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秦瑱vs荀攸,曹昂兵敗
字數:6335 加入書籤
建安七年三月,正值春耕之際,劉備軍突然發起了北伐戰爭。
劉備在漢中牽製曹操,秦瑱則是率兵殺入了南陽境內,至於四月初時便至棘陽。
抵達此處之後,為了吸引曹軍西進,秦瑱便不再進軍,徑直下寨,等待曹軍。
另一邊,曹昂在收到消息之後,依照荀攸建議,帶著李通、曹休、呂虔、曹純、李典等將增援。
抵達宛城,張繡出城接見,簡述了一番現在的狀況,便將曹昂迎入城中。
進入了城內,看著當前秦瑱進軍的路線圖,荀攸即對曹昂道:
“秦瑱兩路進軍,一路取宛縣,一路卻是西進,恐是欲襲武關。”
“當遣一軍前去駐守,防止秦瑱打開關中通路危及長安。”
“再者,眼下秦瑱兵馬甚眾,詭計多端,不可使其人兵臨城下。”
“可於棘陽城內駐守,攔住秦瑱北上通路,以騎兵襲擾其糧道。”
“待得彼等糧盡,其必退軍,銜尾而進,則敵軍必敗我軍之手。”
聽得荀攸之言,曹昂便率本部兩萬兵馬並上張繡所部進軍棘陽。
不料其大軍剛至南就聚,便聽探子來報,言說秦瑱已經奪取棘陽城,正在北進。
荀攸聽此,忙問探子秦瑱如何取的城池,探子卻報秦瑱早已陳兵棘陽,數日按兵不動。
直到昨日,方才發起進攻,一舉便得奪取城池,殺入了棘陽城內。
曹昂一聽劉備戰力如此強悍,自是驚訝,荀攸則是暗道不對,沉聲道:
“秦瑱突襲而來,自當速戰,其人按兵不動,此中必有謀劃。”
“其主攻方向既不在東,必然在西,不知西路郡縣可有消息?”
張繡一聽,急忙表示自從順陽和南鄉陷落之後,西邊就沒了消息。
荀攸聽此,斷定太史慈正在圍攻丹水,忙勸曹昂速速派兵救援。
曹昂聽從其計策,便令曹純領他麾下僅有的三千騎兵前往丹水增援。
曹純受命之後,徑直帶兵經得小路偷襲太史慈後方,徑過兩日,便至南鄉西北方向商密鄉內。
剛一至此,忽聞探馬來報,言說丹水已被太史慈攻破兩日有餘。
曹純聞得此時,不禁暗想,這兩天時間豈不是他剛出兵之時?
太史慈取了城池兩日,定要偷襲武關,他若是不去救援,武關必被太史慈奪取。
這裏便得說一句,丹水是武關前方的最後一道屏障,丹水一陷落,太史慈就能直接進攻武關。
曹純是奉命前來偷襲太史慈後方的,一見太史慈可能已經進軍武關,他便存心追擊太史慈。
抱著這種想法,他便沿著丹水江北進,意圖以河岸來掩蓋自己的行蹤。
一路抵達了丹水上遊的三戶亭方才渡河,然則他剛一至此,兵馬還未過河,便見山上殺出一支人馬。
同一時間,隻見一個美髯大將策馬而出,立於山上哈哈大笑道:
“敵將休走,爾等欲襲我後方,我受秦君之令專待爾等前來!”
“如今爾等已中我軍埋伏,何不束手就擒,乃欲死於此地否?”
曹純見他立於山上,自是惱怒,又見其人兵馬,心中慌亂,忙令麾下後撤。
太史慈見他要撤,便令麾下弩兵射擊,一陣亂射之下,曹純麾下陣勢大亂。
太史慈見之,匯軍掩殺而下,曹純不敢接戰,連從山道後退。
忽然之間,他前方又出現一支兵馬,乃是霍峻率領,列陣於前,直接堵住他去路。
曹純看著前方列陣,索性令麾下衝鋒,至於陣前,忽逢一陣箭雨。
曹純一個不備,流矢正中胸口,險些跌落下馬,可這身死關頭,他卻下令騎兵繼續衝鋒。
可當他騎兵上前,卻見霍峻下令舉盾,鉤鐮槍不斷探出砍馬蹄。
一個衝鋒之下,不僅沒有攻破敵軍防禦,反倒折損了大量騎兵。
也是曹軍從未遭遇過秦瑱的鉤鐮槍,陡然遇見這種利器,自然手足無措。
曹純本就受傷,見突破不得,隻得下令士兵跳水求生,一時其兵馬紛紛跳入丹水之中,淹溺死者無數。
曹純也因為失血過多,被流水衝至下遊,流血至死,唯有幾個親衛逃出升天。
太史慈與霍峻一戰擊敗了曹軍騎兵之後,便收攏敗軍,又朝丹水方向行來。
另一邊,曹純麾下親衛逃出,因死了主將,隻得黯然回軍。
又行三日,回到了南就聚曹軍答應,見得主將曹昂,便即哭訴道:
“丹水早被敵軍奪取,太史慈埋伏道上,將軍中流矢而亡。”
“我軍三千騎兵均已覆滅,我等跳水求生,方得逃回此處。”
此時,曹昂已經領軍至於南就聚與秦瑱對峙多日,任由秦瑱麾下大將挑釁,均是不出。
本以為如此便能穩住形勢,沒想到戰還未戰,先折了大將曹純。
曹純乃是曹操堂弟,曹昂的叔父,曹昂本就純孝,頓時大哭不止。
而荀攸見秦瑱假意按兵不動,提前設伏除掉他們的騎兵,一時歎道:
“今將軍身故,實為吾之過也,秦瑱了得,實不可力敵之。”
“不若行增灶之計,夜間使兵馬出營,白日方入營中。”
“讓其以為我軍兵馬甚多,不敢進攻,或可繼續堅守!”
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們兵馬本就不及秦瑱,現在又損兵折將。
秦瑱很可能會對他們發起全麵進攻,唯有造出他們兵馬眾多的假象,才能震懾秦瑱兵馬。
曹昂此時失了大將,也無對敵之法,隻能應諾此計,夜間令三千兵馬出營,待得第二天讓其入營。
如此第二天晚上,又叫五千兵馬出營,第三天早上讓其兵馬入營。
他們如此行事,探子便將消息回報秦瑱營中,言說敵軍有萬餘援軍前來。
眾將聽著,皆是心驚不已,暗道曹昂與張繡合軍有兩萬多人。
現在又增兵一萬,那眼前的營寨之中一下便有三萬多兵馬。
他們除了太史慈所部,總計不過四萬人,要如何強攻對方營寨?
當下張遼便建議秦瑱分兵突襲宛城,敵軍寨內兵馬增加,宛城守備兵馬便會減少。
這裏增兵一萬,宛城之內的守備兵馬肯定不多,他們正好分兵奇襲。
不過秦瑱聽得此議,便是搖頭一笑道:“敵軍安敢調動宛城兵馬?”
“現在彼等兵馬本就不夠,若再調動宛城兵馬,乃自絕後路之策。”
“吾聞敵方謀士乃是荀攸,此人為我舊識,智計不凡,此必其謀!”
“吾料定是子義得手,敵軍損兵折將,懼我等進攻,由此設增灶之計!”
“即使他欲行增灶之計,我軍便以減灶之計誘之,他若不來,便可強攻。”
由是秦瑱當下便令麾下兵馬以減灶之計應對,於夜間派張遼、徐盛領萬餘兵馬北上。
至於白日,又繞道返回營內,做出了一副他們分兵奇襲宛城之狀。
探子獲悉之後,又將消息傳入了曹昂軍營之內,言說秦瑱已分兵北上。
此時因為曹純的死訊,眾將皆是憤怒不已,見秦瑱分兵,紛紛前來求戰。
曹昂見得此狀,隻得詢問荀攸的看法,但荀攸一聽秦瑱那邊減灶,頓時眉頭一皺。
因是他行增灶之計,乃是虛張聲勢,一旦被敵人看破就沒什麽作用。
可秦瑱減灶,卻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秦瑱看破了他們計策,裝作分兵引誘他們進攻;
一個是秦瑱真的可能中了計策,分兵北上想要奪取宛城,他們完全可以進攻。
這兩種可能性分別導向了不同的結果,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必須出兵。
一旦他們按兵不動,秦瑱立馬就會察覺不對,率領兵馬全麵進攻。
畢竟,在表麵上的秦瑱分兵之後,他們的“兵馬”已經超過了秦瑱的總數。
這種時候不試探一下,就是反麵告知秦瑱他們的兵力不足,不敢嚐試。
可問題就在這裏,他們兵馬不多,如果要嚐試,定然要損兵折將。
通過折損兵馬來換取秦瑱的猶疑不進,這值得麽?沉思了片刻之後,他即歎道:
“此必是秦瑱試探我軍之計,我軍若去必被其人所敗,不可往之!”
曹昂聽此,便決議不再動兵,喝令其麾下諸將也不能前往進攻秦瑱。
這般過得兩日,見敵軍毫無動靜,秦瑱便確定了自己的判斷,曹昂兵力不足!
在得到了這個結論之後,當夜他便調動兵馬直接對曹昂大營發起全麵進攻。
是夜,其麾下大將張遼、徐盛、蔡瑁、魏續分別領軍五千,對曹營發起猛攻。
現在的劉備軍早已不是當初蝸居淮南那副窮酸模樣,其麾下士兵雖然不一定身著甲胄,但多數持有橫刀。
與之相對,曹操麾下年年征戰,精銳折損半數,曹昂所部大多為郡國兵。
這些郡國不僅戰力比不上甲士,裝備也大多極為簡陋,環首刀大多已經生鏽發鈍。
又兼秦瑱改製之後,戰爭和戰利品綁定,讓其麾下士卒皆欲取得戰功獲取田地。
多種因素綜合之下,秦瑱麾下兵馬從接戰開始,便牢牢占據著優勢。
戰爭從前半夜開始,足足打了兩個時辰,曹昂麾下東西二營相繼被破。
無奈之下,曹昂隻得下令全軍撤退,帶著僅剩的一萬餘兵馬殺出營寨。
不料才出營寨,路上又遭到秦瑱麾下高順、廖淳的埋伏,在高順的強力阻擊之下,曹昂再度大敗。
此戰,大將呂虔戰死,李通遭到俘虜,曹昂麾下萬餘大軍折損過半,隻剩數千人隨之退往宛城。
建安七年四月二十一日,秦瑱於南就聚大破曹昂所部,斬敵五千餘人,俘虜六千餘人。
至於二十四日,秦瑱進軍宛縣城下,和太史慈匯軍,將曹昂包圍在了宛縣。
聽到消息之後,曹仁大驚,也顧不得東邊的關羽,忙調令大將朱靈率兵增援宛縣。
而此舉也讓汝南方向的關羽看到了機會,在徐庶建議之下開始了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