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無冕之王,士燮歸附

字數:6997   加入書籤

A+A-




    建安五年八月十五日,正值中秋佳節,周瑜的船隊抵達了交趾郡。
    當然,漢代中秋還不算是一個節日,並無賞月習慣。
    中秋節源於唐代,興盛於宋代,至於明清方才成為主要節日。
    當然,不是節日不代表沒有習俗,《周禮》有雲:“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自周代開始,每逢中秋之夜,便要祭月迎寒,設大香案。
    周瑜遠在交趾,自然是沒有這個條件的,或者說,他也沒有這個心。
    在抵達交趾郡之後,他便遣使龍編,表明自己來意。
    而士燮其人,時年六十二歲,已在交趾任職十二年。
    由於此人寬厚而有雅量,中原士人來投數以百計之多。
    現在其麾下便有袁徽、程秉、牟子、桓曄等人,在交州這個地方堪稱人才濟濟。
    麵對突如其來的劉備軍,他便將眾人招來詢問道:
    “今聞劉備麾下大將周瑜、甘寧率兵前來問罪。”
    “張使君何罪暫且不問,不知諸位可知劉備其人何如也?”
    “其麾下秦瑱又是何許人,安得有如此強軍?”
    實際上直到現在,劉備奪取江東的消息都還沒傳到交趾。
    士燮隻知道中原曹操擁立天子,袁紹、袁術皆是望族。
    至於劉備此人是從什麽蹦出來的,他卻幾乎沒有任何了解。
    所以看著劉備強軍至此,他現在整個都還處於懵逼狀態。
    他一問話,眾人皆是麵麵相覷,唯有袁徽出列拱手道:
    “啟稟使君,劉備其人乃是中山靖王之後,當今漢室宗親。”
    “似周瑜此人,乃江東孫伯符之將,去歲劉備攻殺孫伯符,此人便投入劉備麾下!”
    說著,他便將劉備在中原崛起之事給士燮講述了一遍。
    其中還包括秦瑱從曹操麾下轉投劉備,並且謀劃中原之事。
    說著袁徽其人,在曆史上名聲不大,然則這個人卻與劉備軍關係匪淺。
    因為他便是劉備麾下重臣袁渙從弟,關羽麾下袁霸的親弟弟。
    昔日董卓入京,天下打亂之時,袁渙便對一眾兄弟討論保身之道。
    其幾個兄弟各有其誌,唯有袁徽斷定天理盛衰,漢室將亡。
    麵對即將大亂的天下,他便遠遁交趾,以求保身。
    在此處得到了士燮的禮敬,由此定居了下來,再無北上之意。
    不過幾人終究是兄弟,雖然路途遙遠,卻也有通信。
    袁渙自入劉備麾下之後,便將自己的狀況寫信知會了袁徽。
    又兼其兄袁霸現任關羽麾下屯田校尉,所以他對劉備軍知之甚詳。
    如此講解了一番之後,他便又對士燮一番諫言道:
    “劉備此人乃是前漢後裔,頗有高祖之風,在中原甚有名望。”
    “而今進軍交州,其誌已現,早晚必行王霸之事!”
    “要如何處置彼等,當隨使君之願,若願尊當今天子,則當懼之。”
    “若是欲坐擁元從之功,當迎其軍,而獻交趾,助其討伐張津!”
    而士燮聽聞袁徽之言,不由撫須讚歎,環顧眾人道:
    “我等常居偏遠之地,竟不知天下出了這等英雄!”
    “劉玄德既是漢室宗親,而今漢室衰微,出得此人,可見漢室不當亡之。”
    “吾聞天子年少,並無武功,來日必是大權旁落。”
    “與其讓亂臣賊子篡政,還於劉氏,也當歸天理。”
    “既是彼等兵至,老夫不欲抗之,也免使此地橫遭兵禍,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見他一心為百姓考慮,自是紛紛盛讚士燮之德。
    當即便在士燮的帶領下,朝著府外行來,準備前往迎接周瑜兵馬。
    可眾人剛一行出府外,便見士祗、士徽領著大量夷兵行來。
    士燮一共有五個兒子,長者士廞、次子士祗、三子士徽、四子士幹、五子士頌。
    眾子之中,唯獨士祗、士徽兩兄弟好兵事,喜習武。
    士燮見得二子率兵前來,頓時眉頭一皺,喝問道:
    “爾等不去城外當值,又率兵馬來此,欲行何事?”
    二人見得此狀,士祗低頭不語,士徽便道;
    “乃聞海上有敵軍來此,特率兵馬前來討之。”
    “請父親下令,孩兒等這邊出兵,討伐敵軍!”
    士燮看他如此妄為,一時便惱怒喝問道:
    “海上隻有我漢家兵馬,哪有敵軍,爾等如此欲叫我士氏族滅哉?”
    “速速與我退去,休要在此處胡言亂語。”
    他一喝罵,士祗便即偃旗息鼓,士徽卻是不甘道:
    “彼等說甚劉備麾下,我等隻知天子曹公,未曾聞得什麽劉備!”
    “而今張使君便有罪,也不當劉備派軍至此!”
    “今得不問而派兵至此,其意已明,必為奪我士氏基業!”
    “彼等若非是敵人,還有何人可為敵也?”
    “敢請父親下令,孩兒願為先鋒,率軍擊潰敵軍!”
    士燮見他如此不自量力,不由氣極而笑道:
    “豎子安識天下英雄哉?汝等在此,對敵之人不過蠻夷,哪知漢軍勇力。”
    “莫說爾等這些兵馬,便是窮極交州兵馬,未必能是其對手!”
    “而今不過領兵幾年,即如此膽大妄為。”
    “若叫日後你來做主,我士氏該當盡滅於此矣!”
    “來人,與我擒下此子,禁足府內一月!”
    別看士燮已經年邁,可在交趾卻是大權在握。
    他一說話,麾下便有幾個越兵上前將士徽按住。
    眾人見之,連忙勸解,可士燮卻聽也不聽,任由其子被眾人壓入府內。
    做完一切,他方才遣使邀請周瑜上岸,又準備車駕親自前往曲陽迎接。
    如此三日之後,兩軍匯集於交趾境內的曲陽之地。
    雙方見禮過後,看著那些劉備軍麾下精銳士卒,士燮便對周瑜笑道:
    “燮早年求學中原之地,曾入京師,見得禁軍。”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而今一觀,貴軍兵強馬壯,不下昔日王都拱衛。”
    “如此王師之相,入得我交趾之地,也可讓我交趾百姓看看王師之威也!”
    他雖態度卑微,然則周瑜卻不敢小視,頓時笑道:
    “府君言過矣,早聞府君學問優博,又通曉治政理民。”
    “雖處邊陲之地,卻為國保土十餘載,邊不起兵,民不失業,實屬善政。”
    “與此等善政相比,我等不過一群革夫,當不得如此誇耀!”
    “此次我等來意,府君想必知曉,不知府君可願助力我等除賊?”
    他這一次來,自然不是來和士燮閑聊扯淡,而是想要士燮出兵。
    現在秦瑱正在朝蒼梧進軍,張津抵抗不住,或許會逃往鬱林郡。
    他雖沒到過鬱林郡,卻知道鬱林郡到處都是深山密林。
    昔日秦始皇命大軍南伐,光是在這深山密林之中,就損失了大量兵馬。
    所以他的目的隻有一個,看看士燮的態度,然後勸士燮堵住張津退路。
    所以他特地強調了張津賊子的身份,想看看士燮態度。
    如果士燮反駁,那事情就會有波折,如果士燮讚同,那交州基本上就十拿九穩了。
    而士燮人老成精,哪裏不知周瑜之意,當即撫須歎道:
    “算來我與張牧也算故交,故昔日上表朝廷,請表為交州之牧。”
    “不料張牧行事如此乖張,竟敢勾結外族作亂。”
    “老夫雖不喜兵伐之事,卻代天子禦守此地。”
    “今見有此亂象,自當竭力討之,萬死不辭。”
    “將軍放心,即日在下便起兵助力,我自派犬子往鬱林。”
    “將軍持我手書往合浦,讓我二弟出兵北上。”
    “如此兩路合擊,配合貴軍兵馬,必可保賊子受擒!”
    周瑜一聽士燮準備兩路出兵助力,不由心下一驚。
    實際上他此次前來,並不指望士燮會真的出兵助力。
    畢竟士燮作為交趾郡守,雖還屬於張津麾下,性質卻和遼東公孫度差不多。
    完全可以割據一方,效仿公孫度那般自己做主。
    但他沒想到,士燮不僅沒有二話,還這般配合出兵。
    顯然,這老頭子的段位遠比一般人要高得多!
    現在這樣做了,不僅對士家無害,劉備見士燮如此識相,來日定然是要續用士燮的。
    這不僅能幫士燮保住交趾,還能給士家打開上升通道。
    然而很多人做不到如士燮這般通透,光是這一點,就不怪士燮能保住此地這麽多年了!
    思慮之間,周瑜便露出了一抹笑意,抓著士燮的手道:
    “府君果為賢名之君,得禦使此地,真乃交趾百姓之福也!”
    “既是府君同意出兵,不妨手寫一封書信。”
    “我先北上聯合令弟出兵,如此早日討得賊寇,也可早日平複兵禍,不使百姓遭難。”
    “此舉或許有些急躁,不知府君意下如何?”
    要說士燮也是果斷之人,見周瑜當場就要寫信,他也不再猶豫,當即手寫一封書信交給了周瑜。
    周瑜見之如此,再度暗自點頭,心說此人果是豪傑。
    若非現在已經年邁,未必就不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當下他取了手書,便拒絕了士燮邀請,直接率領兵馬朝著海邊行去。
    而士燮看著周瑜馬不停蹄的模樣,不由對眾人歎道:
    “設使天下臣屬皆汝彼等這般盡職,我大漢又怎會混亂如此。”
    “劉征東麾下有此人才,漢室必為之興也!”
    如此說罷,他便率領眾臣屬又往龍編行來。
    同時,他又令長子士廞與其弟士武出兵數千北上,讓麾下使者沿路說服鬱林諸多部落。
    隨著士燮使者一出,鬱林百越人紛紛占據險要之地。
    至於八月二十二日,周瑜的使者帶著信件來到了合浦之地。
    士壹在看了士燮書信之後,當今率領五千兵馬北上。
    一時間,整個交州之地盡皆投向了劉備軍。
    張津一個交州牧,卻隻剩蒼梧一塊容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