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賑濟
字數:3309 加入書籤
A+A-
屋內官吏還在各有所思,隻聽楊清又對魯深問道:“魯縣令,適才汝言城中難民每日給以定糧賑濟,那這定糧是幾何?”
魯深道:“府君,為長期堅守計,郡縣商定每人每天給米四升,再佐以雜糧、菜蔬,可免力支撐。”
每日給米三升,則百姓每天可食主糧約一斤,這個數量想吃飽是不可能的,當前勞力要想吃飽一般須日食六升,軍中的將士則要日食七升到八升。現在隻有一半,果真要熬成稀粥才行。
如今需要救濟的流民有萬餘,則每日需要糧米三萬多升,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斛也就是一石,如此每日要糧三百石。
倉儲的兩萬八千多石的糧食全部拿來救濟難民最多還可以維持三個月,當然還有一千五多萬錢還可購糧數萬石,算起來此時的糧食壓力並不算太大。
不過一來城中還有這麽多糧食尚未可知不說,二來也不可能把所有錢糧都用在救濟難民上,如此一來要想支撐下去就得精打細算了。
幸好在上任太守龔祿的努力下,今年的春耕基本是完成了,城內城外都種有不少糧田,雖然蠻夷上次進攻安上毀壞了不少田地,但終歸大部分是得以保存下來的。
更何況夷兵退卻後百姓們又多有補種,故而隻要再撐兩三個月,待夏糧一收,安上的錢穀收入就會有所好轉。
說到春耕,楊清突然想起一事,向眾人問道:“年初時,朝廷曾下撥一批新式耕犁和翻車到本郡,如今這些曲轅犁和翻車的情況如何?”
當前郡中的田曹掾史、水曹掾史等民政官吏幾乎折損殆盡,隻留戶曹掾謝寧一人頂起民政之事,聽得楊清問及曲轅犁和翻車情況,他不得不出來回答。
“回府君,年初朝廷從犍為轉運到我們越嶲的曲轅犁、翻車各六十架,可是月前夷兵進攻安上,多有劫去、毀壞耕犁、翻車之事,現在尚有曲轅犁四十七架、翻車四十二架,大多分布在各鄉各亭,城中隻留有曲轅犁十架、翻車四架。”
“曲轅犁和翻車的作用諸位覺得如何?”
魯深回道:“好用之極,百姓們使過之後皆言有此新式耕犁和翻車,耕作之事輕鬆方便太多了。聽說這兩樣農具皆是府君所創,真是利國利民的大舉啊,我等地方官吏皆深為佩服。”
楊清見堂下官吏都有敬佩自己之神色,微微一笑,謙道:“這皆是我師門之力,某也隻是傳獻給國家罷了。”
越嶲官吏不知楊清胡謅的師門之事,隻道他是謙辭,更感欽佩。
楊清又道:“按朝廷的規定,這曲轅犁和翻車隻能由司金中郎府製造予以售賣或下發,地方和民間暫時還不能仿製。但這兩物畢竟是由某所獻,故朝廷特許某可以自行製造。我意待時機成熟時,多加製造曲轅犁和翻車,方便百姓耕作。”
此事是楊清離開成都前特意向諸葛亮請求的,他是創獻製作方法之人,自是不用對他約束保密之事。故在他多次請求下,朝廷許他可以自行製造,但不能貨賣於民,且須另行編號監控並向司金中郎府備案。
眾人聽得還有如此好事,不由感到欣喜萬分,若能大量製作曲轅犁和翻車,那日後越嶲郡的農事豈不是要上一個大台階?
他們又轉念一想,這都是楊清個人帶來的便利,如此思來,越嶲能迎來他出任太守真可謂是賺到了。
眾人一想到這兒,皆躬身拜道:“府君此舉實乃本地黎庶之福也。”楊清笑道:“此事還得視夷人動向而定,免得我等造出耕犁和翻車,夷人又舉兵來攻,使得犁車或毀或擄。”
“此事還須從長計議,我等還是議議眼前的難民之事吧。”楊清繼續說道:“難民若隻用糧食賑濟,則徒為費力之舉,須得想一良策將彼等的力量給利用起來,諸位久在城中,可有良法?”
功曹王翼若有所思,出言應道:“府君之意是從難民中征發青壯?此舉一時還行,長期實行下官恐城內糧草難以為繼。”
上次夷兵進攻安上時他們已有此舉,大量征發民壯搬運軍備器械協助守城,此刻見楊清發問,王翼以為仍是此意,故而說出了其中的難處。
“此乃其一。”楊清道:“要想不白費糧食養活這萬餘難民,就得實行以工代賑、兩難自解的方略。”
何為以工代賑、兩難自解?眾人不解,魯深從字麵意思若有所悟,當即試探著問道:“府君之意是讓眾民做工換取糧食,如此一來,既能收賑濟流民之效用,又能補城中諸事之人力?”
楊清見他反應如此之快,笑道:“魯縣令聰明過人,吾意基本如此,實際上汝等或多或少的都在如此做了。所謂以工代賑,就是讓難民出其力換其糧,而不是像往常那般隻等朝廷救濟。”
楊清繼續解釋道:“難民中的青壯可招募入軍中,難民中的工匠可組織起來製作各類武器工械或修補城垣工事,會種地的則讓其在城中或城郊的官田耕作,會織布的婦人則讓她們集中起來織做絹布,會看病的醫者則納入官府之中開設醫局為百姓看病療傷。等等,諸如此類,使民各展所長、各出其力、各有所得。”
王翼苦笑道:“府君之法確乃良策,可讓百姓如此出力,官府就不能以原有的糧食給之,如此城中的糧食將會消耗得很快。”
此言倒是實話,百姓出工出力自然要讓他們吃飽,隻是這樣一來就無法像原先賑濟日食三升那樣維持三個月了。
若這萬餘難民有一半出來以工受賑,以每人每日給米六升計,則每日需糧三百石,再加上另一半以原有稀粥救濟,則還要一百五十石,總計四百五十石。這就比原來增加了一半的糧食數量,如此一來就隻能維持兩個月了。
更何況其中相當一部分青壯楊清準備招入軍中,他們的每日的供應花銷更大。另外城中本地的百姓雖暫時沒有出現大規模缺糧的情況,但他們的吃穿用度也得考慮進來,這樣一算,以如今的庫存糧穀怕是支撐不了多久。
不過此事楊清已思慮出應對之法,見王翼說起,微微一笑:“王功曹所言有理,不過吾等不能隻著眼節流,更應該將思路放在開源上。諸位對開源有何好主意?”
眾人聞言,尋思開源哪有這麽好開的,如今越嶲被高定此賊幾乎占去全部,隻留安上一縣支持郡事,最重要的夏糧還未到時節收取,哪裏還有這麽多財貨可開?
當前的稀粥賑濟不是運轉得不錯嗎,縱然有些許照顧不全的,但此可為長久之計,何必再多生事端、大費周折?
魯深道:“府君,為長期堅守計,郡縣商定每人每天給米四升,再佐以雜糧、菜蔬,可免力支撐。”
每日給米三升,則百姓每天可食主糧約一斤,這個數量想吃飽是不可能的,當前勞力要想吃飽一般須日食六升,軍中的將士則要日食七升到八升。現在隻有一半,果真要熬成稀粥才行。
如今需要救濟的流民有萬餘,則每日需要糧米三萬多升,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斛也就是一石,如此每日要糧三百石。
倉儲的兩萬八千多石的糧食全部拿來救濟難民最多還可以維持三個月,當然還有一千五多萬錢還可購糧數萬石,算起來此時的糧食壓力並不算太大。
不過一來城中還有這麽多糧食尚未可知不說,二來也不可能把所有錢糧都用在救濟難民上,如此一來要想支撐下去就得精打細算了。
幸好在上任太守龔祿的努力下,今年的春耕基本是完成了,城內城外都種有不少糧田,雖然蠻夷上次進攻安上毀壞了不少田地,但終歸大部分是得以保存下來的。
更何況夷兵退卻後百姓們又多有補種,故而隻要再撐兩三個月,待夏糧一收,安上的錢穀收入就會有所好轉。
說到春耕,楊清突然想起一事,向眾人問道:“年初時,朝廷曾下撥一批新式耕犁和翻車到本郡,如今這些曲轅犁和翻車的情況如何?”
當前郡中的田曹掾史、水曹掾史等民政官吏幾乎折損殆盡,隻留戶曹掾謝寧一人頂起民政之事,聽得楊清問及曲轅犁和翻車情況,他不得不出來回答。
“回府君,年初朝廷從犍為轉運到我們越嶲的曲轅犁、翻車各六十架,可是月前夷兵進攻安上,多有劫去、毀壞耕犁、翻車之事,現在尚有曲轅犁四十七架、翻車四十二架,大多分布在各鄉各亭,城中隻留有曲轅犁十架、翻車四架。”
“曲轅犁和翻車的作用諸位覺得如何?”
魯深回道:“好用之極,百姓們使過之後皆言有此新式耕犁和翻車,耕作之事輕鬆方便太多了。聽說這兩樣農具皆是府君所創,真是利國利民的大舉啊,我等地方官吏皆深為佩服。”
楊清見堂下官吏都有敬佩自己之神色,微微一笑,謙道:“這皆是我師門之力,某也隻是傳獻給國家罷了。”
越嶲官吏不知楊清胡謅的師門之事,隻道他是謙辭,更感欽佩。
楊清又道:“按朝廷的規定,這曲轅犁和翻車隻能由司金中郎府製造予以售賣或下發,地方和民間暫時還不能仿製。但這兩物畢竟是由某所獻,故朝廷特許某可以自行製造。我意待時機成熟時,多加製造曲轅犁和翻車,方便百姓耕作。”
此事是楊清離開成都前特意向諸葛亮請求的,他是創獻製作方法之人,自是不用對他約束保密之事。故在他多次請求下,朝廷許他可以自行製造,但不能貨賣於民,且須另行編號監控並向司金中郎府備案。
眾人聽得還有如此好事,不由感到欣喜萬分,若能大量製作曲轅犁和翻車,那日後越嶲郡的農事豈不是要上一個大台階?
他們又轉念一想,這都是楊清個人帶來的便利,如此思來,越嶲能迎來他出任太守真可謂是賺到了。
眾人一想到這兒,皆躬身拜道:“府君此舉實乃本地黎庶之福也。”楊清笑道:“此事還得視夷人動向而定,免得我等造出耕犁和翻車,夷人又舉兵來攻,使得犁車或毀或擄。”
“此事還須從長計議,我等還是議議眼前的難民之事吧。”楊清繼續說道:“難民若隻用糧食賑濟,則徒為費力之舉,須得想一良策將彼等的力量給利用起來,諸位久在城中,可有良法?”
功曹王翼若有所思,出言應道:“府君之意是從難民中征發青壯?此舉一時還行,長期實行下官恐城內糧草難以為繼。”
上次夷兵進攻安上時他們已有此舉,大量征發民壯搬運軍備器械協助守城,此刻見楊清發問,王翼以為仍是此意,故而說出了其中的難處。
“此乃其一。”楊清道:“要想不白費糧食養活這萬餘難民,就得實行以工代賑、兩難自解的方略。”
何為以工代賑、兩難自解?眾人不解,魯深從字麵意思若有所悟,當即試探著問道:“府君之意是讓眾民做工換取糧食,如此一來,既能收賑濟流民之效用,又能補城中諸事之人力?”
楊清見他反應如此之快,笑道:“魯縣令聰明過人,吾意基本如此,實際上汝等或多或少的都在如此做了。所謂以工代賑,就是讓難民出其力換其糧,而不是像往常那般隻等朝廷救濟。”
楊清繼續解釋道:“難民中的青壯可招募入軍中,難民中的工匠可組織起來製作各類武器工械或修補城垣工事,會種地的則讓其在城中或城郊的官田耕作,會織布的婦人則讓她們集中起來織做絹布,會看病的醫者則納入官府之中開設醫局為百姓看病療傷。等等,諸如此類,使民各展所長、各出其力、各有所得。”
王翼苦笑道:“府君之法確乃良策,可讓百姓如此出力,官府就不能以原有的糧食給之,如此城中的糧食將會消耗得很快。”
此言倒是實話,百姓出工出力自然要讓他們吃飽,隻是這樣一來就無法像原先賑濟日食三升那樣維持三個月了。
若這萬餘難民有一半出來以工受賑,以每人每日給米六升計,則每日需糧三百石,再加上另一半以原有稀粥救濟,則還要一百五十石,總計四百五十石。這就比原來增加了一半的糧食數量,如此一來就隻能維持兩個月了。
更何況其中相當一部分青壯楊清準備招入軍中,他們的每日的供應花銷更大。另外城中本地的百姓雖暫時沒有出現大規模缺糧的情況,但他們的吃穿用度也得考慮進來,這樣一算,以如今的庫存糧穀怕是支撐不了多久。
不過此事楊清已思慮出應對之法,見王翼說起,微微一笑:“王功曹所言有理,不過吾等不能隻著眼節流,更應該將思路放在開源上。諸位對開源有何好主意?”
眾人聞言,尋思開源哪有這麽好開的,如今越嶲被高定此賊幾乎占去全部,隻留安上一縣支持郡事,最重要的夏糧還未到時節收取,哪裏還有這麽多財貨可開?
當前的稀粥賑濟不是運轉得不錯嗎,縱然有些許照顧不全的,但此可為長久之計,何必再多生事端、大費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