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趙氏孤兒

字數:4328   加入書籤

A+A-




    晉國在對齊戰爭中的獲勝無疑就像一個宣言,昭示了其作為老牌強國的回歸。另一方麵,在齊晉戰爭中安靜的楚國也完成了自己的策略布局,決定利用新的中原格局做些文章,在確保晉、齊製衡局麵不被打破的前提下為本國謀求些戰爭利益。於是在齊晉鞌之戰當年冬天,楚國先後攻打衛國和魯國,並侵占了魯國的蜀邑。魯國被迫向楚國求和,向楚國獻上大量手工業者,又將公子衡送到楚國做人質。楚國隨即在蜀邑舉行了有3個諸侯國參加的會盟,有效地抵消了鞌之戰給晉國造成的有利影響。晉國自然不會坐視楚國對晉國霸權的挑戰,便於第二年再次聯合魯、衛、宋等國共同伐鄭。雖然起初出師不利,被鄭國擊敗,但晉國的國力一方麵遠強於鄭國,而另一方麵鄭悼公由於與許靈公不和,被後者在楚共王麵前進了讒言,因此也決定再次對晉國表示服從。作為對楚國的回擊,晉國便趁勢舉行會盟。這一時期,晉國和楚國基本處於均勢,雙方均無徹底擊敗對方的實力,隻能躲在幕後,你來我往,維持膠著的局麵。雖然如此,但晉景公依仗國力侵淩諸侯國的行為,卻令諸侯漸漸離心離德。齊晉雖然在鞌之戰中大打出手,但齊國畢竟是東方大國,是晉國要竭力拉攏的對象,特別是在秦國與晉國始終敵對的局勢下就更有必要。於是晉國居然強令魯國將齊國在鞌之戰後歸還的汶陽之田退還給齊國。這塊汶陽之田夾在齊魯之間,曆經多次爭奪。早先在齊桓公稱霸時被奪去,後來在魯國大夫曹沫略施小計,取回了這塊地;後來齊國再次奪取了這塊地方,卻在鞌之戰後被迫退給了魯國。如今晉國為了與齊國交好,又讓魯國放棄之。晉景公此舉不但讓魯國頗為憤怒,也讓其他諸侯國心寒。晉國的霸權漸呈頹勢。不過,這期間楚國的一場變亂,卻也導致了晉國爭霸戰略的改變,使得晉國影響力下降的同時,楚國也自身難保。這就是楚國大夫申公巫臣的來投。申公巫臣原本是楚國申地的長官。楚莊王平定陳國夏征舒內亂時,將其母親夏姬擄回了楚國。夏姬是鄭國公主,乃是春秋時有名的美女,申公巫臣一見大為傾心。可如此美色,楚莊王自然要捷足先登,申公巫臣為了自己的私欲,使出三寸不爛之舌,極言夏姬引發了陳國的內亂,乃是不祥之兆,而諸侯也會因此而懷疑楚莊王討伐陳國的動機。申公巫臣說得天花亂墜,楚莊王便打消了這個念頭。然而楚國司馬子反見楚莊王不娶夏姬,亦表示希望得到後者,申公巫臣隻得又將前話依樣畫葫蘆地對子反說了一遍。最終,楚莊王將夏姬賜給了楚國大將連尹襄老。誰知連尹襄老不久就在邲之戰中戰死,這可給了申公巫臣一個誘騙夏姬的機會。他一麵暗中慫恿夏姬回到鄭國,另一方麵又公然假稱連尹襄老的屍首在鄭人手中,需要夏姬親自將其取回。楚莊王被申公巫臣的詭計迷惑,便命令夏姬回到了鄭國。沒過多久,楚莊王去世,楚共王繼位。申公巫臣見楚共王年幼,便決定逃離楚國,與夏姬快樂逍遙。他利用楚共王令其出使齊國的機會,半路逃到鄭國,帶著夏姬投奔了晉國。晉國對敵國前來的人才自然格外歡迎,不僅讓他擔任大夫,還將邢地賜給了他。消息傳到楚國,自然是朝野震動。其中子反發現受了蒙蔽,自然氣得咬牙切齒。於是便聯合令尹子重,請求楚共王將申公巫臣的族人斬盡殺絕。子重與申公巫臣也有矛盾。早先在楚國和宋國的戰爭中,子重立功頗多,曾經向楚莊王要求申邑和呂邑的部分土地作為封賞。然而申公巫臣卻認為申和呂乃是楚國北方的戰略緩衝地帶,如果將其賜予臣下,則在麵對晉國和鄭國的進攻時就會處於劣勢。楚莊王因此沒有答應子重的要求。積怨已久的子反和子重為了泄憤,殺掉了申公巫臣的族人子閻和子蕩,又瓜分了其家產(本章未完,請翻頁)。平心而論,申公巫臣的所作所為雖然卑劣,但子反和子重的行為也有些過火。更何況,申公巫臣雖然詭計多端,但卻能文能武,他在晉國知道自己家族覆滅,痛心疾首,對子反和子重恨之入骨。他寫信給兩人,一定要報複楚國,讓兩人疲於奔命,不得好死。申公巫臣的主意是什麽呢就是建議晉景公聯絡東南的吳國,共同對付楚國。吳國雖然號稱是吳太伯的後代,但由於遠離中原,文化較為落後,一向被中原各國認為是蠻夷,不與其往來。申公巫臣認為,如果能聯絡吳國,對楚國形成夾擊之勢,則楚國必將焦頭爛額,無力與晉國在中原一爭高下,並自告奮勇要求出使吳國。晉景公很欣賞申公巫臣的想法,便同意了他的請求。在此之前,晉國曾經在會盟中邀請吳國,但吳國並未響應。而申公巫臣則改變了吳人固步自封的態勢。他畢竟是楚國的有名將領,能文能武,精通兵法,他從晉國帶了三十輛兵車,教給吳軍如何使用,如何布陣,又教給吳軍武器製造和使用之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吳國的軍事實力突飛猛進,足以同中原諸國抗衡。申公巫臣的努力也得到了吳王壽夢的讚賞和喜愛,表示願意同晉國合作,攻打楚國。自此之後,吳國開始頻頻北上,攻打楚國及楚的屬國,積極擴展勢力。這一新情況讓楚國狼狽不堪,楚共王完全沒有想到後院居然會起火。子反和子重隻得率軍東奔西走,抵禦吳軍的進攻,一年之內居然跑了七個地方,真正是“疲於奔命以死”。楚國自此陷入了同吳國的連年征戰之中,不得不抽出大量精力應付後者,這也埋下了楚國衰落的禍根;而吳國藉晉國的幫助,同中原各國逐漸產生了聯係。最終在晉悼公的斡旋下,吳王壽夢舉行了一次會盟。正式成為了中原諸侯的一員,為後來的吳國稱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晉齊鞌之戰沉重地打擊了想與晉國一爭短長的齊國,強化了晉國在中原的優勢地位;而聯吳製楚的策略也有效地牽製了楚國的注意力,使其無暇再與晉國爭奪中原霸權。看起來,晉國的霸權似乎又在晉景公手中複興了。可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晉國強盛一時的背後,隱藏著卿大夫之間越來越激烈的政治鬥爭。說起下宮之難也許並不為人熟知,但如果說起趙氏孤兒則無疑是國人家喻戶曉的曆史故事。《史記趙世家》記載,晉靈公時,趙氏家族的趙盾執掌晉國權柄。由於晉靈公行事荒唐,趙盾曾經屢次勸諫,不料晉靈公竟因此懷恨在心,與奸臣屠岸賈合謀,屢次刺殺趙盾。趙盾無法,隻得出奔。不過還未出國境,其族弟趙穿已經在桃園殺死了晉靈公,趙盾得以重新掌權。趙盾去世後,趙氏家族由其子趙朔繼續執政。此時晉國國君已經換成了晉景公,而其間一度失勢的屠岸賈也被重新起用,頗受寵信。屠岸賈因為趙盾之事,對趙氏家族深惡痛絕。於是便聲稱趙氏家族曾經弑君,應該受到懲罰。盡管三軍司馬韓厥極力反對,但在晉景公的默認下,屠岸賈還是私自率兵攻打趙氏家族所在的下宮,將趙朔以及趙盾的幾個弟弟趙同、趙括(不是後世紙上談兵的那位)、趙嬰齊等斬盡殺絕,趙氏宗族一朝覆滅。隻有趙朔的妻子——也是晉景公的姐姐——趙莊姬,在韓厥的事先警告下,事先逃到了宮中,幸免於難。由於趙莊姬此時已經懷孕,不久又產下一名男嬰。屠岸賈得知消息,便屢屢前來搜查,妄圖斬草除根。為了保全趙朔的血脈,趙朔的兩個門客程嬰和公孫杵臼便定下計策,程嬰將自己剛出世的孩子替換了趙朔的孩子,又假意出賣了公孫杵臼,屠岸賈錯將程嬰之子殺死,以為從此高枕無憂。而程嬰則帶著真正的趙氏孤兒隱居起來。十五年之後,晉景公偶然生病,占卜的結果是屈死的趙氏家族冤魂作祟。心中有愧的晉景公便詢問韓厥該如何是好。知道趙氏孤兒尚在人間的韓(本章未完,請翻頁)厥趁機將實情相告。晉景公於是改變心意,將趙氏孤兒召入宮內,命其攻滅屠岸賈為趙氏家族報仇,又重新恢複了趙氏家族的地位。而大事已成的程嬰最終自盡以謝公孫杵臼。這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經過後人的一再改編和演義,如今已經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曆史故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曆史背後的真相也許並不如太史公記載的模樣。事實上關於下宮之難的曆史,不同的史籍記載並不相同,甚至《史記》本身的記載也有前後矛盾之處。不僅《史記晉世家》中的有關情節就與《趙世家》中出入頗多,而《左傳》中的記載也與《趙世家》大異其趣。首先,屠岸賈這個人的身份就極為可疑,除了《趙世家》外,此人不見於任何史籍的記載。史學講究孤證不立,因此屠岸賈的存在與否就成了疑問。其次,趙武的年齡前後矛盾。根據《左傳》記載,向戌弭兵時,魯國大夫叔孫豹曾經提到彼時的趙武還不滿50歲,由此推算趙武最早應該出生於公元前592年,但根據《趙世家》,趙朔在公元前597年就死了。再次,關於趙氏家族其他成員的去向也自相矛盾,根據《趙世家》的記載,趙同和趙括在公元前597年已經死於屠岸賈之手,但在《左傳》中兩人卻在此後都有活動記錄;而《左傳》中記載趙嬰齊與趙莊姬曾經通奸,因此被遣送到齊國,《趙世家》卻沒有任何記載。根據後人的研究得出的結論,《趙世家》中關於下宮之難的記載並不可信,反倒是《晉世家》和《左傳》的記錄較為接近曆史。究其原因,大約是太史公在撰寫《趙世家》時,采用了趙國官方的史料。而趙國的史官出於“為尊者諱”的考慮,改寫了一段不甚光彩的曆史,又被太史公寫入《史記》,這才有了趙氏孤兒的傳奇。趙國史官想要隱藏的曆史,其實就是前文提到的趙嬰齊與趙莊姬通奸的事情。而下宮之難也並不是臉譜化的忠奸對立,而是當時卿大夫鬥爭矛盾爆發的具體表現。趙盾執掌晉國權柄後,趙氏成為晉國最有勢力的家族。但趙盾死後,趙朔與趙同、趙括之間卻發生了政策方針上的分歧。趙朔看到了荀氏和範氏的崛起,力主與其接近;但趙同和趙括卻堅持與郤氏、先氏交好,疏遠和打擊荀氏、範式、欒氏等家族。趙氏族人的分歧在晉楚邲之戰中表現的至為明顯: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中,趙朔與郤克均同意荀林父、士會、欒書等人退兵避戰的意見,而趙同和趙括卻與先榖一道,堅持與楚軍交戰,並無視荀林父的命令,私自帶兵與楚國交戰。邲之戰中,晉國慘敗,與卿大夫之間的矛盾和分裂有直接的關係。晉國的權柄後來轉到了郤克手中,郤克原本與趙朔政治立場相似,關係緊密,但此時趙朔卻不幸早亡。此後,郤氏與趙氏的關係逐漸疏遠,轉而與新興的荀氏、範氏、欒氏交好。這便導致了趙氏家族在朝中的孤立無援。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趙朔死後,趙莊姬同其族叔趙嬰齊傳出了通奸的醜聞。東窗事發,趙同和趙括決定將趙嬰齊流放到齊國。這無疑是一個相當不明智的決定。趙嬰齊走後,趙氏家族的勢力進一步削弱。而此事也深深地觸怒了趙莊姬。作為晉景公的姐姐,趙莊姬對於前者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她一怒之下,告發趙同和趙括密謀造反。半信半疑的晉景公隨即召集大夫商議此事。而此時晉國的正卿乃是欒書。久被趙氏家族打擊排擠的欒氏家族終於等到了出頭之日,欒書趁機夥同郤錡火上澆油,堅稱趙莊姬所言是實。於是趙氏家族謀反的罪名就此坐實。趙同、趙括等人被屠殺殆盡,隻有尚且年幼的趙武幸免於難。綜觀下宮之難的來龍去脈,可以看出晉國此時政權下移的趨勢愈發激烈。隨著卿大夫之間的彼此攻伐,晉國的國勢逐漸衰頹,並終於落得個三家分晉的下場。(本章完)/04/0450/23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