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張良來投
字數:3631 加入書籤
陳嬰這兩萬人剛剛投靠項梁,英布也帶著人馬來投奔。英布,九江郡六縣(今安徽六安)人。據說當年有人給英布相過麵,說英布“當刑而王”,就是將來會先受刑,而後稱王。英布幾年後果然犯了法,受了黥刑。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然後用墨染,以在犯人臉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侮辱性痕跡。就因為這個,英布又被稱為黥布。別人受刑都難受,英布挺高興:“算命的當年說我‘當刑而王’,現在我受了刑了,看來富貴不遠了。”受了黥刑之後,英布被發配到驪山給秦始皇修墳。驪山刑徒幾十萬,五湖四海的英雄豪傑、大大小小的管事眾多。英布是個妙人,與這些人都套上了交情。瞅了個空子,英布居然帶著幾個好兄弟逃出來,拉幫結夥往來於長江之上,當了強盜。因為受到陳勝吳廣起義的感召,英布感到自己得富貴的機會來了,決定加入到推翻秦朝的偉大事業中。可是這時候英布手下隻有當初一起逃出來的幾個弟兄,想獨自起義、割據一方那是天方夜譚。因此,英布帶著兄弟們投奔了番君吳芮。番是地名,指的是番陽縣,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鄱陽縣。吳芮就是這番陽縣的最高長官。其他縣的最高長官都稱“令”,比如劉邦老家沛縣的最高長官就是沛令。那麽,吳芮為什麽稱作“番君”而不是“番陽令”呢原來,這個吳芮不是秦朝官方委派的官吏。當年秦始皇派兵攻打楚國,攻占楚國郢都(位於今湖北荊州城郊外的東北處),楚國王室逃亡到壽春(今安徽壽縣)。秦軍追擊楚王,沒顧得上整頓番越之地,造成了一大片權力真空地帶,以致當地匪患嚴重。春秋時期吳國開國之君泰伯的第二十九世孫吳芮主動站出來,組織鄉勇抵抗散兵、土匪,得到了百姓的一致擁護,勢力範圍北到安徽祁門,東到贛浙邊界,南到福建,西到都昌、鄱陽,人馬數萬,亦農亦兵。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天下皆反。為了穩定南方,安撫百越,秦朝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封吳芮為番君,想用這麽個稱號換一個不要錢的幫手。英布投奔吳芮之後,遊說吳芮參加反秦大事。吳芮不僅欣然同意,幫英布湊了數千人馬,而且認為英布是條好漢,能成大事,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英布。英布是秦末有名的名將,敢打硬仗。秦將章邯勢如破竹剿滅張楚之後,別人都不敢捋章邯的虎須,英布卻敢主動出擊,帶領著弟兄們在青波(今河南息縣與新蔡縣交界處)大破秦軍,順勢奪回了陳縣。一場大勝並沒有使英布頭腦發昏。他知道自己不是軍事統帥的材料,並不奢望挑翻秦朝、平定諸侯當皇上。因此聽說項梁占領會稽、陳嬰率軍歸附,英布當機立斷,也投靠了項梁。項梁轉眼間不費吹灰之力就成了擁有六七萬兵馬的強大陣營的領袖。實力大漲的他首先對張楚政權殘餘勢力發起攻擊,借口是“陳勝生死不明,秦嘉卻擅自擁立景駒為王”。真實目的是拓展領地、擴充軍隊、把隱患消滅在搖籃中。結果,秦嘉戰死,景駒在逃亡中被殺,部隊被項梁照單全收。項氏勢力從此開始在天下諸侯中占有了沉重的分量。項梁、項羽迅速崛起,帳下猛將如雲,手握精兵十萬。相比之下,沛公劉邦很淒慘,手下滿(本章未完,請翻頁)打滿算不到一萬人,老巢還丟了;剛找了棵大樹,沒等乘涼,被項梁砍倒了。人不可能一直走黴運。就在這段很倒黴的日子裏,劉邦與張良相遇了。張良的大名,可以說在後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中國曆史上有幾位被神化為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的神人:頭一位是西周的薑子牙,第二位就是西漢的張良,之後還有初唐的徐茂公、明朝的劉伯溫。張良以謀略著稱,算是一個謀士。他字子房,是戰國七雄韓國貴族後裔。張良的祖父張開地輔佐過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哀王,張良的父親張平輔佐過韓釐王、韓悼惠王,都是當時的相國。到了張良這一代,他還沒等到做官的年紀,韓國就被秦國滅了。秦始皇對張氏一族並不如想象中的那樣趕盡殺絕。《史記》記載:“韓破,良家僮三百人。”韓國滅亡了之後,張良家還有實力養著三百仆役。說明秦始皇並沒有對張家下手,不過也沒用張良做官。張良心裏自然是不甘心。且不說他自己做不成相國,韓國對張家也有知遇之恩,這正是國恨家仇,不能不報。因此,張良把家財全投入到反秦事業中,連親弟弟死,他都沒舍得花錢辦葬禮。不過根據史料來看,張良這些錢也沒花對地方,隻做出一件轟動全國的大案——錘擊案。公元前220年,始皇嬴政第三次出巡,目的地是現在的山東煙台市北邊。皇帝出遊自然是驚天動地。張良當時正在淮陽(今河南周口淮陽縣)學禮,得到這個消息,立即策劃了一場刺殺行動。他首先找了一個被稱為滄海君的人。關於這個滄海君是誰,是曆史上的一個謎。有人說可能是一個東夷領袖,有人說是東海的神仙,有人說是一個隱士的綽號。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位滄海君也是個反秦誌士。張良見到滄海君,請滄海君幫他找了位可靠的大力士,又打了個重一百二十斤的鐵錘,大概類似於現在體育競技中的鏈球。準備妥當之後,張良帶著大力士埋伏在了秦始皇此次東巡的必經之路——陽武博浪沙,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原陽縣城東郊,準備刺殺秦始皇。當時沒什麽情報機構,秦始皇對於危險一無所知,乘著鑾駕,在儀仗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地從博浪沙經過。就在這時,張良一聲命令,大力士掄起鐵錘,擲向儀仗中的一乘鑾駕。雖然秦始皇事先不知情,但是按照慣例,帝王出巡都會準備多乘帝王專用的鑾駕,帝王不一定坐其中的哪一乘,其他的空著,為的就是防備刺客。張良看見那麽多輛車,有點懵,也沒辦法湊到跟前挨個確認,隻能撞大運。結果,也不知道是張良沒猜對,還是大力士的準星有偏差,鐵錘砸在了沒人的鑾駕上。張良和大力士可沒管結果,鐵錘扔出去之後,兩人拔腿就跑。另一邊,儀仗隊頭一次遇襲,也很慌亂,錯過了捉拿刺客的時機。雖然是虛驚一場,但是秦始皇仍然震怒不已,命令全國戒嚴十日,搜捕刺客。那時候也沒有電話,隻能靠驛卒騎馬往來傳遞消息,不可能做到全國步調一致。因此,張良很容易就脫身了。張良一口氣逃到下邳,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邳州市,隱姓埋名藏了十年,成了遊俠。在下邳藏身的日子裏,據記載,張良遇到老神仙黃(本章未完,請翻頁)石公,演了一出“圯橋三進履”的戲,這是耳熟能詳的故事,毋庸贅言。末了,黃石公留下一本《太公兵法》,說讀好這本書,就能輔佐帝王成就霸業。說完,黃石公“嗖”的一聲憑空消失。天上神仙的瞬閃啊!《太公兵法》也就是《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共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文韜講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布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一共六十一篇,不到兩萬字。所謂“太公”,指的就是薑尚薑子牙。當初這本書上寫著是薑子牙所著,但是後世有人懷疑是其他人假借薑子牙的名義所著。根據發掘銀雀山漢墓考古發現,西漢初年就有《太公兵法》這部兵書了。至於這部書是否確實為薑太公所著,目前尚不可考。可以確信的是,所謂的神仙黃石公,那純粹是子虛烏有。可能確實有黃石公這個人,但絕對沒有這個神。之所以宣稱是神仙授書,不過是張良為了便於自己被人認可、得以晉身而製造的光環。反正當時沒第二個人在場,誰也沒辦法拆穿他。很可能,所謂的《太公兵法》就是張良在下邳藏身十年期間自己寫出來的。因為在此之前的典籍之中,從未有對《太公兵法》的記載,直到張良出山,這部書才橫空出世。張良為了使自己的治國思想被認可,假托是薑太公所作,可能性極大。在下邳藏了十年之後,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傳來。張良作為一個一直致力於反秦的人當然不能放過這個好機會,立即征募戰友。等張良好容易湊了百八十人,發現陳勝死了,好在秦嘉擁立景駒,重新豎起大旗。張良帶著湊來的一百多人啟程投奔景駒,半路上跟劉邦相遇了。劉邦這時候正好已經歸附了景駒,張良就直接加入了劉邦軍。劉邦一開始沒把張良當回事兒,給了張良一個廄將的職位,讓他負責管養馬。張良當然不能滿足於這麽一個職位,這一路上逮住機會就跟劉邦講兵法。劉邦是個納言的人,不管你什麽地位,隻要你說的他覺得有道理,他就采納,這一點是張良最喜歡的。張良認為劉邦有天命所歸的跡象,也不去見景駒了,一心要輔佐劉邦。景駒很快被反秦誌士項梁除掉,左右都是為了找個靠山,劉邦絲毫沒有“忠臣不事二主”的想法,決定順勢投靠項梁。為了表示誠意,劉邦帶著張良輕車簡從而至。項梁也聽說過劉邦這號人物,因此不僅接納了他,而且還撥給他五千人馬、十員大將,助他複仇。得了這五千人,劉邦麾下頭一次有了上萬兵力。這一陣子,劉邦的一切行動隻為了兩個字:報仇。以前是兵微將寡,奈何不了雍齒。這回總算是要兵有兵,要將有將了,劉邦一刻也等不得,立即發兵進攻豐城。豐城是個小城,兵力不多。劉邦大軍一到,豐城頃刻就被攻破。劉邦提著寶劍,兩眼冒火,帶著親兵滿城搜捕雍齒。然而雍齒見勢不妙,早就跑去了魏國。老家奪回來了,但是仇人跑掉了。劉邦憤恨不已,但也無可奈何。可是他可沒想到,雖然在秦末曆史上的第一場演出結束了,但是,雍齒是不會這樣就退出曆史舞台的。在戰火紛飛、屍橫遍野的秦末,雍齒的命真的很硬。那叫一個硬杠杠的!多少次逃離危難的。(本章完)/04/0450/2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