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切腹自盡?

字數:3732   加入書籤

A+A-




    當天中午,國技館。
    杜笙即使進入接待區,還能清晰聽到外麵喧鬧的聲浪。
    “笙哥,今天不僅有數十家內媒體前來報道,更有數百名華人前來支持,盛況空前啊!”
    張浩龍興奮說道。
    “幾百人?看來有不少拳迷專程趕來。”
    作為亞洲頂級的格鬥賽事發布會,這樣的規模和聲勢對杜笙來說,無疑是一次新的挑戰。
    “笙哥,稱重結束後,魔裟鬥可能會找你的茬。”
    搜集到相關情報的馬姚偉,特意給予杜笙一些忠告:
    “這是稱重儀式的常見套路,畢竟你之前在《武林》這樣虐揍佐藤嘉洋,作為好友的他很可能會有所回應。
    你最好保持冷靜,不要被他的挑釁影響。”
    他知道這場發布會除了宣傳賽事外,也是雙方拳手展示自己形象的重要時刻。
    在媒體和觀眾的注視下,雙方拳手往往會相互試探,甚至顯露獠牙,以彰顯自己的威懾力。
    如果雙方之前有積怨或火藥味十足,那麽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張浩龍也點頭認可:
    “沒錯,到時即使要挑釁回去,也注意別踩陷阱。”
    他們對這種情況並不陌生,但擔心還算格鬥新人的杜笙會因此吃虧。
    他害怕杜笙在突如其來的挑釁麵前失去冷靜,從而影響自己的形象。
    畢竟,一個輕易被挑釁激怒的拳手,很難贏得觀眾的尊重。
    “放心,我又不是熱血上頭的小年輕。”
    杜笙微微一笑,淡然自若。
    雖然這是他第一次參加稱重儀式,但前段時間無聊時也看過比賽視頻,對發布會上可能發生的情況早就有所了解。
    他知道,大多數時候這種挑釁都隻是做做樣子,為媒體製造一些宣傳噱頭。
    當然,如果雙方真的有過節,也不排除會真的動手。
    杜笙對魔裟鬥不太了解,且不太確定對方會不會暴躁動手。
    不過對於這些,他壓根不擔心。
    要是對方真的動手,那‘火上添油’的爆炸宣傳效果,也很合符合預期就是。
    “笙哥,輪到你亮相了。”
    由於杜笙沒有訓練團隊與教練團隊,馬姚偉、張浩龍、王耀揚等人算是客串了。
    這次他們均以參賽方後勤身份出現,為杜笙處理一應事宜。
    至於葉芷,因為有事忙中午時就回去了。
    杜笙沒有再說什麽,邁步走向前台。
    閃光燈如同繁星閃爍,將他整個人都籠罩其中。
    不過這裏終究是別人主場,少不了麵對一些詰難。
    “這種小嘍也配挑戰魔裟鬥?簡直是自取其辱!”
    “大家說說看,今晚銀狼幾個回合K他?”
    “你還是回去當演員吧,這裏不適合軟蛋!”
    杜笙雖然聽不懂霓虹語,但魔裟鬥那些粉絲的冷嘲熱諷很明顯。
    “笙哥,別搭理就是,就算是皇馬來這裏踢球都會被噓,放平心態。”
    馬姚偉很清楚身在主場與客場的區別。
    在這種環境下,一個外國選手能夠穩住心態是多麽不易。
    譬如去年火箭隊來霓虹打籃球賽,一位剛入NGA的新人就被噴得心態崩了。
    杜笙微微頷首,麵色淡然如初。
    這群人以為這樣就能影響他的心態,未免太自以為是了。
    他平靜瞥了一眼那些冷嘲熱諷的人,臉上露出了燦爛微笑。
    觀眾和記者見他如此淡定,都有些錯愕。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拳手不會被激怒,也難以保持冷靜。
    沒想到,杜笙反而笑得更開心了。
    這是自信表現?
    還是不將魔裟鬥放在眼內?
    那些魔裟鬥粉絲不淡定了,一股無名火竄起。
    這簡直是對他們無聲的挑釁!
    然而還不等他們發出更惡毒謾罵,不遠處突然爆發出一陣沸騰助威聲。
    “杜笙,加油。”
    “你是最捧的!”
    “打爆那個傀子,你就是華人最靚的崽!”
    杜笙轉過頭,看到一群正揮舞著五星紅旗,高聲為他呐喊的華人。
    雖然人數不及當地人那麽多,卻無形中給人注入了一股支持與力量。
    杜笙的眼中閃過一絲感動,對著那邊揮手微笑。
    在萬眾期待中,稱重儀式正式啟動。
    魔裟鬥:身高174CM,臂展180CM,體重75KG,臥推108KG,左拳612磅,右拳755磅。
    很明顯,魔裟鬥為了在K1GP大賽中脫穎而出,特意從原先的70公斤增重至75公斤。
    他能稱霸K1MAX,不僅熟練掌握柔道和踢拳,還擅於腰馬合一的爆發。
    終結技:右直拳、左右勾拳、低掃腿、下段踢等。
    更擅以流暢迅速的組合拳,作為致勝武器。
    杜笙對‘銀狼’的大名早有耳聞,但記憶還停留在前世其退役時期。
    當雙方目光碰撞時,魔裟鬥隻是輕蔑地瞥了他一眼,便轉身向觀眾揮手致意。
    顯然,他對這位東方拳手並不感興趣。
    在魔裟鬥眼中,這次比賽不過是場例行公事。
    像杜笙這種在《武林》中小賽事殺出來的新星,一閃即逝太多,根本不足以與他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