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招降納叛

字數:3770   加入書籤

A+A-




    inf

 “真的是楊清?會不會是有人假冒?汝等可探得清楚?”曹真還是有些不敢相信,連連問道。
    斥候道“回大將軍的話,蜀軍在安陵城下公然打起的帥旗上確實寫著偽蜀雍州刺史、丞相參軍、前將軍、臨昌亭侯楊。且我等也曾擒獲兩名蜀兵,據他們證實蜀軍主將確是那楊清無疑。”
    曹真聽了再無懷疑,無力地坐回原位,久久不發一言。
    下首的顏斐盡管也被這個消息驚得目瞪口呆,但還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接過曹真的話頭繼續詢問“蜀軍兵力可曾探清?”
    “回府君的話,蜀軍兵力在七八千人左右,其中騎兵約有四五千人,步卒則在三千人左右。”斥候答道。
    顏斐見漢軍真實兵力在萬人以下,總算是稍稍放下心來,接著問道“安陵城現在是何情形?”
    “小人等離去的時候,安陵城還在我大魏手中,張明廷正聚攏著城內的縣兵、民壯、大戶奴仆、私兵千餘人拚死抵抗,隻是蜀軍攻城甚急,四麵圍攻之下城池已是岌岌可危,若再無援軍趕去,安陵城怕也撐不了多久了。”
    顏斐點了點頭,揮手道“某知道了,汝等來回趕路,甚是辛苦,下去歇息吧。”
    “是,小的告退。”
    斥候正要起身退下,忽聽主位上的曹真出聲問道“楊清手中應該隻有騎兵,那三千步卒從何而來爾等可知?”
    曹真畢竟是魏國有數的名將,當他回過神後很快就發現了漢軍在兵力上的問題,他此時盡管對楊清聲東擊西之計的真實情況隻有個大概的猜測,但可以斷定的是楊清手裏的兵馬隻可能是他自東進馮翊以來一直帶著身邊的騎兵。
    因為隻有騎兵楊清才可能如此迅速地潛至長安外圍,而無論是漆縣的吳懿還是陳倉的諸葛亮都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派出一支三千人的步卒去與楊清在安陵一帶會合。
    “回大將軍的話,此事我等尚未完全探得明白,隻是從俘虜口中得知,這三千步卒基本上是由蜀軍裹挾的我軍俘虜、降兵以及屯田民組成的,抓獲的那兩個舌頭就是北原一帶的屯田民。”
    曹真頷首道“原來是這樣,某就說楊清手裏不可能會有步卒,原來是就地裹挾的。如此一來,這三千步卒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最主要的還是那四五千蜀騎。”
    “大將軍高見,這樣一來蜀軍就容易對付多了。”顏斐附和道。
    曹真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先是揮手示意那斥候退下,然後才側頭對顏斐搖頭說道“不是那麽簡單的,楊清這廝裹挾一些俘虜降兵其實還好說,可他還將手伸向了那些屯田民,一個處置不好,恐會釀成大禍啊!”
    顏斐也是積年能吏,聽了這話登時醒悟,忙道“既如此,大將軍,我等得快些想出應對之法啊!”
    “不要慌,等眾將到齊我等再仔細商議。”曹真道。
    安陵城內,楊清望著縣寺大堂橫梁上吊著的屍體,輕歎一聲“這張沛對偽魏也算盡忠了,找個棺槨厚葬吧。”
    “是。”
    張嶷應了一聲,右手一招,示意身後軍士上前取下張沛的屍體。
    就在半個時辰之前,經過漢軍一整日的猛攻,安陵城門被成功打破。
    張沛麾下的縣兵、民壯以及大姓豪強貢獻的私兵根本不是漢軍的對手,柳隱領兵入城後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魏軍不是四散潰逃就是跪地請降。
    因此當楊清入城的時候,柳隱他們已經基本肅清了殘敵,就連安民的榜文都張貼出去了。
    “伯岐,這安陵縣內也有不少屯田民吧?”楊清一邊踱步至外麵庭院,一邊問道。
    張嶷緊跟著他的步伐,回道“是有不少,剛才擒獲了一名偽魏派駐在安陵的典農都尉,據此人供述安陵境內的屯田民約有三千多戶、一萬多人。”
    “好,那就和之前一樣,將這些飽受曹魏惡政欺淩的百姓們發動起來,將聲勢造得越大越好。”
    張嶷抱拳應道“諾。”
    原來自西渡涇水進入扶風郡後,楊清就領著大軍繼續晝停夜行循著涇水悄然南下,關中腹地的魏兵大半都被抽調到長安去了,加之楊清他們又是走得偏僻道路,所以漢軍一路行來幾乎是暢通無阻地抵近長安附近。
    直到行進至乾縣、禮泉這些人煙稠密之地,漢軍再也隱藏不住蹤跡,被百姓發覺告訴給了魏人官府。
    不過此時漢軍已離長安隻有百餘裏,大軍基本沒有了繼續隱藏的必要,且大軍也到了補充糧草的時候,故而楊清索性光明正大地打出旗幟,一連攻破了長安以北的三座小城。
    為了將聲勢造得更大,楊清還臨時作了個決定,那就是盡可能地收降納叛,以最快速度增加己方的兵力。
    然而這些長安周邊縣城的魏兵實在太少,接連破了幾座城池也沒有招收到多少降兵,於是楊清就把主意打到了屯田民身上。
    這些年以來曹魏在關中設置了不少民屯,之前從漢中、武都等地的遷移的數萬戶百姓就被安置在了關中,他們中的不少人因遠離家鄉、家財散盡被迫從自耕農變成了屯田民。
    殘酷的民屯剝削早已使他們對曹魏的統治心生不滿,因此當楊清喊出分田地、複自耕的口號後,響應者頗多,楊清得以迅速武裝數千屯田民壯大進攻長安的聲勢。
    攻占了安陵之後,楊清的兵鋒繼續南下、逼近長安,接下來的幾天裏渭城、長陵、平陵等縣皆被漢軍打破,大量的錢糧軍資被漢軍收入囊中,而漢軍的兵力也切切實實地膨脹到了上萬人。
    更令楊清高興的是,隨著己方的兵勢愈來愈盛,長安這個漢室氣息最為濃厚之地終於喚醒了不少百姓對四百年炎漢的記憶,一些心懷漢室的忠義之士也紛紛來投,引得長安城內的曹真等人日益恐慌。
    早在幾日前的軍議中,曹真等人在經曆過最初的慌亂之後也漸漸鎮定下來,他們認為楊清領兵偷偷潛至長安外圍雖是大大的出人意料,但目前的局勢仍在可控之中。
    長安城牆高大堅固,城內又還有七八千兵馬,完全不用擔心楊清的數千騎兵和他裹挾的幾千烏合之眾。
    至於長安周遭的城池就隻有暫時放棄,等閻和他們率軍回援之後再行收複。
    所以曹真在部署好應對之法後心下大定,現在唯一讓他擔心的是陳倉城外的諸葛亮大軍很有可能會趁機有所動作。
    故而他已去信給郭淮、費曜、秦基三人,命他們一定要堅守不出,並嚴密注意諸葛亮大軍的動向,扼守好渭水一線,絕不能讓諸葛亮大軍和楊清他們兵勢相接。
    曹真的想法固然很美好,但形勢的變化遠不是他所能左右的,眼下楊清在長安外圍不斷攻城略地、大肆收攬人心,已給曹魏對長安乃至關中的統治造成嚴重的威脅,他身為魏國宗室是絕不能置之不理的。
    因此,曹真現在以為一直守著長安不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但主動出擊又無必勝的把握,左右為難之下隻好又喚來眾人一起商議。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