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目標--九鼎
字數:2570 加入書籤
自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曆史進入了戰國初期,也就是東周晚期。曆史依舊在向前發展,而且到了戰國之後,其變化更為劇烈。整個社會都在從宗族製度向家族製度變遷。不論地主或農民,都需要建立起家長擅權的家族製度來。儒家的孝悌觀念,直接體現在家族製度中,其要求子弟服從父兄。《儀禮喪服篇》也提到:“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表示整個社會的家族觀念是婦女服從男子。在這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構架下,一個宏大的社會文化體係被構建出來,鞏固了新興地主階級政權,同時也使得這種觀念得以強化。和西周相比,東周的統治階級的地位不斷受到各種挑戰,王室權力逐漸弱化。周平王東遷之後,七個異姓小宗族從王,他們每年都會定期給周王室供奉,周王則表示給予他們世世代代的爵位。這等於是在身份上給予了他們合法的繼承權利。西周有周、召、畢、毛等大宗族,到了東周時期,這些大宗族不斷沒落,伴隨而來的則是周王室的衰微。天子喪失了威權,而王國內新冊封的宗族在實力上又遠遠趕不上西周的強勢,所以最終招致了宗族製度的削弱。《論語季氏篇》一文中,就提到:“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可見西周時期,周王室大王的地位是如何尊崇,諸侯從不敢僭越。而轉眼到了東周早期,齊、晉兩國先後霸諸夏,楚霸諸蠻,秦霸西戎,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成為高於一切的權威所在。其他諸侯雖然沒有稱霸,但是對於天子的號令也不再甘心聽從,隻是敷衍了事。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從東周早期開始,周王室的權力便逐漸被分散了,而諸侯的權力則逐漸淩駕於舊式貴族的權力之上。到了東周後半期,戰國七雄都開始信奉“政逮於大夫”,政“自大夫出”。依靠士的力量,地主階級得以強大和鞏固自身的權勢,這些士人多數是新興貴族或者舊式貴族家中的食客家臣,隻忠心於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國君。《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所謂“家臣也,不敢知國”,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如果說西周原本的貴族是第一宗族,東周諸侯為第二宗族,那麽戰國中後期不斷發展壯大的士大夫階級就是第三宗族。第一宗族被第二宗族取代,代表了周王室的衰微,(本章未完,請翻頁)諸侯並起;第三宗族取代第二宗族,則是代表了封建國家的確立。也正是到了這個時候,周王室的存在已經成了一個象征意義的符號。《史記》記載說,此時整個東西二周至周赧王時,隻剩下三四十座城池,不足三萬戶人口。而且東西二周還分而治之,東周公管理一半,西周公管理一半,周赧王隻是名義上的天子。昔日秦國為了讓天下人都攻伐齊國,騙齊王和秦王各自稱為東西二帝,但是最後卻迫於各國的壓力,他們不得已取消了帝號。足見此時的周赧王雖然沒有了任何勢力,但其影響力還存在。長平大戰之後,東方六國已經沒有了和秦國抗衡的實力,秦國一統天下的日子指日可待。正好在這一時期,鄒衍的五德終始說開始興盛起來。鄒衍是齊國人,生卒年不詳,據推斷大約生於公元前324年,死於公元前250年左右。他活動的時代後於孟子,與公孫龍、魯仲連是同時代人。鄒衍認為:“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又說:“代火者必將水”,“數備將徙於土”,隻要秦國自認為水命,並廣為宣揚,就正好可以將其代周氏的合法性提升。鄒衍為了詳述這種關係,認為虞(舜)朝、夏朝、商朝、周朝的曆史是一個勝負轉化、前後相繼的曆史發展過程。它嚴格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生相克,而且每一個王朝都具備階段性,又按照始於土、終於水、徙於土的關係,讓王朝之間循環往複,因而具備周期性,“陰陽消息”的矛盾運動推動著“五德轉移”,又對“並世(當世)盛衰”起著決定作用。陰陽兩種勢力相互衝突和鬥爭存在於在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的每一發展階段。兩者交爭,“勝者用事”,勝利者最終成為書寫曆史的人。在一種周期律中,把一切興衰榮辱都預先決定了,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隻要一個王朝要衰落或者是興起,天都會降下一定的指示。齊國和燕國稱帝,都借用了鄒衍的理論,但是真地將之變為現實的,則是秦國。當時秦昭襄王為了滅亡周王室,就言辭鑿鑿地說及秦國是水命,一定會取代火命的周朝。當然,到了秦始皇之後,為了秦能夠千世萬世,便對這種理論做出了一定的變動。關於周王室的滅亡(本章未完,請翻頁),還需要從信陵君率領合縱大軍打破秦軍開始說起。此次合縱,讓楚考烈王見識到了信陵君的軍事才能,對魏國有此良才,豔羨不已。而春申君則為此感到不服氣,憑什麽自己就比不過信陵君呢春申君認為,他缺乏的就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眼下正好有這麽一個機會,秦國和趙國遭逢大戰,秦國一敗塗地,趙國自然不足慮,長平一戰至今,能夠打敗秦國不過是多虧了其他諸侯的幫助,趙國已經元氣大傷,無法再掀起什麽大風大浪起來。而秦國則不然,雖然剛被趕到函穀關以西,但是其實力並沒有大的虧損,仍然是天下實力最為強勁的國家。隻可惜,春申君沒有看到這點,他認為秦國和趙國一樣,經曆大敗之後,就會一蹶不振,還認為自己終於可以做一回漁翁。於是,春申君決定豪賭一把,聯合六國再來一次合縱攻秦,眼下剛剛經曆了大勝,各國肯定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楚國隻要振臂一呼,天下英雄必定雲集而響應。春申君將這個想法告知了楚王,楚王並無異議,隻是眼下列國都不能自保,單單依靠楚國的旗幟,怕別國不會甘心派出軍隊。春申君想了想,認為這件事情很好解決,楚國大可以讓周王室號召各國,加上打擊秦國的巨大好處,列國諸侯一定會望風歸附。楚王應允了。春申君遂派遣了說客前去找周赧王,認為他是天下共同的主人,誅除叛逆是他分內的事情,隻要他說一句話,列國都會俯首聽命的。周赧王怎麽也沒有料到,本以為自己已經被世界所遺忘了,今日竟然有人如此尊崇、尊敬他,一時之間,恍如隔世的那種威凜天下的氣勢,又重新回歸到了周赧王的身上。當然,周赧王如此,也是有自己的考慮的,他深知自己在諸侯心中的地位——用得著的時候,尊稱一聲“大王”;用不著時,自己去求他們,也不會有人會理睬自己。他知道,此時此刻,自己重新對諸侯有用了。更為重要的是,他在這一刻也有事求助於諸侯。原來,就在不久之前,前方傳來戰報:秦軍大軍集結,兵鋒所向直指韓國的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當然,假途滅虢之事,秦國也是很樂意做的,他們就是要借機滅掉周王室,控製天下巔峰權力的象征物——九鼎。(本章完)/04/0450/2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