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北方的民族

字數:6628   加入書籤

A+A-


    李徹不滿道:“錢老怎麽這麽說,本王豈會如此好戰?”
    台下眾臣聞言,皆是暗自撇了撇嘴。
    您......還不好戰?
    這才幾年啊,奉國周圍都沒別的國家了......
    陛下讓您來關外是守邊疆的,您倒好,直接把邊疆幹沒了。
    李徹也知道自己這話有點沒說服力,微微歎息一聲:“再說了,皆是大慶人,慶人不打慶人。”
    錢斌問道:“那殿下準備如何攻略北地?”
    “父皇此舉,就是為了給未來鋪路,他在預作準備,應對關內可能發生的巨變!”
    李徹正色看向眾人:“父皇抽調了山海關和北方的兵力,我奉國通往大慶的道路已經打開,一旦國中生變,奉軍就可以長驅直入。”
    “父皇暗示到這個地步,若我還懵懂不知,豈非辜負聖心?”
    “與其被動等待,不如早做打算,先將北方四州之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至於如何掌控?”李徹看向李霖,“還需四哥出馬。”
    李霖一臉懵逼:“我?”
    “沒錯,四哥在北地威望甚高,此事非你莫屬。”
    “四哥率軍回到燕地,就駐紮在靠近四州的邊境要衝,要擺出隨時可以雷霆出擊的姿態。”
    “你的存在,你的兵鋒,就是對所有心懷異誌者最大的震懾!讓他們明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正所謂槍杆出政權,有兵在手一切都好說!”
    李霖聞言,雖然心中不舍,但還是分得清輕重緩急。
    但李徹的意思他也清楚,自己的確是最適合執行這項任務的人。
    自己在北方的威望和燕王身份,能極大減少當地勢力的抵觸情緒。
    “既是大事,為兄責無旁貸。”
    李霖再無猶豫,沉聲道:“老六你放心,四哥我別的本事沒有,帶兵最是在行,我這就回去點兵!”
    李徹微微頷首,繼續說道:
    “軍事威懾是基石,但真正掌控地方還需文治,這第二步,便是接管四州州府中樞!”
    “本王要從奉國官吏之中,挑選一批精明強幹、忠誠可靠之人,分赴幽、並、冀、青四州,接管州府衙門。”
    “重點是掌控錢糧、刑名、戶籍,不求立刻翻天覆地,但求政令暢通,關鍵位置必須換上我們的人。”
    諸葛哲遲疑道:“殿下,大規模更換地方主官,朝廷可會答應?四州世家,豈會甘心交出權柄?”
    李徹笑道:“本王自會上表父皇,以推舉賢能之士的名義索要官職,父皇他一定會‘欣然應允’的。”
    他頓了頓,聲音陡然轉寒:“至於那些世家大族......他們當然可以不答應!”
    “那就讓他們去問問,四哥駐紮在邊境的數萬鐵甲答不答應!問問本王手中的刀,答不答應!”
    “有兵在手,有大義名分,輪不到他們不同意!”
    “順我者,富貴可期;逆我者,家破人亡!”
    這番殺氣騰騰卻又邏輯清晰的話,讓廳內眾人精神大振。
    這行事風格很‘李徹’,看似霸道甚至有些糙,卻是直指核心問題。
    以絕對武力為後盾,輔以名分和大義,強行推進。
    在奉國崛起的道路上,一直應用這種簡單粗暴卻有效的方式,早已被證明是最佳選擇。
    “殿下英明!”諸葛哲率先躬身,“臣附議。”
    其他臣子也紛紛附和。常磐在一旁聽著,心中震撼不已。
    “好!”李徹大手一揮,雷厲風行,“人選之事,就交給諸葛先生了,明日此時本王要看到名單。”
    “臣遵命!”
    “四哥?”
    “在。”
    “點兵之事,刻不容緩。”李徹沉聲道,“所需兵員、糧草、軍械,持我手令,找兵部協調。”
    李霖頷首:“放心吧。”
    “其餘人等各司其職,全力配合。”
    李徹言簡意賅地分發了任務,隨後擺了擺手:“散了吧,其餘事情明日再議。”
    眾人紛紛行禮告退,步履匆匆。
    唯有楊忠嗣還留在原地,似乎沒有出去的意思。
    李徹看出來這位老帥肯定有事情找自己,便開口道:“楊帥暫且留步。”
    楊忠嗣對上李徹探究的目光,默默站定。
    待最後一位官員的身影消失在殿門外,屋內隻剩下君臣二人。
    “楊叔,”李徹換了更親近的稱呼,“剛剛我看您心事重重,北疆可是出了什麽變故?”
    “室韋已滅,狼煙盡熄,北境理應海晏河清,何事能讓您如此憂心,甚至不惜親自趕回奉天?”
    楊忠嗣歎了口氣:“果然,什麽都瞞不過殿下您的眼睛。”
    李徹心中一凜,預感成真:“坐下說,究竟何事?”
    楊忠嗣也沒客套,坐在李徹身旁聲音低沉地開口:
    “室韋覆滅後,北境確已無大患,再往北便是人跡罕至的極寒之地,我國輿圖亦是一片空白。”
    “然守土職責所在,末將不敢懈怠,仍定期派遣精銳斥候小隊,沿邊境向外探索,一則繪製地圖,二則防患於未然。”
    他頓了頓,語氣驟然變得沉痛:“就在十日前,一支百人斥候連隊,深入北地三百裏後,徹底失去了音訊。”
    “按例,他們早該返營複命。”
    聽到這裏,李徹的指尖無意識地在扶手上敲擊了一下。
    一支經驗豐富的百人隊,無聲無息地消失?
    這絕不尋常。
    “末將立時派出了數支精騎搜尋隊,循著他們最後傳回的方位深入探查。”
    楊忠嗣的拳頭微微攥緊:“結果在更北的一片巨大冰湖邊緣,他們發現了一支龐大的軍隊!”
    “龐大?”李徹追問,“規模如何?是室韋殘部?還是……”
    楊忠嗣搖頭,臉上浮現出前所未有的警惕之色:“絕非我朝所知的任何部族,大約有一萬餘人。”
    “那些人......長相奇詭,皮膚異常白皙,身材高大魁梧,發色多為淺黃或棕褐,眼窩深陷,眸色有藍有灰,與北胡、室韋乃至我慶人相貌迥然不同。”
    他加重了語氣:“他們以騎兵為主,甲胄製式古怪,馬匹也異常高大。”
    “更令人心驚的是......他們手中也持有火器,雖不及我奉軍新銳燧發槍精巧,但確鑿無疑是火銃,且數量不少!”
    李徹心中一沉,雖然早有預感,但楊忠嗣的話,還是讓他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這形象......顯然不是東亞人種。
    “可曾接觸?”李徹的聲音依舊平穩。
    楊忠嗣搖頭道:“搜尋隊未敢輕舉妄動,遠遠觀察後便迅速撤回。”
    “對方似乎也極為警惕,營盤紮得極穩,斥候遊弋範圍很大。”
    “雖無直接證據表明是這支外邦軍隊襲擊了我斥候隊,但......”
    老帥的目光變得冰冷:“殿下,直覺告訴末將,除了他們外,那片區域再無第二支力量,能讓我一支百人連隊瞬間覆滅,連一個報信的都沒能逃出來!”
    殿內陷入一片壓抑的寂靜。
    李徹靠在椅背上,雙眼微闔,手指在扶手上輕輕敲擊著。
    廣袤的西伯利亞凍土,冰原上崛起的國家,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無非就是那群斯拉夫人。
    是莫斯科公國,俄羅斯帝國,還是沙皇俄國?
    他們擴張的觸角,竟如此之快,已經延伸到了遠東區域!
    片刻後,李徹睜開眼:“楊叔所言有理,此等規模、裝備的軍隊,絕非尋常部落。”
    “然其根基必不在北方之地,否則兩國邊境早該摩擦不斷,不會至今才驟然相遇。”
    李徹站起身,踱了兩步,決斷道:“先增派哨探,日夜監視,若其安分守己,暫不理會。”
    “若其膽敢越境半步,哪怕隻是試探,無需請示,即刻出兵剿滅之!”
    “殿下英明!”楊忠嗣立刻抱拳領命。
    然而,他並未起身告退,依舊保持著躬身的姿勢,沉默著。
    李徹何等敏銳,立刻察覺到了老帥的異樣。
    他轉過身,看著楊忠嗣緊抿的嘴唇,恍然道:“楊叔,您心中終究是意難平。”
    楊忠嗣抬起頭,這位鐵血老帥的眼眶竟有些發紅。
    “殿下明鑒!那百名兒郎......皆是北疆的好種子。”
    “尤其是那連長......十五歲便跟著末將在西域作戰,多少次死裏逃生,身上刀疤箭創不下十處。”
    “我答應過他,打完室韋就讓他回家娶妻生子,侍奉老母......如今,卻連屍骨都尋不回來......”
    楊忠嗣深吸一口氣,強壓著翻騰的情緒:“末將知道,軍國大事,當以大局為重。”
    “若無實據便擅開邊釁,恐陷殿下於不義。”
    “可一想到那些孩子們,冤死在那群來曆不明的白皮鬼手裏,末將這心裏像有把鈍刀子來回割!”
    看著眼前這位老帥,為了枉死的部下痛徹心扉,李徹心中也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他走到楊忠嗣麵前,輕輕拍了拍老帥堅實卻微微顫抖的臂膀。
    “楊叔,您錯了。”
    楊忠嗣愕然抬頭:“殿下?”
    李徹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我們嘔心瀝血發展奉國,鑄造強軍,是為了什麽?”
    “不是為了在蠻夷麵前講什麽‘師出有名’,是為了讓我奉國子民,腰杆子能挺得筆直!”
    “是為了讓四方蠻夷,聽到奉字,便心生敬畏,不敢側目!”
    “證據?重要嗎?”
    他直視著楊忠嗣震驚的雙眼,一字一句:
    “我奉軍如今兵強馬壯,火器精良,將士用命,國庫充盈!”
    “我們的腰杆子,夠硬!”
    李徹微微前傾,聲音壓得更低:
    “所以,您心中若有不忿,若覺得那支外邦軍隊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我奉國的威脅和冒犯......”
    他頓了頓,臉上那抹冰冷的笑意徹底綻開:
    “那便出兵,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