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2章 有意栽花花不發

字數:5683   加入書籤

A+A-


    厲元朗的想法簡單明確。
    兩套方案,一個主打城市,一個麵向鄉村,還能與全省景區特色的冬季旅遊有效聯係起來。
    二者相輔相成,各有千秋。
    他的意思,是將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
    而且,他在會上強調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城市形象包含兩方麵內容。
    一方麵,城市要與時俱進,適應年輕人的審美觀和生活方式。
    城市的夜景尤其重要。
    打造精美絕倫的夜色景觀,即便在冰天雪地,利用獨特的雪景,與現代化燈光相映成輝。
    說白了,就是要讓漢林市亮起來。
    亮的要有特色,要有魅力,要讓遊客記憶深刻。
    這是表麵上的城市形象。
    另一方麵,則是深層次的含義。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家庭,來的都是客,作為主人,要把最好的東西,最熱烈的感情拿出來,招待八方來客。
    以誠相待,以心相交。
    這個八個字看似簡單,真要做起來,務必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誠心和誠信,就像對待來家裏的親戚朋友那樣。
    把他們招待好了,招待美了,以情打動人心,我們的城市才能火起來,一直持續下去。
    厲元朗還談到利用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的營銷方式。
    他指出,互聯網時代,城市的名氣和聲譽,很大程度受到社交媒體內容的影響。
    通過網絡平台展示城市特色,形成城市的立體化形象。
    吸引年輕群體的追捧和關注。
    建立與網友的情感連接,引發共鳴。
    網友互動產生的情感、內容和現實一旦有效的連接起來,即可能演化出新的連接形態和進一步提升連接強度。
    另外,成為網紅城市,還需要網絡的持續關注,特別是年輕人的關注。
    厲元朗提到,前一段時間他在跨江大橋上,看到不少年輕人在橋上直播的畫麵。
    並就這一發現,談了他的想法。
    說實在話,厲元朗對於年輕人,尤其不少大學生放棄理想,專心搞網絡直播,有著不同解讀。
    在他看來,網絡虛擬成分居多。
    由於最早搞網絡直播的那一批人,競爭壓力小,加之掌握到網民需求,從而製造出很多話題和熱度。
    這些熱度,有正向的,也有負麵的。
    總之,隻管出名,其他的都不考慮。
    因為名氣帶來是流量,是實實在在的金錢利益。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就是因為這樣的人多,把好端端的網絡直播,搞得烏煙瘴氣。
    而他們一旦成功,就會毫無底線的在網上炫耀。
    使得那些不明真相或者思想單純,夢想一夜暴富的人,毫不猶豫的投身到網絡直播行業。
    不少大學生認為,無論學曆還是文化水平,他們都比所謂網紅強,網紅能掙到錢,他們也一樣。
    如此一來,網絡大軍越聚越多。
    前麵的人吃著後麵人的紅利,後麵的人去吃,排在自己身後人的好處。
    好似一個無底洞,前赴後繼,總有人進場。
    厲元朗擔心的是,這麽多人放棄理想,全湧進虛無縹緲的直播市場,那麽,實體經濟勢必受到衝擊。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要是所有人全都在網上買產品,誰還去逛街?
    至少,逛街逛累了,買點吃的、喝的,能給相關行業創造效益。
    然而,都窩在家裏在網上購物,隻能讓快遞行業創收,其他的容易凋零。
    不過現實是,網絡平台又不能不用。
    它方便、快捷、直接,還能給老百姓節約不少錢。
    所以,這是一個矛盾相互的問題。
    也是擺在厲元朗眼前,亟需想盡辦法解決的難題。
    這幾天,厲元朗一直為怎樣重新啟用月牙灣小鎮大傷腦筋。
    開了幾次會,也見了相關負責人員,經過研究,大家一致認為,要想讓小鎮重新煥發生機,投入的資金不比當初建造少。
    況且,小鎮能否創收,存在不確定性。
    一來,距離旅遊區不算遠,也不算近。
    單就自然環境來講,肯定比景區遜色。
    二來,之前投入很多現代化設備。
    當時博人眼球,可經過十來年的變遷,早就過時了。
    拆除掉這些設施,既費時又費錢,得不償失。
    重新安裝新的設施設備,又會是一大筆支出,前景卻不明朗。
    總而言之,這項工程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
    即便省裏招商,能否引入外來資本運營,也不被看好。
    但這麽一塊寶地,被浪費掉,厲元朗心有不甘。
    與此同時,古台市長闞波的辦公室裏,市委宣傳部長茅蓉不請自到。
    茅蓉今年四十歲,是古台市十一名常委中唯一女性。
    去年剛從區委書記升至市委宣傳部長。
    茅蓉做事幹練,喜歡直來直去。
    一見闞波,就直言不諱的說道:“市長,有件事希望您能出麵。”
    闞波了解茅蓉性格,便笑嗬嗬的問:“茅蓉部長,什麽事啊?”
    原來,有個名為“小鎮迷蹤”的網絡懸疑片劇組,看中月牙灣小鎮,非常適合他們外景拍攝。
    於是通過上寨縣政府,從而聯係到市委宣傳部。
    希望能夠得到當地政府支持,便於他們開展拍攝計劃。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茅蓉樂不可支。
    當即將此事向市委書記鄭秉權做了匯報。
    誰成想,鄭秉權經過考慮,否定了這件事。
    茅蓉軟磨硬泡,說了一大堆好處,可鄭秉權卻不為所動。
    他反對的理由很簡單。
    厲元朗省長對小鎮重新啟用十分重視,擔心劇組進入小鎮拍攝,破壞原有環境和設施,這是誰都承擔不起的責任。
    茅蓉激動說道:“市長,假如這部網劇火了,小鎮作為拍攝地,無疑會引來流量,到時我們通過宣傳,小鎮的知名度一下子提升,您說,這不等於間接給我們做免費廣告嗎!”
    闞波並未急於表態,而是深思熟慮。
    好一會兒他才說:“你說的是個機會,不過,你想過沒有,這類懸疑劇的場景多以恐怖為主題,月牙灣小鎮本就荒廢已久,難免有這樣那樣的迷信傳聞作祟。”
    “一旦以恐怖為題材宣傳,使得本就荒廢的小鎮,容易打上鬼魅標簽。我們若是重新啟用的話,誰還敢在這裏居住,在這裏消費玩耍?”
    茅蓉不以為然的苦笑說:“市長,恕我直言,您的思想落伍了。現在的年輕人,非常崇尚刺激。”
    “由於平時工作壓力大,他們特別希望釋放和尋找刺激。要是我們以此定位的話,很大程度會吸引到年輕人群體前來打卡。”
    “要是將小鎮往這方麵打造,會是一個不錯選擇。”
    她的這番話,著實把闞波給震驚到了。
    這個女人的腦回路的確不簡單。
    闞波隻局限在小鎮單一的旅遊方麵,卻沒想到,要是打上恐怖烙印,同樣也能給小鎮創造出與眾不同。
    送走茅蓉後,闞波在辦公室裏來回踱步。
    正巧秘書進來,他今年不到三十歲,想法貼近年輕人。
    於是便問起這方麵的話題。
    秘書直言相告,利用影視劇的名氣刺激當地消費,做得最好的就是北江省某地。
    當時,有一部長篇電視劇,第一部就是在該地拍攝。
    後來這部劇火了,凡是在他們村子取景的房子,全部按照劇裏的陳設原樣恢複。
    並且,為了提高知名度,村子還按電視劇裏的內容改了村名。
    如此一來,不少抱著好奇心的遊客,紛至遝來。
    村子靠收取門票以及餐飲,實實在在大賺一筆。
    隻是,後來這部劇經常變換拍攝地點,別的紛紛效仿,做得比他們還好,便逐漸落寞,到現在已無人問津。
    歸根結底,這個村子從村民到到幹部,隻顧眼前不想長遠。
    一個普通小山村,門票幾十上百,一盤普通農家菜,動輒一百二百的,純粹載客行為,會讓人反感,遲早砸自己的飯碗。
    秘書說了一大堆,卻隻字未提小鎮的事情。
    闞波馬上意識到這裏麵大有學問。
    喜歡正義的使命請大家收藏:正義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