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稱帝
字數:4035 加入書籤
曹丕於朝堂之上,鄭重宣布休養生息之決策。盡管部分將領滿心不甘,然主公之令如山,亦隻能遵從。
自那以後,魏國境內農事大興,水利工程紛紛動工。廣袤農田之間,百姓辛勤勞作,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在曆經長久戰亂之後,百姓終於迎來了一段相對和平穩定的生活,魏國的國力也在這悄然之中,如春日之苗,漸漸恢複。
在這一時期,司馬懿愈發受到曹丕的重用。司馬懿此人聰慧過人,心思縝密,對於天下局勢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洞察力。他時常與曹丕密談,所獻之策往往獨具匠心,見解獨到,因而深得曹丕的賞識。
一日,司馬懿獨自入宮求見曹丕。待左右之人退下後,司馬懿神色凝重,上前說道:“主公,如今天下大勢已然明晰,漢室衰微,名存實亡。自董卓之亂起,漢室便已無力掌控天下大局。如今我大魏根基穩固,民心歸附,主公為何不順天應命,取而代之呢?”
曹丕聽聞此言,心中猛地一驚,然麵上卻不動聲色,說道:“仲達,此事絕非小事,若貿然行事,恐怕會遭天下人非議啊。”
司馬懿向前一步,拱手說道:“主公,自古以來,朝代更迭皆是順應天時。如今漢室氣數已盡,而主公雄才大略,深得民心。若能登上帝位,必定能夠開創一番太平盛世,讓百姓安居樂業。況且,如今蜀、吳皆已稱帝,倘若我大魏仍舊奉漢室為正統,在名義上便已然落於下風了。”
曹丕陷入了沉思,其實他心中早有稱帝的念頭,隻是一直有所顧慮。如今司馬懿之言,恰似一把鑰匙,正中他的心思。但他依舊有些擔憂地說:“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朝中大臣們未必都會支持。”
司馬懿微微一笑,自信滿滿地說道:“主公放心,朝中諸多大臣皆對主公忠心耿耿。隻要主公下定決心,臣自會去說服眾人。況且,如今魏國上下一心,隻要主公一聲令下,大事必成。”
在司馬懿的不斷勸說之下,曹丕終於下定了決心。此後,司馬懿便在朝中暗中活動,聯絡支持曹丕稱帝的大臣。他先是找到了華歆、王朗等德高望重的老臣,向他們闡明了曹丕稱帝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這些老臣本就對漢室沒有多少忠誠可言,又見司馬懿說得在理,便紛紛表示支持。
而後,司馬懿又聯合了曹真、曹休等武將,他們對曹丕忠心不二,在得知主公有意稱帝後,皆表示願意全力擁護。一時間,朝中支持曹丕稱帝的聲音越來越高。
與此同時,司馬懿還安排人在民間散布祥瑞之兆,說黃河之中現黃龍,魏國宮殿之上有鳳凰棲息,暗示曹丕稱帝乃是天命所歸。百姓們本就飽受戰亂之苦,渴望有一位強大的統治者能夠帶來和平與穩定。如今聽聞這些祥瑞之事,心中也漸漸對曹丕稱帝一事不再抵觸。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曹丕在許昌舉行了盛大的登基儀式。這一日,許昌城張燈結彩,皇宮前的廣場上聚集了眾多文武百官與百姓。曹丕身著華麗龍袍,頭戴璀璨皇冠,在眾人的簇擁之下登上了皇位。他俯瞰台下歡呼的人群,心中感慨萬千。
“朕今日登基,是為魏文帝。自即日起,改元黃初,大赦天下。”曹丕的聲音在廣場上久久回蕩,宣告著一個新朝代的開始。
曹丕稱帝之後,大力整頓朝綱,推行一係列改革措施。他重用人才,加強中央集權,使得魏國的政治愈發清明,國力也進一步增強。而他與司馬懿之間的關係也愈發緊密,司馬懿成為了他最為倚重的大臣之一。
隨著曹丕稱帝,天下局勢愈發錯綜複雜,三國之間的爭鬥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一場更為激烈的風雲變幻即將在這片亂世之中展開。
彼時,洛川正在宛城協助關羽處理各項事務,忽然接到劉備的緊急詔令,命他即刻返回成都。洛川不敢有絲毫耽擱,匆匆與關羽告別,快馬加鞭踏上歸程。
數日後,洛川風塵仆仆地抵達成都。稍作休整之後,他便前往丞相府拜訪諸葛亮。此時的諸葛亮正在府中研讀各地軍情戰報,聽聞洛川前來,連忙起身相迎。
“洛川啊,你可算回來了。”諸葛亮微笑著說道,眼神之中透著幾分欣慰。
洛川拱手行禮,急切地問道:“丞相,主公如此匆忙召我回來,可是有什麽要緊之事?”
諸葛亮微微歎了口氣,說道:“你還不知吧,曹丕已然稱帝,改元黃初。這消息傳來,整個蜀漢上下都震動了。”
洛川聞言,心中一凜,憤慨道:“竟有此事!曹丕此舉,無疑是公然篡漢,實在是可惡至極。”
諸葛亮點點頭,神色凝重地說:“如今局勢複雜,我們必須商討出應對之策。曹丕稱帝後,魏國上下必定會更加團結一心,對我們蜀漢來說,這是個極大的威脅。”
洛川沉思片刻,說道:“丞相,以我之見,曹丕稱帝雖然看似風光無限,但其實也給了我們蜀漢一個機會。”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哦?你且說說看。”
“曹丕篡漢,天下人皆知其逆賊行徑,必定會有許多忠義之士對其不滿。我們蜀漢一直以興複漢室為己任,此時正可借此機會,昭告天下,譴責曹丕的罪行,凝聚人心。”洛川目光堅定地說道,“而且,我們也應當考慮主公進位稱帝之事。”
諸葛亮撫須頷首,“我也正有此意。如今漢室已亡,若主公不稱帝,我們在名義上便難以與曹丕抗衡。隻有主公進位,才能繼續扛起興複漢室的大旗,號令天下。”
兩人正說著,劉備派人來請他們前往宮中商議要事。洛川與諸葛亮對視一眼,便一同前往皇宮。
在宮中,劉備一臉怒容,拍案而起,怒道:“曹丕豎子,竟敢篡漢稱帝,實在是欺人太甚!孤恨不得立刻興兵討伐,將其碎屍萬段,為漢室報仇雪恨!”見諸葛亮和洛川進來,劉備急切地問道:“二位,孤欲興兵討賊,你們意下如何?”
諸葛亮上前一步,說道:“主公,興兵討伐曹丕,乃是正義之舉。但如今我軍剛剛拿下宛城,根基未穩,且糧草軍備尚未完全充足,此時貿然出兵,勝算不大。”
洛川也接著說:“主公,丞相所言極是。再者,我們此時應當先解決名分問題。曹丕稱帝後,天下局勢大變,主公若不進位,我們在與曹魏的對抗中便會處於劣勢。”
劉備皺了皺眉頭,說道:“孤一直以興複漢室為目標,若稱帝,豈不是違背了初衷?”
洛川耐心解釋道:“主公,如今漢室已亡,曹丕篡漢自立,我們稱帝並非是為了個人私欲,而是為了延續漢室正統,為天下百姓謀福祉。隻有主公稱帝,才能讓天下人看到我們興複漢室的決心,也才能更好地凝聚各方力量。”
劉備聽後,神色猶豫,說道:“孤德薄才疏,恐難以擔當此重任,稱帝之事,還需再議。”
眾臣紛紛跪地懇請,劉備推辭不過。然而,待眾人再次提及此事,劉備又道:“如今蜀漢初定,百廢待興,孤應先致力於治理國家,稱帝之事,還是暫緩吧。”
但諸葛亮、洛川等一眾臣僚依舊堅持,言辭懇切。劉備第三次推辭:“天下尚未安定,百姓仍在受苦,孤若此時稱帝,恐遭人詬病。”
然而,眾臣心意已決,再三勸說。劉備見此情景,長歎一聲,最終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既然諸位如此堅持,孤便順應天命,進位稱帝。但孤也不會忘記興複漢室的重任,待時機成熟,定要討伐曹丕,還天下一個太平。”
於是,在諸葛亮和洛川等人的籌備下,劉備開始緊鑼密鼓地為稱帝事宜做準備。
而此時的天下,因為曹丕的稱帝已經暗流湧動,蜀漢的稱帝之舉無疑將再次掀起驚濤駭浪,三國之間的爭鬥愈發激烈,未來的局勢充滿了變數和挑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