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猜忌
字數:3829 加入書籤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孫權繼續滿是憂慮地道:“蜀人的戰力是越來越強,兵馬是越來越多,裝備的兵器也是越來越好,現在竟然連十多萬魏軍都抵擋不住,長此以往,恐非我東吳之福啊!”
“陛下是擔心蜀人的實力一舉超過魏人,以致聯盟失衡?”顧雍眼中精光一閃,緩緩說道。
孫權道:“是啊,這幾年西蜀的國力、軍力都有了一個大幅度的提升,一旦諸葛亮這次北伐將西線的十餘萬魏軍全部消滅,那以後的天下形勢很有可能會複現建安二十四年的情況。”
“陛下不必過於擔心,蜀軍雖然連戰連捷,但魏軍主力也就是曹真率領的中路軍並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隻是暫時被困在了子午穀內,蜀軍想要聚殲曹真大軍不是那麽容易的。
而坐鎮洛陽的曹睿君臣也定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曹真大軍覆滅,必定會從東麵調兵增援關西,一旦曹真大軍脫困而出,西線形勢又將一變,到那時魏蜀兩家最終誰勝誰負,還尚未可知。”衛將軍全琮拱手說道。
坐在下首的前將軍朱桓緊接著道:“陛下,臣讚同衛將軍的分析,曹魏畢竟國力強盛、兵馬眾多,曹真、張合、郭淮等魏將又非平庸無能之輩,定然不會坐以待斃。
臣料接下來魏蜀兩軍還會有一番龍爭虎鬥,無論哪一方獲勝,都必定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我東吳隻須冷眼旁觀,就可坐收漁翁之利。”
“依卿之意,咱們現在什麽事都不做麽?就這樣幹看著?”孫權道。
漢魏兩國在西線打得熱火朝天,雙方投入的兵力都在十萬以上,如此一來東吳在東線麵臨的國防壓力就大為減輕。
這麽好的機會,孫權當然坐不住了,他才登上帝位不久,正是雄心壯誌、宏圖萬丈的時候,見東線空虛、有機可乘,就又起了出兵北上、征伐合肥的心思。
今天之所以把顧雍、步騭、朱然等一幹心腹重臣喚來議事,就是打的這個主意。
“這。。。。。。”朱桓見孫權似有不悅之色,頓時給問住了。
全琮出言解圍道:“陛下,雖說魏國十餘萬精銳盡聚於關右,但荊州、兩淮一線仍有魏軍不下十五萬,盡管這裏麵大半都是戰力羸弱的屯田兵,但荊州司馬懿、揚州滿寵俱文武雙全,二人憑借堅城險隘拒守,我大吳一時之間恐難卒破。
再則衛溫、諸葛直二位將軍奉陛下詔命才於上月率甲士萬人浮海往東以求夷州和亶州,眼下海上大軍暫時未有消息傳回,正是偃旗息鼓、謹慎對待之際,不宜大動幹戈、四麵出擊,以免未敵所趁。”
數月前,孫權退朝後與大臣諸葛直談論曆史掌故,不經意間說到了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尋仙訪藥一事。
孫權聽後悠然神往,心想《禹貢》中就記載有夷州,徐福也傳聞留在亶州不返,會稽海外有夷、亶二州應是不假,既然秦代就有人到達過,如今江東航海技藝精湛,大小船隻無數,也一定能找到夷、亶二州。
到那時既能為東吳開疆拓土、增加人口,亦能有機會找到那秦始皇求而不得的長生不老藥,此兩全其美之事,何樂而不為呢?
念及於此,孫權下定決心、力排眾議,命令大將衛溫和諸葛直在數月間組建了一支軍士萬人、船隻三十餘艘的艦隊,並於上月揚帆出海,浩浩蕩蕩去尋找夷州和亶州。
“嗯。”聽完全琮的話,孫權捋了捋紫髯,不置可否。
顧雍察言觀色,輕聲問道:“陛下,上大將軍可有意見傳回?”
陸遜輔佐太子孫登坐鎮武昌,蜀魏的交戰情況他肯定也曉得了,而且比建業的孫權等人還先一步知道,按照以往的慣例,這種大事他定然會向孫權上奏自己的看法。
“伯言的意思是耐心等待,暫時按兵不動,待摸清曹魏是否發兵增援關中以及援軍兵力幾何後再做計較。若魏人從東線調動的兵馬足夠多,那我們東吳就乘勢出兵、北伐徐、淮。”孫權道。
顧雍道:“此乃老成謀國之言。陛下,臣和上大將軍意見一致,暫不妄動,再等等看。”
“臣也附議上大將軍之意。”步騭拱手說道:“陛下,我東吳與曹魏接壤地方皆有水網相連,舟船往來便捷,暫緩出兵待關中戰局明朗也還來得及。”
朱然、全琮、朱桓等人也紛紛開口表態,基本都是讚同陸遜的意見。
孫權見群臣意見一致,雖心有不甘,卻也不好違逆眾意,於是朗聲說道:“也罷,就依眾卿之意,再等等看。”
“陛下聖明。”顧雍等人齊聲稱頌。
孫權聽了自是滿臉堆笑,但沒有一個人發現他的眼中閃過一抹異色,那是對股肱重臣陸遜的猜疑。
“伯言的威望居然達到了這等地步,不僅顧雍等人對他一致信服,就連向來和他不睦的朱桓現在竟也對他稱讚起來,難道在朝堂上就沒有一個人可以製衡伯言了嗎?
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伯言坐鎮武昌、董督荊州,本就權勢滔天,現在竟連建業這邊也都是他的聲音,長此以往,這東吳天下是該姓孫還是該姓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孫權心中猜疑不定,尋思自己必須有所動作,要對陸遜有個製約,不然日後恐有不忍言之事發生,眼珠一轉,遂對群臣說道:“眾卿,雖說咱們暫時按兵不動,但朕思來想去,還是必須早做布置。
朕意讓鎮北將軍孫韶率一萬精兵進駐武昌,充實荊州那邊的兵力,這樣既能加強荊州邊防,又能隨時出擊,此萬全之策,不知卿等以為如何?”
孫韶表字公禮,今年四十二歲,乃是吳國宗室。他雖姓孫,但並非孫堅親族。
此人的伯父孫河,原本姓俞,孫策當年對俞河很是喜愛,便賜他姓孫,並將其列於孫氏家族之中,由此孫河孫韶一門成為了東吳宗室。
建安九年,孫河在宛陵被叛將媯覽、戴員殺害,十七歲的孫韶繼承了伯父的遺命,在危急關頭顯露出非凡的才幹,收集餘眾,修繕城牆,建置樓櫓,修理軍械,處置清晰而果斷。
由此軍勢複振,嚇退敵軍,成功保住了吳郡治所丹徒縣,獲得了孫權的器重,得授承烈校尉一職。
後來,孫韶又累功升任廣陵太守、偏將軍。孫權受封吳王後,又任命孫韶為揚威將軍,封爵建德侯。去歲孫權稱帝,大封文武,孫韶又被拜為鎮北將軍。
孫韶治軍嚴整、富有智略,又是血脈不同的宗室大將,孫權自然視他為可授以大事的心腹愛將,此番調他到武昌布防,除了明麵上的理由外,更多的還是為了製衡勢力越來越大的陸遜。
太子孫登盡管在武昌監國,但畢竟稚嫩,有一支信得過的精兵駐守,孫權方能高枕無憂。
當然這個心思不足為外人道,顧雍他們雖然個個聰慧過人,可萬萬想不到孫權忽然對陸遜起了猜忌之心,見他調防孫韶的理由很是充分,便紛紛表示讚同。
事後,孫權一麵命呂壹加派人手往漢魏兩國打探消息,一麵整軍備戰做好隨時出擊的準備。
喜歡季漢當興請大家收藏:(。)季漢當興