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行醫、積累
字數:5474 加入書籤
……
才第二天。
天剛亮。
咚咚咚咚!
戰鼓就敲響,軍隊開拔。
受醫師身份的優待,吳文和祝九爺並不用走路,而是坐在糧車上,跟隨後軍輜重隊一起行進。
軍隊的行軍模式和吳文想象中的不一樣。
並非是他曾在影視劇中看到過的那種眾人排列成方陣。
而是所有人站成兩排,形成一條長龍,猶如千足之蟲一樣在道路上緩慢前行。
吳文所在的這個兵營,人數大概隻有三千左右。
可即便如此,身處後軍的吳文,在啟程動身時,就已經看不到隊伍的前頭。
對此,吳文不由猜想,若是上萬甚至是十萬大軍開拔,那會是什麽樣的景象?
旌旗飄飄,綿延數十裏?
隊伍晃晃悠悠地一直走到下午。
才大概走了三十裏。
雖然天色還早。
但此刻已經到了安營的時間。
火頭軍生火做飯。
祝九爺也讓兩個民夫幫忙架起一口鍋,然後在鍋中熬煮起一鍋草藥湯。
吳文看著鍋中的藥湯,其中的草藥都是些非常普通常見的,如蒲草、車前草等。
“九爺,這是幹嘛呢?”吳文疑惑地問道。
“這是行軍湯,行軍過程中,士兵身體多會出現各種問題,如腿部水腫、拉肚子、體虛無力等問題,這行軍湯正是應付這些問題的良藥!”祝九爺回答。
聞言,吳文仔細打量鍋中正在熬煮的草藥。
蒲草:緩解水腫。車前草:利尿清熱。金銀花:清熱解毒。甘草:調和藥性。黃芪:補氣固表,增強體力……
不多時,鍋中的草藥湯便開始咕嚕咕嚕地翻滾起來。
就在這時,一個士兵捂著肚子,一臉痛苦地走了過來。
“醫師,你快幫我看看,我的肚子有點不舒服!”
祝九爺隻是瞥了他一眼,沒有多問,便用空碗從眼前的鍋中舀出一碗湯藥遞給他。
“喝吧!”
士兵接過藥碗,吹了吹熱氣,大口大口地喝起來,喝完後便自行離開。
接下來,軍營中隻要是來找祝九爺看病的士兵,他都會讓對方喝一碗他熬的這一鍋湯藥。
無論士兵是哪裏不舒服,得了什麽病,反正就是這一副湯藥。
吳文一直在旁邊觀察著。
他發現,其實有些士兵的疾病,並不是行軍湯能夠治愈的。
“等一下。”吳文突然開口。
“有什麽事嗎?”一位剛喝過湯藥的士兵疑惑地問。
“你過來,讓我給你把脈診治一下。”吳文對他招手道。
聽到這話,士兵先是一愣,隨後臉上露出喜色,快步走上前來伸出手。
對他來說,能得到醫師的把脈診治,實在是一件難得的好事。
吳文輕輕地將手指搭在他的脈搏上,閉目凝神,仔細診斷起來。
根據他的判斷,雖然九爺的湯藥對這位士兵的病情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效果並不顯著。
想要徹底治愈,還需另開方子。
然而,這是在軍營之中,條件有限。
不過,吳文自有辦法。
他從懷中取出隨身攜帶的銀針,先在火上燒灼消毒,然後便在士兵的身上施針。
一番施針後,這位士兵頓時感覺身體輕鬆了許多。
“好了!”
“多謝小郎君!”士兵高興地道謝。
此時,另一位前來喝藥的士兵見吳文為前一人把脈診治,也好奇地湊上前來問道:“小郎君,能不能也幫我看一看?”
“當然可以!”吳文微笑著點點頭。
這位士兵聞言,立馬伸出自己的手。
藥鍋旁,祝九爺默默注視著吳文的一舉一動。
此人的問題並不嚴重,行軍湯就能治愈,所以吳文並不用為其施針。
“你的身體沒多大問題。”吳文說道。
“是嗎?多謝小郎君!”士兵聞言,臉上露出笑容。
有一就有二,陸陸續續地,後麵前來的士兵見吳文給人把脈診斷,都紛紛湧了上來,吵嚷著要讓他也給自己看一看。
“安靜!”
祝九爺見狀,大聲嗬斥了一句。
“兵營軍規,誰敢在這裏搗亂!”
一聽提到軍規,所有人立刻安靜下來,甚至自覺地排起了隊。
吳文看向祝九爺,心中暗自讚歎:沒想到九爺還有如此威嚴的一麵。
接著,吳文不辭辛勞地為所有士兵診斷。
“多謝小郎君!”
每一位受過吳文治療的士兵,都會當即感到身上難受的感覺減弱,然後發出由衷的感謝。
“到我了!”
見此情景,排在後麵的士兵越來越迫不及待地希望得到吳文的診治。
天色逐漸變暗,可人數實在是太多了。
即便吳文加快速度,還有不少人在排隊等候。
“你們這是在幹什麽!”
這時,一位校尉巡查至此,大聲問道:
“天快黑了,你們不回營休息,還在這裏做什麽!”
“回校尉的話,我們是來看病的。”一個士兵趕緊解釋道。
校尉眉頭一皺,看向祝九爺和吳文:“看病?怎麽這麽多人排在這?你們不知道軍營裏有規矩,晚上要按時回營休息嗎?”
“回去!”
校尉一聲命令,排隊的眾人立馬散離回營。
“你叫什麽名字?”校尉伸手指著吳文問道。
“回校尉的話,我叫吳文!”吳文回答道。
“吳文!你的醫術很好嗎?”校尉繼續問道。
“回校尉的話,我的醫術還可以!”吳文不卑不亢地回答。
見吳文一副沉穩的樣子,校尉收起了嚴肅的表情,反而微笑著滿意地點點頭。
他走近前來,拍了拍吳文的肩膀:“不錯,身子骨挺硬朗的。下次注意一點,不要擾亂軍營的秩序!”
“校尉放心,我記住了!”吳文恭敬地回答。
隨後,校尉並沒有再多說什麽,轉身離開。
夜幕降臨。
除了守夜的士兵,其他人全部回營休息。
營帳內。
吳文和祝九爺也分別躺下休息。
第二天。
天還沒亮,兵營就開始忙碌起來準備起營。
等到出發時,太陽剛好升起,隊伍又開始晃晃悠悠地前進。
行軍的過程是枯燥無味的。
坐在糧車上的吳文,和一旁的一個民夫攀談起來。
“這位兄弟,你叫什麽名字?家是哪裏的?”
對方樂嗬嗬地回答:“我叫牛大,家是萬年縣牛家村的。”
“哦,牛家村的。我叫吳文,是祝家村的,離牛家村並不是很遠。”
“……”
兩人有一句沒一句地交談著,時間過得很快,又到了停下安營的時候。
所有人開始忙碌地各司其職,祝九爺也著手架起鍋來,熬煮湯藥。
就在這時,昨天因為人太多沒排上隊、感覺到身體不舒服的士兵,早早就來到這裏,想要接受吳文的診治。
“所有人不要亂,排好隊,不然小心軍棍伺候!”祝九爺在一旁維持秩序。
吳文則樂此不疲地為這些人診治。
他可不單單是發善心,不辭辛勞地忙碌,而是這些人在他的眼中,都是活生生的素材。
每治療一個,不僅能讓他之前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還能收集到大量的信息,以做參考。
也正因如此,他在兵營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