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字數:3718 加入書籤
齊桓公通過抗擊戎狄,救援燕國、衛國、邢國,扶住周太子登基等一係列尊王攘夷的行動,提高了齊國在各諸侯國之間的威望,逐漸擁有了霸主的地位。為了使這實際上的霸主地位進一步得到名義上的確認,齊桓公在魯僖公九年(公元前65年),也就是周襄王即位後的第二年,在葵丘(今河南考城附近)大會諸侯,召集魯、宋、衛、鄭、許、曹等國在此集會結盟。各國國君如約而至,新即位的周襄王為了表彰齊桓公為天下安寧做出的豐功偉績,特意派出太宰周公孔(也稱宰孔)親自與會,並將周天子祭祀祖先用的祭肉賜給齊桓公。由於周王室姬姓與齊國薑姓時代通婚,故而宰孔以周天子的名義尊稱齊桓公為伯舅:“周天子剛剛祭祀過文王和武王,特命我將祭肉賜給伯舅。”齊桓公趕快下拜行禮,宰孔說:“等一下,天子還有命令。天子派我來時說,伯舅年高德昭、勞苦功高,加賜一級,不必下拜。”齊桓公聽宰孔這麽說,就停止行禮,打算直接接受祭肉。管仲趕快攔住,讓齊桓公一定要對周天子表示出最大的尊重,不可違背周禮。於是齊桓公又神色恭謹地對宰孔說:“天子威嚴容不得半點冒犯,小白豈敢從命免禮破壞禮法,令天子蒙羞呢今日萬萬不可不下拜!”於是齊桓公從容下拜行禮,然後走上祭台接受了周天子的賞賜。按照周禮,周天子祭祀祖先用的祭肉隻能賜給姬姓諸侯,這次特意在諸侯盟會上派太宰將祭肉賜給薑姓的齊桓公,在各國諸侯麵前表示了對齊桓公的殊榮尊寵,並以此舉彰顯了對齊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認。而齊桓公在管仲的勸說下堅持跪拜行禮,是為了繼續擺出尊王的姿態,以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當年秋天,齊桓公再次於葵丘大會諸侯,以盟主的口吻發出命令:“凡是我同盟之人,已經盟誓過之後,都要言歸於好。”然後又對各與會諸侯申明周天子的禁令:“不可壅塞泉水!不可多藏穀米!不可改立繼承人!不可以妾為妻!不可使女子參與國事!”與此前齊桓公為了攻打戎狄和楚國而大會諸侯不同,這次葵丘之會的主題是呼籲和平,讓同盟各國中止戰亂、重新修好,為各國休養生息、恢複發展提供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同時也代表了齊國至少在名義上負起了代表周天子約束諸侯的責任和權力,標誌著齊國的霸業達到了頂峰。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齊桓公霸業的頂峰也代表著衰敗的即將來臨,周天子派來送祭肉的宰孔就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宰孔完成了任務以後,就自己回去向周天子複命,正好晉獻公聽聞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也趕來參加,路上遇到了回程的宰孔,便請他過來詢問情況。宰孔說:“您不必去參加盟會了,齊桓公不注重涵養德行道義,卻一味南征北戰、開疆拓土,因此在北方討伐山戎,在南方則征伐楚國,在西方就召集諸侯在此盟會。齊國的東方政策效果還不知如何,但西方這個盟會,我看效果並不好。晉國現在正有內亂,您還是專心平定內亂,不必外出了。”聽了宰孔的話,晉獻公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命人打道回府了。春秋初期,周王室衰微,隻有齊國、楚國、秦國、晉國是守衛邊疆的大國。晉國在晉獻公晚年陷入內亂,無力經營霸業;秦穆公尚在(本章未完,請翻頁)西方開辟疆土,不參加中原的會盟之事;而楚成王收服荊楚之地少數民族,享有廣闊的土地,自立為王。隻有齊國有能力有意願主持中原的會盟,而齊桓公又能做到尊王攘夷,宣揚王道,因此諸侯才會服從他的號令。但是,齊桓公並沒有認清自己成就霸業與時機、大勢的重要關係,隻是認為自己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國家富庶、兵強馬壯,因此劍鋒所指,諸侯莫敢不從。齊桓公認為自己九合諸侯的功業堪比夏商周三代受命於天,於是打算封泰山、禪梁父,管仲三番兩次以理相勸都不能阻止齊桓公。無奈之下,隻好對齊桓公說:“古人封禪,必須有鄗地的黍、北裏的禾、江淮一帶勝仗的三脊茅草、東海的比目魚、西海的比翼鳥,然後祥瑞的靈物就會不召而至。現在鳳凰和麒麟沒有出現,佳美的穀物也沒有生長出來,田裏雜草叢生、烏鴉亂飛,這樣的情況豈可封禪!”齊桓公無言以對,隻好作罷。心中的無奈,何人可知齊桓公雖然並沒有真正將封禪付諸實踐,但是此事說明齊桓公的野心已經越來越大,而且被自己取得的成果衝昏了頭腦。在這樣的情況下,齊國的霸業走向衰落。葵丘之會以後,齊國的霸業雖然已經逐漸衰落,但仍然維持了一段時間。魯僖公九年(公元前65年)九月(由於《春秋》是按照魯公紀年,故而研究春秋曆史的著作多用周王紀年或魯公紀年),晉獻公去世,晉獻公指定因為受寵而被立為夫人的驪姬之子奚齊繼承國君之位。晉國的大夫裏克認為奚齊的君位得來不正,心中不服,於是糾集黨羽殺死了奚齊,而後驪姬妹妹的兒子、奚齊的弟弟公子卓即位為國君,又被裏克等人殺死。晉獻公的幾個兒子死的死、逃的逃,晉國從此群龍無首,陷入內亂之中。齊桓公見此情況,便召集各國諸侯會師伐晉,來平定晉國的叛亂,大軍到達高梁(今山西臨汾東北)之後就回去了。裏克殺死奚齊和公子卓之後,派人迎接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回國即位,重耳婉言謝絕,裏克轉而迎接同樣流亡在外的公子夷吾回國。夷吾一方麵又想回國,一方麵又擔心其中有什麽陰謀,於是派人到秦國請求援助,以即位之後割地給秦國的承諾換取秦穆公派兵送他回國。後來秦穆公果然派軍護送夷吾回國,作為霸主的齊桓公也派出了齊國大夫隰朋率領部隊與秦軍會師,共同護送公子夷吾回晉國。第二年四月,隰朋與周天子派來的周公忌父和王子黨共同在晉國立公子夷吾為晉惠公。這是黃河上遊的秦國第一次與黃河中下遊的諸侯國正式發生政治聯係,而且也可以看出齊國此時仍然實力鼎盛,有能力參與與之不相伯仲的晉國的廢立之事。不久以後,狄人再次來襲,滅掉了溫國,溫國的國君逃到了衛國,狄人也繼續入侵,襲擾衛國、鄭國。這時齊桓公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召集諸侯,大張旗鼓地去討伐狄人,而是聯合許國一起討伐了北戎,以此牽製戎狄的入侵。魯僖公十一年(公元前649年)夏,之前與周襄王爭奪王位失敗的王子帶不甘心接受失敗的結局,於是勾結了揚邑、拒邑、泉邑、皋邑以及伊、雒一代的戎人進攻周王的京城,焚毀了王城的東門。秦穆公聽說這個消息,趕快集結軍隊,聯合晉惠公共同帶軍前來救援周天子,齊桓公也派了管仲(本章未完,請翻頁)和隰朋代表周王室和晉國前來與戎人進行和平談判,多方合力之下,戎人終於退兵了。由於齊國之前的擁立之功,周襄王本來就對齊國很有好感,現在管仲又在平定戎亂中立下大功,於是周襄王感激地以上卿之禮設宴款待管仲。管仲很惶恐地推辭說:“臣是齊國小臣,職卑位賤,沒有資格享受上卿的禮儀。”周襄王說:“我是為了嘉獎你的功勳和美德,不必推辭了,不要違抗我的命令!”管仲見推辭不過,但畢竟不敢太過違背禮製,就采取了折中的辦法,按照下卿的禮儀參加了宴會。後來有人稱讚管仲說:“管仲如此謙恭退讓,立下大功也不輕視王上,他能夠享受世代香煙祭祀實在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周王室的危機並沒有就此解除,淮河一帶的夷人不斷侵擾杞國,同時也對周王室也造成了威脅,而戎人雖然退走,但始終對中原虎視眈眈。為了保護周王室的安全,齊桓公派出仲孫湫到周去任職以及時處理相關事宜,並且邀集諸侯在鹹地集會,召集諸侯的軍隊到周王畿去戍守防禦。正在周王室危機不斷的同時,南方的楚國也蠢蠢欲動。隨著楚國的逐漸興起,在南方擁有強大的勢力,周邊各個小諸侯國都要奉其為尊,但是一次楚國召集各諸侯國君聚會,黃國不願服從楚國,就參加了齊國為防禦、討伐楚國而舉行的齊國、宋國、江國、黃國四國會盟。後來齊國勢力日益強大,原來依附於楚國的諸侯國紛紛倒戈附齊,黃國國君也認為:“楚國的郢都距離我有九百裏之遙,如何能危害到我呢”於是背叛了楚國,楚國本就存著與齊國一爭短長之心,同時也為了殺雞儆猴,警誡南方的各諸侯國,於是便以“黃人不歸楚貢”為由發兵滅掉了黃國。幾年以後,楚國又出兵討伐徐國,按照葵丘之會的精神,各諸侯國在牡丘會盟,謀劃援救徐國之事。各諸侯**隊會齊之後,並沒有直接去援救徐國,而是直接去進攻楚國的與國厲國,逼迫楚國退兵去救厲國,以解徐國的危機。但是這一計策遭到了失敗,徐**隊在婁林(今安徽泗州東北)慘敗於楚國,齊桓公隻好在第二年親自派軍去進攻厲國,雖然沒有攻克,但是順利解救了徐國。麵對如此紛亂難解的局勢,齊桓公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齊國已經不複當年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還沒能壓製住戎人和楚國的威脅,又將矛頭指向了東夷。魯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齊桓公又在淮水上會盟諸侯,解決鄫國(今山東嶧縣附近)的問題,同時向東夷示威。於是借助諸侯的力量為鄫國修築城池,但不巧的是參與築城的役夫有很多人生病,還有人在夜裏登上高丘大聲呼喊:“齊有亂!”不僅齊國君臣人心惶惶,連各諸侯國也憂心不已,於是齊桓公沒有等到鄫國的城池建成就先撤軍回了齊國。麵對戎狄和楚國的連續襲擾,齊桓公已經失去了當初親率大軍追擊千裏的豪氣,也不再有“以此眾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的信心,不敢直接與戎狄和楚國的軍隊麵對麵對抗,隻能以和談的方式換取和平,以圍魏救趙的手段曲折地救援友國。足見齊國雖然仍有霸主之位,但實力已經大不如前,魯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十月,縱橫一世的齊桓公薑小白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同時也為齊國的霸業畫上了句號。(本章完)/04/045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