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氣旋

字數:4444   加入書籤

A+A-


    ……
    三天時間轉瞬即逝。
    吳文通過這幾天的苦修,終於將鶴形舞再次進行改良,並且還創出了一種極強的攻擊手段:鶴八擊。
    院落中。
    伴隨著清晨的朝陽。
    吳文修煉著他剛剛創出來的鶴八擊。
    隻見他先是練著鶴行舞,身形輕盈飄逸,周身緩慢地凝聚出一個微弱的氣旋,仿佛將周圍的空氣都牽引過來。
    突然,他雙臂展開,如鶴翅扇動,凝聚氣勁,猛然前揮。一股勁風直撲前方,帶著淩厲的氣勢。
    這是第一擊:鶴翅展擊。
    隨後,他身形一閃,宛如靈鶴捕食,食指如鶴喙般尖銳,迅速點刺出去。動作敏捷而準確。
    這是第二擊:鶴喙點刺。
    接著,他身形旋轉,帶動周圍氣場,形成一股旋風。旋風呼嘯著向前席卷而去,氣勢磅礴,仿佛要將一切阻擋都撕裂開來。
    這是第三擊:鶴舞旋風。
    腳步一蹬,吳文如鶴踏雲霄,力量瞬間爆發。整個人騰空而起,腳下的地磚直接碎裂出蛛網狀的裂紋,顯示出驚人的爆發力。
    這是第四擊:鶴步蹬踏。
    運足氣勁,深吸一口氣,猛然間發出一聲震天動地的鶴鳴。音浪如波,衝擊向前,帶著強大的氣場震撼力。
    這是第五擊:鶴鳴震魂。
    接著,吳文雙臂如鶴翼般展開,猛然拍擊。氣勁如潮,向前洶湧而去。
    這是第六擊:鶴翼拍擊。
    然後,他身形如鶴翱翔,迅速突襲。攻擊迅猛而出其不意,讓人防不勝防。
    這是第七擊:鶴翔突襲。
    最後,吳文凝聚全身氣勁,宛如鶴鳴九霄,一飛衝天。於一瞬間,他整個人猛撲上前,爆發出絕殺一擊。
    這一擊匯聚了他所有的力量,足以摧枯拉朽,勢不可擋。
    這就是第八擊:鶴形絕殺。
    收勢而立。
    對於這八擊,吳文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就在這時,一直在一旁觀賞的富貴,忍不住稱讚起來:“公子,您這門功夫,可真是太厲害了!”
    “好好練,等你什麽時候青蛇功練出內勁了,我就將這鶴形舞傳授給你。”吳文笑著對他鼓勵道。
    聞言,富貴堅毅地點點頭,眼神中充滿了憧憬。
    吳文抬頭看看天空,時間差不多了,該去參加李世民的登基大典。
    雖然儀式是在下午舉行,但是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準備起來了。
    說來也有趣,李世民的登基大典並不是在宏偉壯麗的太極宮殿中舉行,而是在相對簡樸的東宮。
    當吳文和楊二狗一起來到東宮時。
    發現宮殿內並沒有過多的裝飾,隻是簡單地掛起了一些紅綢、燈籠和各種儀仗等東西,以增添喜慶的氣氛。
    然而,盡管布置簡陋,卻處處透露出一種莊重和肅穆的氣息。
    隨著漫長的等待,登基儀式終於隨著李世民的到來而開始。
    和吳文曾在電視劇上看到的皇帝登基大典不同。
    李世民的這個上位過程,真的就隻是一個過場。
    身穿龍袍,坐上龍位,對著百官宣讀禪讓詔書,隨後就是百官朝見,然後儀式就宣告結束。
    吳文跟在眾人後麵走完流程,心中不禁感歎這儀式的簡樸與務實。
    登基大典結束後,他也正式被任命為右武衛中郎將。
    結束之後。
    吳文立馬回到住宅。
    他還要繼續修煉,沒時間去和那些文武百官拉扯近乎。
    接下來的幾天。
    隨著,吳文在對周身氣場的深入研習。
    他發現,氣場其實可以作為評判一個人實力強弱的標準。
    通過觀察個人對周圍氣場影響的大小、深度、幅度等因素,能夠間接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實力水平。
    例如,吳文如今自身的力量爆發時,最大能夠影響到周身三米的範圍,而實際能夠精準駕馭的範圍是一米。
    這個範圍就可以作為一個標準,用來衡量他的實力。
    之後在遇到敵人時,他就可以通過對比雙方的氣場範圍,從基礎上判斷雙方之間的實力差距。
    除此之外。
    吳文還有一個發現。
    利用周身的氣場盤,其實可以運用它進行修煉。
    就像他在練習鶴形舞時,能夠在周身凝聚出一個氣旋。
    這個氣旋就像一個漩渦,能夠吸收周圍環境中的微量能量,然後通過諧振的方式傳遞給他。
    然而,由於這個氣旋吸收來的能量實在是微乎其微,與吳文運用靈丸修煉的效果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就像是,一個如同地上的螞蟻在慢慢爬行,另一個則是開著汽車在飛速奔跑。
    因此,對於這個發現,吳文隻是稍微關注了一下,並沒有在上麵浪費太多的精力。
    —
    就在吳文還在潛心修煉的時候。
    大唐北邊,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
    突厥頡利可汗率領二十萬騎兵南下,攻下了高陵,直逼長安而來。
    東宮麗正殿內,剛剛登基不久的李世民看著邊關送來的急報,臉色逐漸變得陰沉。
    他猛地將手中的急報摔到地上,暴怒而起,大聲喊道:“該死的突厥,該死的頡利!”
    失去了邊關屏障,二十萬騎兵一馬平川,直撲長安,根本無法抵擋。
    一時間,宮殿內文武官員議論紛紛。
    “陛下,為今之計,最好的方法就是與突厥人議和,以錢帛打動他們。”一位大臣提議道。
    “陛下,微臣請求出戰,誓與那突厥人拚個你死我活。”一位武將挺身而出,語氣堅定。
    “陛下,微臣以為當堅守待援,長安城城牆高大堅固,即便突厥有二十萬騎兵,短時間內也攻不進來。隻要等各地的兵馬到來,那突厥人自然會退去。”另一位大臣提出了堅守的策略。
    ……
    聽著眾人的諫言,李世民沉默不語,心中權衡著利弊。
    議和是最佳的方案。
    因為以長安如今的兵馬,硬打肯定是打不過的。
    而如果倚仗長安城的城牆堅守,等待各地兵馬前來救援,那突厥人也不傻,肯定會借此機會繼續南下,大肆劫掠中原,那造成的損失將不堪設想。
    然而,議和也是一門學問。
    李世民明白,他不能就這麽直接去議和,否則隻會讓對方獅子大開口。
    因此,他需要先打一場勝仗,露露牙,讓突厥人見識到大唐的厲害,然後再坐到談判桌上,與他們進行議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