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農具
字數:2908 加入書籤
A+A-
金曹,本是丞相府主管錢幣鹽鐵事的部門,但由於自先帝時設置了司鹽校尉,因此如今鹽鐵生產的大權是由鹽府那邊掌握。而後來先帝又效仿曹操設置司金中郎將一職,專司掌管錢幣、農具、兵器的鑄造,故此金曹的權力又進一步縮小,現在似乎成為一個相府用來監察錢幣鹽鐵器械製造的部門。
但這不代表諸葛丞相不重視金曹,然而這並不是因為此曹本身的地位,而是因為一人現在金曹任職。
此刻,楊清就在此人公房中正對其行禮拜道:“清見過蒲公。”
“楊主簿無須多禮,快請坐。”那人將矮榻上堆滿的帛書竹簡、木料鐵塊匆匆規整了一番,然後又尷尬地對楊清笑了笑。
楊清微笑著點了點頭,示意無妨,並好奇地看了幾眼主人堆在一旁的雜物,暗暗想道:有如此勤奮的鑽研精神,不愧是當今天下有名的能工巧匠。
落座後,他仔細地打量了對方,麵前之人臉色紅潤、皮膚黝黑,五十歲上下,葛布粗衣打扮,一雙布滿老繭的手尤其引人注目,望之不像坐衙當值的文官,倒似個鄉間的老農。
“公可讓在下一陣好找啊。”楊清笑道。
“不知楊主簿找元有何事。”老者雖曾遠遠看見過楊清一次,但兩人之前並無交往,他不知這位最近風頭正熱的新任主簿找自己有何事,隻好靜待來客示下。
蒲元,巴西郡人,乃是蜀中最有名的工匠大師,尤擅長鍛造刀劍。先帝入蜀後,蒲元就加入了當時的左將軍幕府,專門為軍中打造兵器。有一次,先帝曾命他鍛造一批環首刀,他使用高超的百煉鋼技術對鐵料反複折疊鍛打有七十二次之多,最後造出七十二練的環首刀五千把,極大地提高了軍中的裝備,因此其人很得先帝和諸葛丞相看重。
此時工匠的地位雖然不是如後世明清那般低下,但終究受到尋常士大夫看輕,幸好諸葛亮本身也是擅長器械之人,深知農戰器利對富國強兵的作用,故而他將蒲元征辟入丞相府,給他掛了個金曹屬的官職。當然這等能匠,鹽府和金府那邊也是搶著使用,事實上蒲元平常也是多在金府那邊做事,因此楊清多次來金曹都未尋到他,幸好今日可算遇著了。
“蒲公,請看。”楊清從懷中拿出兩張帛布遞了過去。蒲元接過鋪在桌上分左右展開,低頭看去,原來是兩張器械圖布,一張似乎是耕犁樣式,另一張好像是翻車樣式。兩張圖他都能看出是何物,但兩者皆與當今正在使用的樣式不同。他摸不著頭腦,隻好麵帶疑惑地看著楊清,等待對麵之人解惑。
楊清伸出右手指著左邊的帛布解釋道:“先生,此乃清製作的耕犁,因其轅曲,故喚作曲轅犁。”又指著右邊道:“這是清改進的一種翻車,比行之於當世的更加輕巧方便。”
上任也有半個多月了,主簿的職責已經理清楚,丞相府的工作也適應的差不多了,楊清覺得是該將向諸葛亮承諾的翻車、曲轅犁造出來了。此時還是十月,蜀地的冬小麥還未播種完畢,正好可以用之一試,以便明年開春大規模的運用。
楊清也將這個想法告訴了諸葛丞相,諸葛亮很是讚同和支持,當他提出要尋找一位巧匠時,諸葛亮就向他推薦了蒲元。本來楊清是想請諸葛亮或黃月英參與製造車犁的,沒曾想推薦了蒲元,這才讓他想起這位三國時有名的大匠,有蒲元製造當然更好了。
蒲元聽完楊清解釋,眼露精光,雖然他最擅長的是鑄造刀劍兵器,但農具他也會啊,耕戰之器的作用他不會不明白,此刻聽得有更先進的農具,他急忙道:“還請主簿仔細講講。”
“蒲公喚我表字明之即可。”楊清乘機拉近了兩人關係,就將翻車和曲轅犁的製作原理和優點詳細地向蒲元道出。
其實當今世上已有長直轅犁行於世,但這種犁起土費力不說,回頭轉彎也不甚靈活,因此耕地的效率並不是很高。而曲轅犁就是將當前的長且直的轅改為短又曲的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便於調頭和轉彎,而且使犁架變小變輕,從而使人操作靈活,達到節省人力和畜力的目的。
曲轅犁由犁鏵、犁壁、犁底、壓镵、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十一個部件組成,相比以前增加了犁評和犁建。農人推動犁評,使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則深。若提起犁評,使犁箭向上,犁鏵入土則淺。曲轅犁的犁箭、犁評和犁建三者結合既可適應深耕又可適應淺耕,而犁壁不僅能破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如此一來精耕細作便可實現。
而翻車已於漢末出現,相傳是由靈帝時中常侍畢嵐所主持製造,且這種翻車隻是用來吸水灑路而已,並未直接運用於農事。原來曆史上直到魏國的巧匠馬均對翻車加以改進才得成為農業灌溉機械,隻是馬均對翻車動手的具體時間楊清並不知曉,想來應該是曹睿繼位以後,而且據他得到的消息,此時魏國境內的農人並未使用翻車灌溉,所以他覺得此時將後世翻車搞出來應該沒有問題。
翻車以龍骨葉板為鏈條,臥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可用人力、畜力、水力或風力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即可連續不斷地將水從低處送到高處,且操作簡單、搬運方便,即可用於灌溉,又可用於排澇,實為興農之利器。
楊清憑記憶將設計圖畫的似是而非,但是翻車和曲轅犁的製造和運作原理還是講清楚了的,蒲元也是巧思之人,雖不擅長製作農具,但此時有圖有說明,他再不懂就別叫作當世巧匠了。況且這兩樣農具一旦造出必可大大興農、利農,涉及之人的名聲也可憑此流芳於世,其中的好處蒲元也明白,作為蜀中名匠他也想自己的名聲能夠名滿天下,即為個人,也有使世人重視工匠之意,所以很爽快地答應下來。
楊清不清楚蒲元的心思,他見這位大師已經應允製造車犁,高興不已,起身拜謝道:“有勞蒲公,清實是感激不盡。”蒲元見楊清這個有名的文士如此敬重自己,心中也是感動,連忙起身將楊清扶起,緊緊握住他的手,鄭重地說道:“某定當竭力為之。”
但這不代表諸葛丞相不重視金曹,然而這並不是因為此曹本身的地位,而是因為一人現在金曹任職。
此刻,楊清就在此人公房中正對其行禮拜道:“清見過蒲公。”
“楊主簿無須多禮,快請坐。”那人將矮榻上堆滿的帛書竹簡、木料鐵塊匆匆規整了一番,然後又尷尬地對楊清笑了笑。
楊清微笑著點了點頭,示意無妨,並好奇地看了幾眼主人堆在一旁的雜物,暗暗想道:有如此勤奮的鑽研精神,不愧是當今天下有名的能工巧匠。
落座後,他仔細地打量了對方,麵前之人臉色紅潤、皮膚黝黑,五十歲上下,葛布粗衣打扮,一雙布滿老繭的手尤其引人注目,望之不像坐衙當值的文官,倒似個鄉間的老農。
“公可讓在下一陣好找啊。”楊清笑道。
“不知楊主簿找元有何事。”老者雖曾遠遠看見過楊清一次,但兩人之前並無交往,他不知這位最近風頭正熱的新任主簿找自己有何事,隻好靜待來客示下。
蒲元,巴西郡人,乃是蜀中最有名的工匠大師,尤擅長鍛造刀劍。先帝入蜀後,蒲元就加入了當時的左將軍幕府,專門為軍中打造兵器。有一次,先帝曾命他鍛造一批環首刀,他使用高超的百煉鋼技術對鐵料反複折疊鍛打有七十二次之多,最後造出七十二練的環首刀五千把,極大地提高了軍中的裝備,因此其人很得先帝和諸葛丞相看重。
此時工匠的地位雖然不是如後世明清那般低下,但終究受到尋常士大夫看輕,幸好諸葛亮本身也是擅長器械之人,深知農戰器利對富國強兵的作用,故而他將蒲元征辟入丞相府,給他掛了個金曹屬的官職。當然這等能匠,鹽府和金府那邊也是搶著使用,事實上蒲元平常也是多在金府那邊做事,因此楊清多次來金曹都未尋到他,幸好今日可算遇著了。
“蒲公,請看。”楊清從懷中拿出兩張帛布遞了過去。蒲元接過鋪在桌上分左右展開,低頭看去,原來是兩張器械圖布,一張似乎是耕犁樣式,另一張好像是翻車樣式。兩張圖他都能看出是何物,但兩者皆與當今正在使用的樣式不同。他摸不著頭腦,隻好麵帶疑惑地看著楊清,等待對麵之人解惑。
楊清伸出右手指著左邊的帛布解釋道:“先生,此乃清製作的耕犁,因其轅曲,故喚作曲轅犁。”又指著右邊道:“這是清改進的一種翻車,比行之於當世的更加輕巧方便。”
上任也有半個多月了,主簿的職責已經理清楚,丞相府的工作也適應的差不多了,楊清覺得是該將向諸葛亮承諾的翻車、曲轅犁造出來了。此時還是十月,蜀地的冬小麥還未播種完畢,正好可以用之一試,以便明年開春大規模的運用。
楊清也將這個想法告訴了諸葛丞相,諸葛亮很是讚同和支持,當他提出要尋找一位巧匠時,諸葛亮就向他推薦了蒲元。本來楊清是想請諸葛亮或黃月英參與製造車犁的,沒曾想推薦了蒲元,這才讓他想起這位三國時有名的大匠,有蒲元製造當然更好了。
蒲元聽完楊清解釋,眼露精光,雖然他最擅長的是鑄造刀劍兵器,但農具他也會啊,耕戰之器的作用他不會不明白,此刻聽得有更先進的農具,他急忙道:“還請主簿仔細講講。”
“蒲公喚我表字明之即可。”楊清乘機拉近了兩人關係,就將翻車和曲轅犁的製作原理和優點詳細地向蒲元道出。
其實當今世上已有長直轅犁行於世,但這種犁起土費力不說,回頭轉彎也不甚靈活,因此耕地的效率並不是很高。而曲轅犁就是將當前的長且直的轅改為短又曲的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便於調頭和轉彎,而且使犁架變小變輕,從而使人操作靈活,達到節省人力和畜力的目的。
曲轅犁由犁鏵、犁壁、犁底、壓镵、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十一個部件組成,相比以前增加了犁評和犁建。農人推動犁評,使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則深。若提起犁評,使犁箭向上,犁鏵入土則淺。曲轅犁的犁箭、犁評和犁建三者結合既可適應深耕又可適應淺耕,而犁壁不僅能破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如此一來精耕細作便可實現。
而翻車已於漢末出現,相傳是由靈帝時中常侍畢嵐所主持製造,且這種翻車隻是用來吸水灑路而已,並未直接運用於農事。原來曆史上直到魏國的巧匠馬均對翻車加以改進才得成為農業灌溉機械,隻是馬均對翻車動手的具體時間楊清並不知曉,想來應該是曹睿繼位以後,而且據他得到的消息,此時魏國境內的農人並未使用翻車灌溉,所以他覺得此時將後世翻車搞出來應該沒有問題。
翻車以龍骨葉板為鏈條,臥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可用人力、畜力、水力或風力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即可連續不斷地將水從低處送到高處,且操作簡單、搬運方便,即可用於灌溉,又可用於排澇,實為興農之利器。
楊清憑記憶將設計圖畫的似是而非,但是翻車和曲轅犁的製造和運作原理還是講清楚了的,蒲元也是巧思之人,雖不擅長製作農具,但此時有圖有說明,他再不懂就別叫作當世巧匠了。況且這兩樣農具一旦造出必可大大興農、利農,涉及之人的名聲也可憑此流芳於世,其中的好處蒲元也明白,作為蜀中名匠他也想自己的名聲能夠名滿天下,即為個人,也有使世人重視工匠之意,所以很爽快地答應下來。
楊清不清楚蒲元的心思,他見這位大師已經應允製造車犁,高興不已,起身拜謝道:“有勞蒲公,清實是感激不盡。”蒲元見楊清這個有名的文士如此敬重自己,心中也是感動,連忙起身將楊清扶起,緊緊握住他的手,鄭重地說道:“某定當竭力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