相承,離去之前秦瑱應該會囑托一些事情。
    可等諸葛亮入府之後,劉備才知道,秦瑱壓根就沒有任何囑咐。
    因為曹操遷不遷都、什麽時候遷都是未知的。
    所以秦瑱便隻囑咐了諸葛亮一句,一切求穩!
    劉備聽得此言,就表示既然軍師沒囑咐,那你說說自己的意見。
    隨後諸葛亮就給劉備表示,現在出兵已經追不上了!
    曹操這一次遷都顯然是有準備的,壓根不會給他們機會。
    且現在曹操選擇的遷都路線到處曲折難行,除非他們能飛,不然根本追不上天子聖駕。
    與其現在出兵追趕,不如先把關羽給撤回來,免得出問題,按照諸葛亮的原話就是:
    “昔日先生曾言,曹操此人麾下謀士極多,不可大意。”
    “如今曹操遷都如此急切,多半為人之謀也!”
    “我軍現在大戰方結束,正當修養生息,不可妄動。”
    “既然現在追之無益,不妨撤回關將軍,免遭敵軍算計!”
    “且曹操遷都必經洛陽,此地距離袁紹更近。”
    “我軍若是牽製曹操,天子恐被袁紹所獲。”
    “當今袁紹勢強,曹操勢弱,再迎天子,斷難製之。”
    “故我軍無論如何,不當牽製曹操兵馬。”
    “再者,我聞袁紹四世三公,多半不敬天子。”
    “若是遣軍追之,難保天子損傷,此為大罪。”
    “我軍若於後牽製,彼時便為同罪,必然失信於天下。”
    他的理由很充分,一個是追不上,一個是不能幫袁紹。
    最大的問題是袁紹下手沒輕沒重,可能會傷到天子。
    若真的出事了,他們在這裏牽製,就是惹禍上身!
    所以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按兵不動,撤回關羽兵馬,以防在背後躺槍!
    若是其他理由,或許說不動劉備,可諸葛亮說法,卻讓劉備打消了念頭。
    誠然,這一次事件確實事發突然,他們毫無準備。
    既然已經追不上了,那他們何必給袁紹做嫁衣?
    而且袁紹這個人他老劉也算有些交往,知道袁紹是什麽德行。
    這貨也就比袁術好上一些,實則都是一丘之貉。
    遠在當初董卓擅權之時,袁紹就有意依扶持劉虞登天子位。
    由此可見,袁紹心中並無漢室,早有擅權之心。
    若是袁紹不忿劉協不為所控,真的派兵阻截當怎麽辦?
    思慮之間,劉備便打消了追擊的念頭,同時嚴令關羽撤兵!
    關羽在收到命令之時,自是一陣不解,一度不想撤軍。
    畢竟在他看來,曹操就是逆賊,現在不討伐,又待何時?
    可這時,閻象卻給關羽說了一番話勸解道:
    “明公以將軍禦守大郡,乃欲以將軍為臂膀!”
    “將軍須知,明公亦欲張大義於天下,迎天子於淮南。”
    “可如今卻一改前態,強令將軍退軍,此何意也?”
    “莫非明公之誌已改?非也!定是大勢不許!”
    “而今明公下令,將軍若不遵守,來日上行下效,明公之威何在?”
    關羽畢竟不是袁術,聽得勸解,隻得黯然退回平輿。
    不過退軍之前,他又移民七千餘戶填充自己麾下。
    這本是關羽不忿所為之事,可卻極大的挽救了劉備的名聲。
    因為就在關羽退軍三日之後,劉協的遷都隊伍就遭到了襲擊。
    是時,袁紹聽到曹操遷都,便以大將顏良派五千精騎入河內攔截劉協車駕。
    結果顏良還未抵達南岸,劉協車隊便遭到了一支騎兵突襲。
    這一次騎兵打著袁紹旗號,對劉協車駕發起了決死進攻。
    憑借騎兵之利,直接殺到了劉協車駕旁邊,以袖箭射中了劉協肩膀。
    幸得曹純及時領虎豹騎救援,方才救下劉協性命。
    經得此次襲擊,劉協驚懼不已,越發恐懼袁紹之勢。
    當即頒布詔令,以袁紹意欲刺王殺駕為由,號召天下諸侯共討之。
    此詔一出,舉世皆驚,沒有人能想到,袁紹會如此喪心病狂,竟然意圖襲殺獻帝。
    包括袁紹本人也沒想到會鬧出這種事情,顏良怎麽敢啊!
    他之所以遣軍追擊,隻不過是想把劉協給劫過來,壓根就沒有刺王殺駕之意。
    由是在收到消息之後,袁紹第一時間發書顏良質問此事。
    結果顏良也挺冤枉的,他領命入河內,才到半路就被曹操阻擋。
    他手下攏共就五千騎兵,拿什麽分兵去襲擊天子?
    無奈之下,他隻得領命回來親自給袁紹解釋,並讓麾下騎兵作證。
    顏良乃是袁紹愛將,他這麽說,袁紹自然沒有不信的道理。
    於是他就召集一幫謀士來開會,想搞清楚誰想栽贓嫁禍。
    眾人一合計,便得出了結論,這件事是曹操自導自演!
    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袁紹沾上刺王殺駕的罪名,成為天下公敵。
    袁紹聽得這個消息,差點沒氣得吐血當場。
    他從小和曹操當朋友,知道這小子很賊,但沒想到會這麽賊!
    若是他沒遣軍還好,現在遣了軍,曹操又刺殺劉協。
    真可謂是泥巴沾在褲腿上,不是屎也是屎了!
    眼見黑鍋上背,袁紹自然就讓眾人想辦法撇清關係。
    但一眾謀士見狀,卻是有一些束手無策。
    畢竟,這件事雖然是曹操主導,但他們沒有任何證據。
    即便自證清白,也沒有人會相信他們的話。
    最好的辦法,就是處置顏良,把一切罪名推給顏良。
    然後上表劉協解釋清楚,將顏良賜死賠罪。
    但偏偏顏良又是袁紹心腹愛將,憑袁紹的脾氣自然不會處置。
    不處理顏良,就不足以背下這個黑鍋!
    故而饒是沮授田豐等人智計不凡,拿著賈詡這個計策也沒辦法。
    但架不住袁紹問計,沮授還是給袁紹獻上了此計。
    結局當然是袁紹否決了這個提議,並且從顏良麾下找出了一個替罪羊。
    讓陳琳以衣帶詔之事,大書特書,頒布了一篇討賊檄文。
    檄文大肆指控曹操濫殺無辜、忘恩負義、挾持天子、虐殺忠臣、盜竊王陵。
    原本曆程中,曹操見此檄文惱怒不已,甚至氣得頭風發作。
    可在這個時間線上,曹操看的檄文,便對眾人笑道:
    “袁紹今刺駕不成,便發此文,徒增笑料爾!”
    麵對此狀,曹操不僅沒有反駁,反將檄文獻上,親自上表請罪。
    在劉協原諒過後還不行,還把負責護衛劉協的曹洪打了整整六十軍杖。
    一切舉動都在側麵表明,袁紹才是這一次行刺的凶手。
    而他曹操,有且隻有唯一的罪過,那就是護駕不利。
    如此罵戰持續到了八月中旬,還未分出勝負,曹操便兵分兩路。
    以馬超夏侯淵為將,殺入並州,奇襲上黨郡,他本部兵馬出兵河北,攻打黎陽。
    曹操此舉,自然不是想兩麵開花,隻是想要奪取戰略重地壺關和延津。
    因為現在他的戰略重心西遷,泰山等郡多半是保不住的!
    要想擋住袁紹的大軍,便要占據壺關,鎖住從冀州西進的道路。
    同時占據延津,用來攔住袁紹南下的主力兵馬不得渡過黃河!
    此時的袁紹尚在集結兵馬,壓根沒想到曹操會來的如此之快。
    當他反應過來之時,壺關、延津、白馬等重鎮,相繼落入曹操的掌控之中。
    麵對此事,袁紹恨不得直接起兵和曹操決戰,將曹操斬於馬下。
    但其麾下沮授、田豐等人極力勸解,表示現在出兵,隻會坐實他們刺殺天子之事。
    不如等個兩三年,慢慢襲擾曹操麾下土地,事情消退再行出兵。
    而審配郭圖等人卻主張速戰速決,不然不僅曹操有喘息之機,劉備也可能繼續壯大!
    袁紹思慮之後,決定采取審配和郭圖等人的主張,出兵決戰。
    於是在建安四年九月,袁紹起兵馬十餘萬。
    動用民夫輔兵十餘萬,號稱七十萬大軍南下。
    曹操見之,以於禁、劉延等人留守各鎮,親自來到官渡防守。
    而就在這時,一直沒有動作的劉備卻令臧霸北上,殺入了青州境內。
    一時間漢末三大諸侯齊動,官渡之戰正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