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臨卦、震卦

字數:4998   加入書籤

A+A-


    ……
    扶鸞請仙的功效,就是能根據立盤進行邏輯推演。
    吳文一邊通過鶴形拳凝聚體內內勁,一邊腦海中開始分析得到的卦象圖案。
    可惜,他還是學藝不精,琢磨半天也沒有參透出任何一點有用的信息,更不用說推演了。
    但吳文卻並沒有氣餒,因為他參悟不出來,並不代表別人看不出來。
    他,可是有師傅的。
    修煉了大概一個時辰,吳文停止下來。
    此刻他隻感覺到心裏有點發慌,這是身體能量消耗過大,出現了低血糖的情況。
    對於這種狀況,他早有預料。
    來到睡覺的房間,端起一碗糖水喝下,然後取出早就準備好的養血丹,吃下一顆補充氣血。
    隨後,躺到床上休息。
    一覺睡到大天亮。
    起床洗漱一番,精神抖擻地出門。
    在街邊吃點東西,隨後便來到東宮。
    一進入藏書閣。
    吳文就去往四層閣樓。
    隻見李淳風正在鑽研渾天儀。
    “來啦!”
    看到吳文前來,李淳風隨口打了聲招呼。
    吳文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直接坐到調案前看書,而是站在李淳風後麵,怕打擾他思考問題,所以一直沒有出聲。
    “有什麽事嗎?”
    過有一段時間,李淳風才開口問道。
    “師傅,我有個問題想請教您一下。”吳文回答。
    “什麽問題?”
    李淳風暫時停止思考,來到條案前坐下。
    吳文拿出他準備好的圖紙,攤放在桌子上。
    看著眼前這個立盤布局,李淳風立馬俯下身子鑽研起來。
    “陰陽交融,五行相生,八卦交織,妙,妙,妙!這卦形你是從何得來?”
    “回師傅,我是根據自身立盤,通過脈象的方式,繪製而來!”吳文回道。
    “還可以這樣?”
    李淳風頗為驚訝,他以前還真沒想到,立盤還可以這樣立。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對啊,我怎麽沒想到!”
    他突然仿佛想到了什麽,整個人頓時變得興奮起來。
    “師傅,這能解嗎?”吳文提醒問道。
    “能解,如何不能解!”
    “來,你坐下,為師好好給你講解一下,這副卦的奧妙。”
    吳文順勢坐下,側耳傾聽。
    李淳風指著紙上內容說道:“首先,要從整體來看。
    這卦的卦象,總體上用一個字就可以概括:諧!”
    諧!吳文聞言,口中喃喃自語。
    李淳風繼續說道:“在這個卦象中呈現出來的,是天地混合的景象。
    這也就意味著,陰陽、五行、八卦的和諧共存、相互作用。
    天代表陽剛,而地代表陰柔,當天地的力量在卦象中交織在一起時,就形成了一種既對立又統一、既矛盾又和諧的局麵。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這種局麵,象征著萬物的生成、發展與變化過程……”
    李淳風循循善誘地為吳文講解著這幅卦象。
    同時,他拿起筆,在另一張空白紙上,將自己解答出來的內容描繪下來,最終又形成了另一幅卦象:臨卦!
    臨卦,在《易經》中代表著麵臨、降臨之意,象征著一種新的開始或者即將發生的事情。
    這正好預示著,吳文修煉內勁之意。
    “如何?聽懂了嗎?”
    解答完後,李淳風抬頭看向吳文問道。
    “嗯!”吳文點點頭。
    雖然解答的內容中還有一些不是很理解,但吳文已經將內容全都記下了,等一下可以自己先思考思考,若是想不出來,再來詢問。
    李淳風欣慰地露出笑容。
    將桌上的圖紙輕輕遞給吳文,囑咐他再拿下去好好觀看,繼續深入參詳。
    “謝師傅教導!”
    案桌前。
    吳文仔細端詳著卦象,陷入沉思。
    不知不覺間。
    已過了晌午。
    他離開藏書閣,離開東宮。
    下午,吳文已不打算再回藏書閣,而是直接回到家中。
    將帶回的兩張圖紙放好。
    他又從床上翻出另一張卦形圖紙,鋪在一旁。
    考慮問題得全麵。
    他以身為盤,自然也要將對自身產生影響的身外環境也納入考慮範圍。
    靜電場:是電荷不動、電量不變時產生的電場。
    這一張卦型圖紙,就是吳文將靜電球產生的電場帶入到卦盤中所得。
    經過一番分析。
    也形成一個卦象,隻不過這個卦象有點四不像,他有些看不懂。
    一手拿起這個奇怪的卦象,一手又拿起臨卦的圖紙。
    一個是身外環境產生的卦象,一個是身內形成的卦象。
    吳文順手將它們放在一起。
    突然,他發現臨卦竟然變成了震卦!
    心中頓時一驚。
    “這還真是奇妙!”
    吳文連忙坐下,全神貫注地研究參悟起來。
    身體、靜電球、生物電、靜電場、靜電效應、內勁……
    這些看似不搭杆的東西,能夠相互聯係起來,乃是因為它們之間產生了和諧共振。
    這從卦象上也能夠看得出來。
    “臨卦”象為兩個震體重疊在一起,表明這兩個震體的振動頻率是一致的。
    “臨卦”變為“震卦”,是把這兩個震體一分為二。
    一個在內,一個在外;一個在上,一個在下。
    出於外而在上者,其為振源。
    居於內而在下者,為共振體。
    兩個震體形成共振現象。
    這也就是震卦的爻辭:“振於外而共振於內,振於上而共振於下。”
    —
    雖然吳文通過靜電效應能加快內勁的修煉,但他其實對修煉速度還不是很滿意。
    如今他又深入了解到身體與靜電場的奧秘,自然想著再為內勁的修煉提提速。
    “接觸靜電球,隻是相當於將自身置於靜電場中,被動地受環境影響。”
    “若是能化被動為主動,那修煉速度肯定能夠更快!”
    可惜,吳文的這個想法雖好,但在他苦思冥想之下,卻找不到什麽辦法能將這被動轉化為主動。
    眼看著外麵的太陽落山,吳文打算暫時不再糾結這個問題。
    想不出來就不要鑽牛角尖!
    等到明天去藏書閣中找找看,想必能在其中找到答案,或者是找到什麽思路。
    於是,他吃點東西填肚子,然後來到練功房,將今天的修煉任務完成。
    隨後,洗漱一下,便躺在床上沉沉地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