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凱旋回朝

字數:3764   加入書籤

A+A-




    因為還要返回成都向天子獻捷,所以諸葛亮隻打算在漢中待個五六日,楊清這個北伐功臣自然也要跟著回朝去覲見天子的。
    而他現在還是漢中太守,一應郡事都要他決斷,故而回來之後除了第一日在家裏得享片刻清閑外,從第二日開始他又是忙得廢寢忘食起來,每天回到家中都已是深夜了。
    「君侯。」
    沔水南岸,無當飛軍大營中軍帳內,王平、古力紮、巴迪等一眾將校正在向主位上的楊清行禮。
    楊清環顧了眾人一眼,微笑道:「諸位不必多禮,都坐吧。」今日他忙完了郡中之事,見時間尚早,還有一個下午,遂來到南岸大營處理軍中之事。
    待眾人各自落座後,楊清朝右下首的王平問道:「子均將軍,將士們的遺骸和骨灰都送到各自家中否?」
    「君侯放心,前日末將已遣人將陣亡將士的遺骸、骨灰盡皆送出,除他縣路途較遠尚無回報之外,沔陽境內的家屬都已收到了。」王平抱拳回道。
    楊清點了點頭:「如此就好,將士們的賞賜和撫恤登記造冊弄好了沒有?」
    「稟君侯,文吏們正在對照功勞簿加緊造冊,諸葛丞相回朝之前應能完成。」
    楊清道:「這樣就好,告訴下麵的人一定要核對清楚、據實登記,絕不能出現漏報、瞞報、謊報的行為,每個人該是什麽功勞就寫什麽功勞,絕對不能弄虛作假,一經發現,軍法從事。
    為了興複漢室,將士們遠離家鄉、拚命廝殺,我等絕不能讓他們寒心。」
    「君侯放心,我等必將嚴格監督。」王平等人齊聲說道。
    楊清又道:「登記完冊後還要經丞相府審核、朝廷批準後才能撥下賞賜和撫恤,故還須等一段時間,汝等一定要安撫將士和家屬讓他們耐心等候。」
    「諾。」
    「不過,我後軍將士大部分都是漢中的青羌人,所以我這個漢中的父母官也要對本鄉軍士有所表示。
    某已吩咐郡裏撥出一批錢糧絹布作為郡裏對將士們的賞賜和撫恤,雖然比不上朝廷那份,但也算是郡裏的一份心意。」
    王平等人聽了盡皆大喜,互相看了一眼,齊聲說道:「我等代將士們謝過君侯大恩。」
    「這是做甚,某身為後軍主將,自當為將士們盡力爭取獎賞,何須言謝?」
    楊清笑了笑,又對王平吩咐道:「等過兩天冊子造好之後抄錄一份交給德茂,郡裏的賞賜和撫恤已基本到位,很快就能下來。」
    「諾。」
    楊清接著道:「賞賜和撫恤發完之後,招兵一事就要提上日程,現在我後軍隻有六千餘人,離一萬兵額還差四千。此次北伐青羌戰士陣亡者頗多,這次征兵讓他們再出四千男丁出來怕是有些困難啊。」
    說到這裏,向古力紮、巴迪等一眾青羌將校看去,見他們的麵色都有些沉重,楊清心知這回北伐使得北遷到漢中的青羌部族死傷慘重,近幾年之內恐怕難以從他們之中招得大量兵員了。
    於是繼續說道:「故而此次征兵不局限於青羌部落,亦可從叟人、賨人這些部族乃至漢人中征招,隻要善於翻山越嶺、弓弩俱精之人都可以參加我們無當飛軍。至少招滿四千,超過者多多益善。」
    「是,我等明白。」王平等人急忙應道。
    楊清將幾件大事都安排完了,又對眾人的稟報一一做了答複,最後說道:「等一下某要去拜訪古力赤族長,古力紮、巴迪,汝二人隨我同去。」
    「諾。」古力紮、巴迪二人抱拳領命。
    此次北伐羌兵犧牲很大,楊清身為後部督統率著無當飛軍,又是促成上萬戶青羌部族北遷到漢中的人,他無論如何都要去青羌部落走
    一趟,以示對死者的哀悼、對生者的慰問。
    當楊清回到家裏已近子時,夏侯月早已睡下,他不想將她吵醒,於是跑到了書房歇息。
    楊清是在古梨部落用過晚飯後才回城的,下午他走訪了幾個青羌人聚居的村莊,讓他出乎意料的是,這些青羌百姓對大批族人戰死沙場的反應沒他想象的那般沉重。
    在南中惡劣的環境中他們經曆過太多的殺戮,早已看慣了生死,雖對親人的離去仍感傷悲,但他們對這一天的到來早有準備。
    何況官府又保證會發下大量的賞賜和撫恤,這些東西能讓活著的人能夠繼續生活下去,甚至能活得更好,他們還有什麽怨恨的呢?
    而且當楊清稍微透露還要繼續招募勇士充實無當飛軍的時候,這些青羌百姓也並沒有生出什麽排斥之心,甚至還奔走相告,呼朋喚友,刺血踴躍,以此為榮。
    這倒是讓楊清始料未及,問過古力赤之後方才知道,這兩年在漢中的生活讓他們很是滿意。
    官府不僅給予種子、耕牛、農具,還派人教導他們最先進的耕種技術,又建立學校教導他們的孩子識字讀書,讓他們都過上了衣食豐足的日子。
    而且漢人城池的繁華遠非南中荒僻之地能比,多姿多彩的生活讓他們心滿意足,因此眾羌民人人感懷。
    加之羌人素重勇士,這次看到前輩們在北地大勝魏軍,榮耀至極,不禁向往,故而個個爭先,皆願繼續為大漢效死。
    羌人們都是這個態度讓楊清放下心來,於是又與古力赤等人喝酒吃肉、唱歌跳舞,歡鬧到深夜方才回城。
    兩日後,諸葛亮將漢中諸事安排妥當,留高翔留守漢中,隻領著虎步中營返回成都,其餘大軍如高翔的左軍、趙雲的右軍以及楊清的後軍等都留在了漢中,當然楊清等回朝麵聖的官員將領依舊隨行。
    「細君,還受得了嗎?」
    梓潼郡的官道上軍列蜿蜒行進,軍列中間有一馬車,車上坐著三人,楊清與夏侯月並排坐在一起,他們的左前方是木蘭。此時,楊清見馬車顛簸得愈加厲害,遂關心地對夏侯月問道。
    夏侯月道:「夫君不必擔心,月兒不是柔弱女子,這點顛簸還受得住。」說著,撩開窗簾看向外麵問道:「夫君,我們這是到哪兒了?」
    「快到葭萌關了,離成都還早著呢。」楊清笑道。
    夏侯月也莞爾一笑:「我又不急,我還希望能走慢些,與夫君多待些時日。」楊清聞言心中一暖,握了握她的纖纖素手,微微點了點頭
    楊清回朝麵聖之後就會到隴右上任雍州刺史,夏侯月自是不能跟著前去,夫妻二人相見不久又要分別,故而此次夏侯月也跟著他一道返回成都,就是想多聚些時日。
    楊清也是如此,為了彌補對夏侯月的虧欠,這幾天都沒有騎馬趕路,而是坐在車內陪著她說話。雖是蜀道艱難,舟車勞累,但他夫妻二人卻是安之如怡。
    經過十餘日的趕路,諸葛亮等人終於回到了成都。這日上午,成都北城門外旌旗招展、人頭攢動,皇帝劉禪引文武官僚,親自出城迎接凱旋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