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

字數:7665   加入書籤

A+A-




    “如此說來,東治周邊的情況遠比其他郡縣更為複雜!”
    “北麵有山越為患,西南尚有越人常來襲擾,這還了得!”
    在魏越前來報信之後,秦瑱便讓大小橋入後院等候,他則是詢問起了諸葛謹東治的情況。
    諸葛瑾早就有心平定東治亂象,奈何沒有餘力。
    此時見秦瑱親自,便將東治的情況娓娓道來。
    原來東治位於江東最南端實際上早已經脫出了朝廷的掌控的。
    不說此地周邊群山環繞,道路難通,就說敵人的數量卻也不少。
    因是秦瑱在北麵討伐山越人,導致不少山越人遷居南下。
    而丹陽南邊雖有大片耕地,卻也在魏延、祖郎、太史慈的包圍之中。
    於是有相當一部分山越就來到了武夷山以南。
    這顯然加重了諸葛瑾的防守壓力,須知劉備派魏越隨他南下之時,隻有三千兵馬。
    可周邊卻有洪明、洪進、苑禦、吳免、華當等人,各率萬戶。
    眾人麾下百姓十餘萬人,可戰之兵超過四五萬人。
    而除此之外,南邊安息漳州等地也盤踞著數萬南越人。
    兩麵加起來,敵人總數將近十倍之多,壓根沒法剿滅。
    於是諸葛謹抵達之後,便隻組建民兵,負責防禦各處。
    同時招兵買馬,將麾下數量擴大五千人左右。
    有了這等力量,雖然進取不足,卻足以防守郡縣。
    不過在縣外居住的百姓,卻時常遭到越人襲擾。
    聽到了這等狀況,秦瑱剛發完話,徐盛便皺起了眉頭道:
    “彼等均是越人,尚且還會襲擾自己人不成?”
    而他一說罷,諸葛瑾便露出了一臉苦笑道:
    “文向乃是北人,不識此地風俗,彼等雖同屬越人,卻非一族!”
    “遠在昔日越國未滅之前,嶺南分為十二部。”
    “諸越雖同祖同源,部族之間卻是戰禍連年。”
    “似我東治城內越人,皆是閩越國屬,至於再南邊,則是南越所屬。”
    “彼等喚作馬蜂部,自交趾成郡之後,便遣至南邊安溪一地居住。”
    “此一部越人極善於舟戰,從去年起便越海而來,至我東治殺掠。”
    “彼等劫掠起來毫不手軟,且喜生人祭,掠奪之後不以為民,隻以祭祀。”
    “我亦曾率眾嚐試埋伏,可彼等橫行水上,來去自如。”
    “魏將軍不善水戰,故瑜雖牧使此地,卻也難以製之!”
    徐盛聽得此言,一時自是皺眉不已,獨有陸遜聞此,注意到了一個重點:
    “府君是說,彼等是從去歲開始,方才至此劫掠?”
    諸葛瑾見他問話,雖不知這小子是什麽職位,但還是點頭道:
    “正是,說來也是瑜剛上任不久,彼等便開始前來劫掠。”
    “吾初時本覺是我軍觸怒到了諸越,故遣使前去說和。”
    “然則彼等卻無此意,直殺我軍使者,送還頭顱。”
    “故彼等派兵來此是何緣故,暫未可知也!”
    呂岱聽到此處,也意識到事情不太對勁,看向了秦瑱道:
    “都督,此中必有異處,定是有人在其中暗中謀劃!”
    秦瑱聞之,自不言語,沉思片刻,便又問道:
    “除諸越之外,北方山越群賊是否也會前來劫掠?”
    諸葛瑾見其問話,自是急忙恭恭敬敬的答道:
    “會,之前謹方至時,彼等尚在武夷山中。”
    “可自從謹到此地不久,彼等便時常南下,似有意攻取東治。”
    “好在魏將軍弓馬嫻熟,與路上設伏幾次,這些損兵折將之後,便再不敢來。”
    “不過在下聽聞洪明、洪進等人似乎正在集結兵馬。”
    “故而在下開年以後,便準備不少守城器具,防止山越進犯。”
    “然則山越可防,南邊百越之眾,卻難以防之!”
    聽著山越人也在圖謀東治,秦瑱便對眾人笑道:
    “東治地處邊陲之地,南越進犯尚在情理之中。”
    “彼等山越,我不去伐他,他卻敢南下,若非有人鼓動,怎會如此?”
    “幸得吾大病一場,不然還難知此地竟這般艱難!”
    “諸位說說,現在是何人想謀我軍東治?”
    他一說罷,眾人盡皆不語,唯有陸遜直接拱手道:
    “多半便是交州牧張津,而幕後指使,必是曹操!”
    “可有依據?”秦瑱饒有興致的看向了陸遜道:
    “東治雖然比鄰交州,然則北麵尚有張羨劉表,為何不是彼等?”
    陸遜見其如此,便知秦瑱是有心考較自己,當即沉聲道:
    “憑證有三,其一,劉表、張羨雖離此地更近,然則彼等圖謀東治並無益也!”
    “若是劉表有圖謀,當求鄱陽、廬江等地生亂;
    “張羨若對我軍有圖謀,當求廬陵等地生亂。”
    “唯有張津地處交州,可從海路直達東治,奪取此地,便可進犯會稽。”
    “其二,以如今形勢而論,劉表張羨戰於荊南之地,兩家不該在此時招惹我軍。”
    “可曹操戰於河北,後背皆在我軍之手,曹操必然懼之。”
    “然則曹操現在不敢直接與我軍為難,故當從我軍背後下手。”
    “而張津地處交州,並無外敵,自可從容在後牽製我軍!”
    “其三,張津乃是朝廷委派南下,深得曹操信重。”
    “此人在建安初年便任州牧,彼時孫將軍在世,東治無人進犯。”
    “可自從葛府君來此當政,山越與南越便開始屢屢進犯,顯然過於巧合!”
    “因此再下敢斷言,彼等必是依從張津之謀而來。”
    “乃為從此處進逼會稽,擾亂我軍後方,牽製江東兵馬!”
    如此一番言罷,他便不再言語,秦瑱卻是撫掌笑道:
    “伯言此語不差,來日我去之後,伯言可為督也!”
    這般讚揚了陸遜一句,他又看向了眾人道:
    “而今我軍未犯交州寸土,而張津卻謀我軍!”
    “依諸位之見,我軍該當如何處置此事?”
    此言一出,徐盛便直接對秦瑱一拱手道:
    “都督,無須再言,凡犯我軍土者,當伐之!”
    眾人一聽這話,亦是紛紛拱手表態,意見幾乎一致,伐之!
    秦瑱看著眾人如此,自是暗自點頭,暗道軍心可用。
    實際上討伐交州這件事情,他還準備等到秋收之後。
    畢竟交州雖然偏遠,但也是大漢十三州之一,沒有理由他也難以擅自出兵。
    所以他準備先往交州南邊的朱崖洲(海南)製造點摩擦,再行進軍。
    沒想到他還沒動手呢,張津反倒先把手伸了過來!
    對於此事,他頗為意外,但卻也並不奇怪,張津他也見過。
    此人本是袁紹門客,昔日曹操剛迎獻帝,交州刺史朱符便遭夷賊殺害。
    由是老曹便派遣張津南下,出任交州刺史,不久後升州牧。
    在原本曆程中,荊南被平定之後,老曹便讓張津繼續拖劉表後腿。
    隻可惜張津此人無甚才幹隻和劉表戰了兩年,便被部下所殺。
    而現在,隨著曆史逐漸改變,老曹的目標顯然也隨之改變。
    所以用張津來牽製他們,顯然也不是什麽出人意料的事情。
    思慮及至,秦瑱便看向了魏越,詢問道:
    “南越人在城外劫掠之後,會往何處?”
    魏越對這些越人早已無比憤恨,連忙道:
    “彼等越人常居海上,由此往南,有一大島,名為海壇。”
    “彼等於此有一營地,約莫數千越人居於其上。”
    “再往西有一南日島,其中有一灣,亦是越人盤踞之地。”
    “西邊還有一島,乃其祭祀之所,過此地便是其部聚居之地。”
    “大小村落數十處,其眾六七萬之多,能戰之兵不下萬人。”
    秦瑱聽罷詳細情況,又看向了徐盛問道:
    “現在我軍停靠於此水軍共有多少兵馬?”
    徐盛聞之,便知秦瑱之意,當即拱手道:
    “都督,我軍此次我軍分兵之後,水軍共有三千。”
    “隻需都督下令,末將即可領軍出擊!”
    實際上他們這一次出兵的總兵力在一萬一千人之多。
    不過因為秦瑱的病情,所以周瑜和甘寧帶著主力兵馬前往了夷洲。
    秦瑱這裏,反倒隻有三千兵馬隨行而來。
    但三千看起來不多,卻都是裝備精良的海軍。
    為了更好的捕捉夷人,秦瑱將一切最好的裝備都優先供給海軍。
    他們這些兵馬,幾乎全部甲胄,手持橫刀,且有手弩。
    即便最次的士兵,都穿著紮甲,裝備精良。
    越人卻是大多光著膀子,鐵器也很少,光論裝備,就是全麵的碾壓。
    所以徐盛說著這話極有底氣,即便秦瑱讓他直衝越人老家,他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秦瑱看他如此,便即對眾人笑道:
    “昔日明公言道文向乃我軍虎將,今有虎將出擊,區區南越何足畏也!”
    “不過文向一人嫌少,定公汝隨文向往之!”
    定公便是呂岱的字,他一聽此,便出列道:
    “敢問都督,不知此戰所獲俘虜該如何處置?”
    秦瑱看他直接詢問俘虜,便扭頭看向了諸葛瑾道:
    “子瑜這東治,不知可缺少勞力否?”
    諸葛瑾看他詢問,不由搖頭笑道:
    “此地不比吳郡,物產雖豐,耕地卻少!”
    “且南越部眾,大多好勇鬥狠,難以管教。”
    “男子留在此地也無大用,倒是女子或可留之!”
    這個回答顯然有些出乎秦瑱意料,想了一會兒,他便對呂岱道:
    “既是如此,凡島上居民,高過三尺者盡屠之。”
    “至於陸上越民,先殺巫祝,其餘人等,降者不殺。”
    “餘者皆按照子瑜之言處置,不得有誤!”
    雖說他們現在幹起了劫掠異族的勾當,但異族也並非全部適合當奴隸。
    畢竟當奴隸也需要一定的服從性,要能聽話。
    而南越人和閩越人不同,閩越人是文化基礎的。
    南越人卻是純粹的野蠻人,尚在原始部落時期,巫祝掌握權力,還有食人的風俗。
    對於這種部族,隻有先殺夠了,才能心服。
    再者,這些人在東治也犯下了不少血債,是該血債血償。
    如此吩咐之後完水軍之後,他又對眾人下令道:
    “另傳令子義,令之即刻率兵南下攻打龍川。”
    “同時發令公瑾、興霸,即可返航,準備隨我南下交州!”
    “子瑜準備一月糧草,我等前往討伐北部山越!”
    “待得兩部一除,我軍便水陸齊進,兵伐交州,不得有誤!”
    如此一番令下之後,眾人齊齊拱手應諾,紛紛下去準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